第8章 皮肤科 (2)
【组成与用法】黄柏、土荆皮、生大黄各6克,蛇床子10克,水杨酸15克,樟脑3克,75%乙醇500毫升。先将黄柏、土荆皮、生大黄、蛇床子碾碎,同水杨酸、樟脑一起放入乙醇中,浸泡24小时后滤渣备用。用时选塑料袋1~4只,每只倒入“鹅灵”溶液100~150毫升,将患手或足放在该药液中浸泡50~60分钟即可。
【方解】鹅掌风即现代医学所言的由真菌感染的手癣,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湿热毒邪蕴结,久则血热燥生风所致,治宜清热燥湿,化瘀润燥。本方中采用黄柏、生大黄、土荆皮清热燥湿,活血润燥;蛇床子、樟脑祛风杀虫止痒;配合水杨酸杀灭真菌,促进角化,剥离病灶;取乙醇活血消毒引药力直达病所。因该方药力峻猛,渗透力强,且能剥除病根,故疗效灵验。
【注意事项】此法为一次性治疗,浸泡时间一定要足(儿童酌减);浸泡时当时局部有灼热感或罨入感,浸泡后稍有肿胀,一般在3天内自行消退,无需处理;消肿后局部即开始蜕皮,此时不要硬性撕剥,以防损伤感染。对严重破溃者禁用本方。(处方来源:浙江省杭州王道俊等)。
方二
【方名与主治】公英地丁汤,主治足癣。
【组成与用法】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薏苡仁、滑石、茵陈、生地黄各15克,野菊花30克,甘草6克。每日1剂,煎汤内服,复渣再煎为外洗之用。
【方解】足癣一症,《医宗金鉴》以“臭田螺”名之。《诸病源候论》谓:“久癣,是诸癣有虫。”由此可见,足癣是湿热下注,癣虫作祟使之然。本方中蒲公英、紫花地丁、生地黄清热解毒;茵陈、滑石、薏苡仁、萆薢有利水渗湿之功;野菊花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之效;甘草泻火解毒。诸药相伍,共奏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之功用,其内服外洗相配合疗效显著。
【注意事项】本方无不良反应。
【疗效】经临床验证,治疗18例,治愈14例,好转2例。(处方来源: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李少文)
湿疹
湿疹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病,与过敏体质有关。其临床表现是剧烈的瘙痒,以小丘疹为主的多形性皮损,有少量渗出液,反复发作,容易慢性化。
方一
【方名与主治】葱白猪肠汤,主治慢性湿疹。
【组成与用法】葱白500克,猪肠200克,砂糖75克。将葱白、猪肠洗净,和砂糖一并放入铁锅内,加青油炒拌4分钟左右,再加少许水后,用碗盛起,放在普通容器内蒸熟后待用。把上述所蒸之汤和食物一同吃下,隔日1剂,直至痊愈。
【方解】慢性湿疹为皮肤多形性损害,症见红斑丘疹水疱、结痂、糜烂,阵发性瘙痒。方中葱白发汗解表,现代药理证明葱白对常见皮肤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猪肠性味、甘、微寒、无毒,《本草纲目》认为其“主治虚渴,小便数,补下焦虚竭,止小便,去大小肠风热,宜食之”;砂糖清热凉血,调味。三味合用,共奏祛风解表,补气益神,清热凉血,收敛生肌之功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禁忌饮酒和服辛辣刺激之物。
【典型病例】李某,男,58岁。患慢性湿疹10余年。自觉瘙痒,躯干部及四肢症见暗红色的丘疹,间夹水疱,抓破渗液糜烂,有血痂,皮肤色素沉着,反复发作不愈,饮酒后诸证加重,影响睡眠,屡用中西药,效果不理想。来诊经用上方后,1剂后瘙痒除,2剂后皮疹明显改善,3剂后基本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处方来源:江西省金溪县中医院饶建跃)
方二
【方名与主治】解毒除湿汤,主治肛门湿疹、炎性外痔、肛裂。
【组成与用法】当归、苦参、土茯苓、芒硝、五倍子各30克,大黄、黄柏、艾叶、川花椒各15克,甘草10克,冰片6克。将前9味药置搪瓷盆内,加水3000毫升,浸泡10分钟,加热煮沸15分钟,入芒硝、冰片,充分溶解后即可使用。上述药液趁热熏蒸患处(肛门距药液要近),待药液温度40℃左右时,用毛巾蘸药液热敷,后坐浴至药凉,每日2~3次。
【方解】肛门湿疹,早期肛裂及炎性外痔属肛门疾病范畴,多为外感湿热之邪,侵及肛门肌肤,壅阻络脉,或因过食辛辣酒食,水湿内生,郁久化热而下迫肛门,阻塞气机导致。治以清热解毒、凉血燥湿为旨。本方中当归活血止痛;苦参祛风化湿;土茯苓利湿解毒;五倍子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大黄攻积导滞。热熏坐浴使局部血管扩张,以利药物吸收。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及愈后数日内应禁食辛辣之品,不要过度劳累。
【典型病例】赵某,男,32岁。肛门截石位6、12点钟处有一新鲜裂口,呈梭形,色绛红,周围皮肤粗糙,有散在丘疹及渗出液。诊断“早期肛裂”“肛门湿疹”。经上法治疗5天而愈。(处方来源;浙江省杭州李占良)
方三
【方名与主治】五倍子洗剂,主治顽固性肛门湿疹。
【组成与用法】五倍子、蛇床子各30克,紫草、土荆皮、白鲜皮、石榴皮各15克,黄柏、赤石脂各10克,生甘草6克。将上药置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放入锅中,加水5000毫升,煎成3000毫升后,取出纱布袋,降药汁倾入浴盆中,即成洗剂。上述洗剂趁热熏洗肛门,每天早、晚各1次,轻者连洗1周,重者需治疗1~2个月左右。
【方解】顽固性肛门湿疹因湿热凝滞于皮肤,耗伤阴血,肌肤失养所致,治宜健脾利湿,养血润肤;外治法以清理湿热,收涩止痒为主。方中五倍子外用具有收敛固涩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有鞣酸的一般药物作用,可使皮肤、黏膜、溃疡等部的组织蛋白质凝固,而呈收敛作用,五倍子对痢疾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抗菌作用;蛇床子外用有杀虫,除湿止痒的作用。
药理实验证实,蛇床子在试管内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紫草味甘性寒,有清热凉血,解毒透疹之功,同时还有抑菌作用;土荆皮有杀虫止痒之效;白鲜皮为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品;石榴皮、赤石脂均为涩肠止泻,生肌杀虫之品,现代医学报道,石榴皮对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及各种皮肤真菌都有抑制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吸附消化道内有毒物质,并保护消化道黏膜。古人用本品治疮痈久不敛口,有生肌收口作用;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甚好,现代药理证明黄柏煎剂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效能,并能抑制一些致病性皮肤真菌;生甘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药理证实甘草亦有抗炎、抗过敏反应的作用。全方相伍煎为洗剂,共奏清热利湿,凉血养血,祛风止痒,收敛生肌之功效,趁热熏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液的渗透。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类刺激性物质,忌吸烟、戒酒类。
【典型病例】张某,男,53岁。患肛门湿疹,脂水外渗,瘙痒难忍,反复发作已1年余。查见肛门周围皮肤增厚,有少量分泌物外渗,即嘱用五倍子洗剂熏洗,药液煎成,先熏洗,后坐浴15分钟,治疗3周,复诊检查见肛门周围皮屑脱落,表面干燥,新皮渐生,已无不适感。(处方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医院袁有富)
方四
【方名与主治】洗除锈球灵,主治阴囊湿疹,亦称肾囊风、绣球风。
【组成与用法】外洗方:苦参30克,地肤子16克,蛇床子12克,花椒10克。
涂药方:滑石粉15克,白矾6克,青黛9克。
先将外洗药方加水1500毫升,用砂锅煎成汤,早、晚各洗患处1次,每次15~20分钟,每剂药可连续使用2天。洗完后用软毛巾擦干患处,再将涂药粉涂擦患处。
【方解】阴囊湿疹,中医称“肾囊风”,民间称“绣球风”,是湿疹的一种类型。本方中苦参祛风化湿,且能杀虫止痒,用于周身风痒,疥疮顽癣,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可治皮肤湿疹瘙痒;地肤子用于湿热下注,小便不利皮肤湿疹等,对各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蛇床子外用有杀虫除湿止痒的作用,能治阴部湿痒,阴道滴虫病;花椒对部分真菌有抑制作用。上药混合使用,加强了止痒的效果。外洗以后,再加涂药效果更佳。滑石粉有保护疮面,吸收分泌物,促进结痂等功能,白矾外用有收敛燥湿止痒之功;青黛有抗菌作用。外洗涂药二者合用,效果显著。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禁食辣椒、葱、蒜、姜、鸡、羊、牛、大肉等发物。
【典型病例】郝某,男,患慢性阴囊湿疹多年。见皮肤粗糙、干燥、肥厚、皮色加深。采用洗除绣球灵治疗1周后,病情好转,继而用药1周获痊愈。(处方来源:解放军二六一医院梁惠敏)
方五
【方名与主治】湿疹散,主治湿疹、荨麻疹。
【组成与用法】蛇床子、炉甘石粉、硫黄粉各等份,将蛇床子粉碎过筛,三药混合即成湿疹散。用干净药棉蘸适量湿疹散涂于患处,每日2~3次。
【方解】湿疹,中医学认为其乃有湿毒浸淫所致,其病因不外湿、热、风三邪,临床辨证分为湿热证、血热证、湿阻证、血燥证。治疗则以清热利湿、活血收敛为主。本方中硫黄外用解毒杀虫,与皮肤接触后形成硫化物,有软化表皮和杀真菌虫的作用;炉甘石外用收湿生肌,现代药理认为炉甘石有收敛抑菌作用,能使黏膜疮面形成薄膜,具有保护作用,即可防止外来刺激,又能抑制细菌繁殖;蛇床子具有燥湿杀虫、祛风止痒之效,药理研究证明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三药合用,药效协同,具有收敛清热祛湿抗炎抗过敏的功效。
【注意事项】小儿不宜长期应用于全身大面积疮面。
【典型病例】王某,男,42岁,1个月前患阴囊湿疹,症见阴囊及会阴等处糜烂、水肿、渗液较多,痒痛难忍,不能行走。给予湿疹散30克外用,5日而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处方来源:河南省汝南县王岗医院卢海松等)
酒渣鼻
酒渣鼻又名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部中央的慢性炎症皮肤病。一般认为由螨虫感染所致,故又称为螨虫性皮炎,治以杀灭螨虫为主。
【方名与主治】脂银膏,主治酒渣鼻,亦称“红鼻子”“红鼻疙瘩”。
【组成与用法】陈猪脂油、水银、硫黄、大黄四味等份适量。将硫黄、大黄粉碎为极细末混匀。把猪板油用微火化开。后将混匀的硫黄、大黄细面放入油中,另把水银用唾液研开呈细小颗粒。待油温凉不结时再把水银倾入药油液中成膏,储瓶备用。冬天用温水香皂洗净患部,每日早、晚两次涂“脂银膏”,至愈。夏天用肥皂温水,方法同上。
【方解】酒渣鼻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皮肤病。西医多认为是毛囊蠕行螨等侵致而成的慢性炎性病。中医学认为是因肠胃有热,熏蒸于肺,风寒外袭,瘀滞血瘀为患。常嗜酒则生胃热,熏肺叶,而显鼻部故称“酒渣鼻”。方中硫黄、水银是杀死毛囊蠕行螨的特效剧毒药,其杀菌力极强;配以猪板油则有固定药物,延长药效,杀菌虫之用。大黄苦寒,泻热杀虫。诸药相伍,具有清胃肠之热,泻肺之火之效。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禁辛辣、忌酒色。所谓陈猪脂油即猪板油上品,以悬挂风吹至少1年为度,时间越长越好。
【典型病例】赵某,男,55岁。患酒渣鼻9年,有嗜酒之癖。证属三期鼻赘疣型。给予脂银膏治疗半个月,忌辛辣酒色。并嘱每日服大黄苏打片,每日3次,每次3~4片。治疗月余,近10年治顽疾告愈。(处方来源:河南省罗宁县中医院孔起)
疥疮
疥疮是由疥螨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易在集体和家庭中流行。其皮损好发于手指缝、腕部屈侧、肘窝、腋窝、妇女乳房、脐周、腰部下腹部、外生殖器等部位,多对称发生,皮疹主要为丘疹、水疱、隧道及结节。治以外治为主。
【方名与主治】一涂消,主治疥疮。
【组成与用法】苍术、白芷、蛇床子、苦参、花椒、狼毒、荆芥、防风、绿豆各30克,硫黄50克,白矾60克。上诸味除硫黄外,共为细末,过200目筛,再把硫黄加热化成水,将药粉倒入,并充分拌匀,待凝固后再研成细粉,兑入凡士林搅匀为面团状,分成若干块(重约50克),备用。先用温水(肥皂水更佳)洗净全身,而后用细纱布将配制好的药块包好,在炉火上加温致药液从布缝中渗出,用力将身上涂擦,先涂好发部位,再涂全身,早、晚各涂1次。连续3天,第4天洗澡,换洗衣被,此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停药观察1周后,如无新皮损出现,始能认为痊愈。
【方解】《医宗金鉴》云:“疥疮……或传染而生,凡疥先从手丫先起,绕遍周身,瘙痒无度。”疥疮是由疥虫侵入皮肤而诱发风、湿、热毒所致。故治疗则应从风、湿、热、虫着手。一涂消药用硫黄杀虫燥湿;苍术、蛇床子、白芷、苦参、花椒、防风祛风杀虫,除湿止痒;荆芥、狼毒、白矾消疮解毒;绿豆润肌肤。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之功效。
【注意事项】擦药期间不洗澡,不更换衣服。不食油辣类刺激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