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秘方验方妙治疑难病
12369400000011

第11章 内科 (6)

第2章 内科 (6)

张某,男,58岁。确诊为肝硬化腹水,症见急性重病容,肚大青筋显露,尿闭,呼吸困难,面色晦暗,不能平卧,痛苦不堪。前胸、面部、上肢有10余个蜘蛛痣。先经使用利尿药无效而请中医会诊。予以甘遂散0.3克冲服,并调敷脐中及利尿穴,30分钟后,一次排尿2000毫升,诸症缓解,继服3日,水肿尽消。后以健脾益气、软坚散结、活血调肝经治半年,痊愈出院,至今20余年未复发。

裴某,男,43岁。因腹痛、呕吐、便闭、发热、经X线片透视确诊:高位肠梗阻。3天前割草劳累,食冷饮起病。以甘遂散0.2克冲服,一次便通,诸症缓解。继以健脾开胃,通结止痛调理3日,病愈。(处方来源:河南省洛宁县中医院孔聚起)

方三

【方名与主治】黄狗胆丸,主治肝硬化腹水,亦称臌胀。

【组成与用法】人参、三七、葶苈子、厚朴、郁金、三棱、莪术、荜澄茄、瓦楞子、制香附、昆布、海藻、桔梗各30克,黄狗胆3个,檀香、白芥子、乳香、没药、砂仁、西红花、陈皮、血竭、干漆各15克,炮穿山甲(代)、龟甲胶、益母草、鸡内金、青皮、大麦芽各60克,制鳖甲90克,炼熟蜂蜜1250克。上药制成丸药,每丸重10克,备用。每日2次,每次1丸,3个月为1个疗程。

【方解】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臌胀”范围,多因饮食不节,长期饮酒,情志所伤,过度劳累等而致正气内虚,外邪乘虚而入,蕴结肝胆,致气滞血瘀,肝病及脾,使脾之运化功能失常,久则及肾,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致气滞血瘀,水停腹中,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成。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宜攻补兼施。黄狗胆丸既有健脾胃,益肝肾,补益气血之品,又有清利肝胆,理气活血,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之药,共奏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之效用,使肝、脾、肾三脏功能协调,气机通畅,瘀血得除,腹水自消。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应情志舒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预防感冒等疾病。

【典型病例】张某,男,65岁。有肝炎病史4年。B超提示晚期肝硬化腹水。经用多种药物治疗不效,改服用黄狗胆丸,每日2次,每次1丸,1个疗程后,病情基本趋愈,再服2个疗程腹胀腹水消失,脾大也缩小,多次生化及B超检查均正常而获痊愈。随访20年未再复发。(处方来源:杭州曹书和等)

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多的病变。为一种常见的弥漫性肝病,如能及时诊治可使其逆转,反之,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方名与主治】软肝消积饮,主治脂肪肝。

【组成与用法】淡海藻、淡昆布、白花蛇舌草各30克,郁金、象贝母、丹参各15克,软柴胡、灸鳖甲、穿山甲(代)各10克,泽泻、猫人参各30~60克。上方加水煎成汤剂,过滤去渣,待用。每日1剂,分2次口服。配合“降脂饮”(生首乌、决明子、生山楂各3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以15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3~7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方解】脂肪肝乃现代医学之病名,临床所见有逐渐增多趋势。其致病因素有肝炎治疗期调摄失当,体重增加过快;过食肥甘之品且多卧少动;糖尿病脂肪代谢紊乱;过长或过量应用对肝脏有损害之激素、抗痨药物;或长期过量饮酒等。目前对此病尚无特效药物可治。中医学中无与此相对应的病名。究其病机,多为湿阻、热蕴、气滞、血瘀、食积、痰凝等,致肝胆失于条达,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宜软肝消积。方中采用海藻、昆布、象贝母软肝散结消痰;穿山甲(代)、郁金祛瘀行气攻坚;鳖甲、丹参和血养血,滋阴柔肝;白花蛇舌草、猫人参清热解毒消积;柴胡引诸药以肝经为通道,直达病所;重用泽泻以滋阴利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降低血脂之功。诸药配伍,共奏软坚散结,利湿化痰,活血化瘀之功效。再配以具有降低血脂之生何首乌、生山楂、决明子,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嘱患者节制饮食,控制体重,适当活动。

【疗效】经临床验证,治疗128例,治愈74例,好转54例。(处方来源: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郑淳理)

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蛋白血症是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蛋白异常的现象,与遗传有关,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脂代谢异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方名与主治】复方苦丁茶,主治高脂蛋白血症。

【组成与用法】苦丁茶4.5克,生山楂10克,决明子5克,生白矾0.5克。将上药打成粗末,备用。每日1剂,沏水代茶饮,长期饮用。

【方解】高脂蛋白血症的诊断依据为:胆固醇>250mg/dl,三酰甘油>200mg/dl。中医认为其病机为痰浊瘀血阻络,病位在心、血脉、肝肾、脾胃,治当以化痰、活血化瘀为大法,佐以清热利湿。本方用苦丁茶为主药,以清热利湿,并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辅以生山楂活血化瘀,并有降脂的作用;生白矾为去痰之佳品,且性涩可防苦丁茶之过于寒下。决明子既可清肝通便,又可降脂。组方原则以祛除有形之痰浊瘀血为主,这样则可清除病因,正本清源,使经络畅通,气血环流不息,以治愈高脂蛋白血症,防治冠心病。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脂,忌吸烟、饮酒及食辛辣之物。

【疗效】经临床验证,治疗86例,治愈52例,好转34例。(处方来源:北京平谷中医院马维成)

猪囊尾蚴病(囊虫病)

猪囊尾蚴病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各组织器官所致的疾病。属中医“虫证”“病”等范畴。

【方名与主治】排囊汤,主治猪囊尾蚴病。

【组成与用法】生桃仁、红花、竹茹、花椒、蛇床子、干姜、地肤子、半夏、雄黄各15克,党参、木瓜各30克,乌梅、钩藤各20克,南瓜子、槟榔各100克,黄连、商陆、附子各12克,红芽大戟0.15克。上药随证加减成方,加水煎成汤剂,第1次加水2000毫升,第2次1700毫升,分别以文火60分钟煎取各200毫升。

甲粉:雷丸150克,南鹤虱140克,红花20克,仙鹤草20克,共合研成细末,每包7克装之。

乙粉:红花10克,炙蛇蜕100克,炙红芽大戟0.15克,槟榔100克,木瓜30克,钩藤20克。共研细末,每包12克装之。

早饭前40分钟服汤液200毫升冲服甲粉7克;晚饭后40分钟服汤药200毫升冲服乙粉12克。90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停药4天。

【辨证加减】在大脑运动中枢倍增木瓜,并加益智、桔梗;小脑加益智、藁本;眼底加赤芍、菊花、荆芥穗、桔梗、苍术、藁本;第四脑室倍加钩藤,加砂仁、藁本;头部结节多加桔梗、大黄;全身、四肢结节倍加钩藤、桂枝、蚂蚁;咳嗽在肺加百合、大黄,在肝脏治之无效。

【方解】猪囊尾蚴病是一种难治的顽疾,根据治虫先治血,血清虫自灭的原则。采用活血化瘀,杀虫化痰的排囊汤治之。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党参补气健脾;乌梅生津、安蛔;南瓜子能使绦虫麻痹,具有杀虫作用;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雄黄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含砷约75%,硫24.9%及少数其他重金属盐,功在解毒、杀虫;红芽大戟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之功;槟榔有杀虫、消积、行水之效。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钩藤清热平肝,息风镇痉;竹茹清热、化痰、止呕;花椒温中止痛、杀虫;蛇床子温肾壮阳,燥湿杀虫;干姜温中固阳;地肤子清利湿热;商陆逐水消肿;附子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诸药合用,共奏化瘀杀虫,健脾祛湿,温经化痰之功效,兼用甲粉以化瘀杀虫,乙粉祛瘀通络。

【注意事项】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眩晕者可暂停药1~2天后,再继续服药直至治愈。治疗期间忌服生、冷、硬类食物。

【典型病例】赵某,女,45岁。平素有吃生菜习惯。头痛头晕难忍,两眼胀痛有半年之久。经多处诊为猪囊尾蚴病,治疗无效而来诊。笔者以排囊汤与甲、乙粉常规服之,共服2个疗程,药尽病愈,随访2年未复发。(处方来源:辽宁省庄河县潘德义)

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又称肠阿米巴病,是由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壁后所致的以痢疾症状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

【方名与主治】鸦胆赤石丸,主治阿米巴痢疾。

【组成与用法】鸦胆子30克,赤石脂、乌梅各60克,食盐10克,陈米饭适量。将鸦胆子去油(打碎去壳,用吸水纸反复将油质吸干),乌梅去核(用温水泡胀即可去核)打烂备用。赤石脂研成细末,陈米饭适量。将上药共拌均匀,加陈米饭共捣如泥状,制成绿豆大小丸粒。成人每次15~20丸,日服2次,饭后温开水送服。小孩5~10丸。

【方解】阿米巴痢疾是阿米巴原虫侵入大肠所致的肠道寄生虫病,病变多在右侧结肠,易演变为慢性,且易复发。中医学将其归属于“久痢”“赤痢”“休息痢”之范畴。治疗常无理想之方药。本方鸦胆子性味苦寒,始载于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为治冷痢久泻的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鸦胆子能杀灭阿米巴原虫,疟原虫及阴道滴虫等,又能驱鞭虫、蛔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赤石脂酸涩收敛,有涩肠止泻之效,药理研究证实赤石脂有吸收作用,能吸附消化道内有毒物质,并保护消化道黏膜,止胃肠道出血;乌梅味酸,功在涩肠止泻;食盐味咸,具有收敛之效,《本草纲目》记载:“食盐主治肠胃结热喘逆,胸中病、令人吐,除风邪、吐下来恶物,杀虫,去皮肤风毒,调和脏腑,消宿物,令人壮健……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吐一切时气风热,痰饮关格诸病。”陈米饭《本草纲目》记载:“寒食饭,主治……伤寒食复,用此饭烧研,米饮服二、三钱。效。”全方合用,具有杀虫解毒,涩肠止泻等功用。

【注意事项】本方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忌食生冷硬类之物。

【典型病例】谢某,男,33岁。因腹痛、大便黏液脓血伴里急后重而住院。入院按一般菌痢治疗无效。大便化验:隐血试验(+++),少量白细胞,阿米巴滋养体(+),确诊为阿米巴痢疾。用依米丁、卡巴胂等治疗症状末减,出现肝区痛而停药(有肝病史)。即与鸦胆赤石丸1料,服药第2天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药服完症状即消失,大便化验:隐血及阿米巴原虫均阴性,治愈出院。为巩固疗效,嘱原药继服2料,并以健脾养阴方药善后,随访8年未复发。(处方来源:江西省安远县叶蔚兰)

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在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发病原因可能与大脑皮质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方一

【方名与主治】酢浆克泻汤,主治慢性结肠炎。

【组成与用法】酢浆草、铁苋菜、党参各20~30克,罂粟壳、附子各6~10克,炒白术12克,炒怀山药30克,炙甘草5克。上药加水煎成汤剂,过滤去渣,待用。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直至痊愈为止。

【辨证加减】气虚者加黄芪;脾阳虚加干姜;肾阳虚加补骨脂;腹痛甚加白芍;气滞加木香;食滞加山楂;滑泻不止加赤石脂、禹余粮。

【方解】慢性结肠炎属中医学“泄泻”之范畴,其多因湿热恋肠而致久泻。方中酢浆草性寒,长于清肠道久恋之湿热,味酸涩,善涩肠,《滇南本草》谓其“治久泻滑肠”,故为本方主药;附子温补脾肾,益火之源;党参、怀山药、炙甘草、白术,健脾化湿,以固中宫;罂粟壳、铁苋菜涩畅止泻,并擅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脾肾,清热利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食生冷、酸辣之物。

【典型病例】张某,女,37岁。腹泻迁延不愈6年,大便清稀,每日5~6次,夹有黏液,伴肠鸣腹痛,完谷不化,四肢不温,纳呆口干,神疲乏力,舌质淡,苔黄厚,脉弦细稍数。予以酢浆克泻汤去附子、怀山药,加黄芪、煨葛根各24克,荷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0剂后,泄泻减至日1~2次,余症亦瘥。继守前方,迭服6剂,泄泻已除,诸恙悉平。嘱服四白散,以善其后。(处方来源:福建省惠安县惠北华侨医院赵伟强)

方二

【方名与主治】连姜汤,主治慢性结肠炎。

【组成与用法】黄连3克,炮姜炭5克,薏苡仁30克,苍术、白术、厚朴、茯苓、煨木香、延胡索、炒鸡内金、车前子各10克。根据病人情况,通过辨证,再随证加减,加水煎成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30天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