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老年护理
12366200000009

第9章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 (1)

第4章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 (1)

日常生活是指经常性的、反复性的、连续性的和习惯性地出现在身边的事情。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方面的退化,使得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护理时应重视和主动关注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变化,恰当地调动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动性,做好环境的调整及安排,加强老年人安全的保护,重视运动锻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一节 休息与睡眠

一、休息与睡眠的概念和特点

(一)休息与睡眠的概念

休息是指一定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或变换的一种生活方式,使人从生理、心理上得到松弛并使体力、精力得到恢复。

睡眠是指人在休息时意识水平降低或消失的状态。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是恢复精力所必需的休息。而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

(二)老年人休息与睡眠的特点

1.休息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处于衰退状态,表现为休息增多而睡眠减少,常因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易发生疲劳状态,并在疲劳状态下发生意外损害的概率增大。老年人需要较多的休息,并注意保证休息质量。有效的休息应满足3个基本条件:心理的放松、生理的舒适、充足的睡眠。

2.睡眠老年人睡眠表现为深度睡眠明显减少,熟睡眠很差,不易入睡,睡眠过浅,容易惊醒,醒后不易再入睡,清晨醒来过早,而白天却昏昏沉沉,总打瞌睡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进入老年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的时间相应增加。60~70岁的老年人,睡眠时间应当在8h左右;70~90岁的老年人,睡眠时间应当在9h左右;90岁高龄的老年人睡眠时间应当在10h左右为宜。

二、老年人睡眠应注意的问题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的退化,机体代谢也随之减慢,特别是睡眠后易出现危险。对老年人睡眠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疾病的发生

老年人易患心血管系统疾病,如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而且老年人感觉迟钝,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要经常注意观察老年人睡眠情况,若出现呼吸异常或该醒而未醒时,要警惕有无意外的发生。

2.防止外环境给老年人带来安全隐患

老年人由于肾功能低下、前列腺增生等,夜尿次数增多。夜间起床时,常因定向障碍、意识混乱、步履蹒跚而发生跌倒、碰伤等意外,故去卫生间的路上设施要安全,有照明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应在床前放置尿壶,确保老年人起夜安全。

3.慎用镇静药物

一般失眠可先采用改善环境、放松疗法等物理方法帮助催眠。顽固性失眠的老年人,根据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催眠药,用药后应注意观察用药的反应,以免导致严重后果。

第二节 饮食与营养

一、老年人的饮食原则与营养要求

进入老年期后,因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改变,老年人在饮食与营养的需求上相对于年轻人有很大的不同。

(一)老年人的饮食原则

1.注重营养搭配合理

老年人易患消化、心血管及运动系统疾病。营养素的比例要适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要限制热量,力求清淡。做到“三低”,即低钠、低脂、低糖。补充足够优质蛋白质、丰富维生素、适量膳食纤维和适量含钙、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

2.进软食及易消化食物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牙齿松动或脱落,咀嚼能力下降,故选择食物以易咀嚼、软及易消化为主,如牛奶、豆浆、稠稀饭,鲜嫩的瓜果和蔬菜可以加工成菜泥、菜汁等,肉可做成肉沫。烹调时注意色、香、味俱全。

3.遵守饮食注意事项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降低,但对温度较敏感,食物过冷或过热都会刺激消化道黏膜,进而影响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因此,老年人饮食比一般人食温要偏热些,但避免过烫食物。冬季可适当进补,如狗肉和羊肉等。少吃辛辣生冷食物。饮食忌过咸,以免加重肾的负担。少食油炸、干硬食品。不吃熏烤、腌渍食物。

4.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饮食要节制、有规律,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做到“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的原则,早餐占全天总热量的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5.严格饮食卫生

做好食物和餐具的卫生。老年人因视觉、味觉、嗅觉功能下降,对食物变质的判断能力有偏差,所以要注意食用新鲜的食物,避免食用隔顿、隔夜或未充分加热的食物。坚决不食过期和变质食品。

(二)老年人的营养要求

1.糖类

进入老年后,活动和代谢逐步降低,热能的消耗和需求相应减少。一般来说,60岁以后热能的提供较年轻时减少20%,70岁以后减少30%,老年人应适当的控制饮食,防止肥胖、老年病的发生。摄入的糖类以多糖为好,如谷类、薯类等含较丰富的淀粉,还可提供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他营养素。而过多地摄入单糖、双糖(主要是蔗糖,如砂糖、红糖等)能诱发龋齿、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

2.蛋白质

老年人的代谢以分解代谢为主,需要较为丰富的蛋白质来补充组织蛋白的消耗,由于蛋白酶分泌减少,过多的蛋白质可加重老年人消化系统和肾的负担,因此每日蛋白质的摄入不宜过多,每日按1~1.5g/kg(占食物总热量的20%)为宜。老年人的胃肠道吸收功能较差,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以优质的完全蛋白质和半完全蛋白质为主,即动物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如豆类、鱼类。优质蛋白应占摄取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

3.脂肪

老年人的胆汁分泌减少,对脂肪的消化和利用能力降低,食入过多的脂肪,易造成血脂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若食入脂肪过少,又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原则是每日脂肪摄入量以1g/kg以内为宜(占食物总热量的20%为宜,不可超过25%),并选用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植物油,少食动物油。

4.微量元素

多补充钙、铁、钠、磷、碘等微量元素。老年人钠的摄入量为6g/d,心血管疾病患者钠的摄入量在5g/d以下。随着年龄的增长,钙、铁消化与吸收下降,特别是女性绝经后,内分泌功能的衰减,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缺铁性疾病发生的概率增加。因此适当增加富含钙、铁质的食物摄入。多到户外活动,可以补充骨钙的流失及疾病的发生。含微量元素较多的食物:奶类、虾皮等含钙丰富;豆类、奶、肉、蛋中磷含量较高;动物肝脏、蛋黄、鱼及水产品中铁含量较多;经常选用海带、蘑菇、核桃、芝麻等则可增加锌、碘、铜等的摄入量,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5.维生素

维生素对维持老年人健康、增强抵抗力、促进食欲与延缓衰老有重要作用。老年人应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保证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的摄入。此外,禽、蛋、鱼、豆类和瘦肉能供给维生素A及维生素B2等。

6.水

老年人由于心、肾功能下降,饮水应适量。一般每日饮水以1500ml左右为宜。饮食中可适当增加汤羹等食物,既有助于消化,又可补充水分。还要养成饮淡茶的习惯,特别是早晨饮一些淡茶,有利于排出夜晚体内的代谢废物。但有心脏和肾病的老年人应注意,过多的水分可增加心脏和肾的负担。

老年人的味觉、嗅觉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所以老年人嗜好味道较重的菜肴,增加了消化道的负担和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牙齿的松动或缺失以及咀嚼功能的下降,限制了摄入食物的种类及数量;消化液分泌减少、吞咽及呕吐反射减弱,从而影响老年人进食,甚至导致误咽或窒息死亡;消化功能下降,导致食物不能完全被机体利用,如摄入蛋白质、脂肪时易引起腹泻;老年人易发生便秘,从而引起食欲缺乏等。

二、老年人的饮食护理

1.进食前环境的准备

以卫生清洁、空气清新、轻松愉快的环境为原则。注意饭桌的大小和高低、食具的选择、食品的距离等周边环境及卫生条件设备对进食的影响。

(1)消除一切不良视觉印象和不良气味,如饭前半小时移去便器,开窗通风,清除周围的污染物等。

(2)协助老年人养成就餐前个人卫生习惯,做好餐前的精神准备。

(3)根据机体健康状况,采取舒适的进食姿势,不能下床者,可取坐位或半坐位,床上放置跨床小桌。卧床者,可安排侧卧位或仰卧位(头转向一侧)。

2.进餐时的护理

对能自理的老年人,应鼓励自己进餐,食物的摆放易于拿取。进餐有困难的老年人可用一些自制餐具,尽量锻炼老年人自己进食的能力;对进餐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应协助喂食,注意食物温度、进食速度。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采取鼻饲法或全肠道外营养等,通过各种渠道输送食物和营养。

三、老年人饮食营养的注意事项

1.总热量不宜过高热量要适应活动量的需要,其中提供热量的主食不宜食的太多,油脂也要控制,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

2.选择乳、蛋、鱼、肉补充动物蛋白每日总量不宜过高,过高会使肾的负担加重。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吃。

3.要注意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摄入如钙、铁、维生素A、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的摄入,多选择这些物质含量高的食物。缺乏时可用药物补充。

4.每餐不宜吃得过饱如果营养不足,可以少食多餐。三餐调匀,不暴饮暴食,要细嚼慢咽,睡前更不宜吃得过饱。食物要易于消化,避免生冷食物。

5.食物宜清淡少吃甜食、糖类食品,不宜吃盐过多。

6.保证膳食纤维摄入青菜、水果可适量多吃,粗粮、杂粮适量摄入。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要太少。

7.补充适量的水分少饮酒,适量饮茶。

第三节 环境与生活方式

一、环境的调整及安排

环境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老年人离退休后外出减少,多在居住的环境中生活。居室的环境、设施及室外环境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和生存质量。为了老年人的健康,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及周围环境要做到安静、清洁、卫生、绿化及阳光充足,达到舒适、安全、便利。

二、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离退休后,其生活多以家庭为主,严格的时间观念逐渐淡化,而生活规律由于放松而打乱,生活节律的紊乱,往往容易影响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从而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