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老年护理
12366200000015

第15章 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与护理 (2)

第6章 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与护理 (2)

3.心理因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性有很大差异性,与个体对疼痛的认知评价密切相关。

三、护理程序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开始的时间、持续时间和强度;哪些因素加强或缓解疼痛,目前使用哪些药物治疗,疼痛对睡眠、饮食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明确疼痛的类型。

2.身体状况

疼痛时可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跳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出冷汗,肌紧张,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发生疼痛性休克;疼痛时可出现皱眉、咬牙等痛苦表情,采取减轻疼痛的被迫体位如躯体蜷曲等;疼痛时还会有退缩、抑郁、愤怒、焦虑等情绪反应。

护理体检时,应检查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等,有无脊柱关节、肌肉肌腱韧带受损或疾病,有无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损伤的体征,有无内脏损伤或疾病。

3.心理社会状况

抑郁、焦虑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的老年人常伴有疼痛。慢性疾病、丧失亲人给老年人带来非特异性的痛苦,尤其是部分女性老年人。

4.辅助检查

做CT、X线片、心电图等,了解引起疼痛的病因。使用各种疼痛量表评价老年人的疼痛情况。常用的评价量表有视觉模拟疼痛量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数字疼痛评价量表、词语描述量表等。

(二)护理诊断

1.疼痛与组织损伤、骨折、骨关节炎、痉挛、周围血管疾病、带状疱疹有关。

2.抑郁与长期疼痛对治疗信心降低有关。

3.焦虑与长期疼痛而治疗效果不明显有关。

4.睡眠形态紊乱与疼痛有关。

(三)护理目标

1.疼痛程度减轻、次数减少,自信心增强,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

2.能具体说出缓解疼痛的方法。

引起老年人疼痛的主要病因是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其中骨关节疾病是老年人疼痛的最常见的病因。老年人疼痛的特点是,持续性疼痛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骨骼肌疼痛的发生率增高。疼痛程度加重、功能障碍与生活行为受限等症状明显增加。

(四)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关心病人,认真倾听病人的主诉,鼓励病人说出内心的感受,解释疼痛的病因,介绍疼痛的护理措施。尊重并接受病人对疼痛的反应,满足病人对舒适的需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用药护理

镇痛是临床解除疼痛的主要手段。镇痛药分为非麻醉性和麻醉性两大类。非麻醉性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索米痛片等,具有解热镇痛功效,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如牙痛、关节痛、头痛、痛经等,此类药大多对胃黏膜有刺激,宜饭后服用。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等,用于难以控制的疼痛如术后疼痛、癌肿疼痛等,镇痛效果好,但有成瘾性和呼吸抑制的副作用。用药时应注意观察毒副作用,未明确诊断前,不可随便使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3.解除疼痛刺激源如外伤引起的疼痛,应根据情况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措施;胸腹部手术后因咳嗽、深呼吸引起伤口疼痛,应协助病人按压伤口后,再鼓励咳痰和深呼吸。

4.加强运动运动可以缓解慢性疼痛,在改善全身状况的同时,可以调节情绪,振奋精神,缓解抑郁症状;还可增强承受负荷及肌肉牵张的能力,延缓骨质疏松的进程,帮助恢复身体的协调和平衡。

5.实施有效地非药物镇痛法如冷热疗法、按摩、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通过参加有兴趣的活动,看报、与家人交谈、深呼吸等方法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以缓解疼痛。

(五)护理评价

经护理干预后病人能恰当地使用各种有效的镇痛方法,病人生活未受到明显的影响,表现为睡眠良好,饮食、活动均正常进行。

四、健康指导

1.告知老年病人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可选用麻仁丸等中药软化和促进排便;镇痛药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带来的影响。

2.教会老年病人和家属使用常用镇痛评价方法和工具,使病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全面的镇痛治疗。

第四节 便秘

一、概念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且粪便干硬,便后无舒畅感。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约占老年人群的1/3。长期便秘不仅促进衰老,引起皮肤粗糙、黑斑等改变,还可导致大肠癌、痔疮、乳腺癌、高血压,诱发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直接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二、病因

1.饮食因素饮食过少、过精、过细,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分不足,对肠道不能形成一定量的刺激;肠蠕动缓慢,使水分过多吸收而粪便干燥;进入直肠后的粪便残渣因为量少,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去刺激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

2.排便动力不足年老体弱时可因膈肌、腹肌、****括约肌收缩力减弱,腹压降低而使排便动力不足,使粪便排不干净,粪块残留,发生便秘。

3.肠道疾病肠管内发生狭窄或肠管外受到压迫时,使粪便通过不畅。

4.药物影响服用氢氧化铝、阿托品、溴丙胺太林、吗啡、碳酸铋等药物可引起便秘。长期滥用泻药,使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降低,可导致顽固性便秘。

5.排便习惯及其他拖延大便时间,使已到了直肠的粪便返回到结肠;或因患有肛裂和痔疮等****疾病,恐惧疼痛,不敢排便;缺乏运动也可导致便秘。

三、护理程序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询问便秘开始的时间、排便的频率、性状、习惯、用药情况,有无伴随的症状;日常饮食的量、种类、饮水量、活动和运动情况;询问是否患有可能导致或加重便秘的疾病,如直肠肿瘤、脊髓病变等;询问是否服用过易导致便秘的药物,如镇痛药、抗高血压药、抗抑郁药等;询问是否有精神抑郁、离退休综合征的表现。

2.身体状况

便秘的老年人可有自体中毒的症状,如头晕、乏力、食欲缺乏、恶心、腹胀、口臭、精神淡漠。排便时****有时出血、疼痛,直肠有坠胀感。触诊下腹部可扪及粪块或痉挛的肠壁。

3.辅助检查

肠镜或钡剂****,以排除结肠、直肠病变。直肠指检以排除直肠、****疾病。

长期便秘直接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仅促进衰老,还可导致大肠癌、痔疮、乳腺癌、高血压,诱发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预防便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排便习惯和加强运动。

(二)护理诊断

1.便秘与肠蠕动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有关。

2.焦虑与长期便秘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肛周皮肤损伤有关。

(三)护理目标

1.能说出引起便秘的因素、危害性及相关的防治知识。

2.保证每日饮食中纤维素和水分的摄入量。

3.坚持每天活动锻炼,改善不良情绪。

4.便秘缓解或解除。

(四)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鼓励老年人每日饮水2000~2500ml,饮食应荤素、粗细搭配合理,多食入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油脂类食物;晨起可服一杯淡盐水,上午和傍晚喝一杯温热的蜂蜜水。饮食应定时定量,规律饮食有助于形成有规律的胃肠反射及胃肠蠕动。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有充足规律的睡眠,人在休息的时候,血液会大量流到胃肠道,促进胃肠蠕动;经常运动,能增强胃肠道功能。养成起床后或早餐后排便的好习惯。防止有意识性的抑制便意。自觉拒绝广谱抗生素类药物,以免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

3.提供合适的排便环境

老年人在排便时,应拉窗帘或屏风遮挡,避开查房、治疗和进餐的时间。让老年人有足够的时间排便,避免他人干扰,不要一直在旁陪伴,更不要催促。

4.安置适当的体位

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协助老年人采取坐位或蹲位,利用重力作用增加腹压促使排便,床旁置椅子或厕所装扶手以便撑持。

5.腹部按摩

让老年人在清晨和晚间排尿后取平卧位,用双手示指、中指和环指相叠,沿结肠走向,自右下腹到右上腹,横行至左上腹,再向左下腹,沿耻骨上缘到右下腹做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轻重以自觉舒适为宜,在按摩同时可做****收缩动作。

6.药物治疗

口服缓泻药,如番泻叶、酚酞、大黄等;使用简易通便药,如开塞露、甘油栓等,软化粪便,润滑肠道,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上述方法无效者,遵医嘱给予****。

(五)护理评价

经治疗护理后老年人能初步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饮食结构合理,便秘状况得到改善。

四、健康指导

1.指导老年人正确地选择和使用通便药物。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性便秘。出现便秘时,应及时就诊,请医生调整药物。

2.告诉老年人应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精神状态,不抑郁、不动怒,可使胃肠蠕动正常,有助于正常排便反射的建立。

3.指导老年人注意保护好****,应勤换洗内裤,最好选用软薄的纯棉制品,便后使用软薄的手纸,用温水清洗****,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第五节 皮肤瘙痒

一、概念

瘙痒是一种可经引起即进行搔抓愿望的主观感觉。瘙痒症是指仅有皮肤瘙痒而无明显原发性损害的一种皮肤病,是一种不愉快的皮肤感觉。由于各种皮肤病的不同和个体差异,瘙痒的严重程度可轻可重。皮肤瘙痒症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值得高度的重视和积极防治。

皮肤瘙痒症的特征是在没有任何原发损害的情况下感觉皮肤瘙痒。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瘙痒是很多皮肤病的主要症状。症状中有无瘙痒有助于某些皮肤病的诊断,瘙痒也可能是某些恶性病变的信号。导致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是皮肤干燥。

二、病因

1.生理性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脂腺和汗腺出现萎缩,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皮肤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向中枢发出异常的刺激信号引起皮肤瘙痒。

2.内脏疾病

内分泌失调、糖尿病、贫血、尿毒症、肝胆疾患、代谢障碍、内脏肿瘤、习惯性便秘、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均可伴有皮肤瘙痒。

3.环境因素

皮肤温度轻度增高,瘙痒的感觉就随之增加。如热水沐浴、室温过高、运动后均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痒感;冬季室温过高或湿度偏低都可使皮肤角层所含水分过度丢失,使老年人的皮肤进一步干燥易发生瘙痒症。

4.皮肤的清洁度

如果长时间不洗澡,大量的死皮堆积在皮肤表面;或者洗澡过频,洗掉皮肤上的皮脂膜均可引起瘙痒。

5.不良的生活习惯

经常熬夜易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瘙痒;过食辛辣食物、饮酒和咖啡也可引起皮肤瘙痒。

6.药物反应

有些药物反应可导致瘙痒,如抗生素、胰岛素、******、氨基比林等。

三、护理程序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询问病人皮肤瘙痒的程度、发生的时间部位;有无糖尿病、肝胆疾患、代谢障碍、肾功能不全等病史;有无虫咬及皮肤过敏史;了解饮食习惯,是否喜食辛辣油腻的食物,是否饮酒、浓茶及咖啡;居住的环境温湿度是否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