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看病就医指南
12365600000038

第38章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1)

第4章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1)

化验检查不像B超、CT等影像技术那样,可以随时利用仪器直接观察或间接反映器官组织结构、形态特征与病变性质,而是要通过检查血液或排泄物、分泌物(如尿、大便、痰、白带等)中的某些成分质或量的变化,间接或直接地反映器官功能或病理状态。也就是说,检验结果是经被检者取得标本后,再通过实验室进行检验分析而得来的。

国内检验医学某权威专家通过近年来调查、统计后指出,不真实的检验结果或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并不全是来自实验室环节,而检验结果没有正确指导诊断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检验本身,大约八成原因是来自于检验前与检测后两个环节。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主要出现在检测前的环节,例如标本的采集是否符合要求、标本运送时间和方式是否符合要求、化验单的书写是否正确等,都会对检验结果有影响。

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断、病程和疗效观察的主要参考依据,但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

一、被检者因素的影响

病人的一些生活习惯、生理因素等可以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这些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1.生活或饮食习惯的影响

化验前2天内进食动物血会出现大便隐血阳性;饮酒后会导致肝功能检查中的血清酶类指标升高;进食高蛋白食物和剧烈运动,小便检查会出现尿蛋白阳性结果。另外,剧烈运动后小便显微镜检查还可见一定数量的红细胞;空腹时间未达到8小时以上或者采血前24小时内进食富含脂肪类食物,会导致血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等检查结果值偏高。

当然,抽血前的空腹时间,会因被检者的身体状况、劳动强度、代谢水平等有所差异,具体来说,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多的体力劳动者,平时饮食中含脂类食物少的人群,其脂类代谢就快于脑力劳动者。即使在抽血前8小时内吃上二三两肥肉,机体会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并转化成能量供身体之需,其血液中的脂类不会较长时间保持高浓度水平,因此,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甚微。相比之下,活动量少且平时三餐酒肉不离的肥胖人群,因食物中丰富的高蛋白、高脂肪被肠道消化吸收后源源不断地进入到血液,而代谢器官不能将其完全分解代谢,使血中的脂类成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即使24小时不沾荤腥,血中脂类浓度也处于高水平状态。因此,抽血检查空腹时间要因人而异:体力劳动者空腹8小时足矣;劳动强度小、平时吃得好、运动量小的人至少要空腹12小时以上,才能基本达到检验结果相对真实可靠。

另外,生活习惯还可引起一些疾病病情反复或加重,而检查结果也会随之变化。如饮酒、劳累、睡眠不足是肝脏疾病病人的三大硬伤,如此生活习惯会使病情加重,实验检查会出现转氨酶等指标升高。如果是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HBV-DNA病毒数量还会明显增加,这与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又处于复制活跃期,肝细胞受损有关。

2.生理因素的影响

冷浴、热浴、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情感作用、疼痛、日光及紫外线照射等刺激可使白细胞轻度增高。其中,强烈的感情冲动及剧烈运动可使白细胞骤增,在短时间内可达35.0×109/L,超过正常值3.5倍。在运动或刺激停止后(一般在1小时后)即恢复到原来水平。此现象最常见于采血前大哭大闹的幼儿,在恐惧性哭闹和平静的两种状态下,白细胞数量的差异往往很大。同时,健康人剧烈运动后尿中可出现红细胞或白细胞增多、尿蛋白阳性。

3.取标本不规范的影响

任何实验标本采集不规范都可对检测结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实验误差。例如,女性留尿检查时未清洁外阴,白带污染可导致尿中有形成分增加,尤其是小便细菌培养,不正确方式留取标本(不清洁尿道口,不按规定留中段尿、提前打开无菌留尿容器或无菌瓶塞放置在污染区等)将导致细菌培养过程中杂菌(外界污染细菌而非致病菌)生长,这样,致使检查结果无法判断或错误判断,不能为医生正确提供感染依据,以致不能对症用药。另外,同房后男性首段尿检查可能有精浆蛋白污染而影响其他尿液检测指标的结果。留大便标本的容器污染或未留取到含有病理成分的标本,都将影响大便的检验结果;天气寒冷未将白带或****标本放置在保温处,或取好标本后再因排队交费等长时间耽误,而难以检出滴虫或精子活体。任何标本留取后超过30分钟送检(尤其是夏天)都将影响检测结果。B超检查前临时饮水使尿液成分稀释,所留小便也会影响检出结果的阳性率。

4.检测时间的影响

由于早、中、晚环境温度变化,人体活动情况变化,机体内分泌水平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化验项目结果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都有差异,如早晨第一次中段尿的病理成分检出率会明显高于其他时段;受温度、阳光、进食、运动等因素影响,早、中、晚的白细胞数量会有一定差异。

5.年龄时段的影响

如血常规检查,新生儿、婴幼儿、儿童期、成年期等各年龄段许多指标有很大变化;18个月的幼儿血型抗原只有成人的20%,此时的血型检查可能与成年后的检查结果有“差异”。

二、药物影响因素

某些药物可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已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药物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干扰某些实验的反应。许多药物进入人体后,通过代谢、代谢产物影响人体生理、生化、病理方面的原有特征,从而间接干扰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某些药物或代谢产物由于结构或化学、物理特性,可与某些检验试剂发生反应,从而直接干扰检验结果。药物影响的后果是检验结果不完全真实,定量试验结果可出现一定的误差,定性试验可能出现假阳性(机体中实际没有被检成分,却查出有的结果)、假阴性(机体中存在被检成分,却查不出来)或其他一些无法解释的情况。由此会给诊断带来困惑,甚至贻误病情的治疗。

药物性质不同,服用药物后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干扰时间也异,短则几天,长则达几个月甚至数年。例如,使用碘油作X线造影剂后,因其半衰期特别长,在体内的残留量会对甲状腺功能检验出现假阳性结果的时间可长达数年,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含铁药物可在数天内大便隐血检查呈阳性。可见,了解和研究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可以方便临床更科学、更准确地判断检验结果,对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检验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归纳起来,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1.某些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

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能增高血液中尿酸的浓度,而尿酸是诊断痛风症的化验指标,因此,服用此类药物者常被错误报告为痛风阳性。同时,磺胺类药物能抑制肠内细菌繁殖,使红细胞的代谢产物尿胆素不能还原为尿胆原,使尿胆原检查出现浑浊,无法得出尿胆原检查的正常结果。

2.镇痛消炎药

镇痛消炎类药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有助于红细胞的代谢产物胆红素氧化为蓝绿物质,引起小便检查时尿胆红素值升高。同时,这类药物在肝脏中代谢,还可引起血清转氨酶的不同程度增高,提示可能造成实验检查肝胆疾患之假象。镇痛消炎药如消炎痛、布洛芬和一些麻醉镇痛药如吗啡、度冷丁等,可使胆总管开口处的奥迪括约肌发生扩张,有利于胆汁排出,导致检验项目中淀粉酶和脂肪含量升高。用药后4小时内影响最为明显,24小时后消失。

3.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