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看病就医指南
12365600000024

第24章 到底是服药好,还是注射输液好

(一)到底是服药好,还是注射、输液好

很多人认为,静脉输液比肌内注射疗效快,肌内注射又比口服药效果好。所以,多数患者无论得什么病,不管病情怎样,都要求医生输液治疗。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从人体保护性反应及屏障作用得知,口服药副作用最小,最安全。这是因为,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消化系统形成了“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保护性机制,即选择性的吸收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对身体有害、有毒的东西则通过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如食物中毒后导致的“上吐下泻”就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同样,当药物进入消化道后,机体也会选择性地吸收有益成分,排除有毒成分(是药都有三分毒),这样,药物的毒性作用对机体的损伤会降到最低。

也许有些患者认为打针见效快。其实打针虽然起效快,但其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与口服药比较并无差异,且有效浓度的维持时间还少于口服给药,最终效果与口服药是一样的。因此,口服药好比“细雨润物”,注射给药就像“急雨浇地”,相比之下,当然是后者的危害程度要大些。

静脉用药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虽然能迅速吸收而起效快,但对机体许多器官的损伤也最大。因为人体有一套自身保护系统,血管就像一道天然保护屏障,将有毒、有害物质挡在血管外,如果用尖锐的东西突破这道屏障,迫使机体承担起强加的吸收、代谢工作,这就增加了诸多器官的工作负荷,很容易出问题。如直接损伤肝、肾等器官,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输液是所有给药途径中不良反应最大、最严重的一种。如近几年发生的“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完达山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致死事件,充分说明静脉给药的危害。要是上述药品不是静脉用药而是口服,恐怕仅是引起身体的不适而非致命之害。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用药原则是:能口服药就不注射,能肌内注射就不必静脉输液。同时,医学实践证明,一些常见病,如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对付病毒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单是输入抗生素类药物根本无效,若是细菌引起的轻度、局限性感染,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即可治愈。

当然,静脉用药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有迅速吸收和起效快的独特优势,在迅速补充体液量、快速纠正机体电解质平衡、控制严重感染,以及各类急症的抢救等方面还是不可缺少的。作为医者,要适当把握和对症应用;作为患者,要正确对待才是。

另外,多数患者对口服药的正确服用方式并不了解,现作简要介绍。

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是指在饭前、饭后30分钟以及睡前1小时内服用。

1.不能随一日三餐服药

“每日3次”是医生根据药物浓度在人体内的维持时间确定的用药规律。应该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个时段,每8小时服药1次。这样,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如果像多数患者那样,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餐后,则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而夜晚又达不到有效浓度。这样,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尤其抗生素类药物更是如此。

2.不能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在食管壁上,不仅影响疗效还刺激食管,引发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者甚至损伤食道管壁,正确的方式是站立或端坐服药。

3.不能干吞药 干吞药不仅容易损伤食管,还会因没有足够的水分来溶解药物,使药物在体内形成结石。如磺胺类药物等尤其不能干吞。

4.不能用饮料服药 许多饮料如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某些成分会与药物发生反应而降低疗效。正确的方法是用温开水服药。

5.不能对着瓶口喝药 对着瓶口喝药不仅使口中的细菌进入瓶内污染药液,使其变质,同时还难以把握准剂量。

6.不能喝水过多 服药后喝水过多会稀释胃酸,不利于药物的吸收。一般而言,服固体药1小杯水就足够了。另外,喝糖浆5分钟内不宜饮水。

7.不能饮食无忌 服西药同中药一样,要讲究饮食禁忌,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疗效。如缺铁性贫血患者服用含铁类药物则忌浓茶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