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体检手册
12361300000012

第12章

(4)炒鲜菇 (1)

[原料] 鲜蘑菇100克,水发香菇100克,酱油、白糖、味精、湿淀粉、生油、鲜汤、料酒、姜沫、麻油各适量。

[制法] 将水发香菇去蒂洗净,切成薄片。鲜蘑菇洗净切片。炒锅置火上,加油少许,将香菇片、蘑菇片煸炒几下,加入酱油、白糖、料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然后加鲜汤烧开,放味精后用湿淀粉勾荧,淋上麻油,装盘即成。

[功效] 清肝火,降脂毒。

13.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前应注意些什么

在让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检查之前,要尽可能防止干扰因素。

(1)如果病情允许,要停服影响血小板的药物,至少3~5天,否则,应在报告时注明,患者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2)如果患者正在进行静脉点滴的治疗,也应注明。最好在结束静脉点滴2~3天后检查血液流变学。

十五、传染性疾病化验检查

1.什么是“乙肝五项”

乙肝五项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俗称“两对半”。

2.什么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蛋白,俗称“澳抗”。它的发现有4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经大量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本身虽然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常伴随着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人体已经感染上HBV的标志。HBsAg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泪液、汗腺、鼻咽分泌物、阴道分泌物及精液之中。HBsAg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甲醛可使其灭活,将其加热到60℃ 10小时可降低其抗原性,100℃ 5分钟可完全灭活。

成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绝大多数可以顺利清除病毒,HBsAg随之转阴,只有不到5%的人可持续为HBsAg阳性,其中少部分人可能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HBsAg作为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可使人体产生保护性的表面抗体。HBsAg阳性者需进一步检查有无带病毒和传染性,如有传染性者要与健康人隔离,无传染性者也要适当注意休息和营养,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

3.哪些情况可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是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也是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中唯一的保护性抗体。抗-HBs阳性有两种情况:一是表明既往已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但病毒已经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产生保护性抗体;二是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并且接种成功。但也有少数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型肝炎病毒发生了变异。

4.什么是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它来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e抗原为可溶性抗原,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核心抗原在患者血清中查不到,仅在肝细胞中才能查到。故查出e抗原,其意义就等于查出核心抗原,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并且传染性较强。

5.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阳性有何意义

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简称e抗体,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的e抗体能够和e抗原结合。当乙型肝炎患者由HBeAg阳性转变成抗-HBe阳性,叫做血清转换。

抗-HBe阳性表示,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组织内的复制逐渐减少,由病毒复制活跃期转变成不活跃期,肝组织的炎症也由常活动变成不活动,血中及肝组织内病毒颗粒均减少,所以传染性也减少。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有时虽然检查出e抗体阳性,但肝细胞内仍然可以查出乙型肝炎病毒DNA,表明病毒仍然存在。大量研究资料表明,e抗体出现阳性是病毒复制降低并且传染减少的标志,这时病毒颗粒有可能已经很少,但并不表示病毒已被消除了。

6.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就是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吗

核心抗体是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的简称,可简写为抗-HBc。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标志。它的滴度高,表示乙型肝炎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或数十年。低滴度的抗-HBc,表示既往已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7.乙型肝炎“大三阳”和“小三阳”之间会互相转化吗

乙型肝炎“大三阳”和“小三阳”可以互相转化。

当人体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之后,病毒复制时生成HBeAg,我们的免疫系统很快会产生应答而产生抗-HBe。这两者在血液中以一定的比例互相结合形成复合物,而这种复合物不能被我们的“乙肝两对半”检测到。当HBeAg产生超过抗-HBe时,HBeAg过剩,血液中就能检测到HBeAg;相反,血液中就会检测到抗-HBe。可见“大三阳”和“小三阳”可以互相转化,实质是HBeAg与抗-HBe相对消长的过程。

“大三阳”转化为“小三阳”常见于以下情况:①急性乙型肝炎的自然病史中,90%以上的患者会在3个月内由“大三阳”转化为“小三阳”,随后乙型肝炎病毒被完全清除;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病毒复制减缓,自发地发生这种转化,每年大约有10%的发生率。③接受抗病毒治疗。

“小三阳”转化为“大三阳”在自然状态下比较少见,但是近年来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发生了病毒变异所致。

8.乙型肝炎“三部曲”的说法科学吗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乙型肝炎发展的“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很多患者因此忧心忡忡,提心吊胆,怕哪天自己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其实结局并非如此可怕,据统计,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人数最多,有1.3亿人,约有20%发展成慢性肝炎,有3000万~4000万人;慢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的约有12%,人数大约为500万,而肝硬化发展成肝癌的约有15%,大约50万人。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可以持续在“一部曲”阶段,只有少数患者才发展到肝硬化和肝癌。所以,乙型肝炎“三部曲”的说法是只在少数情况下是正确的。

9.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哪些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目标是清除或永久抑制病毒,降低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染性,从而中止或减轻肝的炎症和坏死。目前为止尚未研制出治疗乙型肝炎的特效药物,世界上被批准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药物有干扰素(干扰素(-2b、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和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这些药物各有其优缺点,干扰素的优点是血清学转换率较高(即HBeAg阳性转化为抗-HBe阳性),疗程相对持久,耐药变异较少,缺点是注射给药,不良反应较明显,不适合肝功能较差者。核苷类似物的优点是口服给药,抑制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少,适合于肝病的各个阶段,缺点是血清学转换率较低,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变异。

10.为什么说抗病毒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

抗病毒治疗不是一蹴而就,不会速战速决。这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的特性所决定的,它们复制的“启动部件”即原始模板,医学上称为“共价闭合环去氧核糖核酸(cccDNA)”,能稳定地深藏在肝细胞核内。目前所有的抗病毒药物都不能进入肝细胞核消灭这个模板,所以虽然乙型肝炎病毒被强力抑制,但是一旦停药,乙型肝炎病毒便会以其为“模子”重新开始复制,不久,病毒量就大量增加,再度兴风作浪,引起肝损伤。这就是患者在稳定之后“又犯病了”的最重要原因。所以一定要将cccDNA彻底清除,才算把乙型肝炎完全治愈,因此治疗乙型肝炎时,一定要坚持用药。只有长期用药才能使患者体内的病毒大幅度减少,使乙型肝炎病毒失去活跃复制能力,病毒处于非复制状态,病情就会出现稳定、静止的好局面,患者机体才能充分调动和促进免疫功能的发挥将病毒牢牢控制住,直到将病毒清除。

11.乙型肝炎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而引起的。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较高,有6亿~8亿人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有4亿多人感染后体内产生抗体,还有1.3亿人成为乙型肝炎患者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如下4种。

(1)血液传播:只要输入含量极微量的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就会造成感染。输血或血制品,使用被感染的注射器,针灸,文身,手术,公共牙刷,刮须刀片等都可能造成感染。

(2)母婴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数在分娩时接触乙型肝炎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据统计,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40%来自母婴传播。

(3)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故性接触也是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

(4)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频繁地、密切地身体接触,比如情人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接触,可以传播乙型肝炎病毒。但是,日常生活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型肝炎病毒。

另外,理论上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也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但尚未被证实。

1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饮食应保证各种营养成分合理搭配,做到平衡膳食。原则上以清淡、新鲜、易消化、荤素兼顾。不宜多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和油炸食品等。宜多吃黄绿色蔬菜,如菠菜、油菜、豆角、甘蓝、南瓜、番茄、胡萝卜等。尽量摄入食物多元化,以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早、中、晚三餐要规律、正常,杜绝不规律饮食。

13.什么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

一般认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指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血清HBsAg阳性超过6个月,持续肝功能正常,肝组织活检正常或轻微病变。这类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查体,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量、肝彩超,以监测病情的发展和预后。在我国很多HBsAg携带者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的状态。

14.肝炎的皮肤改变有哪些

说起肝炎,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黄疸,比如皮肤发黄,眼珠也发黄。我们这里介绍的,是肝炎的其他几种皮肤表现。

(1)皮疹:感染了病毒性肝炎,有1/5~1/3的患者可以发生皮疹。常见的有红斑、斑丘疹。这些症状往往在黄疸或其他症状出现以前16周就能出现。有人的皮疹,像猩红热患者出的疹子,有的则是过敏性紫癜、多形红斑,有的是神经血管性水肿。所以,一旦出现了皮疹,也不要忘了检查有没有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