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民间美术
12361000000019

第19章 刺绣

§§§引言

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古代称“黹”、“针黹”,因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文字最早见自《尚书》,有“衣画而裳绣”的记载。东周设官专司其职,三国吴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卢眉娘以《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因刺绣闻名。根据各种古墓出土的帛画和刺绣等实物可知,远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中国就已有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刺绣。目前在河南发现的商代刺绣实物,是中国最早的刺绣工艺品。刺绣花纹为菱形纹和折角波浪纹,在花纹线条的边缘使用加绞拈的丝线,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西周的刺绣印痕发现于陕西省宝鸡茹家庄的西周墓中,采用的是今天还在使用的辫子股绣针法,运用了双线条,线条舒卷自如,针脚也相当均匀齐整。到了秦汉时期,刺绣技艺高度发展,绣品也成为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自古以来,富者以“闺房绣楼”为贞,贫者以“善织巧绣”为业。清代,民间绣品百花齐放,形成了著名的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此外还有北京的京绣、温州的瓯绣、上海的顾绣、苗族的苗绣等,产地不同,风格各异。另外还有许多边疆少数民族的织绣,亦充分表现原始风格的自然美与拙朴之美,如苗绣,羌绣,瑶绣、土族盘绣、水族马尾绣等。

§§§第一节、顾绣

顾绣,乃江南惟一以家族冠名之绣艺流派,400年来历经由盛而衰、消亡、重生的变迁,可谓沪上民间刺绣史的奇迹。顾绣又称“画绣”,这一名称是顾绣特征最鲜明的体现,由明嘉靖三十八年松江府进士顾名世家族缪氏、韩希孟、顾兰玉三位女性眷属创造、发展和传播。并以韩希孟为著名,故又称韩媛绣,松江画派文人画家人物董其昌在顾绣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董氏为松江人,在绘画、书法、鉴赏、画论等领域皆为当世翘楚,与顾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的指导下,创造出画绣结合的绣品,造就了顾绣在江南的地位。随着顾氏后继无人,顾绣之名虽盛而画绣真迹却在上海绝迹。民国期间,张蹇和沈寿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并作顾绣,松江出现松筠女子职校顾绣班,顾绣又逐渐兴起。当年,顾绣班中的一位女学生戴明教,半个世纪后成了明代顾绣在松江的传人。现年近九旬,新生力量技艺尚待提高,顾绣面临人亡艺绝之境。

§§§第二节、苏绣

苏绣技艺主要集中于苏州市区与太湖之滨的镇湖。在长期的发展中苏绣形成了独特的技艺术语和一套完整的绣法技艺体系。其中较为著名与独特的绣种有双面绣、双面三异绣等。

据《说苑》记载,2500年前苏州就已有刺绣服饰。宋代苏州刺绣有所发展。明代,苏绣开始形成“精细雅洁”的独特风格。其时刺绣欣赏品多采用文人画稿。出现专为皇室御用的宫货绣和商品绣,戏衣业由昆曲兴起而盛。清代,苏州被称为“绣市”。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家沈寿创仿真绣。20世纪30年代苏绣名家杨守玉创乱针绣。

无锡是苏绣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无锡刺绣艺术又称“精微绣”。“精微绣”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卷幅微小,造型精巧,绣技精湛,往往在很小的画面内绣制人物、场景、文字、图案等,所谓寸人豆马、蝇足小字。与一般双面绣相比,精微绣的技艺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在用料、用色、用线、用针上更严谨讲究。

沈寿,著名刺绣艺术大师,曾任清末农工商部工艺局绣工科总教习,创办苏州同立绣校和天津自立女工传习所,任南通女工传习所所长并主持教学。沈寿吸收西洋美术特征,于中国传统“苏绣”基础上创立“仿真绣”。

§§§第三节、蜀绣

蜀绣历史悠久。现藏于重庆北碚西南大学师范学院的一幅北宋时期绣品《双冠图片》说明至迟在宋代蜀绣就已相当成熟,距今也有上千年的历史。

蜀绣以传统的花卉、动物、戏装、脸谱、风景、城市建筑、仕女、现代人像等为创作题材,内容极为丰富。绣法以单面绣、双面绣、异形异彩绣为主。基本技法包括铺针、直针、斜针、穿针、参针、散套针、三排针、浮线针、覆盖针、压花、上飞色、下飞色等,形成了较完整而严密的刺绣针法体系,以及密不成锥、稀不见底、光亮平齐、短针细密、内实外松、张弛有度的针法技艺和大胆夸张、想象丰富、贴近生活、幽默逗趣的艺术风格,与川西蜀绣和苏绣、粤绣、湘绣相比均有较大区别,具有重庆地方文化内涵的鲜明特色。

§§§第四节、粤绣

粤绣是流传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代苏颚《杜阳杂编》中就已有南海少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的记载。

粤绣技艺注意结合材料形质,有真丝绒绣、金银线绣、线绣和珠绣四大类。真丝绒绣以蚕丝为绣材,表现力强,是历史最为悠久、技艺传承最为完整的粤绣品种;金银线绣的针法独具特色,有平绣、编绣、绕绣、凸绣、垫绣、贴花绣、织锦等7大类60多种;珠绣属于粤绣的新品种,最近几十年才由粤绣艺人开发应用。

粤绣以龙凤、花卉、飞禽走兽、水族人物为题材,成品多充作日常用品、祭祀用品、欣赏用品、戏服装饰品等。其绣法可分为绣、垫、贴、拼、缀5种,针法有六角三叠踏针锦、垫棉过金针、双丁鳞、垫绣菊花畔鳞等两百多种。许多作品都综合运用了不同的绣法和针法,并有所创新,如潮绣代表作《九龙屏风》就运用了五大绣法,其中潮绣独有的钉金垫浮绣法使龙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五节、湘绣

湘绣主要分布在长沙市及其所辖的长沙县、望城县、开福区的数十个乡镇。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深褐色菱纹信期绣”、“黄绢地长寿纹绣”等大量刺绣残片证明湖南刺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湘绣在清代后期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体系。通过数代艺人的传承、发展,湘绣技艺现已形成5大类72种完整的针法体系,为完美地表现文人绘画和现代摄影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双面全异绣使湘绣的表现形式和技艺水平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国人誉为“超级绣品”,外国友人称为“魔术般的艺术”。

§§§第六节、苗绣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流传在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等地的苗绣有着不同的形式与风格。

雷山苗族服饰刺绣十分独特,如双针锁绣、绉绣、辫绣、丝絮贴绣等,尽管别处也有,但就技巧而言,雷山苗绣更具特色,并技法多样。雷山苗族刺绣的图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运用各种变形和夸张手法,并大胆使用多维立体造型和型中型的复合手段及比喻、暗喻、借喻、象征等表达技巧,体现出别具民族风格的审美情趣;贵阳市花溪苗族挑花技艺常见的挑花图案有猪蹄杈、牛蹄杈、牛头、羊头、狗头、冰雪花、刺藜花、浮萍、荷花、稻穗、荞子花、铜鼓、灯笼、银杈、铜钱、太阳、青蛙、水爬虫、螃蟹、燕子、楼阁、田园、桥梁、河流、苗王印等。以十字绣为基本针法,数纱而绣,不用底稿,反面挑正面看的特殊技法,使整件挑花作品显得更加美观精巧;剑河县苗族锡绣以藏青色棉织布为载体,先用棉纺线在布上按传统图案穿线挑花,然后将金属锡丝条绣缀于图案中,再用黑、红、蓝、绿四色蚕丝线在图案空隙处绣成彩色的花朵。银白色的锡丝绣在藏青色布料上,对比鲜明,明亮耀眼,光泽度好,质感强烈,使布料看上去酷似银质,与银帽、银耳环、银项圈、银锁链、银手镯相配,极其华丽高贵。苗族锡绣不是用蚕丝线而是用金属锡丝条在藏青棉布挑花图案上刺绣而成,其核心图案犹如一座迷宫,变化莫测,耐人寻味,寓意深刻,充满强烈的神秘意味。

§§§第七节、水族马尾绣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马尾绣,制作技艺独特,一是取马尾3—4根作芯,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使之成为类似低音琴弦那样的马尾白色预制绣花线;二是按照传统刺绣纹样或剪纸纹样,将这种马尾白色绣线盘绣于花纹的轮廓上;三是用7根彩色丝线编制成的扁形彩线,填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四是其余部分按通常的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刺绣工艺进行。

马尾绣的杰作制品是马尾绣背带,它集中体现了马尾绣工艺的精湛水平。马尾绣背带由三部分组成:上半部主体图案、马尾绣背带手、下半部背带尾。上半部为主体部位,由二十多块大小不同的马尾绣片组成。周围边框用大红或墨绿色丝线在彩色缎料底子上平绣出有严格数序规律的几何图案。上部两侧为马尾绣背带手。下半部背带尾,也绣有精美的马尾绣图案,与主体部位相呼应,使“歹结”成为通体绣花的完整艺术品。制作这样一件“歹结”,要花一年左右的时间。水族中老年妇女制作“歹结”尾花,一般不用剪纸底样,可直接在红色或蓝色缎料上用预制好的马尾绣线盘绣,运用灵活自如,图案美妙耐看。

§§§第八节、土族盘绣

盘绣是土族刺绣中最主要的绣法,是土族妇女一生的必修课。土族刺绣的种类按其针法分为盘绣、拉绣、堆绣等。盘绣用料考究,加工精细,以黑色纯棉布做底料,再选面料贴上。盘绣是丝线绣,有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七色绣线,绣时一般七色俱全,配色协调,鲜艳夺目。盘绣的针法十分独特,操针时同时配两根色彩相同的线,一作盘线,一作缝线。盘绣不用棚架,直接用双手操作,绣者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作盘线的那根线挂在右胸,作缝线的那根线穿在针眼上。上针盘,下针缝,一针二线,虽费工费料,但成品厚实华丽,经久耐用。盘绣的图案构思巧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包括法轮(土语称为“扩日洛”)、太极图、五瓣梅、神仙魁子、云纹、菱形、雀儿头、富贵不断头、人物、佛像等几十种样式。最常见的图案有“八宝”、“云气”、“太极图”、“富贵不断头”、“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鼠拉葡萄”、“寒雀探梅”、“石榴花”以及十二生肖等。运针细密均匀,图案紧凑大方、生动形象、疏密得当、融叠自然、色泽鲜明流畅、平整干练,十分优美。每件绣品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第九节、花瑶挑花

花瑶是瑶族中的一个支系,因身着艳丽的挑花服饰而被称为“花瑶”,约12000余人,居住在雪峰山东北麓的湖南溆浦、隆回两县接壤、海拔1300米左右的崇山峻岭之中。

花瑶挑花兴起于汉代,工艺独具一格,不用描图和模具,全凭挑花女心灵手巧,循土布的经纬徒手挑制。挑花原材料为藏青、白色土布和各色丝纱线。挑花图案取材广泛,其中动物类图案最为常见。其主要特征是采用图案中套图案的填充式挑花工艺。花瑶挑花图案神秘粗犷、寓意深刻。据说,花瑶头上的大包头象征着日、月、星辰,大盘是金光灿灿的太阳,中间头带的地方是月亮,头的周围的饰物是星辰。裙子两头(即胸前的两块)用红、黄、兰、绿毛线绣有6对红色、12对黄色粗横条纹的,分别代表黄河、长江,里面各种小图案分别代表波涛、山川、田园、城市等。黑白挑花图案以写实为主,每个时期的挑花图案都不一样,内涵也不一样,每一条花裙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花瑶没有文字,挑花便成为记载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