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积极补钙自有良方
12360300000002

第2章 进入钙的世界 (2)

第1章 进入钙的世界 (2)

当血液中的钙不足时,从骨骼中抽取钙质来维持血液中钙的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但是释出的多余钙就会存积于血液中,这种多余的钙很容易沉积在血管中,而导致动脉硬化,因此,动脉硬化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身体内钙量不足造成的。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就存在动脉硬化的现象。钙可以促进饱和脂肪酸排出,降低胆固醇。因此,健康的饮食,从食物中补充钙质,是预防动脉硬化、防止心脏病的方法之一。

(三)钙对糖尿病的影响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作为一种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代谢性紊乱的疾病,糖尿病患者还有钙磷代谢的紊乱。由于糖尿病患者多尿的症状,含糖分的高渗透压尿液将大量的钙磷一起带出体外,血钙的水平下降,使骨质钙盐释放,向血液、软组织转移,而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补充足够的钙质有助于防止骨钙丢失,并且可促进分泌胰岛素,并提高机体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达到预防及改善的目的。糖尿病患者还要多做运动和接受适量的户外阳光照射,补充维生素D。

(四)补钙与减肥

所谓肥胖就是指体内积蓄了过多的脂肪,从而形成体重超过标准的状态。肥胖多半是由于激素失调引起,还有饮食不当,平日摄取过量的高热量食物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

当体内钙质充足时,血液中的钙浓度提高,身体就会分泌降钙素,它会作用于大脑,让食欲减低。当钙量摄入不足时,降钙素分泌减少,食欲因而增加,体重自然上升。特别是中年妇女,身体中吸收的钙质不足,不但不会产生降钙素,反而会从骨骼中释出大量钙质,让食欲增加,没有饱腹感。

肥胖人士应多做消耗热量的运动,当脂肪被消耗时,会产生葡萄糖和乳酸等物质,这些物质都会使体液倾向酸性,补充足够的钙质不但能维持体液不被酸化,而且也能补充肌肉不断运动收缩所消耗的钙质,还可降低因为肥胖而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生率。

(五)长期缺钙对老年人有影响

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下降,肠道吸收钙的能力降低,如果不能科学补钙,便会处于钙缺乏状态。长期缺乏钙营养会不知不觉地给老年人带来许多疾病,老年人长期缺钙的后果,首先是骨骼中的钙受到机体代偿调节而源源不断地游离到血液中,以满足体内钙代谢的需要,人体在长期骨钙流失后,即骨骼中钙相对减少,而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钙相对增加。一方面是骨骼缺钙,引起骨质疏松、骨质增生以及各类骨折;另一方面是血液及细胞内钙含量增多,导致钙在血管壁、心肌和肾脏等软组织中沉积,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泌尿系统结石、老年痴呆以及恶性肿瘤等。

(六)缺钙导致人逐渐衰老

人过中年,骨质每年丢失0.70%~1%,妇女更年期及绝经期后,骨质丢失进一步增加。人过65岁后,女性可能丢失骨钙的30%~50%,男性丢失20%~30%。这种长期持久的钙平衡入不敷出的状况,将伴随人生,直至生命结束。

缺钙首先是骨骼缺钙,引起骨质疏松症和骨质增生以及各类骨折;另一方面是血液及细胞内的钙含量增多,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病、泌尿系统结石、老年痴呆等病症。这种骨钙减少、血钙和细胞内钙含量增加的观象,是导致人体衰老的基础。

正常成人每天进出体内的钙、磷大致相等,称为钙、磷代谢平衡。幼儿每日摄入的钙、磷多于排出,称为正钙平衡。老年人由于摄入的钙少于流失的钙,称为负钙平衡。这与老年人激素代谢值改变、钙长期摄取量不足和吸收率下降有密切关系。这个漫长的人体钙流失的过程,必将导致人体钙分布异常,使人逐渐衰老。

不同年龄段对钙的需求量

五、补钙小常识

(一)认识钙制剂

钙是人体矿物质中需求量最高但却经常不足的元素,因此,钙质补充剂变成了维持骨质及身体健康最方便的方法。市场上常见的钙质补充剂有:碳酸钙、氯化钙、碳酸氢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

钙质补充剂又分为有机钙和无机钙两大类。有机钙主要有乳酸钙、醋酸钙、氨基酸钙、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等;无机钙有碳酸钙、氯化钙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碳酸钙,其含钙量及溶解度均高,副作用少且价格低廉。

选择钙质补充剂,首先要选择有合法批准文号的、正规厂家生产的补钙产品。另外,还要看产品的含钙量,也就是了解产品含钙元素的量。看产品的溶解度,钙必须以钙离子的形式才能在肠道被吸收,因此,钙质补充剂如果溶解度高就可能被吸收得更完全。看产品在人体的吸收率,儿童补钙时吸收率高,当机体缺钙时吸收率高,老年人的钙吸收率相对较低。目前市场上的各种钙制剂的吸收率差别并不是很大,一般在20%~40%。要看产品的价格及安全性,补钙是长期的,但补钙不应成为生活中的经济负担,钙制剂的成本不是很高,而价格高的补钙产品不一定比价格低的产品效果好,选择补钙产品要考虑个人的经济条件。还要注意补钙产品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或国际卫生标准的产品,同时要了解该产品的副作用对人体的影响程度。有的产品含钙质高但碱性较大,容易刺激胃,有些老年人胃功能下降,胃酸分泌减少就不适合服用。有的产品含有较多的钠、钾、糖类等,不适合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病人的长期服用。

(二)钙“搬家”

正常情况下,肠道对于钙的吸收是主动的,且消耗热量。但在一定范围内,体内血钙的量始终保持相对稳定。人体内99%的钙质存在于骨骼中,并有一套完整的内分泌调节系统在发挥作用,负责内分泌调节的激素主要有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当体内长期钙不足就容易导致血钙下降,维持血钙的稳定就是维持生命的保证。若在短时期内缺少钙质并不会使血钙降低,相反会立刻增加甲状旁腺素的分泌,快速溶解骨骼中的钙质,以补充血钙,来维持血钙保持在正常水平。但是如果人体长期缺钙得不到补充,就会使这种血钙稳定的系统功能受到损害。机体的甲状旁腺素进入亢奋状态,持续过量地分泌甲状旁腺素,进而造成骨钙的减少,而血液、软组织,如血管、大脑等组织的钙含量增加的反常现象,即“钙搬家”。

“钙搬家”造成的后果就会使过多的钙沉积在血管壁上,长此下去血管会失去弹性,导致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如果沉积在脑中会导致老年性痴呆;沉积在骨头的一些连接部位就可能导致骨质增生。因此,这种软组织的钙化,不是由于钙太多,而是因为长期缺钙引发了“钙搬家”所致。

(三)钙与激素

人体内拥有一套完整的调节体液中钙平衡的机制,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神经、肌肉兴奋性等。

在完成钙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有一些含量极低却作用极大的物质——激素,参与钙代谢的各个过程。这些激素有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有三种:甲状旁腺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

1.甲状旁腺素 甲状旁腺素是由甲状旁腺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其分泌主要受到血清钙水平的调控。主要作用于肾和骨,是一种升高血钙的激素。在骨组织中主要是刺激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从而刺激骨重建过程。在肾脏中刺激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并抑制肾小管对磷和重碳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其排泄,对于调节细胞外液的钙平衡有重要作用。

2.降钙素 降钙素是一种降低血钙的激素,其产生和释放受血浆高钙浓度的刺激。血钙轻度上升就可以促进降钙素分泌并作用于肾脏和骨骼,使肾小管排出钙增加和骨溶解减少,直至血钙恢复正常,降钙素分泌减少,它与甲状旁腺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钙水平。

3.活性维生素D 活性维生素D是人体可以自身合成并且能够长期储存的物质。人体每天生理合成的活性维生素D为0.5~1.0微克,其主要作用为升高血钙、磷水平,以促进骨的钙化。活性维生素D不同于普通维生素D,普通维生素D需要到肝、肾中反应以获取活性,才能发挥作用。而活性维生素D则无须如此复杂的过程,可直接被人体利用。老年人肝、肾功能减弱,因此,更适宜选用活性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