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健康长寿诀要
12359300000003

第3章

第三章

苍天之气与人身阴阳

(节选《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本章论述生命之本在于与天气相通,本于阴阳。阐明了阴气、阳气在人身的作用及其辩证关系;指出要顺应苍天清净之气,要适应阴阳变化的规律。

[内经诀要]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 解 读 ]

黄帝说:自古以来人的生命是与大自然相通的,这是生命之本,其根本在于阴阳。天地之间,四海之内,人的九窍、五脏和十二节,都和大自然之气相通。阴阳化生五行,人体具有三气,如果经常违反阴阳变化的规律,邪气就会伤人,所以,阴阳是生命之根本。

天空之气清净,人的心志就清明安静,随之,人的阳气就稳固,即使有贼风邪气也不能侵害人体,这就是顺应四时季节气候的变化来养生。所以,圣人精神专一,适应天气,通阴阳变化之规律,否则就会使九窍不通,肌肉堵塞,使体内的卫气散失,这叫做自己伤害自己,因为使阳气削弱了。

人体的阳气,像天上的太阳,没有太阳,天空就不会明朗,人体没有阳气,寿命就会夭折而不久长。所以,天体的运行是依太阳而光明,人体的健康是靠像太阳一样的阳气保卫于身体外面。

[内经诀要]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净则肉腠闭阳气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蓄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 解 读 ]

由于受寒,阳气如轴枢一样灵活,这样,神气就容易外散。由于暑,汗。烦躁时气不顺畅,口鼻作声;安静时自言自语,体温高似炭火,汗出而热散。由于湿,头好像用东西缠裹一样,湿热不排除时,大筋软短,小筋松弛,软短产生拘挛,松弛会形成筋肉痿缩。由于风邪之气,会造成浮肿。这寒、暑、湿、风四邪交替伤人,会使人的阳气枯竭。

阳气在过度烦劳时会亢盛外张,使人精气耗绝。尤其在夏天,阳盛阴亏,暑热之邪闭积于体内,会使人得煎厥之症,眼视不清,耳听不灵,溃溃乎像都城坍塌坏乱,汩汩乎像急流不止。阳气,在人大怒之时,会使人血随气逆,气血上壅,清窍不利而得薄厥之症,有伤于筋,使筋放纵不收,不能运动自如,半身汗不出,形成半身不遂;汗出多了,就生痱,食物甘肥,就生疔疮,生病就像在空容器里放东西一样,很容易;出汗受风,寒邪浅薄时生粉刺,如郁积严重就成疮。

阳气,能养神强精,使筋柔软,如果运转失常,寒气侵入,会使人脊背弯曲;如果寒邪侵入经脉,会生成瘘管,流连于肌肉而不好治;从腧穴侵入之寒邪,溶化于经脉迫及内脏时,会伤人神志,使人容易惊慌害怕;营气循行不利阻于肌肉时,会生痈肿;若出汗未停,体弱而阳气消熔,俞穴关闭,就形成风疟。

所以说,风邪入侵是百病之始。若天空之气,能顺应四时季节之变化,清纯而干净,则人的肌肉之腠理关闭,阳气稳固,能抗拒外邪之侵袭,即使偶有大风苛毒,也不能造成伤害。因而要按季节的变化来保养身体。

病久就会转化,如果阳气上下不通,技能高超的医生也没办法。所以,阳气蓄积会致病死。当阳气一有阻滞,就应即泻,如果不紧急治疗,粗心处之,就会致命。阳气,白天主持体表,天明时人的阳气开始发生,中午阳气正旺,到晚上阳气渐收,以至气门关闭而守于内。所以,到晚上气门关闭之时,不要扰动筋骨,不要被雾露之邪侵袭,如果逆反了这三个时辰的阳气变化规律,被邪气侵袭,身体就会衰弱。

[内经诀要]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调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疾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 解 读 ]

岐伯说:阴藏精,并不断扶持使其发挥作用。阳卫外,使体表坚实。阴不胜阳时,血脉流动急促,如果再并受热邪,就会成为狂疟。阳不胜阴时,五脏之气相争,会造成九窍不通。所以,圣人强调,平调阴阳以和顺筋脉,坚固骨髓,归顺气血。这样就能内外协调,气机正常,耳聪目明,邪气不能侵害。

风邪侵入人体,邪恶之气会伤肝脏,从而能使阳精消亡。因为吃得过饱,会使筋脉放纵,形成肠癖、痔疮;因为过度饮酒,会使气机上逆;因为过度用力,会伤肾气,会坏腰骨。

阴阳之要害是阳气固密。阳气固密则****就能固守于内。如果两者不协调,就像一年之中有春无秋、有冬无夏一样。阴阳协调配合是生命之本。所以,阳气盛而不能固密时,阴气就会竭绝;阴气平和,阳气固密时,人的精神就好;如果阴阳分离,人的精气就会枯绝。

由于雾露邪风之侵袭,就会发生寒热之症。春伤于风时,邪气流连不去,会发生急泻;夏伤于暑时,到秋天就会成为疟疾;秋天伤于湿气时,会气逆而咳,甚至会形成腿脚麻痹不能行动的痿厥之疾;冬伤于寒时,到春天就会发生温病。这真是四季都有邪气,在交替地伤害人的五脏。

****是由饮食的五味产生的,但贮藏****的五脏也会因五味而受到伤害。过食酸味,肝气会津滛亢盛,影响到脾气竭绝;过食咸味,有损骨骼,肌肉紧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心气满闷,上逆而喘,面色发黑,肾气失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燥而胃气厚;过食辛味,会使筋脉弛纵,精神央尽。所以,要谨慎调和五味,使骨强筋柔,气血流畅,肌肉固密,这样就会骨气硬而精力强。按照正确的养生之道,如法保健身体,自会达到天命之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