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健康长寿诀要
12359300000011

第11章

第十章

卫气的循行与脏腑

(节选《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第七十六)

本章主要介绍卫气在人身的循行、出入脏腑及会合情况。

[内经诀要]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伯高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昂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昂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岁。

[ 解 读 ]

黄帝问岐伯:我想知道卫气的运行、出入和汇合的情况怎样?伯高说:一年有十二个月,一日有十二个时辰,子午是南北向,卯酉是东西向,二十八宿分布在天周四方,一方各有七星,房星在东方的卯位,昂星在西方的酉位,虚星在北方的子位,张星在南方的午位。这样,从房到昂为纬,从虚到张为经。由于卯、辰、巳、午、未、申六个时辰是从东到南而向西,故为白天,所以从房经张至昂为阳;酉、戌、亥、子、丑、寅六个时辰是以西到北而向东,故为夜间,所以从昂经虚至房为阴。阳主昼,阴主夜。卫气在人身一昼夜循行五十周,白天行于阳经、六腑二十五周,夜间行于阴经、五脏二十五周。

[内经诀要]

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

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

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间。其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

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其始入于阴,当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阳尽于阴,阴受气矣。

[ 解 读 ]

天明时阴尽,卫气已走完了五脏,上出于目,目张人醒,卫气从目上行至头,到项,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背下至足小趾之端。

其分行的部分,从外眼角循手太阳小肠经至手小指到外侧;另一分行部分,别外眼角,循足少阳胆经,到足第四趾;还有一部分,从外眼角循手少阳三焦经下至无名指与小指之间。

从足少阳胆经别出的一部分,到耳前合于颔部之脉系,循足阳明胃经下行至足背,入足五指之间;又一分出部分,从耳下循手阳明大肠经入大指,再入掌中。(按:卫气如此,白天循行于阳经、六腑二十五周)

卫气下行到足的,入足心,出内踝,行于夜,遍及五脏,亦二十五周,复合于目。这是卫气一昼夜循行人身一周的情形。

白昼,卫气在阳分循行25周,到夜间就进入阴分,五脏开始受气。卫气开始进入阴分,是从足少阴肾经开始行于肾,从肾行于心,从心行于肺,从肺行于肝,从肝行于脾,从脾再行于肾为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