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冠心病对证自疗
12356100000060

第60章 痰瘀互结

(三)痰瘀互结

验案1

花某,男,44岁。1992年1月27日初诊。

既往体健,1990年8、9月间因工作劳累着急,突发胸闷气短,心前区痛。随即住院治疗,诊为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心绞痛。经治疗出院。

近日复发,症见心前区隐痛,向左腋下放射,胸闷气短,乏力,微咳有痰,口干,纳食及二便正常。两肺呼吸音正常,心率80/min,律整。舌体胖质黯,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滑。

证属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兼以气虚。治以宽胸涤痰,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兼以益气。

全瓜蒌30g,薤白12g,法半夏10g,陈皮6g,茯苓15g,郁金12g,川芎10g,红花10g,赤芍15g,丹参30g,降香6g,太子参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宜多食青菜,忌食油腻和暴食,戒烟酒,畅情志,慎房事,勿过劳。

二诊:诸症若失,惟见背沉气短,舌苔转薄,原方去陈皮加延胡索(杵碎)10g,去太子参加生黄芪12g,续进7剂。

三诊:惟觉乏力,心前区时有不适,原方生黄芪增至20g,续进7剂。

四诊:惟觉乏力,余症基本消失,原方再增生黄芪至24g,并去半夏加五灵脂(包煎)12g,连进10余剂,诸症悉除。

1个月后因着急又发胸闷气短,但不痛。仍以上方加减进剂,共进10余剂,诸症豁然而失。并嘱其谨守宜忌,适当锻炼,口服愈风宁心丸,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心前区痛未发。

按:患者进入中年,发病前已患冠状动脉狭窄症。因无明显体征,故未引起注意,终因劳累着急而诱发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显属中医胸痹病。经住院治疗,虽症状好转,而隐患犹在,近日复发即为明证。按中医理论辨析患者的病证,可知痰浊与瘀血互结痹阻心脉是发病的根本原因。故初诊即以瓜蒌、薤白、半夏、陈皮、茯苓等宽胸涤痰,川芎、红花、丹参、赤芍、郁金、降香等活血化瘀,并贯穿于治疗的始终,为疾病的治愈奠定了基础。二诊、四诊因痰浊渐减,血瘀仍在,故又分别将陈皮易延胡索、法半夏易五灵脂,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其次,久病和投用大量辛散苦燥活血涤痰之药必伤正气,血行又有赖于气的推动,而且本患者已有乏力等症,故又在方中少加益气之品,以扶正护正祛邪。初诊痰瘀势旺,故投平补太子参,以防因扶正而敛邪;二诊、三诊痰瘀势挫,遂将太子参易为既补气力强又兼行滞的生黄芪,并随痰瘀的渐减而逐步加量,希冀增强补力和促进血行两相兼顾。此外,在每诊方中又精心选择兼有行气作用的药物,如郁金、陈皮、延胡索、降香等,且每方均占半数以上,此又为促进痰消瘀散创造了条件。

医案出处:《颜正华临证验案精选》

验案2

陈某,男,47岁。1984年6月12日初诊。

患冠心病、心前区闷痛反复发作4年余,服中、西药治疗,时发时止,未见好转。1个月前因突然左前胸剧痛至急诊。诊为“心肌梗死”,经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仍感胸闷痞塞,时作刺痛,要求中药治疗。诊见患者除上症外,伴有短气,时咳唾白色稠痰,头晕,舌质淡红而黯,舌下瘀紫,苔白腻,脉沉紧。

中医诊断为胸痹。为气血瘀浊闭阻胸中,目前以标实见证为主,急则治其标,当先以“通”为主治之。拟祛痰化瘀,行气活血之法。方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

瓜蒌15g,薤白15g,丹参15g,郁金12g,佛手12g,枳壳12g,法半夏9g,延胡索9g,石菖蒲6g。水煎服,每日1剂。另服苏合香丸,每次1粒,每日1次。

共服药3日,胸痛减轻,胸部较为畅快。药已对证,上方加三七粉(冲服)3g,续服7剂,胸痛基本消失,时有胸闷气促,心悸,头晕,口干,夜寐不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标急已缓,当议治本,宜通补兼施,拟益气养阴,兼以活血行气,以生脉散加味。

党参20g,茯苓20g,丹参15g,麦冬12g,白芍12g,佛手12g,枳壳12g,郁金12g,五味子6g,石菖蒲6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另用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

以本方为主加减进退,调理月余,诸症消失。嘱继续间歇服药调治,以资巩固。

医案出处:《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冠心病专辑》—沈炎南

验案3

杨某,女,64岁。1977年11月22日初诊。

患者素有晕眩之恙,病愈10余年,近半年来头晕加重,并心悸气短,胸闷憋气,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其病常劳累或情绪激动时诱发,痛掣肩背,每次发作约持续5min,近2个月来又觉肢体麻木,曾往某医院诊治,诊为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

刻下,心前区阵发性剧痛,痛引肩彻背,胸中窒塞憋闷,头晕心悸,腰酸耳鸣,肢体麻木,形体肥胖,面色潮红,舌质黯红,苔白腻,脉弦滑。血压25.27/17.29kPa,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心肌受累,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脉证合参,证属肝肾阴虚,痰浊壅滞,心络瘀阻之心痹。治以育阴潜阳,宣痹化痰,活血化瘀。

何首乌20g,枸杞子25g,瓜蒌25g,薤白15g,桑寄生25g,茯苓20g,半夏10g,丹参25g,牛膝15g,夏枯草25g。

1978年1月4日二诊:上方服9剂,前症均减,心前区疼痛已消散,血压22.61/14.63kPa。治守前法,以上方加减共服药20余剂,心前区痛未再发作,近期追访,病情稳定。

按:素体阴亏,上盛下虚,风阳肆虐,痰浊阻痹,标本俱急,治当育阴潜降以制亢上之阳,宣痹化痰以通心脉之滞。案中以何首乌、枸杞子、桑寄生、牛膝育阴以治本,夏枯草清泻肝火,瓜蒌、薤白、半夏、茯苓宣痹化痰,丹参活血通络安神以治其标,且诸药相伍育阴而无滋腻之弊,化痰通痹而无燥烈之偏,理法周到,用药贴慰,10年宿疾,基本得到控制。

医案出处:《当代名医周鸣岐疑难病临证精华》

验案4

金某,男,60岁。1979年7月8日初诊。

因心绞痛剧烈发作,住某医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死,经抢救,症状缓解出院。但仍心绞痛时有发作,脉来间歇,血压波动,时有增高,胸闷气憋,久延不愈。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现常感头晕耳鸣,眠差梦多,心慌心烦,烦躁不安,腰腿酸软,舌质红,边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细而有间歇。

治宜益气滋阴,宣痹化痰通络。

决明子24g,生地黄15g,茯苓18g,枸杞子10g,菊花10g,牡丹皮8g,薤白9g,红花6g,瓜蒌12g,川芎10g,丹参8g,法半夏10g,广木香7g,怀牛膝15g,炙甘草10g,太子参15g。三七粉早晚各吞服1g。

服10剂后,上述症状及心绞痛明显减轻,尚时有心慌,脉结代,上方炙甘草逐渐增至24g,服药18剂后,心慌心悸止,结代脉明显减轻,后续用本方,略有增省,调治数十剂,诸症缓解,血压稳定,配以丸方,常服久服以巩固疗效。

按:此例乃因久病气阴两虚,兼阴虚阳亢,痰瘀交结不解。运用通补兼施之法,益气滋阴益血以固本,宣痹化痰通络以治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与杞菊地黄丸合方加减,增入活血化瘀之品,并以丸方徐图,常服久治收效。

医案出处:《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冠心病专辑》—袁家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