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冠心病对证自疗
12356100000052

第52章 气血两亏

(三)气血两亏

验案1

符某,女,50岁。

患心绞痛多年,屡经医治,只能缓解一时,病根难除,2年前曾大痛1次,情况严重,入院治疗数月。近年来经常心痛发作,发作时脉缓慢,每分钟不足六十至。血压波动,一度增高至23.94/17.29kPa,现时14.63/9.31kPa。头晕,气短,胸闷,心烦,不能起床只能睡卧,食欲、睡眠及二便尚属正常,1年前断经,舌质绛,脉细弦。

发病多年,气血两亏。心主血脉,阴血不足,肝失所养,故头晕、心烦、疲极多卧。疏泄失司,气机不畅,故胸闷时发心痛。阴虚火旺,舌质红绛。

治以养心和肝,调理气血。

丹参20g,炒远志6g,柏子仁2g,朱茯神12g,党参10g,醋柴胡3g,麦冬6g,白芍10g,炒枳壳5g,炙甘草3g,干薤白6g,五味子(杵碎)5g,全瓜蒌(杵碎)15g。

二诊:药服4剂,已能起床,且可出门散步15min,每日散步二三次,心痛未发作,胸闷气短较好,仍觉心烦,遵前法加药力。

干薤白10g,龙眼肉6g,柏子仁10g,桔梗5g,醋柴胡3g,炒远志6g,炒酸枣仁10g,白芍10g,丹参20g,炒枳壳5g,炙甘草3g,党参10g,紫贝齿(紫石英12g,同布包)12g,血琥珀、三七各2g,共研细末分装胶囊,随药分2次送服。

三诊:前方隔日1服,已尽3剂,诸症均大减轻,改用丸方图治。

三七60g,醋柴胡30g,砂仁15g,丹参60g,全当归30g,陈皮15g,血琥珀60g,白芍60g,炒远志30g,朱茯神60g,柏子仁60g,五味子30g,麦冬30g,党参60g,地锦草60g,酒川芎30g,生地黄60g,炙甘草60g,炒枳壳15g,桔梗15g。

共研细末,龙眼肉300g煎浓汁去渣合为小丸,每日早晚各服6g,白开水送服。

按:本案属心阴不足胸痹证,以养心和肝,理气和血为法,方用生脉散、养心汤、四逆散、瓜蒌薤白汤诸方化裁,加用三七、丹参、琥珀活血化瘀,养心安神,基本好转后,予丸方巩固。

医案出处:《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验案2

郭某,男,78岁。1990年10月12日入院。

有高血压、冠心病历史,2年前出现心房颤动,后曾多次住院治疗,近因心房颤动频繁发作。心率92/min,期前收缩6~7/min,心悸气短,胸闷憋气,面色无华,夜少寐,食欲缺乏,脉象沉细结代,舌质淡红,苔薄白,舌体胖。心电图显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血压为19.42/11.04kPa。西医诊断为冠心病、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期前收缩。

辨证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治拟养心安神兼化瘀通痹。以自拟养心汤。

党参20g,丹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0g,龙眼肉10g,郁金10g,炒远志10g,石菖蒲10g,柏子仁10g,瓜蒌15g,薤白15g,葛根15g。

连服14剂后,期前收缩消失,心率80/min,心房颤动未发作,脉由结代转为弦细。精神健旺,面色润泽,夜寐转好,心悸气短皆消失。恢复正常工作。

按:本案为心脾两虚。脾为生化之源,脾化生气血不足,致心失所养,气血两虚,运行不畅,故脉现结代之象。李氏之养心汤以生脉散合瓜蒌薤白益气生脉通痹,并常以此方治疗老年人心、脑疾病,其效颇优。

医案出处:《名老中医经验集》—李辅仁

二、胸阳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