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刮痧疗法治百病
12355600000023

第23章 内科疾病 (7)

第十一章 内科疾病 (7)

(病因)多因面部着凉受风,风邪阻遏经络,致使面神经管的骨膜发炎肿胀受压而致面肌麻痹所致。

(症状)口眼歪斜或口歪斜,眼不能闭合。病侧呈松弛状态,口歪向健侧,笑时口角歪斜更加明显,不能作鼓腮、吹哨、露齿等动作。

(疗法)

配穴方一风池(双)、大椎、风门(双)。眼斜配四白、阳白;口歪配翳风、地仓。初取患侧,若病久不愈,患侧面肌萎缩,再加取健侧。

治法:用刮痧法配以点揉法。依次重刮主穴至皮肤出现紫黑瘀点、斑块为度。必要时,可再在大椎穴上挑刺出血(挑刺瘀点瘀斑)。配穴先用点揉,以有得气感为止,再用梅花针在各穴上作轻中度叩刺各30~40下,如未愈,次日再依法在配穴上施术,至愈为止。

主治:面瘫。

附记:程爵棠经验。多年使用,疗效显著。

配穴方二风池、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翳风、合谷、内庭。

治法:用刮痧和点揉法。先刮风池,再点揉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翳风,然后点揉或刮合谷、内庭。每日1次。

主治:面神经麻痹。

附记:陈志敏等经验。本病初起时局部刮治刺激量不宜过强。还可配合热敷、按摩等其他疗法。应避免风吹受寒(可戴大口罩)。

配穴方三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翳风、风池、阳白、攒竹、四白、地仓、颊车、下关、颧髎、合谷、太冲、足三里。

治法:用刮痧法。先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紫红色痧痕为止,然后刮配穴(颜面部穴位不一定要全取)。每日1次,用补法刮治配穴,至愈为度。

主治:面神经麻痹。

附记:金春乐经验。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配穴方四脊柱两侧,肩上区,颈1~7与胸1~5及其两侧,颈侧区,肘弯区和患侧阳白、颊车、地仓、翳风、牵正。

治法:用刮痧法配以点揉叩刺法。先在脊柱两侧(自颈椎至胸10)轻刮3行至皮肤出现潮红为止,再刮颈侧、肩上区1行,中刮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颈1至胸10及其两侧,重刮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中刮肘弯区。最后先点揉患侧阳白、颊车、地仓、翳风、牵正各3~5分钟,以有得气感为度,再用梅花针各叩刺20~30下。每日1次。

主治:面瘫。

附记:程功文经验。屡用效佳,病程越短,效果越佳。若配合药物外治,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配穴方五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太冲、风池。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头面部双侧翳风至风池,再刮颊车至地仓,然后刮手背合谷穴,最后刮足部太冲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斑为止。每日1次。

主治:面瘫。

附记:王富春经验。屡用效佳。

面神经痉挛

面肌痉挛是一侧面肌出现阵发性、无痛性、不规则的抽搐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

(病因)《中国针灸学》云:“有为感受风湿或神经质之精神兴奋,或幼童时期之模仿或为头盖部之疾患引起颜面神经干之障碍,或为三叉神经痛、龋齿、眼疾患之反射性等原因而致。”尤以风痰阻络或肝风内动所致者为多。

(症状)开始仅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以后可逐渐发展至面部其他肌肉,甚至和嘴角一起抽动。大多发于一侧,发作与停止仅一瞬间而已,于兴奋时发作特别显著。

(疗法)

配穴方一分2组:一为阳白、攒竹、四白、丝竹空、地仓、颊车(均取患侧);二为风池、天柱、翳风、手三里、合谷。

治法:第1组穴用点揉(叩刺法),先用拇指或示、拇点揉各穴,均以有得气感为度,再用梅花针各叩刺20~30下(刺激强度视病情而定)。第2组穴用刮痧法,用泻法依次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

主治:面神经痉挛。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坚持治疗,多收良效。若配合每日以手掌搓热,在痉挛处摩擦1或2次,每次数分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配穴方二大椎、风府、肝俞、丰隆。配穴:攒竹、四白、地仓、颊车、翳风、合谷(均取患侧)。

治法:用刮痧法配以点揉法。先用泻法在主穴上刮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手法力度由轻而重,用力均匀,操作范围宜较广泛。再点揉配穴以有得气感为度。一般取患侧,病程久者取双侧,每日1次。

主治:面肌痉挛。

附记:程爵棠经验。屡用皆效,若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则效果更佳。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名“肩凝症”,古称“漏肩风”、“五十肩”。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以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为多。

(病因)多因露肩贪凉,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郁滞关节所致,或因肩外伤、慢性劳损,使肩部气血瘀滞,复受风寒湿邪而起。

(症状)肩关节酸痛,活动则痛剧,尤以夜间为甚,并有凉、僵感,甚则功能障碍,活动受限。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肩上区,颈椎两侧,肩关节区,肩胛区,肩胛冈区,胸锁骨上下区,臂前、后侧区,肘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自颈椎至胸椎)轻刮3行,肩上区1行。再重点刮颈椎两侧(5行)、肩关节区(可用梅花针重叩刺)、肩胛区,重刮(由轻到重)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肩胛冈区,胸锁骨上下区,臂前、后侧区及肘弯区(诱导)。每日1次。

主治:肩周炎。

附记:程爵棠经验。屡用效佳。若配合热熨,则效果更佳。一般取患侧,重则取双侧。同时患者每日早、中、晚3次作双臂上举、外展、内收等运动,以锻炼患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有利于巩固疗效。

配穴方二大椎、肺俞、膏肓俞、神堂。配穴:阿是穴、风池、肩髃、肩前、肩贞、肩髎。

治法:用刮痧法。先用泻法刮主穴至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痕为止,再刮配穴,每日1次。7天后再刮主穴和配穴,后再用补法刮配穴,以愈为度。

主治:肩周炎。

附记:金春乐经验。屡用效佳。

配穴方三缺盆、中府、天柱、肩井、肩髃、天髎、天宗、肩贞、曲池、外关、阳陵泉、太溪。配穴:风寒袭络,配臑俞、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阿是穴;经筋失养配肩内陵、肩外俞、阿是穴。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主穴,依次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再随证刮配穴,若风寒袭络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经筋失养则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附记:王平经验。临床屡用多有较好的疗效,如配合适度按摩疗法,效果更佳。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同上。

配穴方四肩部各区(肩关节、肩前区、肩背区、肩上区等)。后伸困难配肩缝、尺泽、阴陵泉;上举困难配极泉、曲池、巨骨、条口、承山;内收困难配后溪、申脉;外展困难配膈俞、内关、阳陵泉、阴陵泉。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肩部各区至出现痧痕为止(其中肩关节区亦可用梅花针进行叩刺),再随证刮配穴,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肩凝症。

附记:程功文经验。临床屡用,多有较好的疗效。若配合自拟热熨方:当归、艾叶、桂枝、姜黄、威灵仙、细辛、生姜(捣碎)、食盐各20~30克。先将前6味研末,与生姜、食盐混匀,入白酒(适量)炒热后以纱布包好,趁热反复往返热熨患部。每次熨10分钟,每日1次,则效果更佳。

配穴方五哑门、风池、大椎、肩井、天宗、 中府、云门、缺盆、肩髎、肩贞、臂臑、臑会、外关、曲池、合谷、足三里、条口。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颈部的哑门、风池、大椎,再刮肩背部的天宗、肩井,然后刮胸部的缺盆、云门、中府,最后刮上肢部的肩髎、肩贞、臂臑、臑会、曲池、外关、合谷及下肢部的足三里、条口。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斑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肩周炎。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

配穴方六分3组:一为肩髃、肩贞、臂臑、曲池、外关、手三里、阿是穴;二为肩髃、肩髎、肩前俞、阿是穴、阳陵泉;三为肩髃、膈俞、肩贞、足三里、气海、关元。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肩部的肩髃、肩贞,再刮上臂三角肌、下臂臑穴,然后刮上臂的曲池、手三里、外关及痛点(阿是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斑为度。每日1次。

第2组先刮肩部的肩髃、肩髎、肩前俞、阿是穴,再刮下肢部的阳陵泉穴。用泻法或肩部放痧,刮至出现痧斑为度。每日1次。

第3组先刮肩部的肩髃、肩贞,再刮背部的膈俞,然后刮腹部的气海、关元,最后刮下肢部的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止。隔日1次。

主治:肩周炎。

附记:王富春经验。

痹证

痹者,闭而不通之谓也,“不通则痛”,故本病以疼痛为主。本病范围广泛,包括现代医学之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周围纤维组织炎、肌肉痛等病在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又三气杂至,非寒不成,虽有风有湿亦附于寒而已。又寒从阳化热,遂成热痹;又三气杂至,非虚不受,故《内经》又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症状)临床以关节部或局部肌肉处以痛、酸、重、麻或肿为特征。疼痛以游走不定为行痹,固定不定为痛痹,沉重疼痛为著痹,隐痛麻木为虚痹,伴灼热红肿为热痹。甚则屈伸不利、活动受限、关节变形等。

(疗法)

配穴方一在脊柱两侧重点刺激胸1~5及其两侧肘弯区(上肢关节痛)或腰、骶、尾椎及其两侧膝弯区(下肢疼痛),以及疼痛的关节局部及其周围和异常反应部位。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刮脊柱两侧(自颈椎至骶尾椎)轻刮3行至出现泛红为止;再重点刮治胸1~5或腰、骶、尾椎及其两侧5行和异常反应部位,均以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肘弯区或膝弯区作诱导刺激,最后在患部作局部刮治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

附记:程爵棠经验。多年使用,确有良效。但须久治,其效始著。

配穴方二阿是穴(压痛点)。如膝关节痛配下肢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段和梁丘、犊鼻、阳陵泉、膝阳关,其余关节亦可按此配有关经脉循行段和关节周围及有关穴位。

治法:用刮痧法。如膝关节疼痛,先刮下肢胃脾经循行段,循经刨刮,沿经络行走,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或由近端向远端,按同一方向刨刮至皮肤出现和经络走行一致的痧痕线条,再刮重点穴位和阿是穴,受累关节周围。每日1次。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附记:程功文经验。临床屡用,耐心坚持治疗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同时注意患处保暖,积极锻炼,增强关节功能活动,有利于巩固疗效。

配穴方三大杼、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小肠俞、肩髃、肩贞、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阳池、合谷、大陵、环跳、梁丘、委中、阳陵泉、足三里。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背部的大杼、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小肠俞,再刮上肢部的肩髃、肩贞、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阳池、合谷、大陵,然后刮下肢部的环跳、梁丘、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变。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以上各穴,每次不必全取,可以患处穴位为主,并配用相应部位穴位,或取单侧穴位、双侧穴位交替使用,灵活加减,不必拘泥。验之临床,效果颇佳。

配穴方四分4组:一为风池、膈俞、血海、大椎、合谷、外关。配穴:肩部加肩髃、肩髎、臑俞;肘部加曲池、天井、 尺泽;腕部加阳池、阳溪、腕骨;脊背加身枢、腰阳关、后溪;髀部加环跳、居髎、悬钟;股部加秩边、承扶、阴陵泉;膝部加犊鼻、梁丘、阳陵泉;踝部加申脉、照海、昆仑、解溪。二为肾俞、关元、大椎、合谷、风门。三为大椎、膈俞、脾俞、足三里、阴陵泉。四为大椎、曲池、合谷。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主穴,即先刮拭后头部风池,然后刮颈部大椎、背部膈俞,最后刮前臂外关、合谷。再刮局部配穴,顺序参考前述“人体分部刮痧顺序与方向”刮拭。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微痧痕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第2组先刮颈部大椎,然后刮背部风门、肾俞,再刮腹部关元,最后刮手部合谷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第3组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膈俞至脾俞,重刮膈俞、脾俞,然后刮下肢部内侧阴陵泉,最后刮足三里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第4组先放痧颈部大椎,然后刮前臂曲池,最后重刮合谷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斑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痹证(第1组适用行痹,第2组适用痛痹,第3组适用着痹,第4组适用热痹)。

附记:王富春经验。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其痛始于臀部,沿股后侧的腘窝,小腿后外侧面而放射至足背。属中医“痹证”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