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刮痧疗法治百病
12355600000022

第22章 内科疾病 (6)

第十一章 内科疾病 (6)

治法:用刮痧法。每取1组,轮换刺激。自上到下,从内到外,在各穴位之上下左右1寸部位进行刨刮,直至出现痧痕为止。手法力度适宜(用平泻或补法),操作范围宜较广。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神经衰弱。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验之临床,久治效佳。避免用脑之事,多静坐,多睡眠,常作室外活动,不看有刺激性之书画、戏剧、影视等,配合得宜,有利于康复。

配穴方三风池、心俞、脾俞、合谷、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风池、心俞、脾俞;再刮或点揉合谷、内关、神门;然后刮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用补法直刮至有痧痕为止。每日1次。

主治:神经衰弱。

附记:陈志敏等经验。屡用有效。

配穴方四风池、肾俞、心俞、百会、印堂、关元、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复溜。

治法:用刮痧法。自上到下,从内到外刮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其中百会、印堂用点揉法,以有得气感为度,每日1次,并常予灸治关元和百会穴。

主治:神经衰弱。

附记:程功文经验。屡用效佳。

配穴方五百会、太阳、风府、印堂、膻中、期门、章门、心俞、胆俞、脾俞、曲池、内关、神门、血海、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先用刮板边缘点揉头面部的百会、太阳、印堂、再刮风府,然后刮胸部膻中及由里向外刮期门、章门,继刮背部的心俞、胆俞、脾俞,最后刮上肢部的曲池、内关、神门及下肢部的血海、三阴交。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以刮至微现痧痕为止。隔日1次。

主治:神经衰弱。

附记:程爵棠经验。多年使用,效果颇佳。

脑力减退(健忘)

大脑是容易疲劳的器官。本病尤其在脑力劳动者中为多见。

(病因)多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或因心肾内耗,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所致。也可因痰浊、瘀血扰心所致。

(症状)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精神倦怠,思维迟钝。但伴见兼症不同,其证亦异。如心悸气短,纳呆腹胀为心脾两虚;腰膝酸软,精神恍惚为心肾不交;嗜卧,纳呆,头重胸闷为痰浊扰心;舌强语蹇,舌紫脉涩为瘀血攻心等。

(疗法)

配穴方一百会、膏肓俞、心俞、志室、次髎、中脘、大赫、内关、神门、足三里、复溜、中封。

治法:用刮痧法配以点揉法。先刮百会、膏肓俞、心俞、志室、次髎,点揉中脘、大赫,点揉或刮内关、神门,再刮足三里、复溜、中封。每日1次。一般用补法、轻刮。

主治:脑力减退(健忘)。

附记:陈志敏等经验。临床屡用,久治效佳。

配穴方二分2组:一为百会、膏肓俞、心俞、志室、次髎、足三里、复溜、中封;二为中脘、大赫、内关、神门。并随证配穴:心脾两虚配脾俞、膈俞、三阴交、神门;心肾不交配肾俞、太溪、通里、风池;痰浊扰心配脾俞、章门、阴陵泉、丰隆;瘀血攻心配膈俞、肝俞、廉泉、大陵、大冲、大敦。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止,并点揉第2组穴。每日1次。再随证加刮配穴:心脾两虚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宜局限;心肾不交的手法力度宜轻,操作范围较广;痰浊扰心的手法力度较重,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丰隆穴以针点刺;瘀血攻心加刮前2穴、后4穴,以毫针点刺,手法力度宜重,操作范围较局限。

主治:健忘。

附记:王平经验。临床屡用,效果较好。同时宜清心节劳,恬愉为务,并注意心理卫生和精神调摄。

配穴方三分2组:一为百会、四神聪;二为天柱、风池、心俞、膏肓、肾俞、八髎、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叩刺法。先用梅花针轻叩百会、四神聪20~30下,再刮风池、天柱等诸穴,轻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脑力减退。

附记:程爵棠经验。多年使用,坚持治疗,其效始著。

配穴方四百会、太阳、天柱、心俞、肾俞、膏肓、志室、足三里、太溪。

治法:用刮痧法。先点按头面部的百会、太阳,刮天柱,再刮背部的心俞、肾俞、膏肓、志室,然后刮下肢部的足三里、太溪穴。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健忘。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屡用多效,久用效佳。

疟疾

疟疾,四季皆有发生,且多发于夏季,是由蚊叮咬感染疟邪(疟原虫)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医学入门》云:“疫疟一方,长幼相似。”

(病因)本病虽以感染疟邪为主,但饮食不节、劳累过度、起居失宜等因亦是造成正虚邪入的内在因素。

(症状)寒战,壮热,出汗,休作有时,或为一日一发,或为二日一发、三日一发。

(疗法)

配穴方一大椎、大陵。

治法:用挑痧法先在大椎穴上先刮(由轻到重),至出现痧痕后,再在痧点上挑至出血,然后温灸大陵。

主治:疟疾。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多1次见效。在发作前施治,效佳。

配穴方二颈7至胸1~5及其两侧。

治法:用刮痧法。自上到下,从内到外,用泻法刮3行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未愈,隔2或3日再刮1次。

主治:疟疾。

附记:程爵棠经验。屡用效佳,一般1次,最多3次即愈。

配穴方三分2组:一为大椎、脾俞、胆俞;二为陶道、肝俞、太陵。

治法:用刮痧法。每取1组,交替轮用。用泻法(由轻到重)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

主治:疟疾。

附记:程功文经验。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配穴方四大椎、陶道、曲池、间使、内关、关冲、足三里。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背部的大椎、陶道,再刮上肢部的曲池、间使、内关、关冲,然后刮下肢部的足三里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疟疾。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屡用多效。

中风后遗症

中风,属现代医学脑血管意外。本病发病急骤、凶险。一般可分为出血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血栓形成和脑栓死)两大类。本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多数与动脉硬化有关。急性期过后多留有后遗症。

(病因)多因“热极生风”或“虚风内动”导致风自内生而致病。在后期多为本虚标实,在本,多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则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虚瘀阻。此期中医称为中风后遗症。一般可分为中经络(病位较浅,病情较轻)和中脏腑(病位较深,病情较重)两大类。

(症状)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所见以口眼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偏瘫)或上下肢偏瘫、肢体疼痛等症为多见。

(疗法)

配穴方一督脉(哑门、天柱穴至腰俞)两侧膀胱经(胸1至骶4)、肩髃、曲池、手三里、阳池、合谷、环跳、阳陵泉、悬钟、髀关、伏兔、足三里、解溪、太冲。

治法:用刮痧法配以点揉法。先刮督脉和两侧膀胱经,再刮肩髃、曲池、手三里、阳池、合谷,然后刮环跳、阳陵泉、悬钟,最后刮髀关、伏兔、足三里,点揉解溪、太冲。用中、轻力度法,直至皮肤灼热,出现痧痕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中风后遗症。

附记:陈志敏等经验。此法为辅助疗法,常需配合功能锻炼、针灸、按摩等综合疗法可望康复,同时要保持情绪平稳,饮食得当。应坚持治疗,始能取效。

配穴方二病在上肢取肩髃、肩贞、中府、曲池、手三里、外关;病在下肢取大肠俞、环跳、髀关、风市、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半身不遂各取上下肢用穴3或4个。

治法:用刮痧法。按病位取穴,从上而下,反复刮至皮肤出现紫红点为止。手法力度适中,操作范围宜广。每日或隔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中风偏瘫或患肢疼痛。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坚持治疗,确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若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配穴方三脊椎两侧各旁开0.5寸和1.5寸,以及手足部内外侧。

治法:用刮痧法。上肢偏瘫取颈椎和胸1~10以及上肢内外侧,下肢偏瘫取胸8~12,腰骶椎和下肢内外侧;半身不遂全取。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由轻到重,用平泻法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点为止。隔日1次,30日为1个疗程。

主治:中风后遗之半身不遂或上下偏瘫。

附记:此配方原为笔者拔罐疗法治疗本病之配穴方,改用刮痧法,效果亦佳。若配合山甲白乌散和热熨方外治,效果更佳。此2方均见《拔罐疗法治百病》。

配穴方四脊柱两侧,肩上区,上肢重点取颈椎至胸1~10及其两侧5行,以及配肩肌三角区、臂前后区、肘弯区、肘下内外侧区、手掌面区、掌背区,下肢重点取胸8~12和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配臀部,股前、内、外、后侧区,膝弯区,小腿内、外、后侧区,足背区及异常部位。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脊柱两侧(自颈椎至骶4),自上到下,轻刮3行,肩上区1行至皮肤泛红为度作为常规治疗。再按病变部位,上下肢按上法,半身不遂全取。一般配穴取患侧,甚则取双侧。再重点刮治(上肢为颈椎至胸1~10及其两侧和异常反应部位,下肢胸8~12与腰骶椎及其两侧和异常反应部位)至皮肤出现痧痕为度。再按病变部位刮治配合部位。每日或隔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

主法:中风后遗之半身不遂或上、下肢偏瘫。

附记:程爵棠经验。本病为顽固难治之症,难速效,耐心调治缓图,久之必收良效。同时应积极配合功能锻炼。笔者多配合其他疗法,如按摩,针灸,药物外治、内治等综合疗法,比单一疗法为优。

配穴方五分5组:一为水沟、三阴交、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外关、太冲;二为水沟、三阴交、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足三里、阴陵泉、外关、丰隆;三为水沟、三阴交、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上巨虚、丰隆、风市、劳宫;四为水沟、三阴交、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气海、足三里、关元、中脘;五为水沟、三阴交、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肾俞、太溪、照海、太冲。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指按面部水沟穴、然后刮腋窝极泉再刮上肢曲池至外关,刮臀部环跳、下肢内侧三阴交及下肢外侧阳陵泉,最后刮足部太冲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斑为变。每日1次。

第2组先指按水沟穴,再刮腋窝极泉,然后刮下肢曲池至外关,刮臀部环跳及下肢内侧阴陵泉、三阴交,最后从下肢外侧阳陵泉刮至丰隆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斑为度。每日1次。

第3组先点按面部水沟穴,然后刮腋窝极泉,刮上肢曲池,并点按劳宫穴,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然后刮臀部环跳及下肢风市、上巨虚、丰隆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斑为度。每日1次。

第4组先点按面部水沟穴,然后从腹部中脘刮至气海,再刮上肢极泉、曲池,刮下肢臀部环跳及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从下肢外侧阳陵泉刮至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刮至欲现痧痕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第5组先点按面部水沟穴,刮背部肾俞,然后刮上肢极泉、曲池,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太溪、照海,刮臀部环跳及下肢外侧阳陵泉,最后刮足部太冲穴。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中风(中经络)(第1组主治肝阳暴亢型,第2组主治风痰阻络型,第3组主治痰热腑实型,第4组主治气虚血瘀型,第5组主治阴虚风动型。

附记:王富春经验。随证选用,用之多效。

配穴方六分3组:一为水沟、合谷、内关、风池、太冲、涌泉;二为水沟、十宣、丰隆、合谷、天突;三为水沟、十宣、足三里、气海、丰隆、天突。

治法:用刮痧、放痧法。第1组先用力点按面部水沟穴,然后重刮后头部风池,再刮上肢内关、合谷,最后重刮太冲、海泉。用泻法,刮至出现痧斑为度。每日1次。

第2组先以重手法点按为沟穴,然后刮颈部天突,再刮上肢手部合谷,放痧十宣穴,最后重刮下肢丰隆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斑为度。每日1次。

第3组先点按水沟穴,刮颈部天突,然后刮腹部气海,放痧十宣,最后重刮下肢足三里至丰隆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

主治:中风(中脏腑闭证)(第1组主治风火闭窍型,第2组主治痰火闭窍型,第3组主治痰湿蒙窍型)。

附记:王富春经验。随证选用,用之多效。十宣穴放痧,即用三棱针点刺各出血少许。

配穴方七太阳、印堂、颧髎、下关、颊车、天宗、肝俞、肾俞、尺泽、曲池、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膝眼、解溪。

治法:用刮痧法。先点揉面部的太阳、印堂、颧髎、下关、颊车,再刮背部的天宗、肝俞、肾俞,然后刮上肢部的尺泽、曲池、合谷,最后刮下肢部的环跳、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膝眼(点按)、解溪。依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临床验证有效,若配合药物内外治疗,可提高疗效。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中医称之为“口眼斜”。多见于青壮年,为脑神经疾病中的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