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刮痧疗法治百病
12355600000014

第14章 操作方法 (1)

第九章 操作方法 (1)

(一)术前准备工作

1.放松患者就诊时,先嘱其休息10分钟左右,以消除紧张情绪与疲劳,放松体态,松弛肌肤,适应环境,以利操作。

2.配合在施术中,要取得患者积极配合,必须术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顾虑和恐怖、紧张感,树立治病信心。同时要讲清饮食禁忌,并嘱适当参加室外活动,并按时复诊,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3.消毒术前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对刺激部位先用热毛巾擦洗干净,再进行常规消毒。对刮具(包括针具)使用前需要煮沸消毒,或用高压蒸气消毒,也可用1∶1 000苯扎溴铵溶液消毒。消毒后方可使用。

4.体位根据治疗部位采用合适体位,并尽量暴露于外,以利于施术操作。

5.选穴根据治疗方案,确定治疗部位,选准穴位。选穴正确与否是决定疗效好坏的关键之一,如果选穴(或部位)不当,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增加患者的痛苦。不过,因刮痧作用面积宽,取穴没有针灸疗法那样严格,而是离穴不离面和线,穴位即在其中,但也不可离之太偏。所以,选穴也应重视。

(二)操作方法与要求

1.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病情、不同的刺激部位,选择合适的刮具、刮痧法或撮痧法或挑痧法和放痧法和相应刮法(即操作手法)。

2.施用刮具,一般以右手掌握刮痧工具,灵活利用腕力、臂力,切忌蛮力。刮治时,硬质刮具(如牛角刮痧板、硬币等)的钝缘与皮肤之间角度以45°为宜,切不可成推、削之势。如刮取头额、肘、膝、腕、踝及小儿皮肤时,可用柔软刮具(如植物团、棉纱线团等)刮擦之。腹部柔软处还可用食盐以手指擦之,或用撮痧法、挑痧法等。

3.刮治时,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到重(不可忽轻忽重),以能忍受为度。刮拭面尽量拉长。

4.刮痧时,要顺着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以皮下出现微紫红或紫黑痧点、斑块即可。刮完一处之后,再刮另一处,不可无顺序地东刮一下,西刮一下,也不可无目的(无治疗方案)乱刮。

5.对疾病的治疗,一般都要蘸取介质,一边蘸介质,一边刮拭,边蘸边刮,直至皮肤出现“痧痕”。初次刮痧,不可一味强求出“痧痕”,不明显也可。

6.保健刮痧和头部刮治多轻刮,可不用介质,亦可隔衣刮拭。刮治力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7.一般刮治数分钟,凡有病源之处,其体表之刮拭皮肤表面则出现红紫色瘀点,或密集的红紫黑色瘀点,重则青黑瘀血斑块。有痛感,如无反应,则无病灶。

8.刮出的痧痕3~7天后才会消失,无痛患时,才能施行第2次刮拭,其间,可刮拭其他部位,如系骨骼、关节部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

一般刮治后二三天内患处会有疼痛现象,这是正常反应,若刮拭部位不当,或手法不当,均无副作用。

9.刮完后擦干水渍、油渍,让患者穿好衣服,休息一会儿,再适当饮用一些姜糖水或白开水,即会感到异常轻松和舒畅。

(三)人体分部刮痧顺序与方向

刮痧操作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与方向进行,不能乱刮一通。其总的要求一是刮痧顺序:任何疾病均宜先刮拭颈项部,再刮其他患处。一般原则是:头颈部→脊柱及其两侧→胸部→腹部→四肢部和关节。关节部位应按其结构,采用点揉和挤压手法。刮拭经络穴位顺序,先从上到下,由内到外,每个部位一般先刮阳经,再刮阴经、从左到右地进行刮治。任何疾病都宜首先刮拭大椎穴及足太阳膀胱经的魄户、膏肓、神堂穴,然后再刮其他经脉线及患处局部。刺激强度可根据病情而定。二是刮拭方向:一般原则是由上而下,由内到外,由左到右顺序刮拭。头部由上到下直刮,或从内到外横刮;肩胛部由上到下或从阴到阳横刮;背腰部、胸腹部由上到下,从内到外刮;上下肢由上而下刮;面部、胸胁部由内而外斜刮。均直接(或间接)在人体体表、经络线上反复按同一方向刮拭,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撮痧或挑痧亦可按上述顺序和方向进行操作。

但具体而言,应依据人体分部不同的规定要求进行操作为宜。其具体规定要求是:

1.头部的刮痧顺序与方向

(1)刮法要求: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刮板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此为间接(隔发)刮痧法。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皮发热为宜。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医者一手扶患者头部以保持头部稳定。

(2)顺序与方向

①刮拭头部两侧:从头部两侧太阳穴开始至风池穴经过的穴位为头维、颔厌、悬颅、悬厘、率谷、天冲、浮白、脑空穴等。

②刮拭前头部:从百会穴开始至前头发际,经过的穴位为前顶、通天、囟会、上星、神庭、承光、五处、曲差、正营、当阳、头临泣穴等。

③刮拭后头部:从百会穴开始至后头发际,经过的穴位为后顶、络却、强间、脑户、玉枕、脑空、风府、哑门、天柱穴等。

④刮拭全头部:以百会穴为中心,呈放射状的方向全头部刮拭。经过全头穴位和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视区、胃区、胸腔、生殖区等。

(3)作用与主治:具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之作用,可预防和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头痛(各种类型)、脱发、失眠、高血压病、眩晕、记忆力减退、头发早白、感冒等。

(4)注意事项

①头部刮痧时不需涂抹刮痧润滑剂。

②头部刮痧时手法应采用平补平泻法或补法刮拭。

③若刮拭时局部有痛、酸、胀、麻等感觉是正常现象,坚持刮拭即可消失。

④给患者头部刮痧时,宜双手配合,一手扶持患者头部,一手刮拭,以保持头部稳定与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2.面部的刮痧顺序与方向

(1)刮法要求: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面部皮肤有发热感为宜,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刮拭1次。

(2)顺序与方向

①刮拭前额部:从前额正中线分开,两侧分别由内向外刮拭,前额包括前发际与眉毛之间的皮肤。经过的穴位有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穴等。

刮拭面部②刮拭两颧部(承泣至巨髎、迎香至耳门、耳宫的区域):分别由内向外刮试,经过的穴位有承泣、四白、颧髎、巨髎、下关、听宫、听会、耳门等。

③刮拭下颌部:以承浆穴为中心,分别由内向外上刮拭,经过的穴位有承浆、地仓、大迎、颊车等。

(3)作用与主治:具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主治颜面五官的病症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雀斑、黄褐斑、口腔疾病、痤疮以及防衰美容等。

(4)注意事项

①面部刮痧不需涂抹润滑剂。若需润滑可用水蒸气或清水(温热水最佳)湿润脸部皮肤。

②面部刮痧手法宜用补法,禁用泻法。

③面部刮痧宜用刮板棱角或前缘1/3的部位刮拭,便于掌握刮拭部位而不损伤皮肤。

④面部刮痧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为目的,不必出痧。

⑤面部刮痧宜采用时间短、力量轻而次数多,即一天数次的刮拭方法。

3.颈部的刮痧顺序与方向

(1)刮法要求:颈后高骨为大椎穴,用力要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些,从风池穴一直刮到肩髃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

(2)顺序与方向

①刮拭后颈部正中线(督脉颈部循行部分):从哑门穴开始刮拭至大椎穴。

②刮拭颈部两侧到肩上:从风池穴开始至肩井、巨骨穴、由内上向外刮拭,经过的穴位为肩中俞、肩外俞、天髎、秉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