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刮痧疗法治百病
12355600000013

第13章 刮具与刮法 (2)

第八章 刮具与刮法 (2)

2.撮痧法撮痧是医者用手指代刮具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操作方法。此法常用于颈前、颈侧、胸部、腹部和腰外侧部位。就是医者用示指、中指或拇指相对用力,以扯、拧、提、挤、抓、夹、点、按等手法,在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撮痧,但用力不要过猛,紧夹放开,反复3~5遍,至皮肤出现痧痕为度。撮痧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手法大致可分为拧痧法、扯痧法、挤痧法和抓痧法等。

(1)拧痧法(又称夹痧法、揪痧法):医者五指屈曲,以示、中指的第2指节对准撮痧部位,对抗用力,提拧患者表皮(两指用力夹紧并扯起),提至最高处时,两指同时带动夹起之皮肤一同旋转,然后松开,使皮肤恢复原状,如此一提一放,反复进行,此时以能够听到皮肤的弹响,并连连发出“巴巴”声响为最佳。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或7遍,这时被拧起的部位皮肤就会出现“痧痕”。此法多选择在腧穴上,具有通经活络,活血止痛,调和阴阳,引血下行的功效。

(2)扯痧法:医者以拇、示2指用力扯提患者的相应部位表皮,使小血管破裂,至出现痧痕为止。

操作时拇、示指对抗用力,将皮肤提起,当提至最高点处,两指做上下或旋转的动作,如此进行3~5遍,至皮肤出现痧痕。此法力度较大,具有发散解表,通经疏郁的功效。但要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主要用于头部、项背、颈部、面额的太阳和印堂穴。

(3)挤痧法:医者以拇指、示指对抗用力(以单手或双手)在患者撮痧部位体表施以挤压,如此进行3~5下,连连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痧痕”为止。此法的作用点多选择在腧穴上。功效同拧痧法。

(4)抓痧法:医者以拇、示、中3指对抗用力,在患者撮痧部位体表游走,交替、反复、持续、均匀地提起施治的部位或穴位。被着力的局部在指的不断对合转动下提夹,以手指的自然滑动,使皮肉自指滑行移动,如此反复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此法具有调和气血,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此外,通常还配合按摩或指针疗法中点揉法。如此即可弥补刮痧疗法之不足,又可增强疗效。点揉法是指用手指在人体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并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是点压与揉动的复合手法。其操作要领是医者以拇指或示、中指端按压在穴位或某部位上,力贯于指端,着力于皮肤和穴位上,由轻到重,由表及里,手腕带动手指灵活揉动,频率50~100/分。要持续一定的时间,通常为3~5分钟,以患者感觉酸胀和皮肤微红为度。结束时则应由重到轻,缓慢收起。注意力量不宜过大、过猛,揉动时手指不能离开皮肤。此法具有散瘀止痛,活血通络,解除痉挛等作用。在刮痧治疗中,主要用于头面部、腹部、肢体关节部及手足部等。

3.挑痧法这是用针具在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刺入皮下挑断纤维丝或挤出点滴瘀血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病症。在进行挑痧前,对针具和对挑部位要进行常规消毒,消毒后方可施术。操作时,医者以左手捏起皮肤,右手持针(三棱针、缝衣针或9~16号注射针头1枚),轻快地刺入,并向外挑,每点挑3下,同时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的瘀血,反复5或6次,最后用消毒棉球擦尽瘀血。

常用的挑痧部位主要在头部(从头眉心部起至双侧太阳穴各一点)、颈部(颈部两侧,项部两侧各1点)、胸部(胸骨两侧肋间各5~7点,中脘穴处1点,脐中两旁各1点,下丹田左右各1点)、腰背部(背部腧穴都可)、四肢部(四肢各腧穴、手指关节处等)等。

常用的挑痧法,根据手法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挑刮法:是一种先刮后挑的综合手法。操作时,先在相应部位进行刮治(刮时宜先轻后重,从上到下),使之出现痧痕后再用挑痧法把痧痕(瘀斑)挑破出血。此法具有透痧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

(2)挑点法:是一种快速挑提的方法。以针尖对准体表挑痧点快速进针,随后快速将针挑出。施术要求:针头不应有摇摆、牵拉的动作,又不可以将表皮挑破。此法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散结的作用。

(3)挑筋法:是一种以挑提摇摆的动作为主的方法。操作时,以针尖抵于挑点中心,缓慢进针,穿破表皮后可放松左手示指的压力,右手同时将针尖翘高一点,提高针体作左右摇摆动作,把挑出的表皮拉断(表皮处很容易被挑破,只作开口之用),待挑开口后,便可挑出一些稍具有粘性的纤维,挑一条拨出一条,直至把开口处纤维挑完为止。此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且可补可泻,作用较强,而且持久,适应范围广。

(4)截根法:是在挑点上从浅到深,一层一层快速把筋挑起,再挑断或切断的一种方法。操作时,医者左手拇、示指张开,固定患者应挑部位,右手横握针柄,针尖对准挑点中心,用挑筋法从浅到深,把皮肉或皮下筋膜的纤维挑起,并用小刀割断,残端自然缩回。此法功效与挑筋法相似,但效果较弱。

(5)挑挤法:是一种先挑后挤的方法。操作时,先以针挑破皮层,再在出针时和出针后用左手指作相应的挤压,但应注意:①针口不宜太小;②要顺着针口向外按压,以利祛除病邪、湿毒。切勿向里方向挤压,否则变成迫邪入内,使病情加重。此法多用于指尖、耳尖、鼻尖、印堂、四缝等毛细血管丰富的地方。

(6)挑脂法:是挑破皮层后取出皮下脂肪的一种方法。操作时,医者和助手以双手按于挑点周围并压紧,即刺入皮下迅速挑开皮层进入皮下,这时皮下脂肪小体会被挤出,然后用针尖边挑边刮,把分布在脂肪团上的稀疏纤维挑断,尽量挤出脂肪液体,最后用针体把针口残留的脂肪刮干净。此法具有祛痰除湿,健脾醒胃的功效。

(7)挑提法:是指在挑点上挑起一定的皮肤,垂直向上提起至皮肤拉紧时,再放下来,如此一提一放,反复进行的一种方法。操作时,医者以针尖对准挑点缓慢进针,穿皮后即可挑提,一提一放,力量逐渐加重,每点大约3~5分钟。注意不可挑断皮肤。此法常用于腰腿痛、肩臂痛等症。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止痛的功效。

(8)挑拉法:是指以针挑起皮肤,斜向拉动的方法。操作时,医者以针尖对准挑点缓慢进针,穿皮后即以针斜向拉动,一提一放,力量逐渐加重。此法功效与挑提法相似,但应用范围更广泛。

(9)挑摆法:是一种以左右摇摆动作为主的方法。操作时,医者以针尖对准挑点缓慢进针,穿入皮肉后提起来皮肤拉紧后,作有节奏的摇摆动作,幅度视所穿部位皮肤的松紧度而定。此法具有疏通经脉,祛瘀止痛,活血散结的功效。

4.放痧法(即刺血疗法)是刮痧疗法中的一种配合疗法。主要用于四肢末端穴位、口腔内穴位、五官部位的部分穴位以及一些不能施以刮痧法的部位,或者是为增强刮痧效果而配合使用。具体操作方法可详见拙作《刺血疗法治百病》。

(四)刮具和刮法的选择原则

以上刮具种类甚多,刮法甚为复杂。刮具和刮法选择得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刮痧治病的治疗效果。所以,合理选择刮具和刮法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具体如何选择,可详见各论所述。这里仅介绍一般选择原则是:

1.要根据病情选择刮具是刮痧疗法中的主要刮痧工具。所以选择刮具一要便于持握,二要边缘光滑、圆润,选择相适应的刮法——操作手法(刺激强度)。因为刮痧法的有效程度,其根本的一条在于施术者施术力度的渗透是否到位,故选择一个便于持握的刮具,并能在患者体表摩擦滑动,再根据病情,结合相适宜的刮法,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医者的操作意图,达到治疗的目的。

2.要根据刺激部位选择因刺激部位不同,所需用的刮具和刮法亦要相应而异。如一般用硬质刮具,而有的部位则适宜用柔软刮具,或只宜用手指撮痧,或以针具挑痧、放痧等。所以,刺激部位的不同,所用刮具和刮法亦要各异。总的原则是:既要便于操作,又要达到治疗目的,能用刮具的部位就用刮具,不能用的就用手指撮痧,或针具挑痧、放痧等。

3.要有机结合,灵活应用不同的疾病和病情、不同的刺激部位,就需要选择不同的刮具、不同的刮法,相宜而用才能发挥刮痧治病的最好治疗效果。因此,临证不可执一,要灵活施法,要把刮具、刮法、病情、部位4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刮痧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