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为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译文】
将帅是国君的助手,如果他们辅佐周密,国家就一定强盛;辅佐出现疏漏,国家就必然会衰弱。
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知道军队不能前进而强令军队前进,不了解军队不能退却而强令军队后退,这叫做牵制军队;不熟悉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干预军队事务,就会使将士迷惑;不懂得军事上的权宜机变,而直接插手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产生疑虑。军队既迷惑又心存疑虑,诸侯列国这时候乘机发难,就会军心大乱,有覆亡的危险。
【事典】
比尔·盖茨与微软
比尔·盖茨是软件行业的元老,当今的世界首富,他的今天与他对计算机的执著追求、坚定的信念是密不可分的。
盖茨自小酷爱数学和计算机,在中学时就成为有名的“电脑迷”。保罗·艾伦是他最好的校友,两人经常在湖滨中学的电脑上玩三连棋的游戏。那时候的电脑就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机,学生们可以在一些相连的终端上,通过纸带打字机玩游戏,也能编一些小软件,诸如排座位之类的。小比尔·盖茨玩起来得心应手,在程序上略施小计,就使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都是女生。
1972年的一个夏天,比他大3岁的保罗拿来一本《电子学》的杂志,翻到第143页上,指着一篇只有十个自然段的文章,对比尔说,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尔的公司推出一种叫8008的微处理器芯片。两人不久就弄到芯片,摆弄出一台机器,可以分析城市内交通监视器上的信息,于是又决定成立一家命名为“交通数据公司”的公司,不过,两位少年的游戏很快结束了。1973年比尔上了哈佛大学,保罗则在波士顿一家叫“甜井”的电脑公司找到一份编程的工作。
两位伙伴经常会面,探讨电脑的事情。1974年春天,当《电子学》杂志宣布英特尔推出比8008芯片快10倍的8080芯片时,比尔和保罗已认定那些像PDP8型那样的小型机的末日快到了。他们在新芯片背后已经看到了对每个人来说堪称是完美电脑的辉煌前景:个人化、适应性强,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超出个人购买能力。一句话,英特尔的8080芯片将改变整个工业结构。
1975年,最早的微型计算机诞生了,当时还在哈佛上学的盖茨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他打电话给这台电脑的发明者,表示要给它研制Basic语言。经过8周的奋战,盖茨与艾伦终于为它配上Basic语言。此前从没有人为微机编过Basic程序,盖茨和艾伦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同年,他们成立了微软公司,并赢得了GE和NEC这样的大客户。微软慢慢地发展起来。
1981年,IBM电脑问世了,很快风行世界。1985年,微软与IBM达成了协议,联合开发新的操作系统。新系统完成后,IBM可以免费使用,而其他公司将付费使用。借助着IBM当时在电脑市场的统治地位,微软的操作系统也风行起来。1989年微软在电脑操作系统中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0%,光授权使用费收入就达20亿美元之多。
如今微软已成为了业内的“帝国”,除了主宰PC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外,还插足个人财务软件、教育及游戏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商用电子邮件、数据库及工具软件、局域网服务器软件、手持设备软件、网络浏览器、网络电视、上网服务以及近20个不同的网站。
印尼钱王——李文正
李文正,在印尼与东南亚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在印尼是仅次于林绍良的华裔金融巨子,被人们誉为“印尼钱王”。1983年,著名的《亚洲金融》杂志推举李文正为当年“最杰出的银行家”。他拥有5家银行,4家金融公司以及4家租赁公司。他创办的力宝集团是印尼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该集团的资产总值达30亿美元。他自己的私人资产保守估计至少也有12亿美元。然而,在30多年前,他创业打天下时,手中仅有2000美元。从2000美元到十几亿美元,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李文正1929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的玛琅镇,祖籍是中国福建的莆田。在中学时期,他担任东爪哇华侨学校学生会主席,因组织学生参加反抗荷兰殖民者的斗争,并帮助开展宣传及运送药物,被荷兰殖民政府逮捕入狱。1947年被驱逐出境后,他返归故土,考入南京的中央大学哲学系。50年代初,随着印尼政府渐趋稳定他又重返印度尼西亚,定居雅加达。
这时,他父亲在雅加达开了一家蜡染店,生意还算可以。父亲有意让他继承家业,便向他传授经营蜡染生意的诀窍。哪知,年纪不大的李文正却对此不感兴趣,更无心经营。原来,他虽然历经沧桑磨难,有一个信念却始终不变。这个信念从10岁起就开始萌发,那就是想当银行家。李文正成家后,即离开父母到岳父家开设的百货店中工作。不久之后,他又找到了一份船务代理的工作,干了几年业绩平平,也感到乏味,只是个人积蓄了2000美元。
正当李文犹豫徘徊,不知该如何开创新事业之时,机遇从天而降。2000美元对于当时的印尼人来说,可不算小数目,李文正也可称得上是个“大款”了。李文正有钱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知怎的,他那2000美元积蓄竟被人误传成20万美元。这个误传,开了李文正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但在无形中为李文正提供了一个实现童年梦想的机会。
1960年的一个晚上,因营运不佳而濒临倒闭的基麦克默朗银行的经理皮拉马·沙里,受到误传的影响,登门拜访李文正,请求李文正投资20万美元,拯救这家银行。从当时的情况看,基麦克默朗银行的生机似乎十分渺茫,而李文正腰包里只有2000美元,但他当机立断,大胆地接受挑战,答应筹措这笔资金。在他看来,这正是跻身银行界的大好时机。
凭借与他交往密切的垄断雅加达自行车制造和修理业的福建同乡们,李文正最终及时筹集到了资金。这使他不仅可以优先认购这家银行20%的股权,而且还在该行任职。至此,他终于踏入了朝思暮想的金融殿堂。
然而,对于半路出家的李文正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他甚至连资产负债表的左右栏有什么不同都分不清。但他不懂就问,从行家到一般职员,他都尊为师长,勤于请教。不出半年,便令人信服地进入基麦克默朗银行董事会,后又坐上了第一把交椅。
李文正虽没有受过任何银行业务的专业训练,但他却具有银行家必备的两项才能——机警敏锐的市场头脑和超级推销员的本领。凭借直觉及做小买卖的经验,他断定,要使该行起死回生,必须进入其他银行没有开垦的处女地。他相中了雅加达庞大的自行车业,以投资人的身份到其中争取客户。
“栽培客户,就是壮大自己。”这是经营银行的信条,也是李文正事业成功的秘诀。在他看来,“银行业不是一种买卖货币的事业,而是买卖信用。由某人某处获得信用之后,再授予其他人。”由此,他说到做到,从不拖延,哪怕是借债也要给客户如期兑现,从而渐渐建立起基麦克默朗银行的信誉,影响也越来越大。经过3年奋斗,该行终于扭亏为盈。
首战告捷,李文正声名大振。此后,1963年至1971年,他又先后将岌岌可危的印尼宇宙银行和繁荣银行救活,再以这两家银行为基础,与亲友合资并购了工商银行、泗水银行,组合成泛印度尼西亚银行。李文正拥有30%的股份,并担任执行总裁。经过4年的努力,该行发展成为印尼当时最大的民营银行,资金达376亿印尼盾。
如同魔术师一般,李文正将一家家濒临倒闭的银行救活、发展、壮大。他也由此被新闻界和银行界誉为“医治银行的专家”。
【商战感悟】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不但要任用贤能的人,同时自己也要成为一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