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商道博弈:孙子兵法中的商业智慧
12353000000015

第15章 谋攻之法

【原文】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辕辊,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瘭,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译文】

所以说,最好的用兵方法是以谋略粉碎敌人的战略,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挫败敌人,再次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最下策的是攻城,攻城的方法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才采用。修整攻城用的设施,准备攻城的器械,需要花3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构建攻城用的建筑又要3个月的时间才能竣工。在这以后,将帅再也等不及了,他们命令士兵像蚂蚁一样登云梯攻城,士卒伤亡了1/3,而城还是没能攻下来,这就是攻城的灾害呀?选所以,善于用兵的将帅,降服敌方军队不靠硬打,夺取敌人的城池不用强攻,毁灭敌国也不需旷日持久,他们必然会运用全胜的计谋争取天下,这样,不使军队疲惫,却可以取得完全的胜利。这就是以谋略进攻的基本准则。

用兵的法则是:兵力是敌人十倍的时候就包围它;是五倍的时候可以直接攻打它;是敌人两倍的时候要想法战胜它;与敌人势均力敌的时候要想办法分散敌人的兵力;兵力比敌人少的时候,就要守住阵脚;而在兵力远少于敌人的时候,就要避开敌人。所以,力量弱小的军队,不自量力地与敌人硬拼,就会成为强敌的俘虏。

【事典】

三井集团多算胜

在日本的三池煤矿投标过程中,三井集团公司和三菱集团公司作为这次争夺战的交战双方,为了争夺三池煤矿的主权,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斗。

三井物产的益田孝,获得国营的三池煤矿的销售权后,就一直致力于煤的出口,期望以这种方式带来好的业绩,以带动三井的成长。

但三菱的第二代领导者岩崎弥太郎也看准了这一点,也想获得三池煤矿。政府所经营的另一个煤矿高岛煤矿是卖给后藤象三郎的,后藤曾向弥太郎借款,于是弥太郎就和他商量,采取以煤替代金钱的方式偿还,三菱就这样获得了高岛煤矿。

三菱的岩崎弥太郎和三菱的拥护者一同建议政府,将三池煤矿公司以900万日元的价格出售。当时拥有三池煤矿销售权的三井公司,不幸正面临资金周转上的困难,要拿出这样一笔巨款似乎是不可能。

三菱便想利用三井的这个弱点,迫使他们交出三池煤矿。但内阁的大藏相松方正义态度十分强硬,表示:三池煤矿是政府获得外汇的主要来源,就算是要卖,也要以400万日元为底线,以公开投标的方式出售。

三菱购买三池煤炭的企划方案被退回,内阁决定公开招标。价格提高了100万日元,人们认为三井无法负担,预测三菱将获胜。

三井的益田孝却不这么认为,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得标,因为三池煤矿对三井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失去它,对三井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失去三池煤矿,三井自己开拓的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国外市场,将全面被封锁,日后产品的出口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益田孝不死心,三番两次地找三井银行会谈,希望从三井银行贷款。他反复说明三池煤矿对三井物产公司的重要性,并且为了借100万日元,他不惜用自己个人的私人财产做抵押。就是这样的决心与诚心,终于感动对方,三井银行愿意做益田孝的保证人,并借给他100万日元。

100万日元借到后,前途仍然是困难重重。到底该用多少钱去投标呢?既要以较低的价格得标,又要考虑对手三菱集团的价钱,实在是件伤神的事。

益田孝决定以三井名义投410万日元,用另一个名义投420万日元。但他心想,三菱投450万元的可能性很大,便又投了一个455万日元!他回头又想,三菱恐怕也会这样推测,于是又加了5000日元,变成了455.5万日元。

益田孝伤透脑筋,一夜未眠。

开标的结果,最高的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得标,标的的价钱是455.5万日元。第二高的是京都一个富商的455.27万日元。第三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价钱是427.5万日元。第四是以三井名义投标的410万日元。

事实上,第一高标和第三高标都是益田孝假冒名义去投的。假如三菱所投的价格比第三高标价格低的话,益田孝会安排第一高标将三池让给第三高标。但是第二高标是三菱用假名标下的价格,因为他猜测三井会投455万日元,所以加了2500日元,然而三井也料到了这一点,于是,又加了200日元而成为455.27万日元。就这样彼此互相揣测对方的心事。

这种战斗可怕之处就在于彼此都工于心计,三菱预测三井的想法,而加上200日元,益田孝也将计就计,彼此都是深谋远虑,因而形成了这样激烈的竞争局面。益田的“多算”战术奏效了。

陈嘉庚成为南洋华侨巨富

在本世纪初,30岁的陈嘉庚在新加坡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最早经营的是罐头厂。有一天,他从一个英国官员那里听到,英国一家公司在新加坡高价收买橡胶园的消息,便以一个企业家的敏锐眼光,一眼看到这项事业的广阔前景,立刻转而投资经营橡胶园。

到了20年代初,他已经拥有橡胶园5000英亩。这时,一个巨大的逆浪向他冲击而来,由于种植橡胶本小利大,英商、日商纷纷拥入。一时间,橡胶园遍布南洋,产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开始下跌。陈嘉庚的橡胶厂也出现亏损,部分被迫停产。

在不利的形势下,陈嘉庚并不退缩,而是通过仔细的分析,从满天的阴霾中看到无限的光明。他认为,橡胶用途之广无与伦比,20世纪将是橡胶的时代,眼前的生产过剩和利润减少只是暂时的。而且,南洋一带的橡胶业是英国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英国殖民者决不会坐忍橡胶价格继续下跌。于是,陈嘉庚作出一个大胆的决策,就在人们纷纷出卖橡胶园、橡胶厂的时候,他决定把愿意出让的橡胶厂立即承接过来。他到马来西亚等地,花了30多万元买下了9个橡胶厂,又花了10多万元扩充这些橡胶厂的设备,自己原有的橡胶厂也都进行了修整和扩充。同时,他看到熟胶制造多为英商独占,而自己的橡胶园只能提供橡胶原料,便又投资10万元扩大橡胶熟品的制造厂。

不出陈嘉庚所料,1922年11月,英国政府下令强制性限制橡胶生产,橡胶价格开始回升,橡胶业恢复了生机。陈嘉庚的冒险扩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他再接再厉,进一步扩大生产,组织橡胶托拉斯,在世界许多地方开设推销商店。就这样,到1925年底,陈氏公司成为南洋最大的联合企业公司,该公司生产的“钟”牌橡胶制品畅销全球。仅1925年一年,就获利800万元,资产总值达到1500万元。陈嘉庚奠定了其事业的基础,成了南洋1000万华侨公认的领袖。

洛克菲勒巧搭顺风车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创业之初,财力、物力、人力十分有限,他梦想垄断炼油和销售,可他自然不是亚利加尼德集团等其他石油公司的对手。洛克菲勒的合伙人佛拉格勒颇有心计,他建议道:“原料产地的石油公司在需要的时候才用铁路,不需要的时候就置之不理,十分反复无常,使得铁路经常没生意可做,一旦我们与铁路公司订下合约,每天固定运输多少油,在运费上他们一定会给我们折扣。这折扣的秘密只有我们和铁路公司知道,这样的话,别的公司只能在这场运价抗争中落荒而逃,整个石油产业界就成了我们的天下。”洛克菲勒选择了铁路霸主之一,贪得无厌的凡德毕特为合作对象,最后双方达成协议:洛克菲勒以每天订60辆车的合同为条件换取每桶让利7美分的折扣。低廉的运费带来销售价的下降,进而使销路得到迅速拓宽发展。从此洛克菲勒飞黄腾达,向世界最大的集团经营企业迈进。

洛克菲勒身为弱者,如果和亚利加尼德集团面对面竞争,必然会失败,但他巧妙地借助第三者铁路霸主的力量,以低廉的运价占居运输的优势,挤垮同行的竞争,实现了小鱼吃大鱼、垄断石油经济的愿望。

【商战感悟】

所谓勇谋相较,谋取为多;勇谋相搏,谋者多胜;谋者相较,多谋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