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告别痛经36计
12352800000039

第39章 ——药粥疗法

第三十三章——药粥疗法

1. 什么是药粥疗法

药粥疗法是由富含淀粉的粮食如米、麦、玉米等,加入适宜的药物和一定比例的水,煮成的半流体饮食。药粥以粥为基础,又有药的功效,是食疗和药疗相结合的剂型。具有制作方便,易于消化吸收的特点。药粥用以治病,古代早已有之。李时珍说:“古方有用药物、粳、粟、粟米作粥,治病甚多。”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青粱米粥治疗蛇咬伤,用加热的石块煮米粥内服治疗****痒痛的记载。宋代《圣济总录》,载专用竹叶粥治疗发背等热毒疮疡。《粥谱》用茵陈粥治疗黄疸型肝炎。《老老恒言》用枳实粥治疗酗酒醉卧不醒;民间常用葱豉粥发汗退热等。药粥用于病后、产后调理,能促使早日恢复健康。清代医家王孟英说:“病人或产后,粥养最宜。”常服药粥,还能预防疾病。《千金翼方》载有用米皮糠粥以预防脚气病;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用胡萝卜粥预防高血压;《食物疗法》介绍常吃玉米粥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民间常用绿豆煮粥,用以预防中暑。药粥还有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延续衰老的作用。

如党参粥能益气健脾;桂圆粥能养血安神,银耳粥能滋阴润肺;肉苁蓉粥能补肾壮阳;首乌粥能乌须黑发等。当然,选用药粥也必须根据体质或病情的不同情况,进行辨证选粥。如胃痛因受寒而感冷痛者,宜选服干姜粥;因食积而胃中胀痛或伴有嗳腐吞酸者,宜选用山楂粥。服用药粥,还要考虑时令、个人嗜好等因素。炎夏酷暑宜食芦根粥以清热生津;寒冬腊月宜服鹿角胶粥,具有温补御寒的作用。南方人喜食甜味,煮粥时可适当加糖;北方人喜食辣味,煮粥时可加少量胡椒。有些药物带有怪味,在煮粥时加入某些辅料,可以矫味。动物性药粥,如羊肉、牛肉煮粥,宜适加入葱、生姜、黄酒等调料。煎熬药粥,最好用沙锅,也可用搪瓷容器,一般不宜用铝锅。加水量要适宜,并要掌握好火候。药粥必须现煮现吃,不能长时间存放,否则冷后粥的浓度降低,产生药、粥分离,甚至变质,那就不能食用了。服用健身滋补性药粥,一般以7~10天为1个疗程,如能坚持经常服用,其效更佳。对于治病的药粥,一般以3~5天为1个疗程,病愈后即可停服。

2. 药粥疗法治痛经

(1)桃仁山楂荷叶粥

[组成] 桃仁、山楂、贝母各8克,荷叶半张,大米60克。

[制法] 将桃仁、山楂、贝母、荷叶洗净,切碎,加水煮沸30分钟,去渣,取汁与淘洗干净的大米一同放入锅中,用大火煮开后转用小火煮至粥成。

[功效] 活血养颜,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皮肤干燥症、慢性胃炎、痛经等。

[用法] 每日早、晚餐食用。

(2)养血止痛粥

[组成] 黄芪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泽兰10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法] 将黄芪、当归、白芍、泽兰煎煮15分钟,会渣取汁,放入大米煮粥,将熟烂时加入适量红糖即可。

[功效] 补气血,健脾胃,止疼痛。

[用途] 适用于痛经。

[用法] 早、晚温热食用,于月经前连服7天。

(3)当归大枣粥

[组成] 当归15克,大枣5枚,白糖20克,大米50克。

[制法] 将当归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水200毫升,先煎浓汁100毫升,去渣取汁,与淘洗干净的大米、大枣和白糖一同加适量的水,煮至粥成。

[功效] 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用途] 适用于血虚便秘,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血虚头痛,眩晕等。

[用法] 每日早、晚温热服用,10天为1个疗程。

(4)温胃粥

[组成] 黄芪10克,糯米100克,大枣10个,鲜羊肉200克,盐、味精、胡椒粉、陈皮粉、姜末各适量。

[制法] 将羊肉洗净,加入陈皮粉、姜末煮熟切成细丝。大枣洗净去核切碎,大米洗净,黄芪洗净切碎。然后置锅内加适量水及黄芪、大枣,用大火煮沸20分钟后去渣再加入糯米,并改小火煨至米熟软时,加入羊肉丝、盐、胡椒粉、味精即成。

[功效] 温阳补气,健脾,和五脏。

[用途] 适用于痛经。

[用法] 日分3次服。

(5)肉桂粥

[组成] 肉桂3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法] 将肉桂加水煎取浓汁,备用;另将淘洗干净的大米入锅,加1 000毫升水,用大火烧开,加入肉桂汁,再转用小火熬煮成稀粥,调入红糖,搅匀即成。

[功效] 温中补阳,散寒止痛。

[用途] 适用于虚寒性痛经。

[用法] 日服2次,3~5天为1个疗程。

(6)吴茱萸粥

[组成] 吴茱萸2克,大米50克,生姜2片,葱白2茎。

[制法] 将吴茱萸研为细末;另将淘洗干净的大米入锅,加500亳升水,用大火烧开,再转用小火熬煮至米熟,加入吴茱萸末及生姜、葱白,共煮成粥。

[功效] 温中散寒,补脾暖肾,止痛止吐。

[用途] 适用于虚寒性痛经等。一切热证、实证或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

[用法] 日服1剂,3~5天为1个疗程。

(7)柴胡赤芍粥

[组成] 银柴胡、赤芍、白糖各10克,马齿苋25克,延胡索9克,大枣10枚,山楂片15克,大米60克。

[制法] 银柴胡、马齿苋、赤芍、延胡索、山楂片加1 000毫升水,旺火烧开,小火煮30分钟,去渣留汁。以药汁煮洗净的大米、大枣至粥熟,用白糖调匀。

[功效] 清热除湿,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用途] 适用于湿热下注、阻滞气血的痛经。

[用法] 早、晚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