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告别痛经36计
12352800000029

第29章 ——矿泉疗法

第二十五章——矿泉疗法

1. 什么是矿泉疗法

矿泉疗法是利用矿泉水内服外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起始于远古时期。据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山海经》中也有用温泉治病的记载。北周庚信《温泉碑文》中记录了温泉治病的作用。至唐代,如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载述“温汤……下有硫磺,即令小热……主诸疮”,“诸风筋骨挛缩及肌皮顽痹,手足不遂、无眉发、疥癣诸疾,在皮肤骨节者,入浴”。明代李时珍则以矿泉分为热泉、冷泉、甘泉、苦泉等。我国矿泉资源非常丰富,仅以温泉来说,现已发现的多达3 000多处,其中有文献记载的就有972处之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陕西临潼华清池、陕西蓝田汤峪温泉、辽宁汤岗子泉等。由于本疗法简便易行,有一定的防病治病和保健功效,一直为人们所珍视。

本疗法通过矿泉水的化学和物理的综合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其化学作用主要表现在水中的阴阳离子、游离气体、微量元素及放射性物质不断地刺激体表及体内感受器官,改善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其物理作用可分机械作用和温热效应。机械作用即静水压、浮力及矿泉水中液体微粒运动对皮肤的推拿作用;温热效应即温度对皮肤、呼吸、心血管系统、胃肠功能、免疫机制的有益刺激。化学和物理的综合作用促进大脑皮质逐渐形成正常的协调活动,抑制并逐渐改变机体的病理过程,从而使慢性疾病得到缓解或痊愈。

常用的矿泉有:①单纯泉:指水温在25℃以上,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固体成分含量在每升1 000毫克以下的地热水,主要通过热浴效应产生医疗作用。②碳酸泉:指所含游离二氧化碳每升在1 000毫克以上,而固体成分每升不足1 000毫克的地热水。碳酸泉无色透明,且味道爽口,可作为饮用水。③碱泉:指所含重碳酸钠(NaHCO3)每升在1 000毫克以上的地热水,有肥皂样作用。④食盐泉:指所含食盐量每升在1 000毫克以上的地热水。浴后温暖较明显。⑤硫酸盐泉:指所含硫酸盐每升在1 000毫克以上的地热水。其水有苦味,故又称苦泉、石膏泉。⑥铁泉:指含有重碳酸低铁的地热水。当水与空气接触后可产生氧化铁,使水呈红色。⑦明矾泉:指主要含硫酸铝的地热水。⑧硫黄泉:指主要含硫化氢的地热水。能溶解角质,软化皮肤,扩张血管,杀灭寄生虫等。只能浴洗,不得饮用。⑨酸性泉:指含有多量矿酸的地热水。有较强的刺激性,不能饮用。⑩放射能泉:指水中有一定含量的镭、氡等。

浴疗法:从时间和水温上分,有短浴法(水温较高,时间较短)和长浴法(水温接近体温,时间较长);从浴疗部位分,有全身浸浴法、局部浸浴法(如手、足等部位浴疗)。

饮疗法:根据不同的病情,选饮合适的矿泉及饮服量,小量为100~200毫升,中量为300~400毫升,大量为500~600毫升,极量为700~1 500毫升。一般先从小量开始饮用。

含漱疗法:取温热泉水盛大杯中漱口,每日3次。

喷雾吸入疗法:取一般喷雾器,装入矿泉水,喷嘴对正患者的口腔,进行喷洒吸入。每日1~3次,每次吸入量不超过15分钟。一般10~15次为1个疗程。

本疗法的临床适应证较为广泛,根据文献记载多达百余种疾病。主要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外科、皮肤科和妇科的疾病。凡患有严重心脏病、肾衰竭、子宫出血、恶性肿瘤、急性消化道出血,以及严重水肿、体质极度虚弱和妇女妊娠期等禁用本疗法。应用本疗法,不可草率从事,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便选择合适的矿泉种类和应用方法。有些患者应用本疗法会出现矿泉反应,如疲劳、不快感、头晕头痛等。一般稍事休息即可,如反应严重则应暂停。注意掌握浴水温度及入浴时间。一般温度在43℃以下为宜。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但长期持续的泉浴也会给机体造成脱水现象,甚而出现循环系统病态。年老、久病或患心血管疾病者,如进行浴疗法,则应先部分浴,然后再做全身浴。进行泉浴疗法,一般不宜多动,以免过度疲劳和大量汗出。浴后应缓慢坐起、站立,用毛巾擦干并摩擦皮肤,使之充血潮红,以促进血液循环。浴后最好能卧床休息l小时左右,适量喝些温盐开水。不要浴后马上吸烟、喝酒。

饮泉水以早晨空腹饮服为好,一般每日3次。但睡前不宜饮泉水。饮用时应缓缓喝下,切忌一口气喝净。矿泉含漱疗法,宜于饭后进行。

2. 矿泉疗法治痛经

(1)选用淡泉、碳酸泉、重碳酸钙泉、氯化钠泉、铁泉、碘泉、氡泉、硫化氢泉做泉浴疗法。泉温40~42℃,全身浸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选用铁泉、锰泉做饮泉疗法。每次温饮少量,于饭后细吸管吸引口服,每日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