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告别痛经36计
12352800000017

第17章 ——耳压疗法

第十三章——耳压疗法

1. 什么是耳压疗法

耳压疗法是指在耳郭表面贴敷圆而光滑、质硬的小珠形物体,以刺激耳穴,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医疗方法。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与耳部有直接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壳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反应点。耳压疗法就是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按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法具有适应证广,奏效迅速,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耳压疗法也要讲究手法,也存在着“得气”和“气至病所”的问题。临证时,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病症,按虚、实、寒、热对各耳穴施术,都会达到“得气”和“气至病所”的效果。

2. 耳压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地说,虚证、老、弱、孕妇、儿童常用点压法或轻揉推拿法,实证、年轻力壮者常施以直压或对压法。需补的耳穴用点压法或轻揉推拿法,应泻的耳穴用直压或对压法。

(1)对压法:术者用示(食)、拇指置于患者耳郭的正面和背面,相对压迫贴于耳穴上的丸,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此时,术者的示(食)、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形移动,寻找痛、胀较明显的位置。一旦找到“敏感点”,则持续压迫20~30秒钟。也可在耳郭前面和背面相对贴压2个丸进行对压,其刺激量则更大。将全部耳穴如法对压完毕后,嘱患者照此压法,每天行按压3~5次。本法属泻法,是一种强制刺激手法。对于实证、年轻力壮者,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2)直压法:术者以指尖垂直按压穴丸,至患者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重复按压,每穴压4~6次。施术完毕,嘱患者如法每天按压3~5次,此法的刺激强度弱于对压法,仍属泻法,也是一种强刺激手法。其适应证同对压法。有些耳穴难以用对压法,如下脚端(即交感)、艇角(前列腺)、大肠等穴,用泻法时,多用直压法。耳甲腔、耳甲艇的穴位也常用直压法。

(3)点压法:术者用指尖一压一松,间断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秒。本法不宜用力过重,以患者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视其体质、病症和术者要求,每穴每次可点压27下。本法属补法,是一种弱刺激手法,适用于各种虚证、慢性病,如神经衰弱、失眠、心悸、头晕等。

(4)轻揉推拿法:用指腹轻轻将压贴的穴丸压实(贴牢,不宜损伤皮肤为原则),然后顺时针方向带动穴丸皮肤旋转,以病人有胀、酸、痛或轻微刺痛为度。一般每穴轻擦推拿27次。此法属于补法,具有补虚的作用。适用于久病体弱,年老体衰及耳穴过敏者。

3. 耳压疗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注意事项主要有:①防止胶布潮湿,按压不能用力过度,以不损伤皮肤为度,以免引起皮肤炎症。②夏季汗多,宜勤换;冬季冻疮及耳郭炎症者不宜贴敷。对胶布过敏者忌用。③定时按压比不定时按压效果好,耳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④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按压宜轻,急性疼痛可用直压重手法、强刺激,一般患者宜中度刺激,孕妇可用轻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⑤对扭伤和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压耳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以增强疗效。如肩周炎,耳压时可活动肩关节。⑥根据不同病种采用相应的体位。如胆石症取右侧卧位,冠心病取正坐位,泌尿系结石取病侧在上方的侧卧位等。⑦对有些疾病在治疗中急性发作问题,如胆石症、泌尿系结石产生的绞痛,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等……,要有应急措施。⑧配合药物及其他疗法问题,应慎重,以免治疗重叠,产生拮抗作用。⑨治疗期间不要服镇静药物。⑩复诊治疗前取掉粘有压丸的胶布,清洗耳郭,局部肿胀或表皮溃烂者涂搽紫药水,已感染者及时对症处理。

4. 治痛经的耳压疗法

气滞血瘀型痛经,可选用耳穴肝、内分泌;寒湿凝滞型痛经,可选用耳穴肾、卵巢;气血亏损型痛经,可选用耳穴脾、膈。如果防治痛经的发作,应以月经前第10天开始,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可双耳交替行针直至月经干净为1个疗程,一般用2~3个疗程即可。采用耳针疗法治疗痛经,应于出现痛经时行针,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采用中强度刺激疗法,每10分钟捻针刺激1次。

耳压疗法就是不用针,而采用王不留行子,或应用小磁珠、油菜子,细小圆沙子、小圆豆粒等刺激物,固定于小方块胶布上,再贴于前述所选耳穴上,随时按压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耳压疗法比耳针疗法更为方便实用,患者本人就能随时用手指按压刺激物,而且效果良好。该方法适应证广,奏效迅速,不良反应少,简便实用,痛苦少,无感染之弊,易被患者接受。方法是每隔3~6日做1次,双耳轮流交替进行,5~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周后可进行第2个疗程。如果为防治痛经发作,选穴同上,月经前可压2次,每周1次,先压右耳,再压左耳。如果是治疗痛经,痛经时压双耳,每2~3小时自己用手指按压刺激耳穴1次(每次按压以耳穴部疼痛,耳朵发热、发红为度),痛经严重时可随时按压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