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肝胆病名家医案
12352000000029

第29章 刘渡舟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验案(2)

(十)刘渡舟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验案(《刘渡舟医案》) (2)

何某,女,46岁,教师。1986年7月上旬出现精神萎靡不振,身软乏力,厌油纳呆,脘腹胀满,肝区隐痛。某医院确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收住入院。每日静滴葡萄糖液及肌酐、辅酶I、ATP、维生素C,肌注维丙肝,口服肌酐、肝宝、齐敦果酸等药物10余天,疗效不佳。患者焦急,出院请余用中药治疗,诊见精神不振,倦怠乏力,面目及皮肤发黄,胁肋及脘腹胀满而痛,频繁打嗝,恶心,厌油纳呆,大便秘结数日未行,尿深黄灼热而少,口干苦,触及右肋下肝大3 cm,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数有力。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证属湿热毒邪蕴积肝胆,犯及脾胃而致气滞血瘀。治拟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处方】柴胡10g,枳实15g,赤芍20g,虎杖30g,金钱草45g,山楂30g,丹参30g,郁金15g,延胡索12g,代赭石(醋淬)30g,茵陈45g,酒大黄(泡冲)12g。水煎服,每日1剂。

5剂后精神好转,胁肋及脘腹胀痛,打嗝等明显减轻,大便通畅,小便增多色变浅,面目及身黄渐退,饮食亦进。药已对证,酒大黄减至6g,续服5剂后,诸症明显好转,黄疸消除,精神大振。视其病去七八,无需大剂攻伐,仍守原方量,减去代赭石、延胡索、酒大黄,加生黄芪30g,改3日服2剂,续服10剂。药尽两次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转正常,追访年余安然无恙。

【解析】中医认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当责之湿热毒邪郁积于内,正如周学海所云:“黄之为色,血于水杂而然也。”又云:“善治,盖用化瘀之品一二味,如桃仁、红花、茜草、丹参之类,为其已坏之血不能还原质,必须化之。”田氏处方,在清热解毒利湿的基础上,用赤芍、丹参、酒军活血化瘀,增强疗效。患者病情逐渐好转,遂减代赭石、延胡索、酒大黄,加生黄芪以顾护正气,终取得满意疗效。

(十六)刘国栋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验案[刘国栋急性黄疸型肝炎治验湖南中医杂志,1997;13(2):81]

曾某,男,30岁。因目黄、身黄、小便黄3天,伴右胁胀痛,恶心欲呕,纳呆口苦,体倦,便秘,于1995年8月21日入院。诊见:身目俱黄,舌淡黯,苔黄厚腻,脉弦滑。肝右胁下2 cm处可扪及,质软,有触痛。肝功能异常,HBsAg(+),尿胆红素(),尿胆原(),HBeAg(+),抗HBCIgM(+)。西医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中医诊断为“黄疸”,辨证为湿浊壅塞,腑气阻滞,用泻下通便之法为主治疗。

【处方】大黄(后下)、枳壳、柴胡各10g,玄明粉、白术、郁金各12g,虎杖、丹参、金钱草、山栀子、茵陈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

服后大便稀,每日3~5次。5日后尿色变淡黄,黄疸明显减退,去玄明粉,加白花蛇舌草15g,连服6周,黄疸消失。肝右肋下未扪及。尿胆红素、尿胆原均阴性,肝功能GPT 20U/L,HBsAg(-),抗HBs(+),抗HBe(+),抗HBc(+)。改用健脾益气之剂调理2周。复查肝功能正常,乙肝两对半全部转阴。于1995年10月21日痊愈出院。

【解析】下法属八法之一,是攻逐体内积滞,通泄大便,利尿逐水的一种治疗方法。“脾升胃降”,“肝木赖脾土之升,胆木赖胃土之降”,刘氏运用泻下通便法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代研究认为,泻下通便药能使肠道蠕动加快,减轻肠内压和胆总管内压,利于胆汁排泄入肠道,减少胆红素进入血循环。然运用泻下法时,药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及大便状况而定,且不能长期应用,应中病即止。

(十七)罗贤兴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验案[罗贤兴分期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6例总结国医论坛,1998;13(1):34]

吕某,男,27岁,1995年8月19日初诊。症见目黄,身黄,发热,精神不振,腹胀纳呆,小便深茶色,舌苔黄腻。肝功能检查异常。西医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医辨证属“黄疸”之阳黄证。治宜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健脾养胃,活血化瘀。

【处方】茵陈90g,金钱草、板蓝根各30g,泽兰、赤芍各20g,车前仁、炒麦芽、山楂各15g,生山栀子、生大黄、当归、神曲、柴胡、青蒿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服上方6剂后,面、目、身黄减轻,发热、精神不振消失,食欲正常,小便浅茶色,苔薄腻。效不更方,上方去柴胡、青蒿,茵陈减为60g,服法如前,继进6剂。

三诊:全身黄疸完全消退,小便色清,食欲正常。已进入黄疸消退期。

【处方】黄芪、党参、板蓝根各30g,茵陈、茯苓、山楂、生麦芽各15g,泽兰、当归、赤芍各12g,神曲、白术、乌梅、五味子各10g。

四诊:上方连服10剂后,诸症皆失,惟失眠多梦,上方加百合、远志,继进5剂。

五诊: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肝功能检查完全正常。继以柴芍六君子汤加怀山药、薏苡仁、丹参、当归以安“后天之本”。随访至今,一切正常。

【解析】罗氏认为用茵陈以利湿退黄,其用量宜大,在利胆退黄的同时加入泽兰、赤芍、当归等活血药可加速退黄的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故方中以山楂、麦芽、神曲健脾养胃,保障胃肠的正常功能,则肝脏得以荣养,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在黄疸消退时,罗氏减茵陈用量,并处以参、芪等,以健脾益气善后,疗效满意。

(十八)胡必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验案[胡必莲,史洪琴,刘琦茵陈平胃解毒汤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125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01;23(1):27]

李某,女,5岁。1998年5月20日初诊。患儿2日前开始发热,家长给予退热药,热不减,随之见患儿困倦、腹胀,即来就诊。刻诊:面目皮肤黄染,腹胀腹痛,恶心,困倦纳呆,大便稀软,尿黄少,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濡。肝功检查异常,ALT 122U(赖氏法),黄疸指数 18U,TTT 12U,(ZnTT)18U。证属湿热黄疸,湿热邪毒侵扰脾胃,阻滞中焦,熏蒸肝胆,肝胆疏泄失利,胆汁外溢肌肤。治宜健脾化湿,利胆退黄,解毒。

【处方】茵陈平胃解毒汤加减:茵陈(后下)15 g,苍术6 g,山栀子5 g,厚朴6 g,板蓝根9g,车前子(包煎) 9g,金银花9g,陈皮5g,败酱草8g,虎杖5g,青皮4 g,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各6g。日1剂,水煎频服。

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纳食增加。效不更方,上方再服8剂,诸症消失,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黄疸指数正常。随访2年未见复发。

【解析】急性黄疸型肝炎属祖国医学阳黄范畴。主要是湿热病毒侵扰脾胃,其病因为湿热毒邪,关键是湿。小儿发育未全,脏腑娇嫩,脾气易虚,湿毒之邪易犯脾胃,湿邪内困,脾失健运,影响肝胆,胆汁外溢,易发本病。胡氏方中以平胃散之苍术、厚朴、陈皮燥湿健脾、开胃和中;茵陈、车前子、栀子、败酱草、虎杖渗湿退黄;青皮疏肝化滞止痛;金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全方合用,燥湿健脾疏肝,清热解毒退黄。体现了调理脾胃、疏泄肝胆之旨。脾气健运,湿邪自去,纳运得以恢复,肝胆得以清利,疏泄恢复正常,胆汁循其常道,诸症自愈。小儿脏腑气机清灵,反应敏捷,活力充沛,恢复容易,因此只要治疗时认清病机,抓住关键,用药恰当,病易于治愈,且疗程短,易康复。

(十九)王辅民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验案[王辅民黄疸病救逆案及反思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2;12(3):173]

崔某某,男,65岁,渔民,身体素壮。

因纳差、乏力、黄疸持续加重10余天,于2001年7月1日由外院转入我院。查TBIL 266μmol/L,DBIL 150μmol/L,ALT 952 U/L,AST 305 U/L,γ-GT 420 U/L,HBsAg(+),HBeAg(+),抗HBc(+),抗HEV(+),诊断为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合并急性戊型肝炎。予静脉补液,并维生素C、维生素K、六合氨基酸、苦黄、茵栀黄、复方丹参注射等药,中药以四逆散合茵陈蒿汤加叶下珠、白花蛇舌草、虎杖等增减,每日1剂。7月16日复查,TBIL 142μmol/L,DBIL 85μmol/L,ALT 350 U/L,γGT 305 U/L,肝功能已明显好转。本应食纳增加,体力渐复,然而却不思食且食后恶心呕吐,周身无力,腹痛、腹泻,起则头晕,是由过用寒凉,直中脾胃,当急以术附温中回阳。

【处方】白术20g,附子、茵陈各15g,干姜6g,茯苓30g,水煎服。

停用茵栀黄、苦黄注射液,减少液体量。

7月18日复诊,腹痛、呕吐已止,知饮思食。继上方稍事加减,于2002年1月21日来院复查肝功能正常,HBsAg(+),抗HBe(+),抗HBc(+),云已能从事一般农业劳动。

【解析】王氏治疗本例急性黄疸型肝炎,以茵栀黄、苦黄、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中药处以四逆散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虽药后转氨酶明显好转,然由于苦寒克伐太过,脾阳受损,失其健运,出现不思饮食、周身无力、腹痛、腹泻等证。王氏遂停用茵栀黄、苦黄注射液,以白术、附子、干姜温中回阳,以茯苓健运脾胃,以茵陈利胆退黄。脾胃之阳回复则腹痛、呕恶止,饮食增,肝功恢复正常。

(二十)李方玉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验案(李方玉茵陈复肝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58例新中医,1995;12:44)

李某,男,14岁,学生,1991年8月12日初诊。主诉:发热,身目发黄,大便黏滞不爽,每日10余次,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小便黄少3天。2天前患者疑患急性胃肠炎而自服氯霉素、诺氟沙星、甲氨氯普胺(胃复安),上述症状加重。现感肝区疼痛,乏力,厌油,皮肤瘙痒,大便灰白,小便如浓茶。查体:巩膜及皮肤黄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肝于肋缘下3 cm,触痛明显。肝功能:TTT 16 U,ZnTT 20 U,GPT 550U/L。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为湿阻中焦,脾胃枢机不利,影响肝胆疏泄,以致胆汁不循常道,反流入血,溢于肌肤所致。治以清热利湿解毒,运脾化浊活血,拟茵陈复肝汤化裁。

【处方】茵陈45g,茯苓15g,生山栀子、生大黄、防风、蝉蜕、苍术、霍香、五味子、车前子各10g,大腹皮20g,丹参30g。

嘱其充分休息,合理营养。服药5剂,症情大减,巩膜及皮肤黄染明显好转,效不更方,原方略加进退,记服药15剂,黄疸退尽,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