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科临证医案
12348600000081

第81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1激素对于频复发性肾病,目前仍以激素为主治疗。按大剂量、长疗程的原则,常规选用泼尼松每千克体重2毫克,分次口服,一般每日用量不超过60毫克。服足8周后,改隔日晨顿服,每千克体重2毫克,每月减25~5毫克。当减至隔日晨顿服每千克体重07毫克时,持续服用1年以上。

2雷公藤总甙此药一般不单独使用,多和激素联合使用。当激素减至隔日晨顿服每千克体重07毫克时加入,每次每千克体重1~15毫克,口服,疗程3~6个月。用药期间,每2周检测血常规计数1次,如血白细胞≤3×109/L,应减量或停止使用。每2周查肝功能1次,如转氨酶升高,则停止使用,并加用凯西莱、联苯双酯等护肝药。

3中药治疗

(1)初治期:肾病复发后,症见面浮肢肿,发热咳嗽,尿短赤等,治宜疏风宣肺,清热利尿。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治疗(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黄芩、白茅根、茯苓、猪苓、泽泻、车前草、白花蛇舌草等)。

(2)诱导期:随着水肿消退及激素大剂量或反复长期应用,临床上患儿常见阴虚阳亢之象,如两颧潮红,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甚至出现痤疮,多毛,舌红少津,脉弦数等。用清解肾康灵(本科制剂,主要组成有生地黄、知母、黄柏、太子参、茯苓、怀山药、绣花针、白花蛇舌草等)。以达滋阴降火、益气健脾之目的。

(3)撤减期:尿蛋白转阴后2周,泼尼松改为隔日服用,并每月减量25~5毫克。由于激素的撤减,患儿常由阴虚向阳虚转化,表现为神疲体倦,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少气懒言,舌质淡红,脉沉细等。此时用健脾固肾灵(本科制剂主要组成有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怀山药、生地黄、山茱萸、泽泻、淫羊藿、菟丝子、女贞子、墨旱莲、丹参等)治疗,以温肾健脾,有助于减少机体对激素的依赖,拮抗外源性激素的反馈抑制作用,防止激素减量而出现的反跳。

(4)持续期:经以上三个阶段治疗,仍仅获得部分缓解,有镜下血尿、舌质暗紫时,应考虑“久病入络”,瘀血内停,可重用活血化瘀之品,如当归尾、赤芍、丹参、泽兰等;若蛋白尿长期不消、神疲腰酸、面色淡白者,应补肾固摄,药用附子、山茱萸、金樱子、桑螵蛸、蚕茧等;如环磷酰胺、雷公藤总甙导致血白细胞下降者,可用高丽参、当归、鸡血藤、黄芪等。

(5)巩固期:肾病缓解后,治疗重点应转为防止复发,巩固疗效。大病之后,机体多很虚弱,常见自汗出,体虚易感,且一旦感染,往往可引起复发。故此期应强调益气固表,常以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有条件者,每周可吃一次甲鱼(不过敏者),亦可用西洋参或冬虫夏草炖水鸭,对于调整免疫功能,增强体质,巩固疗效,减少复发,颇有裨益。

(二)肾病水肿的治疗

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水肿”范畴,水肿主要由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所致。人体水液的运行,有赖于肺之通调水道、脾之转输运化、肾之开阖决渎,三者有一失调,就可导致水湿泛滥成疾。

在水肿治法中,有直接消肿法,如发汗、燥湿、利尿、逐水;有间接消肿法,如理气、宣肺、健脾、温肾。因燥能胜湿,水湿多从尿解,故燥湿和利尿为常用之法。为了使水肿消退得更加理想,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通常以2种或3种治法联合应用,如宣肺与利尿同用、运脾与温肾利尿同用等,可达到增强疗效的协同作用。

对于症状单一的病证多数用直接消肿法,以五皮饮、五苓散用得最多。但对稍微复杂的病证,直接消肿法就显得束手无策。事实上,间接消肿法多是对准病机,具有提壶揭盖、画龙点睛之妙用。频复发性肾病多数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导致水肿复发,如果仅用健脾利水、温阳利水多不奏效,稍加宣肺之品如麻黄、杏仁则效果较好。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焦水肿,肺经证候明显者,在宣肺的基础上一定要加清肺之品,如黄芩、鱼腥草、桑白皮等。对水肿初期的患者,即使是肺经证候不明显,也可从肺论治,而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水肿时,肺、脾、肾气化功能紊乱,气行则水行,气虚则湿滞,所以气虚是频复发性肾病的主要原因,而水湿则是其主要病理产物。故治疗勿忘补气。而补气要重用生黄芪。生黄芪用在频复发性肾病中,一方面可以利尿消肿,另一方面又可以补气而治疗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较大剂量时对消除蛋白尿亦有一定作用。

(三)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是减少复发的关键

小儿频复发性肾病,因长期使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机体常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易导致感染,而成为频复发性肾病的诱因。笔者观察到,因感染而诱发的占复发因素的8l%,其中呼吸道感染最为突出,占感染因素的70%。因此,要积极寻找并及时处理感染灶,这是加快缓解、减少复发的关键。近年来,每当遇到肾病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时,笔者即以中医中药为主,风寒时用防风、紫苏叶,风热时用蝉蜕、连翘、浮萍等,在辨证的基础上突出益气健脾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益气健脾中药,对体虚易感儿,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实践证明,黄芪、党参等益气健脾之品,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四)中西医结合可纠正西药的副作用,减少肾病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疗效、降低复发率和减少激素副作用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达93%,对照组有效率为74%,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2年复发率分别为2l%和65%,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1)。激素和环磷酰胺等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率为12%,而对照组为51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以上情况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尤其在激素大剂量使用阶段,清解肾康灵能纠正阴虚阳亢;激素撤减阶段,健脾固肾灵能逐渐替代激素,在纠正阳虚、减少反跳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肾康灵系列共同调节阴阳,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从而使频复发性肾病患儿能较长期处于不复发的良好状态之中,这样保证了激素按疗程、较长期、大剂量的应用,而把其副作用减小到最低程度。

本研究结果提示,中药清解肾康灵能调整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使肾病患者本来紊乱的免疫状态得到恢复,进而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率,降低复发率;健脾固肾灵对外源性激素所致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具有保护作用,因而阻断了长期大剂量激素所致的最大副作用(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变性、萎缩甚至坏死等),保护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