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科临证医案
12348600000080

第80章 结语

(四)结语

儿童多动综合征乃阳动有余,阴静不足之证。调理脏腑,燮理阴阳,是治疗的总原则。由于此病起病缓慢,确诊时病程至少已半年以上,因此疗程也不得少于3个月。除针对注意力不集中、多冲动、活动过度等主症之外,还应抓住兼症治之。同中求异,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方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俞景茂)

十八、癫的治疗经验

小儿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在祖国医学中早有记载。《素问·奇病论》:“帝曰,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谓:“者小儿病也。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幼科准绳》云:“大人曰癫,小儿曰,其实则一。”根据经义,可知小儿癫的发病机转,有起于妊娠时孕母受过大惊。惊则气乱而逆(气上不下),其精从之。胎儿受此异常的精气影响,在生育上亦变为异常。所以出生以后,发为癫。看来,这当属于症状性癫。我们在临床中见到的此类患儿固属不少,但由其他原因造成的更多。如因急惊风时下痰不净,痰入心包,久而致成是症;又有因小儿心热素盛,偶被惊邪所触,而神气愦乱,遂成是病;又有以平素痰盛,骤因惊热,而邪气冲逆,亦致成。

病之发,多无热度,与惊厥之起自高热者不同,治疗上亦有区别。“者卒然而倒,四肢强直,目闭,或睛珠翻上不转,口噤,或有咬其舌者,口中涎出,或无涎者,面色或青或白,或作六畜之声”(《幼科发挥》),这是病的主要表现。其病机与治则,前贤亦多明示。如沈金鳌引刘完素之言“大抵血滞心窍,邪气在心,积惊成。通行心经,调行血脉,顺气豁痰,乃其要也”,并分析指出“诸发不能言者,盖咽喉为气之道路,风伤其气,以掩声音道路之门,抑亦血滞于心,心窍不通所致耳”。故治之法,首先治痰。痰在上者吐之,痰在里者下之,以豁痰利窍,清心抑肝。先治其标,痰祛以后,再图其本。常用之药,以钩藤、天麻平肝息风;胆南星、竹节白附子、天竺黄、川贝母豁痰利窍;或痰得上越吐出,亦可用竹沥、保赤散、礞石滚痰丸等下其顽痰,而以龙齿、菖蒲入心镇。痰浊涤除,其日轻。有显效者发即止。然后再以金箔镇心丹培补元气,养心安神,平肝息风,杜其复发。多数患儿运用此法,效果比较好,而对于所谓特发性癫患儿,可以根治不发。

然临症施治,未可一概而论。余曾治一疾女孩,年4岁,发2个月,日作一二十次;多方求治无效。就诊之时,面色带青,舌苔薄腻,喉有痰鸣,脉象滑数。故断其主因为痰。先用豁痰下痰之制剂,内入保赤散,或配琥珀抱龙丸。连服10余剂后,痰声渐化,发大减。随即以金箔镇心丹1剂治本,而有2个月未发。后因异常雷声,而致肢搐大发。初宗上法治疗,其效不显。再经详询,谓发时未闻痰声,神清不昧,身痛颤动,复卧于床。因之考虑到此次发病是由于雷鸣震心动神,肝风内起。其脉弦涩,弦为肝盛,涩为血滞,是即血不养筋,风动而搐,故病的主因乃系血涩筋急。亟仿王清任身痛逐瘀法,数剂后风息搐止。此亦治法之变方也。

如果是源于脑的器质性疾患,而见肌肉强直或阵挛,伴有意识丧失之综合征,反复发作不止。这类患儿,虽迭用醒脑、镇痉、顺气、豁痰而效多不彰。虽其中部分或能获得定不发,但其神志痴钝,语言笨拙,预后很不理想,甚至成为终身疾患。其根治之法,尚待进一步探索。

(俞景茂)

十九、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频复发性肾病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正规激素治疗后频繁复发者(半年内复发2次或一年内复发3次以上),称为频复发性肾病。本病在儿科临床颇为常见,治疗较为棘手,至今国内外尚无减少复发的有效方法。笔者从事儿科工作30余年,见到不少这类病例,深感治疗困难。为此,近年立题进行专门研究,颇有体会。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频复发性肾病的治疗,西药仍以激素为主,其消除蛋白尿较快,但易反复,同时副作用较大;中医辨证治疗肾病,费时长,见效慢,但一经治愈不易复发,同时能纠正激素的副作用。于是,我们自1987年起正式立题,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期扬长避短,探讨出一种疗效快,又不易或减少复发的治疗方案。

1987年至1993年,本课题组共收治小儿频复发性肾病15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00例,单纯西药对照组5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并进行2年以上随访。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在利尿消肿时间和蛋白尿转阴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3%和21%;对照组的有效率和复发率为74%和65%。两组差异非常明显。同行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本项目中西医结合方案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纠正激素副作用,降低肾病复发率,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现就治疗方案和体会浅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