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科临证医案
12348600000075

第75章 食积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

(二)食积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

食积是小儿多种疾病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如下仅举几种疾病,予以说明。

1食积与小儿感冒传统的辨证是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两大证型。这种分法牵强附会,完全不顾感冒的实质是什么,完全不顾外邪侵袭有生命的人体后,人体对邪气的转化。这种分法抹杀了中医一贯强调的“从整体治病”的特点。人为什么会感受外邪?是人体功能失调的缘故。临床能见到小儿单纯的风热感冒吗?最多见的是表寒(表热)里热型感冒,或称夹食感冒。《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清静”有表示阴阳平衡之意,反之,当有里热时则失之清静。表里阴阳失去平衡,则易招外邪。里热的形成主要与食积蕴郁化热有关,俗称“小儿有了食火,就快要感冒发热了”。小儿为纯阳之体,加之食积郁热,使在表的风寒之邪为时短暂,迅即化热,故小儿感冒多为表里兼证。

2食积与小儿咳嗽食积可引起咳嗽,《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明确提出“食积咳嗽”。对于本证,抗生素无效,一般的宣肺止咳药疗效也较差。如重视消食化积,去其积滞,则可迅速治愈。小儿患病前即有食积郁热表现,郁热灼津炼液成痰,郁热痰浊上蒸于肺,影响肺的宣肃功能,形成咳嗽。其可因感受外邪而诱发。外邪化热入里,加剧了炼液成痰的病理变化而发病。但无外感之诱因,而突然出现咳嗽者,也不少见。食积咳嗽,除咳嗽外,兼有食积郁热的常见证候,其咳嗽以夜间或黎明时尤为明显。如《血证论》所说:“五更咳嗽,为食积之火,至寅时流入肺经。”其喉间多有痰鸣声。如《幼幼集成》指出:“因宿食而得者,必痰涎壅盛。”食积咳嗽一般病程长。正如《素问·咳论》所说:“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这就是咳嗽的“聚胃关肺”学说。《医宗金鉴》更明确地提出:“虽云脏腑皆咳嗽,要去聚胃关肺中。”指出饮食停积于胃,是咳嗽的重要病因。

3食积与小儿哮喘饮食不当可引起哮喘。中医历来有盐哮、醋哮、糖哮之说。过食膏粱厚味也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如《保婴撮要》所说:“喘急之症……有因膏粱积热薰蒸清道者。”明确指出膏粱积热可致哮喘,但这点常被病家、医者忽视。其实这正是目前小儿多哮喘症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婴童百问》也指出:“有食热物毒物,冒触三焦,肺肝气逆作喘者。”尤其过食鱼、虾、蛋等高蛋白饮食,更易导致或诱发哮喘发作。这点也为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4食积与小儿高热惊厥小儿高热惊厥,属中医学“急惊风”的范畴,占5岁以内小儿各种惊厥的一半,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其中不少患儿可转变为癫。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故对其预防亦无针对性的措施。有的小儿感冒发热后可并发高热惊厥,而有的小儿虽患高热,却不并发惊厥。中医学认为,此与食积郁热有关。小儿有食积郁热时,则易感受外邪,并易迅速化热入里,使里热更盛。食积郁热与表邪化热入里的热,两热相合,使里热骤然炽张,心肝火动而发惊厥。因此说,感受外邪是高热惊厥的外因,食积郁热的存在是发病的重要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古代医家对此早有论述。如《幼科指南》说:“急惊风有内因者,如伤饮食发热即宜下之……苟失不治,热甚发搐,此内因之病也。”《活幼珠玑》指出:“急惊者,小儿元气素实……或因风寒,或因饮食而致。”均指出急惊风与内伤饮食有关。《婴童百问》更明确指出:“盖由内有实热,外夹风邪,心经受热而积惊,肝经生风而发搐。”《万氏医贯》也指出:“急惊风有三因,有外因者,如感冒风寒……有内因者,如伤饮食……”均指出了内有食积郁热又兼感外邪,是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发病机制。

5食积与小儿癫中医学认为,内伤饮食可导致癫,称“食”。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西医学也逐渐认识到饮食不当是癫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普济方》提出:“食者,因乳食过多,伤动脾与胃,或食停中脘,内生痰热,气逆上冲。”《奇效良方》也指出:“食为病,伤肉食,手足搐动,角弓反张……吐出饮食方定。”食发病前即有脘腹胀满、口热口臭、大便秘结、舌苔厚腻等食积郁热的证候。

6食积与小儿疮疖小儿疮疖,除因邪毒侵染皮肤致病外,部分疮疖与食积郁热有关。《证治准绳》云:“热毒疮疥,因乳哺过早,或嗜甘肥,脏腑积热。”有的小儿虽皮肤卫生十分讲究,但疮疖却反复发作,此即与膏粱厚味有关,尤其当小儿进食鱼、虾、肉、巧克力等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后,更易引发疮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