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治则补肾健脾,促进生长发育
针对胎怯患儿肾脾两虚的病理特点,分析其证候表现,提出以补肾健脾法为主治疗,即补肾扶元以培先天之本,健脾助运以壮后天之本。这一认识与古代医家提出的胎怯治则是一致的。明代医家万全在《幼科发挥·卷之一》中曾提出“五脏不足而专补肾”,张介宾《景岳全书·小儿则》提出“宜专培脾肾为主”。我们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而主生长发育,脾为后天之本而主运化升清,脾肾并补才能使肾精充、脾运健。改善肾脾两虚的病理状态,使其化源充盛,肾气发动,方能使患儿加速成长,逐步追赶上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这一“追赶”在婴儿期间尤为重要,如果延误时机,则可能使患儿长期脾肾亏虚,五脏不足,酿成疳疾顽证。
补肾健脾是胎怯的基本治则。补肾当从阴阳论治,补肾精之药如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紫河车,壮元阳之药如鹿茸、巴戟天、淫羊藿、附子之类。健脾当予补运兼施,健脾气之药如人参、茯苓、白术、山药,助运化之药如陈皮、砂仁、麦芽、谷芽之类。此外,肺不足者补以气阴,如黄芪、黄精、阿胶、西洋参;心不足者养血安神,用药如当归、白芍、莲子、鸡血藤等;肝不足者养肝柔筋,用药如熟地黄、沙参、桑寄生、狗脊等,均可随证配伍应用。初生儿体质稚嫩,胎怯儿形体薄弱,处方用药皆需符合其生理病理特点。选药宜精,药味宜少,药量宜小,期望点拨其清灵脏气而启发其生机,恢复生命活力而加快发育成长。用药不宜大方、重剂庞杂乱投,以免壅补而使患儿始开之胃气受损,反令正气受戕。
按照以上原则,我们针对胎怯患儿的基本病机及治法,精选药味,以补肾健脾为主,佐以助运开胃,组方制剂,研制成助长口服液,并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选取产科病房内新生儿的临床表现符合胎怯、出生体重低于25千克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150例患儿按2∶1随机分为1、2组。1组给助长口服液每次1毫升,每日3次,连服1个月;2组不服药(目前临床上无治疗低出生体重儿的药物)。两组同样喂养护理。观察各项主要生长发育指标,每月1次。结果,体重(千克)初生、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为:1组223±020、336±019、423±072、549±094,2组228±039、283±106、382±058、438±139。
身长(厘米)初生、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为:1组4505±199、4854±229、5151±274、5541±349,2组4529±414、4747±120、5039±199、5325±223。其他头围、胸围、上臂围3项指标两组间也呈现相应变化。初生时两组间5项指标比较均P>005,1个月、2个月、3个月时5项指标比较,除2个月时身长P<005外,其余均P<001。观察结果显示,两组初生时病情相似,有可比性,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则1组的各项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均显著高于2组,说明助长口服液有着明显地促进胎怯患儿生长发育的作用。同时观察到,1组临床疗效(治愈、好转、未愈)显著优于2组(P<0001),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优于2组,患病率、病死率低于2组。后来,对58例患儿作了2年7个月至4年9个月的远期随访,结果表明,1组的总体生长发育水平继续显著高于2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