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科临证医案
12348600000063

第63章 证候分辨五脏,病机重在肾脾

(一)证候分辨五脏,病机重在肾脾

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记载,首见于《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其曰:“胎怯,生下面色无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无血色,时时哽气多哕,目无精彩。”提出了病名及主症。《活幼口议》《幼科金针》《幼幼集成》等著作分析了胎怯的病因,包括胚胎形成时的父母因素和胎儿孕育中的母婴因素等。

我们依据临床调查分析,结合五脏生理病理特点,提出胎怯属于虚证,辨证当分五脏。肺主气,司呼吸,其华在皮毛,肺虚证皮肤薄嫩,胎毛多而细软,呼吸浅快不匀,咳嗽无力,哭声低弱;心主血,藏神,其华在面,心虚证面无光彩,身无血色,唇指淡白或紫,精神萎靡,心音低弱,指纹色淡;肝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虚证筋脉弛长,肢软不收或四肢拘急,时作瘛疭,皮肤色黄,目无神采;脾主运化、升清,在体合肌肉,其华在唇,脾虚证肌肉瘠薄,手足如削,萎软无力,呛乳溢乳,食少纳差,便下稀溏;肾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肾虚证形体矮小,肌肤欠温,头大囟张,毛发稀黄,耳郭薄软,耳舟不清,骨弱肢柔,****不降。胎怯患儿以形体矮小、肌肉瘠薄为基本特征,因肾主生长,脾主肌肉,故其病机当以肾虚、脾虚为主。我们在临床上调查了100例胎怯初生儿,以出生体重低于25千克为客观标准,西医诊断均属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证候分析符合肝虚、心虚、肺虚、脾虚、肾虚者分别为22例、14例、62例、100例、100例,说明了胎怯患儿几乎全部具有肾脾两虚证候。

进一步分析肾虚、脾虚的临证表现。肾虚证又分两种证型:偏肾精不足者,形体矮小,头大囟张,毛发稀黄,骨弱肢柔,舌红少苔;偏元阳不振者,面色苍白,肢体不温,肌肤硬肿,哭声低弱,舌质淡嫩。脾虚证亦有两类表现:偏脾气不足者,肌肉瘠薄,手足如削,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偏脾运失健者,食少纳差,不欲吮乳,呛乳溢乳,便下稀溏,舌苔薄腻,而从本病病因病机分析,胎怯患于先天,见于后天。胎中母体禀赋未充而先天肾脾两亏,生后肾亏元气不足而脾失所充,脾亏运化无力则肾失所养,造成后天脾肾两虚。因此,先天、后天不足,肾阴肾阳亏损,脾虚运化无力,常常是相互影响、同时并见的,绝不能因理论分析地深入,将其割裂开来理解。临床辨析病机,分辨证候,应从整体出发,脏腑辨证入手,抓住肾脾两虚的关键,必要时还要结合肺、心、肝的虚证,综合分析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