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脐血 (1)
病案一
吴某,男,3个月。
1987年12月13日就诊。出生1周后见脐部血水外渗,渐次溃烂,不时啼哭。某医院儿科诊为脐炎,肌内注射青霉素,口服土霉素,外敷金霉素软膏、云南白药等。治经月余血仍不止,溃烂益甚。现见指纹淡红,诸症如上述。
处方:煅龙骨50克。研极细末,撒适量于脐,以布扎之。每日3次。3日而愈。
按语:患儿先前内服外用抗生素、云南白药等不愈,因前者长于抗菌消炎,但生肌止血之力不足;后者长于散瘀止血,但敛疮消炎之功欠缺。龙骨性平,味甘、涩,既可收涩止血,又可消炎生肌,煅之外用,其功益佳,可谓一举两得。是以《圣惠方》有煅龙骨一味治小儿脐疮久不愈之记载。(《四川中医·王恒照婴儿脐部出血治验》)
病案二
陈某,男,17天。
1986年9月23日初诊:急诊,查见脐部出血不止,面苍白,气息微弱,四肢不温,足胫尤冷,神志不清,唇淡口张,指纹不显。问诊得出生后4日患儿烦躁不眠,面赤唇红,脐部渗血,撒云南白药无效。昨夜11时许脐部出血增多,不啼不乳。患儿初为胎热内盛,迫血妄行,后为摄血无力。
处方:生脉散(麦冬、五味子、人参)加附子、炒侧柏。水煎服。黄龙霜(黄连、煅龙骨、百草霜,共研极细末)撒脐部,绷带围扎。
二诊:2剂后面唇显红,四肢转温,指纹显紫,啼哭不吮。绷带松开后仍有少量渗血。
处方:水牛角、生地黄、熟地黄、牡丹皮、炒侧柏、炒栀子、太子参,水煎服。黄龙霜外撒。
三诊:3剂后指纹红而不紫,唇淡红,苔薄白,神倦少吮,脐血已止。
处方:八珍汤(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加黄芪、黄连,水煎服。
6剂后,母告儿甚乖。
按语:小儿脐部出血,中医认为有两种原因:一是血热妄行,二是气虚不能摄血。故治以清热凉血或补气摄血,如“病案一”以收涩之品外用收效。“病案二”最初唇红烦躁而渗血,一派热象,可知其病初起为胎热迫血。待就诊时面白肢冷唇淡,已为虚候。故首方用生脉散加附子补气温中救急,所谓“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同时黄龙霜外撒止血,是急则治其标。待症状缓和改以清热之剂治本断后患。脐血已止,则以八珍汤加黄芪(十全大补汤去肉桂)补益气血,扶助正气;佐入黄连补而不滞,兼清里热。6剂获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李神义婴儿脐部疾患治验举例》)
(王笑莹)
五、脐风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潜伏期3~14天,多为4~7天。潜伏期愈短,病情愈重,病死率也愈高。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紧张,口角上牵,呈“苦笑”面容,伴有阵发性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引起青紫之窒息。痉挛发作时患儿神志清楚为本病的特点,任何轻微刺激即可诱发痉挛发作,经合理治疗1~4周后痉挛逐渐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能吮乳。完全恢复需2~3个月。
病案一
张某,男,57天。
1979年10月6日就诊。患儿频繁痉厥57天,始发于出生当日,昼夜皆作。每日少则5次,多则10余次。发作时四肢抽搐,神识不清,眼目上视或斜视,甚则角弓反张,口角抽动。西医诊断为“脑部感染”“颅脑外伤”“脑发育不全”“代谢紊乱”“高胆红素血症”“药物反应”等。治疗56日无效。刻诊:神识时昏,项软不强,呼吸平匀,眼目时呈凝视状,口角稍抖动,阵做哭闹尖叫,舌体稍瘦色红,指纹青隐现。此因先天肾精不足,肝肾阴虚,而导致肝风内动。当滋补肝肾,平肝息风定痉。
处方:地黄8克,山茱萸5克,白芍5克,鳖甲4克,胆南星2克,地龙2克,蜈蚣粉05克(分冲),阿胶4克,茯苓5克,羚羊角粉02克(代,分冲)。
2剂后痉厥即止。续服前方3剂,痉止告愈。
按语:小儿体属纯阳,加之先天不足,虚火内炽,肾阴不足以涵肝木,肝阴血不足以濡养筋脉,虚风内动致成痉厥顽症。本例从肝肾阴虚入手,合以平肝息风定痉之品,顽疾应手而起,效如桴鼓。(《上海中医药杂志·杨德明疗脐风》)
病案二
周某,男,6天。
1981年10月28日就诊。婴儿频繁抽搐伴张口困难1天。初哭声嘶哑,继则无声,伴抽搐频作,发作时颜面、口唇青紫,面呈苦笑,牙关紧闭并有呼吸暂停,体温正常。白细胞16×109/L,中性粒细胞041,淋巴细胞059。西医诊断为新生儿破伤风。曾用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加庆大霉素控制感染。应用镇静抗惊厥药物,以地西泮(安定)为主,辅以复方氯丙嗪(冬眠灵)、苯巴比妥及水合氯醛;应用洛贝林兴奋呼吸并及时吸氧,保温、鼻饲、输液等支持疗法。诊察患儿不发热,身强直,口噤不开,面唇青紫,筋脉拘挛,频频抽搐,不会吮乳,苦笑面容,口溢痰涎,指纹青紫已过气关。有不洁剪刀断脐史。辨证由金创破伤风毒之邪外袭,引动肝风发为脐风。应凉肝解毒,祛风镇痉。方用五虎追风散合玉真散加羚羊角粉与钩藤。
处方:羚羊角粉06克(代),钩藤3克,蝉蜕3克,制天南星1克,防风3克,全蝎6克,僵蚕2克,制白附子1克,蜈蚣1克。每日2剂。
鼻饲困难而改保留灌肠,药量加倍。6日后病情好转,改为鼻饲。10日后搬出保温箱,能啼哭睁开眼,抽搐次数减少,时间缩短,程度减轻,尚不能吮乳。中药改为每日服1剂。服药25日后能自行吮乳,抽搐基本消失。11月27日痊愈出院。
按语:“脐风”病死率极高,五虎追风散及玉真散均属古方,临床屡见效验。方中白附子、天南星祛风化痰;蝉蜕、全蝎、僵蚕、蜈蚣止痛解毒;钩藤凉肝息风。若中途出现身凉肢冷,可加川乌2克;大便秘结不通,可加大黄1克,枳实1克,豁痰逐秽。此案药证相符,终邪去正安,痊愈出院。(《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肖俊逸医案》)
病案三
程晓楼之儿出生七日脐风大作。
初诊:其症腹胀脐凸,唇吻青色,目直视,不能食,手足搐搦,缓急不休。
处方:葛根三钱,防风三钱,黄连二钱,黄芩二钱,白芍二钱,生地黄二钱,连翘一钱二分,生栀子一钱二分,桔梗一钱,枳壳一钱,厚朴一钱,瓜蒌壳五分,杏仁五分,生大黄五分。水煎服,每半点钟灌一小勺,六点钟灌十二小勺。
二诊:次日便下黑涎,自发热出汗,四肢搐搦不作。
处方:大柴胡汤(大黄、柴胡、枳实、黄芩、半夏、白芍)加黄连、厚朴、芒硝。
三日大便畅泄,腹胀消,脐凸平。
按语:脐风多由断脐不洁引起,现已少见。中医认为属风证,有“水不涵木”之说,多从肝肾治疗而见效。在孕妇生产时若注意断脐器物的清洁可有效预防。(《圣方治验录·邹趾痕医案》)
病案四
王某,男,9天。
1972年11月18日就诊:患儿足月顺产,发育良好,旧法接生。其母代诉:2日来发现患儿吮乳稍有困难,但不在意,即日上午卒然牙关紧,口撮,四肢阵发性抽搐,发作频繁,时而窒息,稍有动静即诱导抽搐发作,不发热,项稍强等。
处方:①小剂量苯巴比妥镇静。②蝉蜕30个,全蝎3个。水煎2次,煎液混合浓缩至100毫升左右,用注射器将药液从患儿口内徐徐注入给药。夜12时左右抽搐发作减少,未再窒息。以原方再进1剂,抽搐基本控制,仅有小发作,持续时间短暂,项转柔和。又以原方服2日,每日1剂,24小时内服完。症状消失,吮乳自如而停药。计疗程4天,共服蝉蜕120克,服后无不良反应。随访7年多,未见复发。
按语:历代医家认为,蝉蜕有除风止痉之功。《本草纲目》记载蝉蜕有治“破伤及疔肿毒疮,小儿撮口天吊”。在用量上一般多为24~45克。《晋南史全思家传方》主治破伤风专方的“五虎追风散”一方,突出蝉蜕用量30克,由此可见蝉蜕对治疗破伤风有独到之处。医者1963年毕业实习时遵“五虎追风散”之意,曾治一破伤风患者,每次用蝉蜕30~45克收功。但用蝉蜕以成人量30克,治愈9天的婴儿破伤风,仅此一例,其机制如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讨。(《新中医·关森大剂量蝉蜕治愈“新生儿破伤风”一例报告》)
病案五
杨某,男,7天。
1981年3月28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足月顺产,发育正常,系旧法接生。2日来发现小儿不时啼哭,吸乳口松。家长认为有“心火”,服灯心茶无效。于第7日下午突发四肢抽搐。症见口紧,呈苦哭面容,颈项强直,腹胀,腹肌紧张,脐带已脱落,内有黄水渗出,周围红肿,伴发热387℃,抽搐时口吐白沫,汗出气喘,发作频繁,指纹青色。诊为新生儿破伤风。治宜息风解痉。
处方:蝉蜕30克,僵蚕6个,全蝎3个,蜈蚣1条。水煎2次,煎液混合,浓缩至150毫升,分2次(上、下午各1次),用注射器从患儿口内徐徐注入给药。
二诊:抽搐次数减少。初次试用,疑疗效不确,加用破伤风抗毒素1万U肌内注射1次,苯巴比妥30毫克肌内注射1次,后再未用。照原方蝉蜕加至45克,每日1剂,24小时内服完。服至第3剂,患儿抽搐停止,吮乳有力。后又连服2剂巩固疗效。疗程5天,症状全消。共服蝉蜕205克,无不良反应。随访3年,未见复发。
病案六
刘某,女,6天。
1982年5月2日初诊:其父母代诉,小儿足月顺产,发育差,系旧法接生。近日发现小儿不肯吸乳,发热,不时啼哭,今早上突然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每次持续1~2分钟停止,稍有动静即见抽搐;检查时又抽搐,呈苦笑面容,颈项强直时有窒息,唇青,汗出不止,呼吸急促,啼不出声,腹胀,脐带已脱落,周围红肿,指纹青色。诊断为新生儿破伤风。治宜驱风通络,镇痉解搐。
处方:蝉蜕50克,僵蚕5个,全蝎4个,蜈蚣大者1条。水煎2次,药液混合,浓缩至150毫升。上、下午各1次,用鼻饲法给药。
二诊:3剂后抽搐次数大减,有动静不再抽搐,仅一过性小发作,已能吮乳,体温降至正常。
处方:照方再进,每日1剂,每次70毫升徐徐灌服。每日2次。连服3剂而愈,吮乳自如。疗程6天,共服蝉蜕300克,无不良反应。随访2年未复发,小儿体健。
按语:医者向治新生儿破伤风,虽用止痉散或存命汤加减,但蝉蜕用量不过10克,没有治愈。近几年来除用中药外,加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苯巴比妥等,偶尔有愈。上2例以药液注入或鼻饲而愈,实大剂蝉蜕之功。系受《新中医》1981年第2期关氏《大剂量蝉蜕治愈新生儿破伤风一例》报道的启发。今年5月曾用单味大剂蝉蜕(每剂120克),每日1剂,连服3剂,治愈成人破伤风1例。《简明中医辞典》:“蝉蜕治小儿惊痫,破伤风。”验之临床证实大剂量蝉蜕确有驱风解痉之功。特别是小儿用大剂量未见不良反应,此证明无毒。有人报道:“蝉蜕对破伤风毒素引起的兔破伤风,可延长存活时间。”由此可见,大剂量蝉蜕的有效浓度高,有抑制破伤风杆菌或阻断破伤风杆菌毒素对神经节作用。因例少,其机制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讨。(《新中医·治愈新生儿破伤风七例报告》)
病案七
张某,男,10天。
1976年10月21日就诊。患儿在家中生产,第5天开始口紧不乳,声嘶,继则啼声不出而抽搐。住地区某医院治疗3日,因见患儿濒于死亡而出院。刻诊见患儿面呈苦笑,牙关紧闭,唇青口撮,口溢白色冷风泡沫,每间隔5~10分钟抽搐1次,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抽搐时呼吸暂时停止,脐微突,腹皮紧,大便2日未行,小便甚少,舌质暗红,脉纹青紫,穿透命关。显属脐风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