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心肝系疾病 (2)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五味子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太子参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麦冬10克,甘草10克。
二诊:10剂后诸症减轻。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段轻度改变。时有心慌乏力,纳差,此为脾胃虚弱。方拟调和脾胃。
处方:山药10克,白扁豆10克,鸡内金10克,白术10克,茯苓20克,石菖蒲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沙参10克,柴胡15克,黄芩10克,生麦芽15克。
按语:病毒性心肌炎由感受外邪或疫疠之邪侵袭,内以正气不足而致病。以小柴胡汤合桂枝、龙骨、牡蛎为主治疗。小柴胡汤可驱邪外出,又扶正,增强机体抵抗力,配合桂枝汤更增加外解肌,内补虚之功效。(《临证笔录秘验集·王德润治病毒性心肌炎案》)
病案五
从某,女,5岁。
1987年4月10日就诊。患者病毒性心肌炎2年,易感冒、发热,长期用激素及抗炎类药。患儿面色苍白微肿,自汗,纳呆心悸,思卧乏力,呛咳无痰,舌淡略紫,苔薄黄,脉滑数而促。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性室性早搏。中医诊断为怔忡。治宜益气活血,滋阴复脉,兼以清热。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玉竹15克,丹参15克,生牡蛎15克,炙甘草6克,桔梗6克,阿胶6克(烊),五味子6克,淫羊藿6克,鱼腥草1克,白花蛇舌草10克,陈皮3克,苦参3克。
按语: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液所以能循环全身,周而复始,全靠心脏阳气推动。用黄芪、炙甘草、党参益气补中,以复脉本,黄芪可固表止汗防止心液外泄,党参补中气以助气血生化之源;阿胶、五味子养心阴,补心血,以充养血脉;丹参活血祛瘀;牡蛎安神除烦;淫羊藿温而不燥,有鼓舞肾阳以助心阳之功;鱼腥草、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祛除外邪。(《万文医案集·万文治病毒性心肌炎案》)
病案六
周某,女,9岁。
因2个月前感冒,发热40℃,咽痛,经治疗1周退热,后感乏力,胸闷、头晕、恶心,上楼气急。因体育活动后以上诸症加重来门诊就医并收治入院。
检查:体温365℃,脉搏112次/分,血压90/60mmHg(120/80kPa),形体瘦弱,面色稍白,颈两侧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扁桃体Ⅰ度肿大,第一心音低钝,心律失常,早搏10~12次/分,心前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肺部阴性。实验室检查:血沉6mm/1h,抗“O”625U,黏蛋白305mg/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予青霉素40万U肌内注射,每日2次;泼尼松5毫克,每日3次。
中医辨证施治:形体瘦弱,面色白,气短,头晕乏力,心悸心慌,舌质红,苔薄白腻,脉细数结代。乃心之气阳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气血运行不畅。治法当以益气养阳,活血化瘀,兼以养心安神。
处方:黄芪9克,党参9克,当归9克,丹参12克,白芍9克,瓜蒌12克,葛根15克,郁金9克,泽兰15克,刘寄奴15克,薤白9克,五味子3克。
1周后停用青霉素、泼尼松;2周后患儿精神好转,面色稍红润,胸闷、心悸、心慌、乏力症状减轻;4周后体征消失,心电恢复正常。
按语: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与小儿体质因素有关。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易感六淫外邪,导致心血亏虚,心气阴不足,心失所养,气虚鼓动无力,血行不畅而致本病发生。临床表现多见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本例患儿表现为气阴不足夹瘀血阻络之证,故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佐以宁心安神为治则。选用党参、黄芪、甘草补益心气;当归、白芍、五味子敛津养阴;葛根,瓜蒌、郁金、薤白宣脾通络泽点;刘寄奴、丹参、当归养血通脉,活血化瘀。(《万文医案集》)
(吕研李慧)
三、注意力缺陷性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性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碍。这类患儿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以致影响学习成绩。男孩远较女孩多,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发病与遗传、环境、产伤等有一定关系。本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到青春期逐渐好转而痊愈。中医古代文献中无本病的专门论述,根据神志涣散、多语多动、冲动不安等临床表现,属于躁动、失聪、健忘等范畴。
病案一
陈某,女,11岁。
初诊:家长代诉,西医诊断小儿多动症3a,曾经MRI、脑电图、心电图、RF、血常规等检查无异常发现。症见头歪向右侧且不由自主地不停摆动,感觉双颊不适,常咧嘴、皱眉、眨眼、啃双手指甲,好动,性情急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痰多,入睡困难,睡眠不安,记忆力差,纳差,大便偏干,面色黄,舌根青紫,舌瘦薄偏红,苔白厚,脉弦细。诊断为小儿多动症。证属肝旺脾弱,虚风内动。治以调肝理脾,镇肝息风,清心安神。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2克,半夏9克,党参10克,栀子9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珍珠母15克,竹茹10克,茯苓10克,香附9克,郁金10克,朱茯神10克,酸枣仁10克,首乌藤10克,生谷芽30克,生麦芽30克。
二诊:连服10剂后,稍事化裁,改为2日1剂,水煎服。连服10剂,头已不偏歪摆动,面部表情基本正常,睡眠正常,好动不安明显改善。
加减治疗半年,诸症痊愈,学习成绩佳,无不适症状。
按语:中医学无小儿多动症病名,其症状描述却类似于“风胜则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凡是一切抽动震颤、痉挛,都为风邪偏盛之象,属于肝风内动之征。由于风为阳邪,善行数变,临床须审证求因,恰当治疗。凡是始动因素却是肝气郁结,既有热火实证,又有脾胃虚证,对此虚实夹杂,寒热不调,阴阳不和之类的情志疾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颇为适宜。(《河南中医·唐方治小儿多动症案》)
病案二
程某,男,12岁。
1991年4月6日就诊。患儿平素好动,上课时思想不集中,小动作多,学习成绩差,作业不能完成。据家长云,患儿由早至晚整天无休息之时,起床后就不安宁,吃饭坐不住,外出活动任性,不避危险,多动妄为,家长屡次责罚训斥皆无效。食欲不减,舌苔白,脉弦滑。脑电图检查正常。证属肝阳旺盛,痰热扰心,心神失宁,阴阳失调。治以平肝潜阳,豁痰镇惊,宁心安神。
处方:龟甲10克,生龙骨3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5克,胆南星10克,磁石30克,石决明20克,柏子仁10克。
服药25剂,效果显著,学习成绩提高,动作减少,能静坐上课,自控能力增强。
按语:本病多见于儿童时期,系因肝阳旺盛,痰热扰心,心失守舍所致。孔圣枕中丸有安神志之功,加石决明潜肝阳,胆南星、磁石豁痰镇惊。痰去则风息,心宁而气顺,药证合拍,故多动症迅速得平。(《谢北半医案》)
病案三
张某,男,13岁。
2002年5月10日就诊。家长诉,患儿从学龄前起注意力不集中,上学后更加明显,表现为上课好说话,做小动作,不能自控,也不服管教;平日好发脾气,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所学的知识易忘,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一直不理想。经多方治疗数年诸症无好转。来诊时,明显可见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发脾气。诊其面色红,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薄黄,脉弦数。辨证属肝肾阴虚,心火旺盛,热扰心神。治宜滋补肝肾,清热安神。
针刺百会、神庭、神门、太溪、太冲。针刺30次后,情绪稳定,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继续针刺30次,病情稳定。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巅,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的气血都上会于头,而百会既是督脉的穴位,又是督脉和太阳经的交会穴,故针刺可以统督诸七日,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神庭、神门分别是督脉的经穴和心经的原穴,二者均为治神要穴,刺之可加强百会的镇静安神作用;太冲、太溪是肝、肾两经原穴,刺之可以滋补肝肾,养血柔肝,安神定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周德安治儿童多动症案》)
病案四
孙某,女,7岁半。
1989年4月28日初诊:发现智力下降1年。出生时用吸胎器,7足岁时曾发生癫大发作1次,经西药和中药先后治疗,尚时有小癫发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作业不能独立完成。平时动作不灵活、不协调。原有咳喘史,近年未发。在某医学院曾做脑电图检测3次,均有波,智力低下,兼有多动症的表现。证属难产后心脑受损,髓海空虚,痰浊趁虚上蒙清窍。先拟清心豁痰开窍,继以滋肾充髓养脑。
处方一:黄连3克,竹沥半夏10克,天竺黄9克,朱茯苓10克,石菖蒲20克,朱远志6克,珍珠母30克,琥珀3克(吞),钩藤9克(后下),龙齿15克(先入),天麻9克。14剂。
处方二:生地黄12克,龟甲6克,鹿角片6克,淫羊藿9克,益智9克,生何首乌15克,石菖蒲20克,朱远志6克,朱茯苓10克,珍珠母20克(先入),生龙骨30克(先入),生牡蛎30克(先入),琥珀3克(吞)。
1989年8月23日二诊:服第一方药后神情较前安定,性小抽搐未发;继服第二方后,苔化薄润,胃纳颇佳,症情好转,惟学习成绩不及格(50~60分)。药后痰浊虽化,智力尚弱,再拟以清心安神,滋肾益智之法。
处方:生地黄12克,竹叶6克,龙齿15克(先入),朱茯苓10克,竹沥半夏9克,益智9克,淫羊藿9克,生何首乌15克,龟甲6克,珍珠母30克(先入),石菖蒲15克,琥珀3克(吞),鹿角片6克。28剂。
1989年11月1日三诊:服上方后,症情稳定,证未发,上课较前安静,能坐定,仍有小动作,自己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上升(语文76分,算术81分),纳可便调。兼以息风镇惊之法以防发。
处方:熟地黄10克,生地黄10克,龟甲9克,生何首乌15克,淫羊藿9克,益智9克,竹叶6克,龙齿15克(先入),鹿角片9克,朱茯神10克,琥珀3克(吞),石菖蒲16克,珍珠母30克(先入),28剂。
1990年2月7日四诊:亲友来沪联系,述其学习成绩尚属稳定,语文平均80分,算术60分以上,病未发,要求续方。
按语:患儿因产娩时受损,影响心脑,胎弱髓海空虚,痰浊乘虚上蒙清窍,出现多动症。7足岁又引发病。刻下样小动作时发,为心神被扰,元虚标实。先拟清心豁痰开窍,滋肾安神息风之法。痰祛风息后,智弱精亏之本象现,故再拟滋肾填髓,益智养心,充养脑髓之法。
病案五
刘某,男,1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