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吃法
12345300000001

第1章

第一章 (1)

节令养生篇

节气是根据农历而来,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隔半个月,分别在十二个月里,是农渔民作业的参考依据。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来划分一年四季的。

因气候冷暖变化,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护重点,请看专业中医师陈旺全传授给您的养生宝典。

立春(公历2月3日、4日或5日)

节气特点:这是春天,是农历年的第1个节气,也是农民节。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这时虽已进入春天,但气候温差变化依然很大,忽冷忽热,病毒、细菌容易孳生,流行性感冒患者增加,流行性脑膜炎、麻疹、肺炎等病也容易在春季发生。有些人还容易头痛、眩晕、想吐、睡眠不好。

保养重点:人体结构我们称为“小周天”,而天气变化是为“大周天”,人体配合地球的自转、公转。经过寒冷的冬天,人体原本因寒冷而收缩的血管和缓慢的代谢功能,随着春天阳气的生发,也开始舒张和旺盛起来。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而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减弱,因此,初春时节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

从中医角度来讲,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养生则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而以风、寒、暑、湿、燥等六淫之邪来说,春又属“风”,意指春天的外邪较多,容易伤肝。从临床上看,也会发现春天是慢性B型、C型肝炎好发的季节。这也和正逢春节时吃、喝、应酬多且容易喝酒、熬夜有关,肝功能指数多较异常。因此,春天的保养应以保肝、养肝、平肝、护肝为主,要抑制中医所指六淫之邪的“风”,也就是指病原菌、病毒与细菌。肝是身体内极精密的“化学工厂”,也是人体沉默的器官,即使肝有些不良变化,人体也不会马上感知,因此平时更要注意保养。养肝可以多吃一些含干扰素的食物,像香菇、海藻、菠菜、花椰菜、黑木耳、白木耳等(西医治疗慢性B型、C型肝炎也都是用干扰素)。另外,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雨水(公历2月18日、19日或20日)

节气特点:这个节气已是农忙春耕之时,若这时雨水充足,代表整年可以丰收。

在古代,雨水落下,被泥土吸收,从中医讲即代表“土”,意指应补脾胃。从天气的变化看,因湿度较高而会困“脾”,而脾指的就是消化系统。

保养重点:这时应注重调养脾胃。古人说:“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好,能吃、能喝,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基础。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营养吸收的来源。

另有一说为“春养肝,不伤脾胃。”中医所指肝、心、脾、肺、肾中,肝木会克脾土,肝是消化系统第一个主要器官,若肝不好,就会影响脾胃消化,而若能健全脾胃,肝就无法去动摇。中医所讲“营卫”是指身体气血皮毛与津液,这些都是生于脾胃。

冬季过后,天气开始变暖,到春天容易口干舌燥、口唇干裂,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吸收维生素B、维生素C,因此可选择如百合、春笋、山药、甘蔗等食物,可保护消化系统。

同时,湿气上升,皮肤疾病容易发生,物品也容易发霉,饮食应留意保存方法,像花生、豆类等容易产生黄曲毒霉素,要特别小心贮存,也不宜吃太寒性的食物。这个时候要更重视新陈代谢的正常化。

惊蛰(公历3月5日、6日或7日)

节气特点:此为农历年里的第3个节气。有些历书记载:“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主要是讲正值春耕翻土之际,泥土中的各种虫类、蚯蚓纷纷出笼。而这时正是花草旺盛,有“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优美形容,也是花粉症等过敏性疾患好发的时节。

保养重点:这个时节应重视人的精、气、神。俗话说:“天重日、月、星,人重精、气、神。”每个人的精、气、神各有不同,也就是体质有阴虚、阳虚、血虚、气虚之异。若是体质偏虚,过敏性疾病、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异位性皮肤炎就很容易在此时发作。体质虚弱的人,必须用扶正与祛邪并施的方法调理。

阴虚的人通常会有口干舌燥、胸闷、便秘、头晕、耳鸣等症状,比较容易感冒咳嗽;阳虚的人会手足冰冷、口水多,大便稀软,也容易腰酸背痛;血虚的人则是贫血、唇白,面有菜色而头发稀疏;气虚的人会因元气不足,说话声音小,有气无力,面色苍白。

若是因为环境因素所诱发的过敏性疾患,要设法远离过敏原;若是体质偏虚所致,则应该针对不同的虚证体质,进行不同的调理。

春分(公历3月20日、21日或22日)

节气特点:农历上记载春分是“日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

这时正是寒、暑与阴、阳各半之时,需着重于阴阳平衡。这个时节,身体的血液循环开始旺盛,高血压、痔疮等病容易发作。

保养重点:常听人说“春天后母面”,指的就是这个时候,有时候阴寒、有时暑热,气候温差变化极大,容易造成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发炎、支气管炎咳嗽等疾病,而且临床上以肠胃炎最常见,也就是所谓的肠胃型感冒。若是期望春季不受细菌、病毒侵袭,就要看人体的正气是否充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充足,阴阳协调,抵抗力够强,就算有外邪侵扰,疾病也不易发生。当不慎感冒发病时,建议多喝白开水、多休息,不可滥服成药。

另外,因为天气忽冷忽热,高血压极易发作,若是未及时注意,容易因高血压而产生其他病变,如导致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等;而痔疮也容易在这时发作,严重者可能会出血、脱肛。

在饮食方面,最好能以清淡为主,少吃油炸、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清明(公历4月4日、5日或6日)

节气特点:这是很多患者忌讳与重视的关键节日。清明时节要祭拜祖先,因为很多患者身体熬不过这个节气,就有祖先带着归西的传说。这个时节需要注意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癌症等患者的情绪。这些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焦虑与烦躁的情况。

保养重点:“清明时节雨纷纷”,雨多是这个季节的特性,这时容易孳生病菌。中医讲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疾病,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平顺。

临床上常见很多患者每到清明时节才突然重视起吃药的问题,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因为想要平安度过这个节气,避免病情恶化,才要吃药,其实,平时就应当树立正确观念,遵从医嘱,依指示服用慢性病的药物,不宜擅自停药或加药。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节饮食起居,积极适应天时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变化,适时加减衣服,饮食要有足够的营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皆应充足,还应适当运动,锻炼身体。

谷雨(公历4月19日、20日或21日)

节气特点:是1年中的第6个节气。农历记载:“雨生百谷也,时必雨下降,百谷滋长之义。”自清明以后,降雨更多,这个节气湿度高,早、晚温差大。由于气候潮湿,病菌依然容易孳生,因此应注意除湿。

保养重点:在这个时节保养要重视的是关节的祛风、散寒以及除湿。原本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人,容易在此时发作;这时也容易引起相关神经病变,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或是三叉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疼痛等。

特别是有风湿性关节炎的人,勿吃得太过油腻,少吃肥肉之类的食物。家中环境的改善也很重要,人不在屋内时,要适时使用除湿机去除湿气;同时,室内也宜多利用空气清净机净化空气品质与环境,减少病菌孳生的机会。

立夏(公历5月5日、6日或7日)

节气特点:夏天属火,五脏属心,在中医六淫之邪是属“暑”病,夏天应特别注意心脏的保养。与人体健康密切关联的是气温、气压、湿度,天气的阴晴等。人与天地相应,人体要能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也就是小周天与大周天相应。心脏是人体的“马达”,夏天需要留意心脏的健康。

保养重点:5月已入夏天,但有时仍有非暑之寒,气候反常,因而容易引起疾病。在中医来说,心主神明,即神志清明,而心也主血脉,要输送氧气与养分到身体各相关部位。

入夏,暑气增加,仍不时会有西北雨出现,天气夹湿,又容易出汗而耗气,因此,这时要特别注意补气养阴。夏天是容易口干、口渴的季节,西瓜、绿豆、香瓜等水果于此季出产。

现代人大多依赖冷气房,天气一热就往冷气房躲,结果一热、一冷,在突然冷热温差变化过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这时的饮食应强调低脂、低盐与高纤。暑气也容易让人出现口干舌燥、口内生疮或牙龈肿痛等毛病。

小满(公历5月20日、21日或22日)

节气特点:某些农历记载:“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

保养重点:时序进入5月下旬的梅雨季,天气非常潮湿,除易孳生病菌外,更是风湿症、湿疹的高好发期,也是某些湿证如脂溢性皮肤炎的好发季节,对男、女性朋友都可能造成很大的威胁,会出现掉发、脱发、脱屑或皮肤红肿等症状。

这个时节最容易邪正相争,也就是身体的抵抗力与病邪相抗衡,一旦正气衰败,前述病症就可能出现。

饮食方面,寒凉性食物、水果少吃,容易诱发过敏的如鱼、虾、贝等,或容易发酵的食物也都要少碰。

可多吃莲藕、荸荠等蔬果。新鲜莲藕能入心、肝、脾、胃四经,能祛瘀生新,煮熟后的莲藕有助补脾胃、养胃滋阴,适用于改善湿疹;荸荠可以清热止渴、利湿等,含有丰富水分、淀粉、蛋白质、钙、磷、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还含有抗菌、防癌成分。荸荠外皮易附着较多细菌或虫卵,一定要清洗干净、削去外皮再食用。

芒种(公历6月5日、6日或7日)

节气特点:根据农历的解释,这时候适合种植有芒之谷,过了这个节气就会失效,因而称此节气为芒种。

保养重点:此时湿盛,很容易让人罹患夏季型感冒,也容易因潮湿而感到湿困倦怠,好发的疾病包括夏季型肠胃炎、中暑与腮腺炎等。气候热而多雨,这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很容易消耗津液,而且容易因火气大而导致便秘。由于热能伤阴、耗气,饮食宜注意滋补养阴、清热祛暑,可多吃荸荠、甘蔗、冬瓜、黄瓜。甘蔗属甘寒食物,清热作用强,可刺激肠胃蠕动,急性肠胃炎不适合饮用。

预防夏季的急性肠胃炎,除适量饮食,避免过饱、过饥之外,也应注意卫生,并且少吃生冷蔬菜或油腻、辛辣、粗硬的食物。

保养应重视清暑、益气、生津,保持二便通畅。同时须特别预防中暑,维持心律平顺。很多人容易因中暑而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

夏至(公历6月20日、21日或22日)

节气特点:夏至曾经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节气,过去还曾在夏至时放假休息,因为夏至的温度相当高,可高达40℃。夏至是阳气最为旺盛之时。

保养重点:夏天因太热易伤元气,容易产生头晕、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等症状,中暑的概率偏高。

由于中暑概率偏高,运动的时间要加以选择,正午最热时,避免到户外运动,最好是清晨或傍晚时分再出门运动。

饮食方面,应注意消化系统的保健,若是饮食不节,吃多了燥热食物,容易长出疔疮、痱子,头部会长出热疖子。

这时节应多吃清凉、含水分的水果,如西瓜、香瓜,也可喝一些被称为夏季养生圣品的椰子水。西瓜既可利尿解渴,又能祛暑散热,西瓜皮白肉部分,含有葡萄糖、枸杞碱、氨基酸与丰富的维生素C,比瓜瓤的利尿作用更佳,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适合夏天食欲缺乏时吃,还可以拿来煮排骨或炖鸡汤,是极为有效的清暑良方。

小暑(公历7月6日、7日或8日)

节气特点:暑,热也,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最热。

保养重点:由于天气炎热,会让人觉得心烦不安,疲倦无力,容易出现腹胀、腹泻,消化失调,食欲减退,在饮食选择上要以清淡芳香为主。

夏天好发肠胃炎,主要原因多为胃黏膜受损,像暴饮暴食或吃了附着病原菌的食物;也可能是物理性的刺激,一下子喝太烫的汤或吃太冰的食物;或是因抽烟、喝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所造成。

小暑时,日常生活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事项:

因为热,必须补充水分。水是人体生命必需物质,最重要的是要多喝水。

中午时分,即11∶00至下午2∶00,勿出门去做户外运动。

饮食上应留意,少吃油炸、烧烤之类的食物;可多补充维生素C。

情况允许的话,可以多去游泳。

大暑(公历7月22日、23日或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