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便秘防治一本通
12343400000023

第23章 血液亏虚型便秘 (3)

第六节血液亏虚型便秘 (3)

按:老年便秘,其病机有三:一为年老体衰,精血亏虚,润肠之力减弱;二为脾虚气滞,运化失灵,输布津液与推动糟粕乏力;三为燥结日久化热,热反伤津,加重燥结,引发他症。治疗应当主以补精血、润肠燥,兼以健脾行气,佐以清热。万不能但见燥屎如球,数日1次及口干等热结之象,即投以大量硝黄等苦寒攻伐之品,以免再伤其津,加重燥结。以此为宗旨立法组方,并随证化裁,终收显效。同时适宜的饮食和锻炼,是治愈便秘的重要措施。

医案出处:《颜正华临证验案精选》

验案2

秦某,女,28岁。1998年8月21日初诊。

患者今年7月28日顺产一女婴,产后不久大便次数减少,并逐渐出现大便干燥,进而自产后半个月出现便秘,3~5天方能解便1次。曾有人介绍麻仁润肠丸,但怕有不良后果,不失为请中医指导。问诊得知患者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恶露时间较长,睡眠欠安,口干纳少。查其舌淡红、苔薄白而干,脉细弱。

病为产后便秘,证属脾气不足,血虚肠燥;法当益气养血,润肠通便。方取归脾汤加减:

炙黄芪、生白术、当归、白芍、炒酸枣仁、何首乌、生麦芽各15g,枳壳、炒神曲各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2剂,大便已通,服完余剂,患者纳食增加,睡眠改善,口干缓解,乳汁仍显不足。

上方去枳壳、何首乌、加丹参15g,益母草15g,漏芦10g,再服6剂,并嘱患者加强营养,多食汤食。

三诊:大便通畅,乳汁增加,眠食俱安,遂停药。

按:大肠为传导之官,将水谷精微吸收之后所余糟粕下传,形成大便排出体外。这一生理过程有赖于脾胃的升降,又需要津液的濡润。本例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恶露时间较长,表明脾肾虚弱,固摄失职,气血两虚;加之睡眠不足,调养不济,气血难复。脾气虚弱传化无力,津血亏虚肠道失濡,故大便干燥,便秘难解。阴津不足故口干,脾气虚弱故纳少。舌淡、苔干,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证。此为产后常见病症之一。

产后气血两亏,调养失当、不宜可引起多种病症,如乳汁分泌不足、便秘、恶露不尽等,同时由于正气衰弱,容易招致风寒引起产后关节炎、产褥热等病症。治疗此类疾病总不离益气养血扶正之品,但由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故不可峻补。本案采用炙黄芪、生白术、当归、白芍、何首乌、丹参、益母草益气养血,兼能润肠,平缓无奇,可达通便之功。加之用枳壳、神曲、生麦芽消食和胃,不致碍胃困脾,脾胃能保持健运,不愁气血不复。再用炒酸枣仁安神,漏芦通乳,标本兼顾。

医案出处:《赵冠英验案精选》

验案3

李某,女,35岁。1979年6月26日初诊。

自述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秘结已9年,6~7日排便1次,每次大便均呈羊粪状,有时腹痛、腹胀,自觉手足心热,小便微黄,曾用“大黄、芒硝、番泻叶”等攻下药物及西药果导片等缓泻药均无效。诊见面色萎黄,消瘦,舌质淡苔微黄,脉象虚数。

证属血虚津涸,传导失司。治宜养血生津,润肠通便。

当归30g,生地黄20g,玄参15g,麦冬15g,沙参10g,肉苁蓉15g,郁李仁15g,全瓜蒌30g,枸杞子10g,秦艽9g,地骨皮15g,甘草3g。水煎,分2次服。

方中当归养血、润燥、滑肠;生地黄、玄参、麦冬系清热、润燥、增液之主剂;沙参补肺阴而清上源,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清则水津布,阳明得雨露之润耳;秦艽本为风药中之润剂,但能祛肠胃之热,配当归而能滑肠,此乃临证之实验所得;郁李仁润燥通便;瓜蒌生津而润大肠;肉苁蓉补肾命而滑肠,虚补之良品;枸杞子补肝肾而润燥;地骨皮清热除蒸;甘草清热和中。

7月8日复诊:患者服上方5剂,五心烦热已退,大便润滑畅通,腹痛止,食欲增进。舌质淡苔少,脉象细数无力。考虑系气阴仍虚,以前方加糖力参9g。继服5剂而愈。

医案出处:《袁正瑶医术验案集锦》

验案4

何某,女,33岁。1969年8月5日初诊。

大便秘结约10余年。10余年前因难产尚未出月,即现大便艰难,求医通下后,仅爽快1~2日,过后则大便干燥秘结更甚,只好常自购大黄、番泻叶等泡开水服用,甚觉畅通。若不服泻药,5~6日排便1次,干结难下。年复一年,继用上药泡开水服,则排便并不畅快。每次排便,长达几十分钟以上,实感乏力,甚则气短出汗,****坠胀,然尚感便未排净,并常觉头晕,身困,动则心跳气短,纳食尚可,小便正常尿量偏多。诊见面色白无华,形体不丰,精神欠佳,腹部不胀,喜嗳喜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

辨证属气虚血亏,津枯肠燥,传导失司,排便不爽。

治宜益气养血,润肠通便。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15g,白术9g,党参12g,陈皮6g,升麻9g,柴胡9g,当归15g,生地黄15g,火麻仁30g,何首乌30g,肉苁蓉15g。5剂。水煎,分3次服。

8月10日二诊:头昏,气短好转,****坠胀减轻,但排便仍感困难不爽,余症同前。原方加枳壳9g,宽肠理气。继服5剂,用法同前。

8月15日三诊:头昏,气短已不明显,****坠胀感消失,排便好转,但仍感困难。引乃气复血生,但津枯肠燥一时难复,故配丸药1料,缓慢服用。

黄芪30g,党参24g,白术15g,当归30g,生地黄30g,何首乌60g,火麻仁60g,枳壳15g,肉苁蓉30g。诸药碾细,蜜制为丸,每丸重9g,贮于器皿内,早、晚各服1丸,开水送下。

9月6日四诊:药后便秘基本缓解,为巩固疗效,上药再配1料,用法同前。后经随访,便调通畅,诸症悉平。

按:便秘之证,历代医家,分类繁杂,有风秘、热秘、虚秘、气秘、显秘等种种名称,很不便治疗。如《景岳全书·秘结》篇说:“此其立名太烦,又不确据,不得其要,而征滋疑惑,不无为临证之害也。”故主张沿用伤寒论“阴结”“阳结”分类法。本案为产后气耗血损,津伤阴亏,肠燥失润所致之“阴结”便秘。津伤不能输布下润肠道;气耗无力传送运化糟粕。治疗首当益气养血,佐以润肠通便,从本着手。由于长期便秘,气耗血损渐甚,且有中气下陷之****坠胀感,故投以补中益气汤,益气助运,升提下陷,配润肠丸润下通便。妙在加用枳壳、何首乌、肉苁蓉理气润燥。后以丸药调理,而获痊愈。大凡久病、虚病,当以丸药缓图其效。舍此则“欲速不达”,虽效而不巩固,病终不愈。为医不应“以见效索谢而去”之美颂,而应断其遗患之根源,乃为疗疾治病之要旨。

医案出处:《刘选清临证经验选》

五、食饮疗法

1.鲜生地白蜜粥

[配方] 生地黄(鲜品)500g,冬蜂蜜50ml,粳米50g,酥油适量。

[用法] ①将生地黄洗净捣碎榨汁,每500ml汁加入冬蜂蜜120ml,熬成膏收贮,密封备用。②将粳米淘洗干净入锅,加入清水500ml烧沸,熬煮成粥,加入地黄膏10g及酥油,拌匀即可。

[功效] 滋阴,养血,润肺。适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骨蒸潮热、咯血、血崩、阴伤便秘。

2.二乳粥

[配方] 鲜牛奶150ml,鲜羊奶100ml,粳米100g,白糖50g。

[用法] ①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至熟烂。②在粥锅内加入白糖、牛奶、羊奶,烧沸即成。

[功效] 补虚损,润五脏。适用于体质衰弱、气血亏损、病后虚羸、便秘等症。

3.发菜蚝豉粥

[配方] 发菜3g,蚝豉(即牡蛎肉)、猪瘦肉各60g,大米、精盐、味精适量。

[用法] 先将发菜、蚝豉肉洗净,猪瘦肉洗净剁烂做成肉丸,再将沙锅内加水适量,烧沸后,将发菜、蚝豉和淘净的大米放入锅内,烧至大米开花为度,再将肉丸放入,待肉熟即成。服用时加盐、味精调味。

[功效] 滋阴养血,降压通便。适用于秋季肝阴亏损而致高血压、动脉硬化、老年性便秘等症。

4.柏子仁粥

[配方] 柏子仁10~15g,蜂蜜20g,粳米100g。

[用法] 将柏子仁去皮、壳、杂质,捣烂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1 000g,用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熬煮成稀粥,熟后调入蜂蜜。每日服2次,2~3天为1个疗程。

[功效] 具有养血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便秘等。

5.生地洋参何首乌鸡汤

[配方] 制何首乌30g,母鸡1只,生地黄20g,洋参10g,食盐、生姜、料酒适量。

[用法] ①将制何首乌、生地黄、洋参洗净备用。②将母鸡宰杀后去毛和内脏,洗净。用布包制何首乌、生地黄、洋参纳入鸡腹内,将鸡及药包放锅中加水适量,煨熟。③从鸡腹内取出药包,再加食盐、生姜、料酒适量即成。

[功效] 补肝养血。佐餐食用。适用于血虚、肝肾阴虚所引起的头昏眼花、失眠等症。亦可作为老年肠燥便秘、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及妇女白带增多症的辅助治疗药膳。

6.熟地肉苁蓉猪肾汤

[配方] 猪肾2个,当归6g,熟地黄60g,肉苁蓉30g,红枣5枚,食盐、味精各少许。

[用法] ①猪肾洗净,切开,去白脂膜,切片,用醋、酒、生粉拌过。当归、熟地黄、肉苁蓉、红枣(去核)洗净。②把全部原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加盖,文火隔水炖2~3小时,加食盐、味精调味供用。

[功效] 此汤有滋肾益阴,养血润肠之功效。适用于温热病后,肾阴不足、肠失濡润,症见大便秘结、便难如羊粪,或有口干舌燥、咽喉干痛等;亦可用于老人习惯性便秘。佐餐食用。

[说明] 汤中猪肾性味咸、平,功能滋肾壮腰,《名医别录》说它能“和理肾气”。肾司二便,肾气足则二便畅,当归性味辛、温,甘补辛散,质润温通,含有挥发油、水溶性生物碱、蔗糖、维生素B12等,有养血润肠通便的作用。

[宜忌] 大便溏薄者不宜用本汤。

7.当归炖鸡汤

[配方] 母鸡1只(约1 750g),醪糟汁60g,当归30g,生姜、大葱、食盐、胡椒面各适量。

[用法] ①将母鸡去毛,去内脏,洗净。当归用水洗去浮灰。②沙锅装水1 500ml,将鸡放入,同时放入醪糟汁、当归、姜、葱、盐,盖严锅盖,先在旺火上烧开,再用小火炖3小时即成。出锅时撒胡椒面。佐餐食用。

[功效] 此汤鸡香味浓,汁鲜可口,适宜秋、冬、春三季进补。补血调经,保肝润肠。适宜老人便秘时食用。健康人食用更能防治贫血等,益寿延年。

8.养血润肤汤

[配方] 松子仁50g,生地黄50g,红枣(去核)10枚,枸杞子15g,玉竹15g,猪肉350g,食盐适量。

[用法] ①将生地黄、松子仁、红枣、枸杞子、玉竹、猪肉分别用清水洗净。②沙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至水沸后,加入以上全部原料,用中火炖2小时左右,加入盐即可饮用。佐餐食用。

[功效] 此汤有养血补肝、润肤滑肠之功。适用于气血虚衰所引起的皮肤干燥、皮肤瘙痒、便秘等。

9.菠菜笋片汤

[配方] 菠菜100g,嫩笋20g,水发香菇2个,精盐、麻油各适量。

[用法] 将菠菜洗净切段,嫩笋洗净后切片,香菇切丝,一齐入锅,加水、精盐,大火煮沸2~3分钟,淋入麻油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 此汤养血通便,降脂减肥。适用于各种单纯性肥胖症,对兼有贫血、习惯性便秘者尤为适宜。

10.益阴酒

[配方] 生地黄8g,女贞子、芝麻仁、枸杞子各15g,冰糖25g,白酒500ml,白开水125ml。

[用法] 将生地黄、女贞子、芝麻仁、枸杞子加工粉碎,用纱布袋扎好,放入白酒中,用文火煮沸,稍冷后,密封,浸泡半月后,取出药袋,加入冰糖、白开水,溶化,拌匀,即可饮用。每日服3次,每次10~20ml,饭前空腹饮。

[功效] 能滋肝肾,补精血,益气力,乌须发。适用于腰膝酸软、头昏目眩、肾虚遗精、须发早白、肠燥便秘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