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便秘对证自疗
12343000000029

第29章 名医临证心得 (1)

第4章 名医临证心得 (1)

蔡淦临证心得

1. 发病认识 便秘虽有热秘、气秘、寒秘、虚秘、风秘明确的分型论治,但在慢性便秘患者治疗中,病变往往寒热虚实错杂,病变涉及多个脏腑,不易窥见病机核心及其演变,明确治法方药。若执一法一方,常不能获预期疗效。若徒以峻猛,虽逞一时之快,但日久易留余弊。在临床实践中,突出“肝郁脾虚,肠失濡润”的病机核心,认为大肠为传导之官,以“通降”为用,其功能的发挥有赖于气化运动的正常完成以及津液的滋润,而脾胃中枢的升降功能正常、肝升肺降的气化活动正常是其保证。一旦这两个升降气化系统平衡被打破,则易于导致便秘和其他疾病的发生。在慢性便秘中,肝郁脾虚往往是发病的中心环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 用药经验 治疗慢性便秘基本方:太子参、南沙参、北沙参、枳实、白芍药、火麻仁、虎杖各15g,蒲公英、生何首乌、玄参、决明子、桑椹各30g,桃仁、杏仁、路路通各10g。方中枳实、路路通行气导滞,理气通腑,路路通兼有活血作用;白芍药补肝之体,防辛散伤阴;太子参补脾助运;南沙参、北沙参、生何首乌、玄参、桑椹补大肠、肺、胃、肝、肾之阴,资传导变化;虎杖清肝热而化湿;蒲公英去胃热清热解毒,同时有轻泻作用;杏仁肃肺以利气化,桃仁活血以去络瘀,决明子清肝而通便,火麻仁润肠且有滋阴作用,而且上4味多油腻滋润,利于运舟前行。全方合用,共奏行气疏肝、健脾化湿、滋阴润燥、清热通便之功。

加减:体倦乏力,大便不坚,而登厕虚努不解,为脾虚,加党参、黄芪;腹胀明显,呃逆嗳气,轻者选用木蝴蝶、大腹皮、佛手,重者选用槟榔、莱菔子;口淡纳呆,苔白腻,加苍术、陈皮;口气秽浊,面垢不净,舌苔黄腻,脉滑,湿热明显加黄连、石菖蒲;郁热明显加连翘、栀子;胸满痰多加瓜蒌仁、苏子、桔梗、紫菀;大便伴白色黏液,体胖舌腻加莱菔子、半夏、竹茹、白芥子;年老体虚,大便干结如栗,多加柏子仁、松子仁;病久舌黯脉涩,加莪术、当归;属肝肾阴虚,肠失濡润,酌减健脾、行气、祛邪药物,加天冬、麦冬、生地黄、枸杞子、黑芝麻、沙苑子;属脾肾不足,肠失濡润者,除以上健脾药物外,加肉苁蓉、胡桃肉、川牛膝、沉香;病久体虚患者可用白蜜送服;慢性便秘大黄尽量少用,若大便秘结,数日不解,病情急迫者,少用芦荟后下以通便,中病即止。同时,蔡淦教授往往告诉患者,应加强锻炼,调畅情志,减少高粱厚味,以配合治疗,提高疗效。

程焕章临证心得

1. 久病兼瘀 顽固性便秘大多病程较长,少则数月数年,多则可达数十年。程老师认为此病主要由于阴血不足,滋生内热,血虚津亏,不能下润大肠,以致肠道干涩,通降失常而成。由于病程迁延,正气必伤,而脏腑阴阳气血的耗损终将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而致瘀,故有“久病必虚,久病兼瘀”之说。据此,程师治疗本病多从瘀、虚着手,寓祛瘀于补虚之中,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顽固性便秘。方中当归辛甘而润,养血和血,润肠通便;赤芍凉血行瘀;地黄滋阴补血,与当归配伍可增强补血作用;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活血行气止痛;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桃仁又兼润燥滑肠。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补血调经之功,瘀血去则津血生,肠道润而大便通。程老师以此方加减治疗顽固性便秘,屡获良效,此即化瘀通便法。

2. 腑病治脏 肺主宣发肃降,大肠主传化糟粕,两者关系密切,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宣肃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糟粕排出通畅;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亦有助于肺气的肃降。《医经精义·脏腑之官》说:“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病理上,两者也相互影响,如肺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艰涩。肺气不降,可致大肠气机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便秘。反之,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咳喘等症。两者互为因果。

”《石室秘录·腑治法》云:“大便闭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有鉴于此,在治疗上程老师认为必须着眼升降、紧扣宣肃这一环节,采用宣通气机、肃降肺气的方法,通过肺气的肃降来促进大肠的传导,而使便秘得通。因此选用枳桔汤以调节气机。方中枳壳、桔梗,一升一降,为开宣之要药。枳壳(实)行气宽中,通腑破结,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枳壳(实)对胃肠运动有兴奋作用,可使胃肠收缩节律有力,中医谓导滞通腑;桔梗辛散苦泄,善于宣通肺气。程老师用宣开肺气法以调节气机的升降,取“上窍开泄,下窍自通”之意。故将本法融于顽固性便秘的治疗中。

3. 审因论治 便秘一症,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出现在其他疾病的过程中。顽固性便秘更是病程较长,经久难愈,大便少则3、5天,多者1、2周一行,且艰涩难下,更有甚者,无药则不下。其发病原因有多种,如体素阳盛、肠胃积热,情志失和、气机郁滞,气血不足、下元亏损,阳虚体弱、阴寒内生等,皆能造成便秘,其治疗须根据不同的病因而采用不同的方法。程师认为顽固性便秘并非单纯攻下就能解决,主张针对不同的病机选用副作用较小的润肠通便药,少用慎用峻下之药,强调峻药长期反复使用必然伤津耗液,使肠胃燥热更甚,而加重便秘。所以《古今医统大全·秘结候》云:“如投以快药利之,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矣。”

李国栋临证心得

引起便秘的原因有胃肠燥热、气机郁滞和气血亏虚等。李教授通过治脾、胃、肺、大肠等脏腑以及从瘀、痰、湿等论治着手,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 从肺论治 便秘是指因大便排出困难、排出时间延长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常伴有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干燥,或排便不尽感,或下坠感等。引起便秘的原因有胃肠燥热、气机郁滞和气血亏虚等。李教授通过治脾、胃、肺、大肠等脏腑以及从瘀、痰、湿等论治着手,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 从调理中枢气机论治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两者相反相成,“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大肠的传导功能实际上属于胃主降浊的功能,所以便秘与胃主降浊功能密切相关。在治疗便秘时稍加升清降浊之品往往可以取得更佳疗效。常用的药物配伍有白术与枳实,一以健运脾气,一以通泄胃浊,使清升浊降;升麻与当归、桃仁为伍升清气而滋润肠道;升麻与枳壳、槟榔为伍,升清气而宽肠下气,常用的药物还有柴胡、川芎、防风、羌活等。

3. 从瘀论治 长期便秘的患者,大多数有气血亏虚之证。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具有温煦和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作用,气虚则温煦和推动作用不足,血液运行不畅则可形成瘀;而大便秘日久,必然会导致肠腑气血运行不畅,也可导致瘀血形成。此类患者往往伴有腹胀或腹痛,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或边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等症状,治疗上常需加入理气活血化瘀之品。

4. 从痰从湿论治 有些便秘患者,大便不硬结,质软,但黏腻,解大便费力,排出困难,大便上有黏液附着,排便后有排不尽感,伴有舌质淡、偏胖,舌苔厚腻,脉濡滑。这类患者往往是因为脾胃虚弱,运化水湿功能失司,湿聚成痰,而成痰湿为患。湿性趋下,湿性黏滞而表现出上述症状。治疗宜健脾化痰除湿。可选用二陈汤、三仁汤、六君子汤等化裁。

李鲤临证心得

1. 久秘乃气血失和,宜调气养血,以畅为本 久秘是指大便秘结超过3个月以上或反复间断便秘达6个月以上。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但久秘必与气虚、气滞、血虚有关。因气虚气滞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枯不能荣润肠道,无水行舟而秘结。究其原因一则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舒,或久坐不动,使气机郁滞,不能畅达,通降失常而秘结;亦或劳倦饮食内伤或病后、产后、年老体虚之人,气血两亏而便秘。其症状为虽有便意,便质多正常或仅稍有干结,努挣乏力,汗出,神疲气怯,头晕目眩,心悸,苔薄,脉虚细。

由于此类便秘多属正常便质,当属“假性便秘”。其治疗当调理气机。虚者补之,滞者行之,以增加肠道推动之力;于血当补血活血,使肠道得润,即增水行舟之法。但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病必及血,血病也必及气,故理气与调血不能截然分开,而当并行,即调和气血为基本大法,只是偏重于气分或血分而已。但气血失衡并不一定会致秘,只有其引起肠内传导、升降功能失常才可秘结,而秘结反过来又加重肠内传导升降功能的进一步失常,两者互为因果。又便秘不通必致瘀热内生,故当消积清热和胃肠与调和气血并行。以培土燮理汤加减治之,药物组成:陈皮、半夏、茯苓、莱菔子、焦山楂、焦建曲、连翘、党参、白术、桃仁、当归、肉苁蓉、制何首乌、大枣、炙甘草。该方取保和汤在于调整脾胃功能,使其充分消化吸收各类营养,也包括充分吸收药物本身,以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党参、白术补气健脾。桃仁、当归、肉苁蓉、制何首乌补血活血、润肠通便。大枣、炙甘草健脾和中。全方可使化源充足、正气得复、精血得生、瘀结得除而秘结自可消失。

2. 久秘有寒有热,宜和其阴阳,复其圣度 久秘除与气血失和有着重要关系外,还与阴阳失调有重要关系。而阴阳失调之秘结一般又分为热秘与寒秘。热秘是指由于患者素体阳盛,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厚味,以致胃肠积热,伤津耗液,或伤寒热病之后,津液大伤,肠道津亏液干,使大便干结难于排出。其症为大便干结,口干口臭,舌红苔黄或燥,脉滑数。寒秘是由素体阳虚或年高体虚,以致阴寒内生,留于肠胃。阳虚则肠道传送无力,寒盛则凝阴固结而秘结。症见四肢不温,面色白,腹中冷痛,大便干结,舌淡苔白,脉沉迟。至于阳明热盛,热结肠胃所致的阳明腑实证乃急性便秘,当急下存阴,不属本论。

此类便秘其便多干结,属“实性便秘”。至于阳虚阴盛、寒凝肠滞之秘结,因秘结日久亦必生热,即结聚之处,必生郁热。故单纯以温阳散寒通便往往不能收到良效,应与软坚散结、清泄郁热、行气消导并行才佳。由于秘结既是病理性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因此在治疗热郁或寒凝之便秘时,扶阳散寒不要忘记清其郁热,否则内生之郁热反更致秘结;对于热秘在清热养阴润肠时不忘和畅气机。故调和阴阳寒热复其升降为一贯的治则,方以和中消胀汤加减,药物组成:茯苓、陈皮、半夏、焦山楂、焦建曲、莱菔子、连翘、炒枳壳、川厚朴、焦槟榔、鸡内金。该方取保和汤以调理中州;炒枳壳、川厚朴、木香理胃肠之气机;焦槟榔消食导滞;鸡内金更增磨谷运肠之力。该方看似平淡,治秘结而不用一味攻伐,而重用理气和中之品,实为妙着。如偏阳虚寒凝者,加锁阳、肉桂、怀牛膝;如偏阴虚津亏者,加麻子仁、杏仁、黄精、熟地黄。

李乾构临证心得

1. 病机探讨 李老师认为其病位在大肠,而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社会心理压力增加,偏食肥甘厚味,过食生冷刺激之物,情志失和,劳役不均,皆可伤及脾胃,致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亏乏,肠道失于濡润,传导失常而致便秘发生。

2. 基本治疗 为临床治疗,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抓住主症,参考舌脉变化处方用药。便秘,标在大肠,本在脾胃。“脾旺不受邪”,故健脾通下是关键。老师多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便秘,习惯于用玄参、生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基本方。其中玄参30g,养阴清热,益胃生津;生白术30g,补气健脾,益气通便;茯苓20g,健脾祛湿;炙甘草5g,濡润和中,调补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