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便秘对证自疗
12343000000002

第2章 大肠的运动与排便

(二)大肠的运动与排便

大肠内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和电解质,参与机体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吸收由结肠内微生物产生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K;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工,形成并暂时储存粪便。

1. 大肠液及其作用 大肠的分泌物富含黏液和碳酸氢盐,其pH为8.3~8.4。大肠液中含有少量二肽酶和淀粉酶,但它们对物质的分解作用不大,大肠液的主要作用在于其中的黏液蛋白,它能保护肠黏膜和润滑粪便。

大肠液的分泌主要是由食物残渣对肠壁的机械性刺激引起的。刺激副交感神经可使大肠液分泌增加,而刺激交感神经则可使正在进行着的分泌减少。尚未发现重要的体液调节。

2. 大肠的运动形式 大肠的运动较小肠少、弱和慢,对刺激的反应也较迟缓,这些特点都适于大肠作为粪便暂时储存场所的功能。

(1)袋状往返运动:这是由环行肌无规律地收缩所引起的,是空腹时最多见的运动形式。这种运动使结肠袋中的内容物向两个方向做短距离的位移,但并不向前推进。

(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这是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收缩,把内容物推进到下一段的运动。进食后或结肠受到拟副交感神经药物刺激时,这种运动增加。

(3)蠕动:大肠的蠕动运动是由一些稳定向前的收缩波所组成。收缩波前方的肌肉舒张,往往充有气体;收缩波的后面则保持在收缩状态,使这段肠管闭合并排空。

(4)集团蠕动:在大肠还有一种进行很快且前进很远的蠕动,称为集团蠕动。它开始于横结肠,可将一部分大肠内容物推送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集团蠕动常见于进食后,可能是胃内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由十二指肠-结肠反射所引起。

3. 排便 排入大肠的肠内容物可在大肠内停留10小时以上,其中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被大肠黏膜吸收,食物残渣和部分未被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大肠内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形成了粪便。粪便中除食物残渣外,还包括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大量的细菌。此外,机体代谢后的废物,包括由肝排出的胆色素衍生物,以及由血液通过肠壁排至肠腔中的某些重金属,如钙、镁、汞等的盐类。

正常人的直肠中平时没有粪便。一旦结肠的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就会引起排便反射。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受到粪便刺激时,冲动沿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入脊髓腰骶段,兴奋了此处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质引起便意。初级排便中枢的兴奋,一方面使盆神经的传出冲动增加,引起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收缩,****内括约肌的舒张;同时,使阴部神经的传出冲动减少,引起****外括约肌舒张,使粪便排出体外。此外,由于支配腹肌和膈肌的神经兴奋,腹肌和膈肌也发生收缩,腹内压增加,促进粪便的排出。

正常人的直肠对粪便压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阈值,当达到阈值时即可产生便意,大脑皮质可以加强或抑制排便。如果便意经常被抑制,会使直肠渐渐地对粪便压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导致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硬,引起排便困难,这是产生便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4. 大肠内细菌活动 大肠内有许多细菌,占粪便固体重量的20%~30%,它们主要来自食物和空气,由口腔入胃,最后到达大肠。大肠内的pH和温度对一般细菌的繁殖极为适宜,细菌便在这里大量繁殖。细菌分解糖和脂肪,其产物有乳酸、醋酸、二氧化碳、沼气、脂肪酸、甘油、胆碱等,这一过程称为发酵。细菌也分解蛋白质,称为腐败,其产物有胨、氨基酸、硫化氢、氨、组胺、吲哚等。

大肠内的细菌还利用较为简单的物质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它们可被大肠吸收,并为人体所利用。

二、便秘的病因分类与诊治要点

在西医临床,很多时候便秘不被当作一个独立的疾病,甚至有些书籍中干脆写道:“便秘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症状。”沿着这一思路,无疑使很多医生与患者不得不最终困惑甚至沮丧,因为临床出现的便秘包括两种很常见的情况,使得医生对便秘病因的追查无果而终。一个是患者主诉便秘,通过一系列的病史询问与检查,结果一无所获,患者只是便秘,却没有理论上的诱因可查;另一个是便秘出现在某些事件之后,比如最常见的产后、病后便秘,根据直觉与临床经验判断,这些便秘症状应当与妇女生产或此前疾病有关,但在检查之后,有些却仍无法明确生产或此前疾病与便秘之间的病机关系。

当面对便秘之类的疾病时,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更加显著起来。以下主要介绍西医对于便秘的诊断与治疗,其中包括一些有明确病因病机的类型,但在临床常见的便秘病例中,仍有大部分不在此列。因此,在详述内容之前有必要向读者提示,以下西医诊疗内容只限于便秘的临床病例中的一部分类型。对于有些患者而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他排除其他疾病导致便秘的可能,如果可以明确诱因并有治疗手段,比如有些可以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有些可能是严重疾病早期隐匿情况,不可贻误病机。而对于很多患者来讲,如没有明确诊断,或虽有诊断,但没有确实有效的根治办法,则应考虑中医诊治。

(一)常见病因

便秘最常见的直接原因是粪便在结肠停留时间太久,水分含量降低,变干变硬,以至于不易排出。正常人排便习惯因人而异,但粪便并不干燥坚硬。如果较原来排便习惯有较明显的延迟,粪便坚硬而不易排出,即可称为便秘。

引起便秘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 胃肠道内容物运动速度减慢 如食物中纤维太少,食量太少,就不能对胃肠道产生有效的刺激,胃肠蠕动减慢,由此产生便秘,又称原发性便秘。在脱水或饮水过少时,粪便干燥、坚硬,也可引起便秘。

2. 胃肠道梗阻 胃肠道有梗阻时,胃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而滞留在胃或肠道内发生便秘,如幽门梗阻、肠梗阻、****狭窄等。

3. 结肠应激性减退 正常情况下,结肠内容物可刺激结肠黏膜,引起结肠蠕动。当结肠应激性减退时,特别是直肠,虽有粪便进入直肠并不能引起便意及排便动作。此种情况见于长期服用泻药,工作过度紧张而忽视便意(有便意,但习惯性地“憋着”,而不及时排便),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

4. 肠道平滑肌功能异常 当低血钾、长期卧床、消瘦无力、应用抗胆碱能类药物等,皆可使结肠平滑肌张力减低,而发生弛缓性便秘。肠道易激综合征、慢性铅中毒等,皆可使肠道平滑肌发生痉挛而引起便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发生顽固性便秘。其原因为摄食减少,基础代谢低,肠蠕动迟缓,胃肠肌肉张力减低,可发生胃、小肠、结肠扩张,甚至可出现肠麻痹。

5. ****疾病 如肛裂,****周围脓肿等,因在排便时发生剧痛,不敢排便而发生便秘,此又称排便困难。

6. 精神因素 精神过度紧张或抑郁,抑制自然排便反射,此时粪便滞留于直肠,故属于直肠性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