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勤脑的懒蚂蚁
12289200000011

第11章 懒蚂蚁企业家的经营哲学——勤与懒的辩证法(1)

懒蚂蚁企业家的经营哲学——勤与懒的辩证法

经营哲学是对企业家经营思想和经营智慧的高度概括,是企业制定经营方针的思想基础和实施经营策略的指导原则。

企业家有什么样的思想,便有什么样的经营哲学。懒蚂蚁企业家的经营哲学是:业兴于勤,亦兴于“懒”;“懒”者智,智者兴。这种经营哲学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中要做到“懒、软、散”。

从哲学的高度来深层次地理解和剖析企业经营行为,是懒蚂蚁企业家区别于一般企业领导者的最根本的特征,特别是关于“勤”与“懒”的两种不同的领导理念与领导方法,使懒蚂蚁企业家表现了自己的超乎寻常与胜人一筹。

作为企业家,首先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知道什么才是完成目标最重要的事情。

——〔美〕高尔曼

本章核心理念

▲现代企业家最需要弄清楚,哪些方面应该勤,哪些方面一定要“懒”,什么时候不应该懒,什么时候不需要勤。

▲对懒蚂蚁企业家经营哲学最简单的概括是:业兴于勤,也可败于勤;业忌于懒,亦可兴于“懒”。

▲懒蚂蚁企业家是一种有智慧的高效率的领导者。正可谓,懒者有智,智者有谋,谋者兴旺。

▲现代企业家只须做到“让事情变得简单”、“管得少就是管得好”这两点,领导企业就不是难事。

一、业兴于勤,亦兴于“懒”

“天道酬勤”,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励志格言,传统的企业领导者更是将此奉为企业经营的圭臬。的确,在一般意义上讲,不勤奋的人是不可能有作为的,而不勤奋的企业家,往往会使人怀疑其成功的可能。

业兴于勤,似乎历来如此。勤,曾是企业家成长、成熟必需的修炼,是企业家不可缺少的精神。然而,在我们身处21世纪的今天,勤奋管理,苦力经营的观念,已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相抵触,甚至是不相容的。企业经营不仅需要“勤”,而且更需要“懒”。

懒蚂蚁企业家的经营哲学告诉我们:懒有懒的道理,“懒”也是一种智慧。企业家如果懒于亲自动手,懒于实际操作,懒于事必躬亲,则更有利于对企业经营中的问题进行思考、谋划与决断。这就是“懒”者智,智者兴的经营哲学,也是业兴于勤,亦兴于懒的理论基础。

1.对立的统一:懒与勤的辩证法

(1)勤与懒的相互依存,对立的统一

在企业经营中,懒与勤是对立的统一。这种辩证关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

不会合理利用时间,既是对生命的轻视,也是对事业的不尊重。首先,在企业经营中,企业家的勤与懒都是不可缺少的。企业家的勤,就是做事辛劳,就是勤于实践,“懒”就是思考,就是思维。没有“懒”,企业经营就会盲目,没有头绪,就会失去大方向。同样,没有“勤”,再好的经营计划与策略都无法实现,勤与懒在企业经营中缺一不可。

其次,勤与懒在企业经营中又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做的多就会想的少,想的多必然会做的少。领导者的精力、时间都是十分宝贵又十分有限的,侧重某一方面当然会削弱另一方面。

最后,勤与懒在企业经营中也是可以和谐统一的。领导的智慧与创新思维可以为经营实践提供战略、方针、方向和目标,越“懒”越有利。同时,包括领导者在内的全体企业员工的勤奋努力、辛勤劳作也可以丰富领导者思维,提供成功经验,实现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如此之“勤”,企业焉有不兴之理?!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最需要的是要弄清楚,哪些方面应该“懒”,哪些方面一定要勤;什么人不应该懒,什么人不需要勤。(2)苦力经营与智慧经营

企业家经营企业的方式,从勤与懒的关系的角度,大致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苦力经营。另一种是智慧经营。所谓苦力经营,即是经营者勤奋不已,夜以继日,埋头苦干;所谓智慧经营,即是经营者心勤手懒,举重若轻,不断创新。现代企业经营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呢?显然应当是后者。

应当说,苦心经营是无数创业者的真实写照,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毅力,志在必得的实干,才使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才使企业克服重重困难,由弱变强。很多企业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历史和足迹即是如此,他们以勤奋为舟,磨炼为楫,自信坚强,踏实苦干,终于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生存的权利和发展的空间。这种勤奋精神对于初创期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十分宝贵的财富。

但是,当一个企业走过了初创期之后,企业家最需要的就已经不是“勤”,或者说,不仅仅是“勤”。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智慧,是手懒心勤的智慧经营。

智慧经营是领导智慧的组成内容,是企业家领导艺术的重要表现。我们知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从事企业领导工作是极其困难的,面对困难,不同的企业经营者的表现是大不相同的。当有的企业经营者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一筹莫展、顾此失彼的时候,智慧型企业家会抓住主要矛盾,用较少的精力带动大量问题的解决;当有的企业经营者在繁重的工作中弄得身心疲惫时,智慧型企业家善于一张一弛地投入工作;当有的企业经营者在人际关系上弄得很僵时,智慧型企业家却会刚柔相济地处理关系,既团结了同事又不失原则;当有的企业经营者事必躬亲,陷入事务堆中难以超脱时,智慧型企业家则善于总揽全局,积极授权,既调动了部属的积极性,又从琐碎事务中摆脱出来。显然,前者更容易心理疲劳,弄得不好会陷入消沉情绪;后者游刃有余,会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所以,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企业家需要拥有经营智慧。

2.业可兴于勤,也可败于勤

企业家的懒与勤只是哲学意义上的分析和界定。每个企业家毫无疑义都是企业中最勤奋、最辛苦、责任最重大的人。然而,今天当我们在考察了很多企业的经营实践之后,却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工作十分勤奋、整天忙忙碌碌的企业家,其企业的经营状况却不理想。而表面无所事事的企业家,所领导的企业却是出乎意料地发展。为此,甚至有人这样认为,当企业家工作非常繁忙时,这个企业离失败已经不远了。而那些看起来偷懒的、平常十分悠闲的企业家,其事业的发展与成就往往超过那些非常勤奋、非常忙碌、非常疲惫的领导者。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业可兴于勤,也可败于勤。

(1)诸葛亮早逝悲剧对今人的警示

诸葛亮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千古以来,人们一直把他比喻为智慧的化身。然而当我们根据历史事实对他作出具体的分析之后,便会感到他并不是一位真正具有大智慧的领导者。特别是在刘备死后,他辅佐昏庸的刘禅独撑刘家大业时,他开始不相信任何人。特别是他的过度的谨慎,使他更加事必躬亲,事事亲自处理。从三国演义所描述的情况来看,诸葛亮真正是一位勤于事务的领导者,除了做丞相份内的国家政策、法律、行政等大事外,他还兼最高军事统帅。在领兵作战于前线之时,他一边指挥军队与敌人周旋厮杀,一边连处罚二十军棍这样的小案件都要亲自审理,惟恐别人处理得不公平和不合适。在最后一次北伐魏国的战役中,诸葛亮领军与魏国军队统帅司马懿相持于五丈原地区。当司马懿了解了诸葛亮的这种工作作风之后,他感叹地说:“这样操劳的人,能活得久吗?我看诸葛亮是肯定活不长了。”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不久诸葛亮便积劳成疾,开始吐血。时间不长便病死于前线军中,诸葛亮之死无疑对蜀国是一沉重打击,其一统江山的宏伟大业也随之烟飞灰灭。诸葛亮临终时才56岁,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他正处于中年时期,如果按正常寿命70岁计算的话,他还应活十四年,而凭他的才智,这十四年为蜀国做出的贡献将是无法估量的。然而他却把自己宝贵的生命耗在了像处理二十军棍这样具体繁杂且无足轻重的事务上,结果给蜀国,同时给他本人都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从对领导职责的理解角度来看,诸葛亮显然不如司马懿更为称职。今天的企业家无疑应该从诸葛亮的早逝中吸取教训。

(2)企业家不必忙于具体事务

中国企业家也许都会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企业在经济改革的大潮涌动下,出现了第一批带有现代色彩的企业家。其中颇有名气的是立志要承包国内100家造纸厂的马胜利。从1984年到1998年的14年间,马胜利由人人皆知的改革先锋一下子销声匿迹。这其中有很多人为的和客观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马胜利“勤于杂务而没有精力去考虑和落实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经过反思总结后,马胜利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当厂长时,确实是全心全意,从未休过节假日,一天工作往往12个小时以上,那时每天都要应酬杂事,几乎隔三差五还要四处去做报告,这使我身心疲惫,企业为此而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遇。比如卫生巾产品,我是中国第一家,但最终却丧失了机会,没有时间去做更进一步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思考,结果让其他企业抢占了这一巨大的市场。”马胜利深有感触的这些话耐人寻味,对今天的企业家也许更有实际参考意义。马胜利的经营悲剧也从反面为我们留下了业兴于勤,也败于勤的哲学思考。

3.业忌于懒,也兴于“懒”

“业精于勤毁于惰”是我们传承许久的似乎是颠扑不破的一条古训。的确,企业经营的实践告诉我们,懒是经营之大忌,懒人是最无志向、最没出息、最不可能成就大业的人。当代市场上“从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勤奋才能生存,只有努力奋斗才能超越别人,走向成功。

员工若懒,就会没有斗志,没有活力,没有积极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管理者若懒,就会生产不知畅滞,市场不知涨落,用人不知贤庸,效益不知盈亏。试想,这样一个尽是懒人的企业,多大多强的家业也会颓于即倒,在任何竞争对手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

但是,且慢下结论。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家是否就一定要勤、一定要忌“懒”呢?

时代变了,市场变了,每个企业所面对的环境更复杂,所思考的重大问题更繁多,所担负的使命和任务更艰巨。这时,勤与懒的实质意义与作用,在企业经营中就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个有智慧、有思想、有领导能力的现代企业家就应当是一个懒蚂蚁企业家。

懒蚂蚁企业家,是一个有智慧的、高效率的企业领导者。

从前面章节中所述的观点中,我们按经营哲学上的理解就是,企业家最重要的工作,最根本的职责是思考企业的大事,解决企业经营中的核心与战略问题,所以,企业不仅是兴于勤,亦兴于懒。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历史上,杰克曾是历任董事长中被人们称为最出色的经营天才和最成功的企业领导者。他所创造的那套了不起的经营管理办法,对当代企业家仍具有非同寻常的启示意义。杰克的领导智慧中有两个非常有意义的“懒”思想:

一个是“让事情变得简单”。在一个年营业额达500亿美元的巨型企业中,每天需要处理的工作如果不分主次的话,几乎可以把一个企业家压死。杰克却从不认为企业领导工作很复杂,他对很多领导者每个星期工作90小时以上感到十分不解,他认为这些人显然没有充分授权属下,没有抓住领导工作的重点。他所强调的是“经营越大的企业越容易,做决策时我所选择的方案不过几个而已,不要把企业经营的难度太夸大了。那些把领导工作复杂化的人都是没有抓到重点的人。”

另一个是“管得少就是管得好”。这是杰克奉行的最重要的经营哲学。他认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最需要的是头脑和眼光,而不要事事干预、件件操心。凡是经理人都要少去监督和管理,要能充分授权,让属下尽情发挥,并勇于承担风险,任何一个解决方案,领导者虽然仍然要承担最大的责任,但只不过是一个“最后的签名者”,对企业管得越少越容易管好。杰克早期推销“诺尔”、“里桑”大获成功就是这样做的。

由上可见,业忌于懒,亦兴于“懒”。企业家越“懒”,越容易集中精力想企业的大事,思考和解决企业的重大问题。

哪些问题是企业的重大问题呢?就一般而言,企业经营中的重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问题,如企业的投资决策问题、新产品开发决策问题、企业技术创新决策问题等等;

②企业人才战略:人才政策的制定,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动,人才培养计划等;

③企业经营管理大计:企业管理制度的制订、企业分配方案的决定等;

④企业文化的创建与发展方向。

除上述几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外,其他一切问题,企业家皆可通过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去解决,因而不在企业家自己亲自思考的范围之内。

作为企业领导者,应该懂得运用“巴雷特”原理。这样才能做到抓大放小,把自己头脑的智慧用在最关键的问题上。“巴雷特”原理,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无关紧要的多数”和“关键性的少数”这样一个规律。这一规律表明,多数问题(占全部问题的80%左右)是不怎么重要的;少数问题(占全部问题20%左右)是重要的,领导者就是要在工作中去抓住这20%的问题,并把它作为重点,集中力量去予以解决。这也就是懒蚂蚁企业家管理企业所要达到的效果。

为什么懒蚂蚁企业家只思考有关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是因为:

①重大问题不能失误。重大问题都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因而决不能失误。比如某公司领导因忙于其他方面的事务而忽略了人才政策的及时调整,致使几个关键的技术人才被竞争对手挖走了。企业在瞬间便失去了对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从而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被竞争对手击垮。

②小问题应该由职能部门去解决。企业领导者作为个人,他的脑力资源、思维能力都是有限的。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如果领导大小事情都去考虑,那么,小事情必然要大量侵占企业家的思维资源,从而影响大事思考的质量和数量。可以说,这是一种不划算的事情。所以,企业的小事应尽可能地具体到每一个职能部门和下属的职能范围之内。领导只需要适当的授权就行了。

企业家不仅自身要有智慧,而且还要善于利用他人的智慧,集众人的智慧于一身。因为一个人的智慧也好,能力也好,毕竟都是有限的。什么事都考虑肯定什么事都考虑不周全,什么事都抓都管,肯定是什么事都管不好。懒蚂蚁企业家就是这样的一类企业家,他们最善于集众人之智慧,为我所用,同时通过任人和授权腾出大脑来思考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懒者有智,智者有谋

懒蚂蚁的“懒”是一种富有智慧的懒,正可谓懒者有智,智者有谋,谋者兴旺。

懒而有谋,才能统揽全局;懒而有道,才能抓大放小;懒而有术,才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化险为夷。可见“懒”本身就是一门经营的学问,一种领导的艺术与智慧。

1.运筹帷幄,懒蚂蚁企业家善于统揽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