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谁与争锋:审视当代中国富豪的创富奥秘
12286700000007

第7章 、追求独到的领导风格与个人魅力(1)

创富是在个性感召下群体力量的行为,现代企业都是独具特色的企业。

企业家的领导风格与人格魅力,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

做内圣外王的现代儒商

纵观国内外优秀的创造财富的成功者,都是适应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对儒家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论的现代转换,是儒家思想在现代商品经济中的载体。他们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优秀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也体现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企业管理技能和中国古代管理之道的统一。他们既具有商人的善于运筹,精于操作的精明,又具有学者的渊博知识和哲学智慧,还具有社会活动家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儒家的优秀文化对于造就现代儒商和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造就现代儒商,除了赋予市场经济的时代精神外,还必须善于从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中吸取思想营养。内圣外王之道,是古代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所谓内圣,即孟子所说的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要求在个人生命内完成最高的道德修养;所谓外王,即要求圣贤不只是追求个人生命的道德完美,更要求把这种内圣外化为道德实践和经世济民,立志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这是一个完整的内外之合的理想人格。内圣和外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人格标准。如果过分地强调内圣而忽视外王,只能陷入注重心性之学、流于空疏的腐儒;只强调外王而忽视内圣修养,必然会成为纯功利主义的霸儒。只有把内圣与外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儒家的圣王双修的理想境界。

剖析当代中国的富豪,需要从文化基因中寻找其辉煌的密码。,从内圣层面上,他们中间的大多数都从古代儒家的理想人格中吸取有益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道德思想。依据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的仁爱思想,在企业经营上,要求尊重人的价值,推行人格化管理

.正如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指出的,在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防止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所谓人格化管理,既要求管理者本身具有高尚道德人格,也要求对被管理者人格的充分尊重。在中国首富中,一些企业家所推行的爱的管理和人情味管理,也是儒家的仁者爱人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发挥。同时,他们把儒家的诚信原则视为处理人际关系、塑造企业形象的永恒法则。如中国大陆民营企业中开展的争创信得过计量单位和信誉工程活动,港澳台企业家提出的以诚实为基、信用为本,创造美好企业形象的经营观念,都是对儒家的诚信思想的现代转换。现代儒商根据时代需要,将儒家的洁矩之道(详见《札记·大学篇》)改造成换位思考,在企业中,开展假如我是一位顾客,假如我是一个工人等活动,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和谐,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向前发展。但是,也应该指出,现代儒商的塑造,只是吸取儒家的传统美德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搏击中,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

在市场交换中,买卖双方都是以自我的姿态出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不存在谁依附谁的问题,所以必须树立自主、独立意识。市场如战场,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必须树立竞争意识。有竞争就有风险,有成功也有失败,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在市场竞争中,要取得成功,必须坚持效益和公平的道德原则。效益原则,即要求以功效或利益为道德标准,充分肯定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公平原则,即要求以公平竞争,合法经营为原则,反对不择手段牟取暴利。在市场竞争中,还要求每个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独创意识,以优势取胜,以优质名牌取胜。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性经济,要求企业经营者必须打破封闭观念,树立开放意识和全球意识。只有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将儒家的传统美德和由市场经济滋生的新的道德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构成现代富豪们内圣理想境界的基本内容。

此外,从外王层面上,中国现代的富豪们也可以从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中吸取民族之魂。针对佛教的出世和道家的遁世的人生取向,儒家提倡明道、稽政、志在天下的经世济民之学,具有强烈的参政意识和忧患意识。现代企业家依据儒家的经世思想,提出的服务于社会,奉献于人类,把得之于社会的还之于社会的经营理念,即是这种经世济民之学在企业宗旨中的具体体现。为了实现经世济民的社会抱负,儒家还大力提倡献身精神和注重民族气节。企业家虽不是专门从政的社会活动家,但是他们也应具有社会活动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所以,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也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把二者融于一体的现代民营企业家,才是步入财富圣殿所要求的理想人格。

郭广昌所领导的复星公司的企业理念来自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高科技的现代企业,何以要提出这样一个听上去传统味十足的企业理念?

复星老总郭广昌这样解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追求和途径,对今天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仍有很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根。但时代变了,今天社会的经济细胞不再是家,而是企业,天下既平且盛,治国、平天下便不可能再是知识分子实现价值的选择。倒是立业、助天下,即产业报国,是一条走得通的人生正道。

复星是一个知识分子密集的企业,除了我们5人,员工中85%都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以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作为企业理念,不仅表达我们的抱负,同时也是全体员工的精神需求。

复星人声称自己是复星学派,这个词汇是他们的一个梦。他们的心里有这样一个愿望,那就是通过自己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组织模式,培养出一批国家院士,并形成一个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生命科学学派。

这又是一个让人觉得狂妄的梦想!

郭广昌曾说起他第一次骑车到北京的事情。他说:以前,我觉得北京很遥远,遥不可及。但那次骑车去过后,我有一个深切的感悟--只要车轮不停地滚动,方向正确,再远的目标也很近。

坚忍卓绝,忍受磨难成大业

创业发展的道路上,成功者通常都要几经风雨,几经磨难,而最能为企业家壮行的,惟有创富过程中的风风雨雨,强者就是从这风雨中走出来的。透过风雨之雾霭,方能看到成功与致富的彼岸,这风,这雨,正是成功创富征途上必经的洗礼。

坚忍卓绝方能脱颖而出。忍,是一种韧性的战斗,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策略,透视那些成功致富者,坚忍卓绝不失为他们的一大品格。

忍,是医治磨难的良方。忍人一时之疑,一顿之辱,一方面是脱离被动的局面,同时也是一种意志、毅力的磨炼,为日后的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事业有成奠定了正常情况下所不能获得的基础。

经营上的成败得失,常常检验着创富者的修养水平:有的泰然处之,从容对待,以真诚化干戈为玉帛;有的则怒形于色,耿耿于怀,因偏侠积小怨为仇端。学会忍让,这看似极简单的事儿,却有利化解前进中各种烦恼,而使成功路上充满信心。

忍让不是懦弱可欺。相反,它更需要的是自信和坚韧的品格。古人讲忍字,至少有如下两层意思:是坚韧和顽强。

忍让是一种眼光和度量,能克己忍让的人,是深刻而有力量的,是雄才大略的表现。

一个忍字,自古至今一直散发着神奇的光芒。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成功企业家,都大大地沾了忍字的光。

为求生存就必须忍耐,当创业之途顺利时,不要贪求眼前的快意,要为所追求的目标持之以恒地付出心血,面对一切屈辱、谎言、背信、诬蔑、嘲笑、嫉妒等等痛苦,都要极力忍耐,艰苦奋斗共渡难关。忍耐力强的人才具有竞争力,才能够忍耐一切不可能承受的苦痛,才能做到别人不可能做成的事业。

一个有奋斗目标的人,可以忍受一切艰难困苦,只有如此,才有希望到达成功。

成功并不是说来就来。任何人在走向成功的路上,都会有一番痛苦,这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最重要的是承受力,即能够承受苦难的能力。

承受力是使自己度过人生晦暗期的内心力量,也可以说是一种主动或被动的适应。

能适应各种环境的人,最终将迎来成功。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不顾各种阻挠与失败,创下创维品牌,是对这种历千险而成功的最好证明。

1989年,经过一番努力,黄宏生已稍有一点积蓄,他注册了一家公司,名叫创维。

它的含义是创造至尊,维誉至诚。然后,他便以港商身份返回广东,在东莞开办了只有10余人的小厂,生产电视遥控器。当年进出口公司的同事知道后,无不嘲笑黄宏生,认为他真是傻到极点。有的人讥笑他:以为你在香港发了大财呢,没想到你这港商办起小作坊来了,还不如回来继续当副总,总还有副厅级待遇啊!

黄宏生并不在意。毕竟是自己的企业,再小也是有意思的。他坚信慢慢来,自己可以做得好一些。至于好多少,好到什么程度,他也无法想下去,这时的黄宏生已没有济世安民的宏愿,他只现实地希望自己那一帮工人日子过得好些;他也不再因为种种经济、社会问题而忧心忡忡。他反而觉得,每一个问题都可以用经济杠杆来解决--这给自己提供了机会。

1990年,黄宏生已经有经济实力,比较自信地在香港街头喝早茶了。突然他得到一条可靠消息:香港将开始丽音广播的试验,但市民目前的电视机尚不能接丽音广播……他眼前顿时一亮,把几张钱扔在桌上就兴冲冲地跑回了办公室。

很快,黄宏生同飞利浦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机顶盒丽音解码器的协议,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人才设备,紧锣密鼓干了起来。落难已久的黄宏生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觉得真正的幸福终于要降临了,只要紧跟丽音广播的前进步伐,他就可以先声夺人,石破天惊!

不料电视台的丽音广播因为需要另组织人员编码,成本太高,于是突然停播了丽音节目。他们倒好,看见前面是悬崖就来个急刹车立马转向;我却是追着他们的屁股在跑。这个反应不及,一瞬间就冲下了深渊,那是500多万港币呀!当时黄宏生几乎是伤心欲绝。现在我才知道,速度,也是个非常可怕的陷阱。

当时,急昏了头的黄宏生急于要挽回损失,来不及总结教训,决定背水一战--生产彩色电视机,这是他多年的夙愿,这回他实在不愿再把它捂在心里发霉了。何况当时东欧私有化,市场敞开,估计世界销量可达1.5亿台。他横下心来,立即上马。这次他注重了市场却忽视了技术,40多位从大陆知名厂家聘请的著名工程师没有一个人提醒他4片IC、小集成电路和单制式已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了。300万美元的贷款和一年时间就这样化为乌有。

黄宏生彻底失败了,巨大的债务令他绝望。他去跳海,想一死了之,但因为会游泳,却没被淹死,也算死过一回了,他对自己说。于是爬上岸来回家睡觉。接着广州进出口公司的老领导来香港劝他回头是岸,继续做当年的副总,黄宏生却拒绝了……黄宏生静下心来,悄悄蛰伏着,眼睛像狼一样巡视着市场,即使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这一回,他要打有把握的仗。

黄宏生破产后便跳海寻死,这其实只是一种说法。真正会游泳的人不会选择这种死法。黄宏生当时跳进海水中其实只能是去游泳,他因为头脑发热、热血冲动而失败,最需要的便是在海水中清醒一下头脑。

在海里犯的错误只能在海水中总结反思,这应该是一个当代经济环境中冒出来的哲学性问题。

失败既然造成,就应该正视它,总结教训--但就是这样也不能想得太多太久,最迫切需要的是尽快站起来,再前进。

机会有时是不请自来的。你拼命去寻它、抓它,抓到手的却是烂稻草;而你心平气和等它,不管它,它倒来了,你伸出手捞过来,它就是珍宝。

1991年,这种不期而遇的机会终于出现了。黄宏生看见一幕悲剧在香港上演,香港最大的两家彩电集团之一的讯科集团,因两位控股股东移民泰国,出现财政困难。各大财团纷纷购进其股票。当时号称录像带大王的瑞菱集团从每股0.35元开始吸纳,直至2.40元时,瑞菱收购了讯科,但是隔行如隔山。加上种种原因,生产录像带的最终被生产电视的拖进了死亡的泥潭。

当时,瑞菱兼并讯科后,从英国请来了数十名专家取代了过去的华人技术开发管理人员。于是这批拥有世界一流技术的华人专家愤而出走,伺机已久的黄宏生立即出击,三顾茅庐,找到他们一个一个地谈,请他们加盟创维。虽然当时的创维是一个仅100余人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但黄宏生最终以出让15%股份的条件,将这群日后给他带来世界声誉的专家,紧紧团结在了自己的周围。

9个月以后,黄宏生和他的技术人员将自己手工拼装的一台第三代大规模集成线路彩电送到了德国柏林家电展览会上,真正的奇迹终于出现了:他们破天荒地收到一张2万台的订单!

接着,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而此时黄宏生还没有一条生产线和一间像样的厂房。但这一年,他创汇3000万美元。

已经成熟起来的黄宏生打的不是无准备之仗。他拿着信用证去了香港银行,立即获得信用证金额70%的贷款,他用这些钱解决了设备、厂房、工人等生产中的一切问题。

随后,他加大了科研投入,拿出100万重奖功臣,并以这群专家为核心成立了香港创维彩色电视机研究中心。

1992年,黄宏生雄心勃勃。8年的外贸资历使他清楚地知道外国人是怎样从贫穷的中国人身上赚走钱财的,所以黄宏生始终有一种情绪--把钱从外国人口袋里掏回来!

而且,创维一开始就是以国际市场订单为依托,按国际资本运作规律来操作的。

到1996年,创维彩电的出口量已达到45万台,占企业整个产量的三分之一,远远超过了其他彩电企业的出口量。在创维的出口产品中,英、法、德、意各3万台,俄罗斯、波兰25万台。在波兰的市场份额达12%,成为继松下、索尼之后的第三大驰名品牌。

西方有这样一句名言,叫做到天堂之路,必经地狱。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创富者历经的磨难与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