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谁与争锋:审视当代中国富豪的创富奥秘
12286700000021

第21章 、借势经营,迅速壮大自身的创富实力(1)

借势创富是成功创富的诀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善借天势、地势、人势、物势、财势、气势等,经营自己,壮大实力,是创富的大智慧。

《孙子兵法》说:善战者,求之于势。可见外势对于战争,商战,创富的重要性。创业者应该充分认识商战中的势能效应,乘势经营,通过有效的途径,顺应市场发展的趋势,做到眼中形势胸中策。

企业经营者巧借外势,应势顺势,必能四两拨千斤,乌鸡变凤凰,实现企业的超速发展,这已由无数成功富豪们的实践得以证明。

因势功成,如虎添翼

何伯权在乐百氏上的成功就是借势经营的一个成功范例。乐百氏这个商标本身是广州一家企业的,并不怎么起眼,可是何伯权不知怎么就看中了,并且把它租赁下来,租赁期10年。可是也就是仅仅一二年之后,这个乐百氏就名声大振,成为中国几大保健饮品品牌之一。但何伯权心中始终有块心病,就是这个乐百氏再怎么好,却不能永远属于自己,他只能使用到1999年。因此对何伯权来说,就有了一种压力,无论如何,他必须尽快完成第二次创业。这种压力使他着急,人一急就什么样的怪招都能想出来。于是他选择了一个时机,当全国人民爆炒马家军的时候,他来了一次爆炒生命核能的链式反应,何伯权以1000万元巨资购买了马氏配方续而又全国各地拍卖由冯氏配方生产的生命核能的销售权。直到中国人提马家军必提生命核能。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1995年,生命核能正要大举出击,却遇上了全国保健品市场的大崩溃。这一年,马俊仁也与其弟子不欢而散,陷入低潮。生命核能没能引发连锁反应。相反,这一时期的乐百氏奶依旧红红火火,蝉联全国乳酸制品销量第一。此时的何伯权,内心充满了矛盾:这边,生命核能有心栽花花不开,那边,乐百氏无心插柳柳成荫。看来,何伯权此生注定与乐百氏有缘。

这种情感的联系在他心中所占的分量,或许并不亚于利益对他的影响。生命核能代替不了乐百氏,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斩断何伯权对乐百氏的亲情了,他必须拥有它。

1996年,何伯权向广州乐百氏开出了1500万元的高价,要完全取得乐百氏商标在奶类制品方面的所有权。当时经营处境在走下坡路的广州乐百氏很快接受了这个价格。从此,广州乐百氏再也不能向别人授权,或自己来生产乐百氏奶。乐百氏奶被正式过继给了何伯权。

事情如果到此为止,倒也不错,大家关了门是两家,开着门还是一家。退出了奶类市场的广州乐百氏当时还有另一主导产品--乐百氏矿泉水。尽管水和奶各有其主,但借助乐百氏

品牌的威力,水也畅销不已。一时,双方似乎相安无事,但半年后,一个意外的插曲出现了。

1996年夏天,乐百氏矿泉水在其主要市场湖北遭遇重创。不少假冒乐百氏之名其实是从自来水管灌进来的矿泉水,使得正在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大闹肚子,而实力弱小的广州乐百氏无力应付这种局面。媒介曝光后,乐百氏的名声一落千丈,水的形象连累了奶,生父的黑锅要养父背,不少舆论把矛头对准了中山乐百氏。毕竟没有几个人知道:此乐百氏非彼乐百氏。

何伯权决心向乐百氏不争气的生父最后开战,他要全面收购广州乐百氏。但广州乐百氏不甘就范,它还有一点实力,还有抵抗的余地。这一次,何伯权决定借助杭州娃哈哈的实力来击垮广州的乐百氏矿泉水。

惊人的一幕在香港出现了,中国儿童营养保健品市场的两个最主要对手--乐百氏的何伯权和娃哈哈的宗庆后举行了一次悄悄的会晤。当时娃哈哈是在两条战线上与乐百氏交战:在奶类方面是与中山乐百氏,在水的方面是与广州乐百氏。何伯权希望借宗庆后之手在瓶装水领域猛击广州乐百氏,使其无法抵抗下去,这样他可以顺利收购。而宗庆后则看到了一个光明的前景:娃哈哈去此强敌,将成为中国瓶装水的龙头老大。各有所得,皆大欢喜。

不久,在武汉出现了大量低价的正宗娃哈哈纯净水,名声已严重受损的乐百氏矿泉水全面溃退,广州乐百氏面临生存危机,再没有与何伯权讨价还价的余地。从此,乐百氏品牌完全被何伯权握在手中。

让宗庆后始料不及的是,完成了品牌统一大业的何伯权迅速进军瓶装水市场,投资2亿元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设备生产真正的乐百氏纯净水,并重返武汉市场一举成功。〖KH*2何伯权无疑称得上是一位经营大师,一位深谙乘势创业的大师。

善借商机,谋略赢财富

懂得势的当代富豪们,都是善于把握宏观大局,善于运用谋略,创造有利于己的人。

实心粘土砖作为主要的墙体材料在中国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大约应用7000亿块实心粘土砖,因烧砖取土每年要毁坏耕地10多万亩。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吃饭与建设争地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更加尖锐。

为此,北京提出发展混凝土砌块,以代替传统的实心粘土砖。精明的企业家立即感受了这一重大的商机。总部设在北京的通产企业集团总裁陈金飞特别忙碌迅速决策,要借发展新型墙体之机,把企业做大。

于是,陈金飞开始对国内外的墙体材料进行对比研究。他发现,混凝土砌块在世界发达国家里已被广泛采用,生产和应用技术都相当成熟。在美国、德国、日本,全部建筑中混凝土砌块的应用率已经达到30%~40%,而在中国的应用率只有0.5%.

通过研究,陈金飞确信了发展混凝土砌块不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陈金飞说干就干,他在北京市朝阳区建立了生产基地,把国际上第一流的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引入国内。他的做法立即引起了市场的暴动,并受到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的生产基地,每天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当时任北京市市长的贾庆林,不仅指示政府有关部门要对新型墙材的生产和应用给予扶持,而且亲自视察了投产不久的两条生产线。站在用优质混凝土承重空心砌块建筑的现代化厂房里,贾庆林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保护耕地、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迅速发展新型墙材,逐步替代毁田、占地、能耗高的实心粘土砖,是国情、民情和社会进步对我们的要求。你们为墙体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开发中国新型墙材的排头兵,你们正在做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在陈金飞的策划下,1995年8月,北京通产贝赛尔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正式组建。公司刊出广告,征聘愿为中国发展新型墙材建功立业的有识之士。很短的时间内,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汇集到公司。

陈金飞虽然每天以短跑的速度在工作,但头脑很清醒,他知道,到目前为止,整个墙体材料的改革刚刚拉开一个序幕,更艰巨的工作还在后头。陈金飞计划在北京、天津、南京、大连、三峡和其他适宜的地区布置10条生产线,在全国砌块市场上至少占有1/3的份额;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他将在北京建造几十万平方米的砌块示范小区;在朝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产公司已与美国公司就砌块生产设备国产化达成合作意向,一旦合作成功,设备造价将可能降低4/5,在全国形成千军万马生产新型墙材的局面;陈金飞还在积极筹备成立中国砌块集团,全面推动混凝土砌块在中国的生产、应用,并提供各种服务。

借局布势,成功创富

借别人的局面布成有利于自己的阵势,是许多百万富豪创造市场、成功创富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其中负债经营,依大树而求得发展,就是经常被使用的手法。

负债经营是经营活动中一种全新的观念。没有一个人能够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不借助外界力量就能成就大事的,经商谋财也是如此。按中国人传统的说法,做生意就要本钱,没有本钱怎样做生意呀?广东华隆公司总裁卢俊雄在发财过程中所奉行的法则是:超越一般人的寻常想法。一般人以为借别人的钱,借别人的物,借别人的智慧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殊不知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你没有本钱不打紧,关键在于你有足够的胆识,敢于借贷,敢冒风险,只有这样,你才可能成为家财丰厚的百万富豪。

借钱做生意就是负债经营,通过借钱生出自己的钱来。做生意需要本钱,向别人借钱,便要付利息,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只要你胆识过人、眼光独到,应付得当,看准了市场行情,洞察市场变化规律,不断地加速周转,那么,借来的钱所生出来的钱远比你所付出的利息多得多。美国著名企业家哈托说得好,很多人不懂得负债经营,总是把亏损经营与负债经营混为一谈,这其实是很不对的。现代经营的法则是负债不断增加,而同时产生利润。这种方法很有启发性意义,负债经营绝不是亏损经营,它们二者之间截然不同。亏损经营指的是产品一时卖不出去,或者咬牙跟同行降价竞争,使价格低于制造成本。这种亏损的营销策略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绝对不可以持久,否则便倾家荡产也奉陪不起。

负债经营说得通俗些,就是借用别人的钱来赚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然后归还本钱和利息,利润归自己。

资金来源渠道具体来说,可以是私人、银行、其他企业、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负债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