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谁与争锋:审视当代中国富豪的创富奥秘
12286700000022

第22章 、借势经营,迅速壮大自身的创富实力(2)

债券是债务人为借到一定金额的款项而交付给债权人的,承诺按一定的利率在约定的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约定的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发行债券者即为债务人,购买债券者便成为债权人。债权人凭债券领取利息和本金。二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一直到债券利息全部付清、债券本金全部偿还时为止。债券与股票均属于有价证券,但二者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在性质上,股票是股份企业所有权的凭证,不属负债,而债券只是履行债务的契约。股票每年可以享受分红,但其数额大小却要受企业经营状况的制约;债券持有人则可能得到事先定好的利息,利息的多少与企业经营状况无直接关系。股票不能收回本金,与发行股票的企业共存亡;债券则到期还本,买债券的人与发行债券的企业之间再没有他什么关系。股票持有人可以根据持有股票数量的多少占有发行股票企业的一定控制权,有权过问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债券购买者却无权干涉发行债券企业的经营。对于企业来说,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筹集到的都是长期性资金,都可以安排较长时期的资金使用项目,但是,发行股票筹集到的资金可以作为自有资金使用,而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只能算是借入资金。发行股票过多,企业控制权可能旁落;发行债券再多,买债券的人也不能控制企业。

负债经营固然可以突破资金短缺的局限,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刀剑,要采取适当策略合理回避风险,才能经营顺利,财源滚滚。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为百万富豪的房地产大王、海南巨富冼笃信就是靠负债经营起家的。

冼笃信出生出海南琼山县,刚刚走上经商之路的冼笃信曾受到惨重的打击。债主上门讨债,他无力应付,只得离家出走。

他在广东、广西、湖南等往来奔波,靠着一笔小本钱,贩过水牛,也卖过中药材等东西。什么能赚钱,他就贩什么,辛苦自不待言,其时,他一心只想着赚钱,还清债务。

1980年,冼笃信听说海口市计划投资建设一个地下工程,他灵机一动,尽管他对建筑并不在行,但他知道搞建筑需要石头、水泥、钢材,于是他通过朋友介绍,找到工程负责人,提出承包该工程所需的全部石料。

这果然是一笔嫌钱的生意,工程完工后,他不仅还清了所有欠债,还盖了3间平房。自此,他意识到,要赚大钱,必须有一个项目,有一个实体。

冼笃信有做生意的头脑,也有眼光,海南是中国热带作物基地,橡胶也是其主要产品。他发现,收的橡胶均要用塑胶袋包装,但海南不生产这种塑胶袋,全部要从汕头进货。他跑遍了海南100多个生产橡胶的农场,了解到塑胶袋的需求量很大,便带一笔钱直奔汕头。

这回,冼笃信不是简单地将汕头的塑胶袋贩回海南倒卖,而是在汕头学习了3个月,掌握了塑胶袋的生产技术,并买了一套设备,回到家乡办起了海南第一家塑料厂,从此占据海南的塑胶袋市场。

1984年,冼笃信走马上任,成为琼山县龙桥镇农工商总公司经理。上任伊始,时逢海南倒卖汽车的风潮,他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千方百计弄到100多辆汽车,通过各种渠道销往内地,自然赚了一笔。不过好梦难长,汽车事件被制止后,冼笃信成了审查对象,几乎每天都要去检察院作检查汇报。几个月后,公司撤了,人也散伙了。

但当时的冼笃信,手中已掌握了30万元资金。他重振旗鼓,干起了电镀厂、草帽厂、玻璃厂,并利用已建立的社会关系,做起了水泥、钢材、铝材、药材、汽油等大买卖。

当然,冼笃信并非事事顺利,他曾与湖南某公司做过一桩买卖,付款16万元,对方借故既不发货也不退款。迫不得已,只好诉于法律,经过半年多调查、取证,法院判决对方败诉,赔款22万。他认为,人在江湖,义气为重,仅让对方交回16万元本钱,使对方感激涕零。

也许是这种侠义之气,使冼笃信在商界赢得了荣誉,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1987年,冼笃信成立了海南腾龙实业总公司,注册资金90万元,他首先看出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市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最大资源就是土地。

但是,他的公司没有开发房地产的经营权。

这一点并没有难倒冼笃信。他说服了两家房地产公司,联名投资4000万元,买下三亚西河西路250亩土地,成为海南建省后第一批到三亚开发地产的客商。

在冼笃信决意投资三亚时,并没想到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压力,随之而来的全国治理整顿,紧缩银根,控制贷款,以及1989年春夏之交的动乱,之后许多客商纷纷撤资,使他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与冼笃信合作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提出退股,冼笃信权衡利弊,毅然拿出60万元买下这家公司的股份,同时成立腾龙房地产公司,以合法身份进入房地产市场。

时隔不久,另一家合作公司也表示退出,冼笃信再次用400万元买下该公司的所有股权。

这样,他便拥有了这块土地的全部股权。

冼笃信凭自己在商界的信誉,向银行贷款1800万元,用这笔钱在三亚西河西路开发区修了一条河堤,疏通了一条公路和几条大道,填海600多平方米,完成区内排水、排污、供水供电、绿化等全部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这个开发区已为冼笃信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冼笃信认为,一个项目,许多人在争夺,谁能得到就要凭胆识和手段,手段就是实力。

现在,冼笃信已不仅仅满足于在海南的发展,他的业务已扩大到云南、湖南等地,并打算与加拿大、泰国的客商合作,将事业扩展到海外,他认为这才是他的终极目标。〖HT冼笃信借助时势提供的机遇,加上有准备的头脑,虽经挫折但不罢休,这种借局布势的经营哲学,值得后来者借鉴。

借外脑为自己输入智慧

名声和威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资产,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初闯商海的企业可以借助别人的威望,打着别人的旗号办事。如果能在客观环境中,巧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壮大自己的实力,何愁事业不发达呢?

借外脑为太太营销输血是朱保国事业成长很重要的一步。太太药业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顾悦悦是台湾的资深经理人,这位令人敬畏的品牌经理曾在联合利华任职17年,在中美史克供职了3年半。被朱保国挖来的这位中年女性来’太太前对公司根本没兴趣,后来才发现这个企业机制活、氛围也不错,老板更具亲和力与人气。顾悦悦到太太药业后,市场部提出开发生产静心口服液,3个月后正式获准投产;意可贴1999年11月买下专利,2000年3月上市。太太药业的新品决策与上市速度全是速战速决。

与顾悦悦一起被朱保国聘来的顶尖人才还有王小滨、赵水明、耿明、梁炳辉、朱嘉蓉、张广明、华峰、吕欣波等14位企业高级管理和研发人才。跨过近亲繁殖的太太药业吸引了一大批职业经理人,这些人持有将获准上市的太太股票期权。据了解,朱保国尽管一向对宣扬自己持低调,但对上市,他却不遗余力。顾悦悦说,太太期待上市,一旦成功将有1亿元资金在化合物新药方面有出色表演。

今天,仍是群雄争霸的市场大环境,朱保国和太太药业居然隐姓埋名式地连续8年地增长,其综合业绩在1999年位居西安杨森和天津史克两家合资企业之后,的确令人震惊。〖KH*2当朱保国的同行们当年策划实施一个又一个分外耀眼的营销战役时,朱保国却和太太蹲在深圳为实现企业的长远价值摩拳擦掌。民营企业老板一般都有这样的思想历程:最初想赚钱,赚了钱之后就想企业的长远战略,在这个战略实施过程中,赚钱对于民企老板个人或他的家庭成员已毫无吸引力,这个时候精神的东西往往跳将出来,占了主导地位,并在企业主的内心世界里形成一个合力,令其为社会、为别人而继续奋斗,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们精神境界上一个质的飞跃,朱保国和太太药业已经完成了这种飞跃。

以势造市有学问

顺应时势求得发展,不等于被动、呆板地随时势而动,而是在顺势中创造市场,创造新的商机。随着市场潮流的形式变迁,就要有相应的顺应之法,创造之法。

能够创造市场本身就说明成功创富者的经营得法。把握以势造市的秘诀,做到游刃有余,更是一个成熟的创业者的必备素质,能够以势造市,必能谋得大财富。

刘永行是四兄弟中仍留在饲料行业的,他的目标是做大做强饲料和相关产业,饲料业已呈低利润趋势,年增长速度翻番时光已成过去,加上搬迁,1999年东方希望集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前几年铺摊子,全国布点已经完成,在饲料方面希望集团已做到了全国第一,现在要考虑的是行业的优化组合。

做面粉和食品,都是饲料行业的延伸。东方至少要做几十家面粉工厂,此前已兼并了河南、安徽、四川3家面粉厂。成都东风面粉厂有国际一流的全套瑞士设备,能生产高档面粉,刘永行返回家乡四川,代表上海东方希望集团与东风面粉厂签订了租赁协议,并称此举是东方希望集团返乡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步,如果租赁经营成功,将大规模进军四川面粉加工业,组建一个至少有五六个面粉厂组成的面粉集团。

东方希望之所以选择面粉加工业,不仅是因为饲料制造与面粉加工业同属食品工业,更基于东方希望决策层对四川食品工业发展前景和面粉市场需求的精心评估。

刘永行作为一个从西部走向东部的企业家,对西部开发有许多独到见解。他认为参与西部开发可以使东部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更直观、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西部,增强对西部的感性认识。同时,四川企业与东部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合作开发,也搭起了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使东部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更好地了解西部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哪些值得开发和参与,哪些项目可以实现双赢。他说,西部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商机很多,但要吸引外资,搞好开发,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运作体制;要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大胆吸纳外资和民间资本,对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一视同仁;要注意政策的连续性。

东方希望集团在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兴建的10000多平方米的商务大楼近期将投入使用,它将成为东方希望立足成都,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