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往往都是通过寻找新的生长点来实现的。当今市场波谲云诡,竞争激烈,创富过程中风险极大。多元化,也是一种创富智慧。
用多元化制约对手占领市场
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拥有更多的市场力量。通过对当代富豪的经营行为的调查发现,多元化经营可以通过三个机制来实施市场力量。
(1)掠夺性的价格多元化企业可以凭借其在规模及不同业务领域经营的优势,在单一业务领域实行低价竞争,从而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可以将价格定在竞争对手的成本以下,而通过其他业务领域来支持这一定价行动的损失,在这一时期挤垮竞争对手或迫使其退出此行业,从而为企业在此行业的长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互利销售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实现互利销售,从而扩大企业市场份额。互利销售指企业可以与其主要客户签订长期合同,互相提供所需的产品,以实现相互利益最大化。
(3)相互制约当一个多元化经营企业与另一个多元化经营企业竞争时,这两个企业可能会在多个市场上进行竞争,而这种多市场接触会减弱相互竞争的强度。因为如果一个企业在一个市场上采取进攻行动(如降价行动)的话,很可能招致另一个企业在其他市场上的报复行动。因此,通过这种相互制约,企业可以在一个竞争相对缓和的环境中生存。
由此可见,内部开发要求企业拥有较强的资源和能力,尤其是技术资源和能力。由于内部开发主要依靠本企业力量,导致从提出新的观点到形成产品并推向市场,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垂直链裂变形式的过程较短,但它面临市场资源不足的困难)。因此,选择内部开发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并不特别重要。
内部开发具有宜于控制和熟悉的优势。因为能够很好地控制时间和进行判断,内部开发具有首次发动者的优势,并且能够将技术、经营和管理诀窍保留在企业内部。但是,这类途径也有其局限性:它妨碍企业获得外部资源和能力,妨碍新观念的产生。由此看来,内部开发较适合于规模大、技术领先的企业采用。
从行业特性角度来看,化工行业也许是内部发展多元化经营的典型行业。这是因为:(1)化工行业的工艺流程可以很长,且在其中间环节生产的中间产品大多可以商品形式销往市场。(2)化工技术的特殊性。化工技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通常会获得预定目标以外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如果能在市场上找到用途,企业就可以投入资源进行生产和销售。
先发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绝大多数是内部发展的,这是因为:先发企业的特征就是,当它从事某个行业时,该行业并未形成,其他企业很少涉足该新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先发企业新行业的开拓只能从内部发展而来。例如,美国GE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有许多就是内部发展而来,该公司是当时的技术领先者,通过公司内研究开发机构获取技术和新产品,这些技术和新产品在当时美国以至全球范围而言是新的,而当GE公司决定利用这些技术生产产品供应市场时,GE公司只能依靠内部的资源和能力来发展。
日本的日立公司在建厂初期是一个为矿山服务的电机修配厂,二次大战后,不断进入新的经营领域。1955年,日立公司进入了家用电器部门,1958年建成了成批生产电冰箱的车间;1965年以后,日立公司还致力于集成电路的开发,1967年完成了集成电路的生产体制,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干式回路空调器,不久就投入生产;1968年建成了计算机主机生产厂;1969年,日立首先成功地批量生产出了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1978年,它又建成了磁带录音机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立公司已经发展成制造重型电机、家用电器、电子计算机、电子零件、物理化学仪器、测算器、通讯机械、工业机械以及车辆等类产品的综合性重型电气机械制造企业。其实,许多企业都是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实现多元化经营的。
产品多元组合,分散经营风险
企业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企业管理者,还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比如汽车、房地产等行业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相关性就非常高,因此这些行业中企业的利润也就随着GDP的波动而波动,这就容易使企业在经济低谷时陷入财务危机,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因此,多元化经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利益就是通过减少企业利润的波动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以此目的而实行的多元化战略,应确立使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产品组合。一般来说,企业应选择在价格波动上是负相关的产品组合,这将最有利于分散风险。而高度相关的产品组合,不利于风险分散。这种高度相关包括:所有产品都属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同一阶段;所有产品都是风险产品和滞销产品;所有产品都存在对某种资源的严重依赖等。
当企业现经营的行业由于市场、技术等变化导致经营风险加大时,企业通常采取多元化经营来实现分散风险的目标。如何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呢?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新行业的选择。这里我们要注意行业间的关联性:(1)垂直关联。指行业之间存在上下游关系,例如建材生产、建筑工程、房地产业。这类关联型多元化经营不能分散风险,反而会加大风险;(2)混合关联。指行业之间在技术上存在关联,但用户不是同一的混合关系。例如,日本的三菱重工,原来经营造船业,60年代逐步开展多元化经营,先后进入汽车、飞机制造、建筑机械、电器设备制造等行业,成功地分散了由于石油危机发生后世界造船业不景气带来的市场风险。其后进入的诸多行业,与造船业在机械制造技术方面存在较大的关联,但各行业的用户范围却是不同的。
企业经营资源剩余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必须拥有一定的经营资源剩余,但拥有剩余经营资源的企业不一定要开展多元化经营,也可以继续专业化经营。如何选择,企业应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而定。
企业经营资源是指企业拥有的用于获得经济利益的生产要素。通常,可将经营资源按不同的目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可分为人、财、物、信息等,也可分为固定的、变动的等,还可分为有形的、无形的和知识等。
对任何企业而言,由于资源的不可分割性;资源间的永不平衡;某些资源的活性和能动性,企业内总会存在未利用资源。这些未利用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经营资源剩余是指从企业目前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经营资源角度,企业除能满足其需要外还拥有一定的剩余,并且这些剩余的经营资源可用于企业开拓新的经营领域。由此可见,企业未利用资源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仅用于现有经营领域,二是可用于新的经营领域。
后者正是经营资源剩余。
企业经营资源剩余是多元化经营的前提,这一点较为容易理解。但仅此对多元化经营战略选择并无多大的帮助,这里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企业拥有什么样的、多大量的经营资源剩余才具备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条件?
对这个问题不能单从企业经营资源角度,而必须结合企业拟进入的产品/市场领域来回答。
经营资源剩余的质和量与拟进入的产品/市场领域紧密相关,其质的水平和量的程度取决于拟进入的产品/市场领域,也就是说,不同的产品/市场领域对经营资源剩余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
作为多元化经营前提条件的经营资源剩余,有一个最低的储备量,可称其为多元化经营的上桌赌本。企业在考虑多元化经营时,其拥有的资源剩余应超过这个储备量,或者至少是不低于这个储备量。
内部开发是指主要依靠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进入新的行业领域来开展多元化经营。它的具体形式主要有:①垂直链裂变。垂直一体化企业将其价值链环节中的某些环节面向市场,为市场提供不同于最终产品的诸种产品。②独资新建企业和工厂。利用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新建企业和工厂,进入到新的行业领域经营。③技术副产品的充分利用。研究与开发有时会产生技术副产品,它不属于企业现拥有的生产技术体系,可独立出来生产不同于企业现有产品的产品。④人才的充分利用。企业有时拥有其事业奋斗方向与本企业现经营领域不相吻合的人才,当这类人才开发出有商业前景的产品时,企业可以这类人才为核心,组织资源和能力去从事新行业的开拓。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君临天下之地位无可撼动。或为沟通、或为饭碗、或为绿卡,数以千万计的中国男女老幼在攻读《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许国璋英语》、《扶忠汉双向英语》等几十种教材,几十个大中城市竟出现千人、万人跟着一个叫李阳的人狂喊英语的奇观。各级英语培训班大行其道,各种英语音带、光盘、书籍汗牛充栋,按键式电脑小词典快译通、文曲星畅销不衰。
面对大江南北持续升温的英语热,李晓华获悉远在中东的以色列刚刚研究出一种扁形笔状的英文快速词典,笔头为镭射头,只需将笔头轻轻划过英文单词,笔身显示屏便显示语意。李晓华大喜过望,亲赴耶路撒冷考察,受到当时的以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接见并为之开绿灯。经谈判,他如愿以偿地得到该产品的引进权和中国地区总代理权。
回国后,经过改造开发,由他亲自取名的译神在国内各大城市上市,销售量之猛使得以色列母公司专门为其颁发全球销售第一的奖状。
李晓华开发的另一个高科产品是从韩国引进的数码录音机。该产品的外形也是一支笔,颇类似007邦德的道具,语音录在一个很小的芯片上,而不是磁带。李晓华深信这种产品一旦投放市场,又将创下火爆销售纪录。
这就是商人的悟性,看到一个好产品,精明的商人要立即判断出其市场是否有前途。改革开放初期,开饭馆、办服装厂、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发还可以,20年后再以此为重点就落伍了。我现在瞄准高科技,是因为高科技产品在全世界都有发展前途。李晓华如是说。
从当年的101一役,到今日的译神和数码录音机,李晓华提升自身竞争力,显然棋高一着。
投资多元化是李晓华的经营策略。鸡蛋不能都搁在一个篮子里。指望单一产品,遇到不可抗拒的风险,难免砸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