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国)《周易》
如果你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
——(英国)雪莱
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
——(印度)泰戈尔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力量
落榜、失恋、失业……现实中,你是否四处碰壁、伤痕累累?你是否常怨恨、畏惧、沉沦?
先来看看这些人曾经有过的遭遇吧!
·彼得·丹尼尔小学时常遭老师菲利浦太太的责骂:“彼得,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彼得在26岁前仍是大字不识几个,有次一位朋友念了一篇《思考才能致富》的文章给他听,给了他相当大的启示。现在他买下了当初他常打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版了一本书:《菲利浦太太,你错了》。
·《小妇人》的作者露慧莎·梅艾尔卡特的家人曾希望她能找个佣人或裁缝之类的工作。
·歌剧演员卡罗素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则说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沃特·迪斯尼当年被报社主编以缺乏创意的理由开除,建立迪斯尼乐园前也曾破产好几次。
·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无比,老师都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
·亨利·福特在成功前曾多次失败,破产过5次。
·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曾遭留级,而他的前半生也充满失败与挫折,直到62岁他当上英国首相后,才以“老人”的姿态开始一番作为。
·迈克·福布斯,后来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发行刊物之一——《福布斯》杂志的总编辑,然而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却与学校报刊的编辑成员无缘。
·爱迪生试验了超过2 000次以上才发明灯泡时,有一位年轻记者问他失败了这么多次的感想,他说:“我从未失败过一次。我发明了灯泡,而那整个发明过程刚好有2 000个步骤。”
·由于多年以来持续地丧失听力,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46岁时终于完全成为聋子。不过,他却在晚年谱写了他作品中最好的乐章,其中包括5首交响乐。
·罗斯福,在39岁时瘫痪,然而,之后他却成为美国最受爱戴以及最具影响力的领袖。他曾经当选过4次美国总统。
·莎拉·玛兰,被许多人视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女艺人之一,当她70岁时,因为一次意外受伤而截肢,但是她仍然继续表演了8年之久。
·1952年,艾德蒙·希拉里想要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他失败后数周,他被邀请到英国一个团体演讲。希拉里走到讲台边,握拳指着山峰照片大声说:“珠穆朗玛峰!你第一次打败我,但是我将在下一次打败你,因为你不可能再变高了,而我却仍在成长中!”仅仅一年以后的5月29日,艾德蒙·希拉里成为第一位成功地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英雄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击败。”英雄的肉体可以被毁灭,但是精神和斗志不能被击败。受苦的人,因为要克服困难,所以不但不能悲观,而且要比别人更积极。
据说徒步穿过沙漠,唯一可能的办法,是等待夜晚,以最快速度走到有荫庇的下一站,中途不论多么疲劳,也不能倒下。否则第二天烈日升起,加上沙上炙人的辐射,只有死路一条。
在冰天雪地中历过险的人也都知道,凡是在中途说“我撑不下去了,让我躺下来喘口气”的同伴,必然很快就会死亡。因为当他不再走、不再动,他的体温会迅速降低,跟着就会被冻死。
在人生的战场上,我们不但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来的毅力,拾起武器再战的勇气,而且从被击败的那一刻起,就要开始准备下一波的奋斗,甚至不允许自己倒下,不准许自己悲观。那么,我们才不会彻底地输,而只是暂时地“没有赢”。
幸福顿悟:
一个人要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勇敢地面对人生,无论遭遇到什么,依然能保持生活的勇气,保持不肯服输、从头再来的奋斗精神,做生活的强者。
麻烦不是我们的仇敌,而是朋友
一位成功人士曾向朋友讲述了他的经历:
“我20岁那年,任职的公司突然倒闭,我失业了。经理对我说:‘你很幸运。’”
“‘幸运!’我叫道,‘我浪费了两年的光阴,还有1 600元的欠薪没有拿到。’
“‘是的,你很幸运。’他继续说,‘凡在早年受挫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可以学到鼓起勇气从头做起,学到不忧不惧。运气一直很好,到了四五十岁忽然灾祸临头的人才真可怜,这样的人没有学过如何重新做起,这时候来学年纪已太大了。’
“我35岁时,一位商业顾问对我说:‘不要因为事情麻烦而抱怨;你的收入多就是因为工作麻烦。一般人不需要负什么责任,没有什么麻烦,报酬也少。只有困难的工作,才有丰厚的报酬。’
”我40岁时,一位哲学家告诉我:‘再过五年,你就会有重大的发现。就是:麻烦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经常存在的。麻烦就是人生。’
“今天,我50岁了,回想这三位朋友的启示,真是至理名言。”
有知名作家说:“人生中不幸的事如同一把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
英国诗人弥尔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他们有那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处于逆境而不屈服。科学家贝佛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其实,“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正视现实。
不要感叹命运多舛不公。命运向来都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前提是你必须有正视现实、改变现实的毅力与勇气。
这就像一位成功者豪迈地宣称的:“苦难本是一条狗,生活中,它不经意就向我们扑来。如果我们畏惧、躲避,它就凶残地追着我们不放;如果我们直起身子,挥舞着拳头向它大声呵斥,它就只有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只要你拥有对生命的热爱,苦难就永远而且只能是一条夹着尾巴的狗!”
幸福顿悟:
热烈地拥抱麻烦吧,它其实是一种上天垂青的幸运。
幸福需要苦难
人生中,经历些苦难、厄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件好事。
伟大的音乐大师帕格尼尼在双目失明后,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感谢上帝恩赐我苦难,我因此倍感幸福。”
曾读过刘燕敏笔下的一则故事:
几年前,一位先天性脑瘫患者在汉城去世,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以私人身份发去唁电,向死者的家属——脑瘫患者的哥哥李昌纪表示慰问。据说,这是继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女儿之后,世界上第二位得到总统吊唁的残疾人。
人们大多以为,他的死之所以惊动了总统,是因为他的哥哥李昌纪是韩国唯一集团的总裁。他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中,一次向国家捐资4亿美元,是挽救韩国经济的第一大功臣。
然而,却有一位作家撰文指出:金大中之所以向李昌纪发出唁电,是出于对苦难的感激。
李昌纪9岁失去母亲,11岁失去父亲。为养活不能自理的弟弟,他发誓要闯出一条路来,后来终于在拆船领域立住脚跟,成为一代富豪。
而金大中三个儿子呢,由于金大中的原因,他们的青少年时代都非常坎坷,有将近30年是随父亲在软禁、流亡和逃生中度过的。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他们不仅没有被压垮,相反,都通过自己的奋斗事业有成。大儿子金弘一创办韩国青年基金会,成为主席;二儿子金弘业参与亚太和平财团的创立,当选为副董事长;三儿子金弘杰考入美国依阿华大学,是研究东方国家政治的社会学博士。
不料,自从金大中当选总统之后,他们全变了。2001年1月,大儿子因涉嫌与黑社会有牵连被调查;2002年10月,二儿子因贪污被判三年零六个月监禁;2002年11月,小儿子因受贿和逃税被判刑两年。
金大中发出慰问电的时候,正是他儿子被捕之日。当时韩国各大新闻媒体都极尽想像力来挖掘这两件事的内在联系。也许,金大中是深刻地认识到了:世间的众生任何时候都需要一定的苦难和烦恼。
幸福顿悟:
经历苦难的洗礼和雕琢,人生的幸福会更恒久,更长远。
只有善待失败,方能避免再次失败
一个人的社会经历中有了一次较大的失败并不耻辱,只有学习过失败这门课程,人们的毅力才会更顽强,经验才会更丰富,处理事情才会更成熟。
所以,当我们面对失败时,不要抱怨,应该感谢;不要灰心丧气,应该更加努力。纵观历史长河,几乎所有成功者的背后都隐藏着数不清的失败。
小说家詹姆斯·哈利在监狱里才开始写短篇小说,之后名扬天下。如果他也像其他人一样,在坐牢时只盼快点熬到头而浑浑噩噩地度过那几年时间,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后来的成就。
约翰·克利斯在出版第一本书之前,曾写过564本书,并遭到了1 000多次的退稿,正是因为他毫不丧气,所以第565本书获得了成功,他成了英国著名的多产作家。
在现实生活中,成功之前的失败更是普遍。第一位初学溜冰的人都免不了多次的摔跤,但正因为他们摔跤了,所以才能掌握溜冰的技巧和禁忌,最后平衡地滑行在冰场上。篮球初学者一开始都有屡投不中的时候,但就在一次次的失败之中,经验被慢慢积累起来,然后就会有第一次投中篮筐。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人从开始就祈祷自己失败。可是失败总是在每个人的前进路上,扮演着生命中必然的角色。
善待失败,也是我们前行途中必经的驿站。
要从失败中进行冷静、公正的回顾,找出失败真正的缘由。说服自己,找信心并以此来增强信心。
幸福顿悟:
其实,善待失败就是对失败的最大轻蔑。从某种意义上讲,失败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多数人对失败的态度。
坎坷、浮沉,是对每个人最好的磨炼
享年96岁的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可谓名、利、寿三者得兼。
其实松下的一生充满了不幸与坎坷。他11岁辍学;13岁丧父;17岁差一点淹死;20岁不但丧母,而且得肺病几乎亡故;34岁时,唯一的儿子出生,仅六个月就病故,而且他一生受病魔纠缠,40岁之前,有一半的时间因病卧床。
不过,他有积极的人生观,认为坏运能变成好运,危机就是转机,任何逆境都能转变为顺境。
当他遭受挫折与打击时,他就会想起乡下人洗甘薯的景象:
木制的特大号水桶里,装满了要洗的甘薯,乡下人站在木桶边,用一根扁平的木棍不停地搅拌着。在木桶里,大小不一的甘薯,随着木棍的搅动,忽沉、忽现。浮在上面的甘薯,不会永远在上面;沉在下面的,也不会永远在下面。总是浮浮沉沉,互有轮替。
松下曾说:“这种浮浮沉沉,互有轮替的景象,正是人生的写照。每一个人的一生,就像那个甘薯一样,总是浮浮沉沉的,不会永远春风得意,也不会永远穷困潦倒。这持续不停的一浮一沉,就是对每个人最好的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