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得与失:智慧人生的加减法
12207400000021

第21章 努力减去心灵上的负担(1)

心灵是称量生命的天平。心中多一分悲伤,生命就多一分痛苦;心中少一点阳光,生命就少一些快乐。心灵的负担越重,生命的脚步就越慢,以致最终因不堪重负而停止。须知,所谓幸福首先是源自内心的一种快乐感觉。精神的解放与心灵的自由,常常是幸福人生的最大资本。这一资本的积累,唯有在心灵的减负中才能慢慢丰实。

1.人生需要常为心灵解压

生活中,有人活得很累,很沉重,有人却活得很轻松,很潇洒。活得累的人,是因为有外物的牵绊,自己划是为牢,向心灵上加压。活得轻松的人,是因为他们能够摆脱自我的限制,不受外物的牵绊,完全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心灵自由了,自然就会感觉轻松、舒坦。

在泰晤士河畔,住着一个农场主,据说他是全英国最快活的人。他从早到晚总是那样忙碌,同时像云雀一样快活地唱歌。他非常乐观,他的乐观感染了许多人。这一带的人都喜欢谈论他。终于,烦恼的国王想见他一面。

“我要去找这个奇异的农场主谈谈,也许他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愉快。”

国王找到了农场主,农场主一见面就对他说:“我不羡慕任何人,因为我要多快乐就有多快乐。”

国王说:“我十分羡慕你,我的朋友。只要我能像你那样无忧无虑,我愿意和你换个位置。”

农场主笑了,给国王鞠了一躬说:“我肯定不和您调换位置,先生。”

“是什么使你如此快乐呢?而我,身为国王,却每天忧心忡忡、烦闷苦恼呢?”

农场主笑着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忧郁,但是我能简单地告诉你,我为什么快乐。我爱我的妻子和孩子,我爱我的朋友们,他们也爱我。我自食其力,不欠任何人的钱。我为什么不应当快乐呢?”

“我明白了。”国王说,“我羡慕你,你戴的这顶普通的帽子比我这顶王冠更有价值。你的农场给你带来的快乐要比我的王国给我带来的还多。

如果人们都像你这样,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

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世界,对那些乐观的人来说充满了希望,他们所遇到每一件事都相当美好、可爱。而在那些悲观的人眼里,却充满了荆棘和危险,无论任何事情,都只能引起他们的恐惧和悲哀。我们平日或许会认为这种差异是由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致,但我们却曾看到许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自得其乐,而另一些人则虽处于颇为优越的环境,却终日郁郁寡欢,有如大难将临。

在生活的旅途中,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欢乐也有忧伤。不过有的人容易看到其中美好的一面,另一些人则只记住了另外的悲哀一面。这样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上面故事中“国王”为什么不快乐了。

忧和喜是事物给你带来的两种心情,只要你不钻牛角尖,想问题善于从两面或多个角度去思考,善于为心灵解压,哲理就在你身边,大可不必忧心忡忡。

以下是为心灵解压的一些经验之谈:

爱你周围的人并使他们快乐。

真正地去关心你的亲人、朋友、工作和四周细微的事物。

享受人生,别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忧虑上。

献身于你的工作,但别变成它的奴隶。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让自己澄心静虑,使心灵宁静。

凡事多往好处想。

抓住瞬间的灵感,好好利用,别轻易虚掷。

偶尔忘记思考,随心所欲吧!

2.心灵纯洁,才能活得更轻松

要想活得轻松,并实现内心的宁静和愉悦,唯有不断地纯洁心灵,并用积极的心态和善良的天性去弥补心灵的空虚。当我们用内心的慈善、勇气、高尚和真诚等美好的品质取代压迫心灵的种种负担之时,我们便实现了人格的升华和心灵的纯净。反之,当我们用内心的恶念、狭隘、卑劣和欺骗等邪恶的品质搅扰心灵的纯净之时,心灵便滑向了黑暗的深渊。

古语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真诚、善良等高尚的思想和关心他人、与人为善等积极的行为是实现内心宁静与轻松的绝佳方式。为了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轻松,我们必须首先去除内心的种种负担。我们需要摒弃内心的一切消极思想,比如想要伤害他人的恶念,对他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苛刻等。

只有去除内心的负担,我们才能在任何时候都做到真正的问心无愧。当心存恶念或做过伤害他人的事情之后,人们会因为担心他人报复或自身的惭愧后悔而内心疲惫。而当人们消除恶念,以一颗充满爱与善的心去对待他人之时,所有的忧虑、后悔与疲惫便会一扫而光,拥有的也必将是欣慰、愉悦和幸福。

只有去除内心的负担,我们才能拥有宽阔的胸襟和健康的心态。当人们尖刻地批评那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时,心灵非但不会感到愉悦和轻松,而且会受到怒气和恶气之累。而当人们摒弃内心的怒气与恶气,以学习和理解的精神以及关心和赞赏的态度去看待对方时,不但会获得自身灵魂的升华和心情的愉悦,还会获得他人的理解、关心与尊重。

西方有位哲人说过:“善行总是产生无数的善行,善行从来不是独一无二的,恶行也是如此。”让我们以善去充实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摒弃恶念,使灵魂得以涤净,放下一切心灵的包袱,轻装上阵。

3.卸下你沉重的思想包袱

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很多人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生活中的,学习中的,事业中的,或是感情中的。

很久以前,有一个人感到生活的负担越来越沉重,眼看无力支撑,只得去请教智者。智者将他带到一条五彩石铺就的小径,然后交给他一只背篓,要他顺着小径走下去,把他认为喜欢的石头都捡进背篓里。

这人依言而行。红色的,他感觉热烈奔放,绚烂夺目;白色的他认为晶莹剔透,纯洁无瑕;黑色的他认为庄重严肃,铮光闪亮……于是他把这些自己喜欢的石头一一捡进去,渐渐地,背篓里的石头越捡越多,双肩也越来越沉,后来,他终于支持不住,一跤跌坐地上。

智者见状,又吩咐:从现在起,你把最喜欢的石头留下,其余的统统扔掉,再往前走试试。这一下,他顿感轻松无比,很快就走到了尽头。

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让自己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似乎哪一样你都放不下,哪一样也不舍得放下。结果在沉重的负累面前,我们的步伐近乎蹒跚了。难道非要等到承受不住的时候才去寻找解脱的方法吗?有位诗人说过:放弃是一种解脱,只有放弃困扰,我们的思想才能解放;只有放弃了思想包袱,我们才能面对种种困难。种子放弃了花朵才能再次生长,小鸟放弃了鸟巢才能飞翔。世间道理,莫不如此。

一位禅学大师与他的道友在一条泥路上走。一路上,俩人有说有笑,十分自如。到了一个拐弯处,但见一位美貌女子,穿着丝绸长衫,对着脚下的泥泞犯愁。她美丽的裙衫已经沾上斑斑泥点,而脚下,却又有一个大大的水洼让她无法跨越。

“来吧,姑娘。”大师站在水洼旁,坦然地伸出双臂,将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

道友惊讶得瞪大了眼睛,欲言又止。此后的行程,道友一直没说话,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直到天黑后寄宿,他实在按捺不住,就对大师说:“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哪个女子?”大师笑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可怜的道友,背着一件沉重的心事,走过一程又一程。而大师本人,在将姑娘放下之后,便将此事从记忆中抹去,不留一丝痕迹,脚步轻快,因而,他笑容坦荡。

有一种包袱,看似无形,却沉甸甸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是思想的包袱。

有一种羁绊,无影无形,却挥之不去,让你无法前行,那是心灵的羁绊。

对于行路人而言,背负的东西越少,脚步越轻盈;对于思索者而言,放下包袱,才能天马行空;对于创业者而言,尽早走出失败的阴影,走出一切的纷扰,轻装上阵,才能有未来。

所有过去了的,无论留下多少故事,都只属于昨天。如果有人一再提起,如果有人愿意评说,那就任他评说吧,而你,只需轻松地去步你的前程。有一天,当你走出很远很远,或许已经到了一个山巅,回头望时,会看到那些议论者还站在你出发的地方,述说你的从前。他们可以说得唾沫飞溅,他们可以说得眉飞色舞,而他们所说的一切,在你看来已经很遥远。不争的事实是,他们已经远远地落在了你的后面。

有人说,过去是山;有人说,唾液是河。可只要自己放下了思想的包袱,则此山可越,此河难挡。

4.修炼好心性,抛弃坏心态

心性,指的是一个人的善恶成分,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它是自我与外界关系的一种综合反映。

心性健康的人,会注意到阳光、友情、温暖,寻找到欢乐,不缺乏自我安慰的办法,并有回避危险的能力。在这个自然的层面上,好心性的人,会把日子过得舒畅,就是遇到挫折,也能自我调整,能较自然地处在一种对事物的全面理解中。这种健康的心性,使人保持了一种起码的生活基调,并能获得此生的和谐。

而心性糟糕的人,生活起来便会遇到问题,总是事多,往往也总处在不顺畅中,内心黯淡,日日阴郁。这种人,往往也是过分自利的人。人在过分自利的状态下,本身就是一种艰难,负担会很重。心性丑恶的人,自然常常存有不好的念头,生出不利于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容易走入褊狭,自身也会产生郁闷,步入迷雾,常与谬误为伴而不知。这样的人,就是不做什么事,也已经活得很累,很不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