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得与失:智慧人生的加减法
12207400000020

第20章 太累的时候应该歇一歇(2)

爱因斯坦曾告诉我们:“不要努力去做一个成功的人,宁可努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他不但给我们指明了人生发展的一种趋向,而且也教给了我们一种对待人生的方式,这可能就是最有智慧的人生箴言吧!

现代社会,一个人只有活得简单才会快乐。不奢求华屋美厦,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名逐利,不扮贵人相,过一种简朴素净的生活,唯有如此,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内心才是充实而富有的,这才是最自然的生活,有劳有逸,有工作的乐趣,也有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与和谐。

这样的生活不是人人所向往的吗?所以说,简单的生活才是快乐的源头,它为我们省去了多少欲求不得的满足,又为我们开阔了多少身心解放的快乐空间!

3.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泰戈尔说过:“休息与工作的关系,正如眼睑与眼睛的关系。”这个比喻太贴切了,眼睛睁久了,就得闭上一会儿,养养神;工作久了,就应该休息一下,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将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70岁高龄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工作,但他工作起来总是精力充沛,令人惊奇。原来他很会安排自己的休息,他每天中午都上床睡1小时,晚上8时吃晚饭之前,又上床睡2个小时,即使乘车,他也抓紧时间闭目养神、打个盹儿。正是这种主动休息的良好习惯,使丘吉尔不觉疲惫,性格豁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休息与工作的关系,就如刹车系统与发动机的关系。就是让高负荷运转的身体停下来,歇歇气、加加油、拾掇拾掇,然后继续高负荷运转。如果只知道高负荷运转,而不知道刹车,不知道休息,那就是很可怕的事情。

再以滑雪来说,滑过雪的人都知道,滑雪最大的困难不是不能前进,而是停不下来。如果不学会停止的技巧,那就会摔很多跟斗,或者撞上树、撞上石头、撞上人,或者飞到悬崖下面去,发生危险。

拳头只有收回来,打出去才有力;而人呢,只有休息好了,才会以很高的效率工作。所以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

如果一个人长期紧张工作,处于高度的压力之下,不仅身体得不到休息,就连精神也得不到放松,心态也得不到缓和,工作起来就难免出差错。所以,有人说“一天到晚的工作并不是永恒的美德”。

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一组身强力壮的青年搬运工人往货轮上装铁锭,小伙子们连续干了4个小时,结果勉强装了125吨的货物,这时候大家都累弯了腰,个个精疲力竭。一天后,让这些小伙子每干26分钟就主动歇息4分钟,同样花4小时,小伙子们装了47吨的铁锭且不觉得很累,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每个人生活、学习和从事一切活动的本钱。

过去,我们学习的英雄模范人物大多是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甚至带病坚持工作的,其中不少人英年早逝,让人痛心。现在,人们的观念转变过来了,不提倡加班和带病工作。

国外一些大公司,甚至在办公区内专门设有“打盹区”,目的就是让感觉累了的员工休息片刻,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体力。这种尊重生命、关注健康、重视休息的人性化的管理方法,的确让人感动。

4.学会让负重的自己活得更好

任何人注定都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创造一部分价值,担起生命的重任。一个人身上的担子越重,就越能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与快乐。事实证明,担子越重,脚印越深;脚印越深,步子越稳。这样,做起事情来才更有成功的胜算,因为任何一个健康的人都大有潜力可挖。

当然,没有人天生愿意吃苦,而生命赋予人的痛苦与幸福大体等值。“居安思危”,当你享受幸福的时候,或多或少应该考虑如何避免可能袭来的痛苦,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如果你是一个强者,就更应该感受到这一点。尽管人们崇拜你,但是,他们更愿意打倒你。强大对自己是一种荣耀,对别人却是一种威胁。所以,越是有成绩的人,他们身上的担子越重。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应该时刻做好准备,不仅是准备摘取桂冠,更多的是琢磨怎么来加重自己的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自觉。

生活是一个过程,志向不可以太高,心态也不能过急,急了就可能忘记把重要的东西放在肩上,于是,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残缺。因此,凡事都应该做到踏踏实实、稳中求胜,才能让负重的自己活得更好。

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坎伯曾经写道:“我们无法矫治这个苦难的世界,但我们能选择快乐地活着。”

天底下没有绝对的好事和绝对的坏事,有的只是你如何选择面对事情的态度。如果你凡事皆抱着负面的心态,那么就算你中了1000万的彩票,也是坏事一桩。因为你害怕中了彩票之后,有人会觊觎你的钱财,进而对你采取不利的行动。一个人心态的好坏完全操之在己,就好比你的手指被扎了一根刺,你应该高兴地喊一声:幸亏不是扎在眼睛里!记住:你有权选择自己的心态,只有选择了快乐的心态,你才会拥有快乐的人生,要学会让负重的自己活得更好。

5.太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

现代社会太多的人为了生存和前途拼命地奋斗。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从而导致精疲力竭,这样就潜伏着“过劳死”

的危险。如今,疯狂工作不注意休息的人真是太多了,这种不尊重健康的现象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很普通,不仅有底层的人士,还有高层的人士。

2005年4月10日上午8点44分,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陈逸飞因上消化道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享年59岁,这位广受赞誉的“视觉艺术家”,因为劳累过度而在离60岁还有4天的时候结束了生命。陈逸飞广泛涉足电影、时装、环境、建筑、传媒出版、模特经纪、时尚家居等多种领域,他才华横溢,却因为玩命工作,不注意休息而英年早逝,这样一颗璀璨的明星过早地陨落了,实在是令人感到可惜。

陈逸飞的去世,似乎不仅仅是给那些才华横溢的艺术界的人士以提醒,同样也给常年辛苦工作的企业老板们以警示:“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我们只要稍微回顾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人的去世都让人遗憾:

2004年11月7日晚,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年仅38岁;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由于心跳骤停在京突然辞世,终年54岁;2004年3月4日,52岁的大中电器总经理胡凯因心脏病突发逝世;2002年,青岛啤酒老总彭作义游泳时突发心肌梗塞去世……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企业家,都是一手创立了令全球关注的企业的领袖。

2006年5月28日,年仅25岁的华为固网产品线硬件工程师胡新宇,因长期加班导致急性脑炎,经抢救无效去世。两天以后的5月30日深夜,广州市35岁的服装厂女工甘红英猝死在出租屋内。此前4天,她的工作时间长达54小时25分钟,她生前一直在喊“累”。

胡新宇事件发生以后,曾经在华为公司担任副总的李玉琢在访谈时说:“年轻人参加工作不久,缺乏工作经验和生活积累,为了提高业务,做出成绩,工作上肯定要付出,但绝对不能极端到以损害健康甚至是死亡作为代价。企业也应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一种人文关怀,对年轻人的生活给予适当关注。对于某些不会休息的工作狂,甚至要逼着他去休息。”

王均瑶英年早逝后,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闻知消息,立即发去唁电表示哀痛,同时也要集团公司的干部职工要健康工作。能工作还要会休息,这是南存辉一贯的原则。他经常说,一个人每天只有6个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工作时间长了没有效果。南存辉主张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不主张打疲劳战,能站着开会的,不坐着开,能在桌边开会的,不在会议室里开,能写便条的,不下文件。南存辉不提倡主管天天加班,天天熬夜,有本事的主管应该是把事情交给部下去做,而自己却是轻松的。

太累的时候需要歇歇。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放下工作轻松一会儿,在紧张的工作中松弛自己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