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当上宰相后,为了防止群臣中有人弹劾他,就取消了谏官议政制度。开元二十五年,有位谏官杜上书言政。李林甫为了杀一儆百,当即将其贬为县令,并召集朝廷所有的谏官,威胁道:“现在皇上圣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的意旨办事就行了。你们没看到立仗马(一种在皇宫前作仪仗用的马)吗?它们吃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马要是叫了一声,就会被拉出去,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谏官们自然知道李林甫的意思,从此以后,只见他们上下班,再也不见他们开口提意见了。
除去了百官,就剩下一个左相有面圣言事的机会,李林甫就推举听自己话的牛仙客为左相。牛仙客是李林甫手中的傀儡,因此,朝政大事开始由李林甫一人决断。
牛仙客死后,唐太宗的玄孙李适之为左相。李适之不知道李林甫的厉害,当然尽职尽责,有了意见就向玄宗提,李林甫感到很不安,就设计陷害他。一天,李适之刚入朝,李林甫就派人告诉他: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以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适之当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他急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听了果然很高兴,便召见李林甫商议此事。李林甫听后,平静地说:“这件事,臣已经知道很久了。”玄宗很是奇怪,便问他:“那你为什么不早说呢?”李林甫虔诚地答道:“皇上,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如果别人想开采,那就是对皇上的大不敬啊,此人一定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唐玄宗听后觉得李林甫一片忠心,又沉稳老练、处世周全,反过来认为李适之为人浮躁,于是下令:“今后凡有事上奏一定要与李林甫商议,不得冲动。”李适之不知道哪里得罪了皇帝,从此变得小心谨慎。但李林甫还是看他不顺眼,不久又在皇上面前旧事重提,结果李适之稀里糊涂地就被罢了相。
倒霉的不止李适之一个人。李林甫专权后,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劳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或官位快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上隔着帘子向外眺望,正巧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经过楼下。唐玄宗觉得他英气非凡,便随口赞赏了几句。第二天,李林甫的眼线告知了李林甫,他觉得非常不安,就把卢绚降职为华州刺史。卢绚到任不久,又被诬告工作不称职,又再一次被降了职。
有一个官员严挺之,被李林甫排挤在外地当刺史。后来,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说:“严挺之还在吗?这个人很有才能,还可以用呢。”
李林甫当然不能把严挺之调回来跟自己过不去,但表面上又装出很恭顺的样子,对唐玄宗说:“陛下爱才重才,实为明君。那就让微臣去为皇上办理此事吧!”唐玄宗同意了。
回家后,李林甫把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找来,貌似亲密状对他说,皇上很惦念他哥哥的近况,他们应该想个办法调他回京。
李林甫恳切热情的态度由不得严损之不信。对此严损之很是感激,以为李林甫是在为他们兄弟出力。按照李林甫的授意,严损之替兄长写了一封信,说他得了病,请求回京城看病。哪知李林甫拿着信对玄宗说:“严挺之岁数大了,近日又得了风寒,因此皇上得给他找个闲差干着。”
唐玄宗听了,摇头叹息:“挺之真是可惜了朕的一片苦心呀!”随后,玄宗召严挺之来东都治病,但就任之事就此作罢。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的“本领”,一直安稳地做了十几年宰相。
【酷评】
口蜜腹剑李林甫,这个奸诈之人自然已被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奸人为什么能当宰相,并且一当就是十几年,这才是最值得深思的。李林甫的传记作者也不得不指出,李林甫是个非常务实的理财家和清醒的行政专家。这很可能是他在位多年而不能被人搞掉的一个原因,但不是全部。历史上才华超群的政治家不胜枚举,但能和李林甫一样权倾天下十几年而不倒者屈指可数。李林甫有一样为人的基本技能是别人学不来的,那就是他从来都在背后下手,从来都把自己的阴险隐藏得很好,在你自认为安全的时候,突然在阴暗处向你投出暗箭。
我们当然对这种阴险行为与恶劣行径十分不齿,这背离了做人的基本原则,但生活中一定的城府还是必要的,不要面对陌生人轻率地打开心扉,这也是自我保护的最基本的准则。在这个世界上,“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有,但如李林甫“口蜜腹剑”的人也有很多。
§§§第七节 伤心人在马嵬坡
唐代的婚姻观念比较开放,从一而终的观念并不是那么严格。因此,不管是平民老百姓还是王公贵族家里,很多女子都可以一嫁再嫁。这里要说的这个故事是一个父亲娶了自己的儿媳妇,这要放到现在,自然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特大丑闻,然而放在唐代,却成就了一段佳话。
故事的男主人公是唐玄宗李隆基。应该说李隆基基本上是个很有作为的好皇帝,他求贤纳谏,励精图治,继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之后,他使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开创了著名的“开元盛世”。但到了晚年,唐玄宗就出问题了,原因是一个女人死了。
唐玄宗是一个多情种子,在三千佳丽的后宫,他最宠爱的就是一个叫武惠妃的妃子。然而自古红颜薄命,武惠妃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因病去世后,唐玄宗像是丢了魂似的,变得茶饭不思,郁郁寡欢,这让他的心腹宦官高力士十分着急。病当然得对症下药,身为唐玄宗肚子里的蛔虫,高力士自然明白皇帝的想法,于是他大胆向主子推荐了与武惠妃容貌特征相似的杨玉环。
杨玉环是唐玄宗十八子李瑁的妃子,长得美艳无比,而且能歌善舞,智慧过人。对于这样一个丰艳照人、风情万种的女人,一个正常的男人都会动心,何况是风流种子李隆基?于是在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派人把杨玉环接到了临潼温泉宫。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玄宗魂儿都掉了。
好不容易缓过神来,唐玄宗立即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将这位美人搞到手,因为杨玉环是儿子李瑁的老婆,事情比较棘手。
关键时刻又是贴心的高力士挺身而出。他凭借自己高超的手腕,硬是把杨玉环从李瑁身边弄走,送到了唐玄宗的怀里。其时唐玄宗五十六岁,杨玉环刚二十二岁。
因为杨玉环不是王妃,而是自己的儿媳妇,所以起码先得改变这种身份。于是玄宗吩咐,让杨玉环先入籍女道士,赐号太真,而后再迎入后宫。
有了绝世美女相伴,唐玄宗按说应该像注射了鸡血一般重新焕发斗志,没想到他却更加厌倦朝政。
这天晚上,杨玉环被宫女们扶进了唐玄宗的寝宫。在温暖的芙蓉帐里,她和李隆基共度良宵,醒来时天已大亮。李隆基不愧为一代明君,在芙蓉帐中竟然还谨记皇帝的本分,他立即从床上爬起来,打算叫侍从来为自己换衣服上朝。杨玉环第一天入宫,从床上爬起时皇上连看都不看自己一眼就急着上朝,真伤她自尊。于是,她埋怨唐玄宗:“臣妾刚来宫里,人生地不熟,皇上只想着上朝,都不管我!”说完,眼泪就掉下来了。唐玄宗一看好不容易搞到手的美女被自己惹哭了,心想反正现在上朝也耽误了,再说天下太平,想必朝中也没什么大事,不去就不去吧。就这样他又躺了下来,美人立即破涕为笑。
杨玉环不仅人长得美,还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善解人意。玄宗极为喜欢,渐渐变成迷恋,不能自拔。他把后宫其他妃嫔统统丢在一边,天天守着杨贵妃,形影不离。天宝四年(74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
为了讨好杨贵妃,唐玄宗对她的嗜好无不予以满足:专为贵妃制造锦绣的工匠,竟达七百人;在骊山的华清池,专为她开辟了温泉浴场;杨玉环爱吃鲜荔枝,唐玄宗就不远千里、不惜工本,诏令岭南节度使专司其事,设飞驿传送岭南荔枝,一匹又一匹的骏马开始了旷日持久的长跑接力,就为了让杨玉环吃上鲜荔枝。
玄宗李隆基是风情中人,对于感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专一。他先后爱过很多女人,然而到了杨玉环这里,他的爱情竟然从博爱转为专一。
相传,有一年七月七日的乞巧节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避开众人在华清宫的长生殿仰望牛郎织女二星,双双跪拜,发下誓言:“人寿难朝,但愿我们世世生生,永为夫妻,永不分离!”
正当二人沉浸在爱情的喜悦中时,杨国忠粉墨登场了。
这个杨国忠何许人也?他原名叫杨钊,是杨玉环的堂兄。当年杨钊不过是四川的一个县尉,官位极低。当他得知堂妹当了贵妃后,就带着家乡特产找到了杨玉环。杨玉环当然要替杨钊说话了,于是对她言听计从的唐玄宗二话不说,对其加官晋爵。这家伙认为自己的名字“钊”字,是由“金”、“刀”组成,这“刀”字有冒犯皇上之嫌,为表示自己对皇帝妹夫的忠心,他主动要求改名为杨国忠。
杨国忠在职期间,由于位高权重,便渐渐开始总揽朝政,无恶不作,朝政逐渐被杨国忠败坏了。这时,边镇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率领十五万人马,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直捣长安,逼得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往四川逃跑。
几天后,他们到了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随行的将士又饿又累,他们觉得如今落到这种境地,全是因为奸相杨国忠,所以打定主意要除掉他。
这时的杨国忠正在全心对付几个要粮食的吐蕃使者,周围的兵士围上来,嚷道:“杨国忠要造反了!”随后就把杨国忠杀了。
杀了杨国忠,士兵们还觉得不够解气,就把气撒到了杨贵妃的头上。他们情绪激昂,把唐玄宗住的驿馆包围了起来。
唐玄宗累了一天,刚躺下,就听见外面乱作一团,便派高力士去外头问个究竟。高力士将士兵的话转述给唐玄宗,这下可把唐玄宗难住了。想起他与贵妃之间十几年的恩爱,又立过生死不离的海誓山盟,他哪里舍得交出贵妃!
唐玄宗低头不语,半晌说道:“杨国忠是奸臣,他祸乱朝政,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该杀。但杨玉环有什么罪?”
外头士兵的叫嚷声越来越大。高力士劝唐玄宗说:“事到如今,贵妃没有罪也不得不死了,要不然士兵发生兵变,陛下的性命就难保啦!”
为了保住祖宗打下来的江山和自己的性命,唐玄宗不得不忍痛放弃了杨玉环。在与贵妃泣不成声地抱头痛哭一场后,他赐给贵妃三尺白绫,让高力士把她带走。其时,贵妃年仅三十八岁。将士们听到杨贵妃已经被处死,总算消了口气,便陆陆续续离开了。
贵妃死后,唐玄宗终日郁郁寡欢,情意绵绵地思念着贵妃杨玉环。长安光复后,玄宗回到京城,触景生情,依然深深地思念着贵妃,还特地叫人画了一幅贵妃肖像挂于殿中,朝夕视之。
唐玄宗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造成腐败的政治局面,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外戚祸国,应予以谴责。但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却成了千古佳话,得到后来人们的普遍同情。
【酷评】
《西游记》中有个老鼠妖,绰号为“半截观音”。老鼠妖如果到人间走一遭,会发现有很多“半截皇帝”。所谓“半截皇帝”,就是在位前半期英明神武,慈悲为怀;后半期则昏聩残暴,匪夷所思。汉武帝是,唐太宗是,唐玄宗是,后来的后唐庄宗也是。人们会问,为什么当初那么英明的人,后来却昏庸不堪?其实说白了,就是骄傲自满了。人一骄傲自满,必然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觉得享受一下也是应该的,挥霍一下也没什么,工作少做一点、马虎一点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久而久之,原来的“优秀员工”就成了不思进取的老油条,原来的好皇帝就变成了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灾祸的坏皇帝。所以,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持久的成功。
§§§第八节 唐代的“百日维新”
唐德宗时期,在太子李诵的东宫里,有两个陪伴太子读书的官员:一个叫王叔文,是个好的棋手;另一个叫王,写得一手好字。李诵除了读书之外,还喜欢下棋写字,因此王叔文、王就经常在东宫陪太子读书下棋。王叔文比李诵也不过大八岁,入宫之初也就二三十岁。君臣既志同道合,又都是血气正盛的青壮年,自然相处融洽,很谈得来。王叔文经常一有机会,就与李诵畅谈天下大事,议论民间疾苦。
一次,太子在东宫与太子侍读讲论政道,谈到了宫市的弊害。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帝直接掠夺人们财富的一种最无耻的方式。古时候宫中需要的日用品,都从民间购买。唐朝贞元初年,改为由太监直接办理。太监看上的物品,只要喊一句“宫市”,你就完蛋了,只能接受一些宫中仓库里发霉的布帛,还得自己把财物扛到宫里去。太子气愤地说:“我见到父皇,一定要提提这件事。”
侍读们一听太子这么大气凛然,都被感动了,纷纷感慨太子的英明。但只有王叔文对着书桌发呆,一言不发。太子很纳闷,众人走了之后,他问王叔文是怎么回事,为何对自己如此仗义的表现无动于衷呢?王叔文慢悠悠地看着他回答说:太子,你不觉得自己很危险吗?如果有人乘机挑拨离间,在皇上面前说殿下收揽人心,那怎么解释得清楚?
太子一听,有道理啊。好,你就是我的姜尚、傅说,以后我就靠你了。就这样,王叔文取得了太子的极端信任,成为第一秘书,太子大事小事都与他商量。
过了一年,太子得了中风病,舌头不听使唤,讲不出话来。老年的唐德宗为了这件事急出病来,先咽了气。805年,长期卧病在床并已不能说话的太子李诵强挣着身子,在百官的拥戴下登上了皇位,是为唐顺宗。
唐顺宗不能说话,王叔文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帝的第一代言人,并组建了自己的小集团。王叔文自知声望不够,不便公开掌握朝政大权,便另外请了一个老资格的官员韦执谊出面做宰相,自己则当了一名翰林学士,帮助顺宗起草诏书。
看似废人一般的唐顺宗,与外表截然相反,有着一颗想做一番大事业的心。继位之初,他便大刀阔斧地在政治上下了一剂猛药,希望能治愈自安史之乱以来国家元气大伤、千疮百孔的现状。
王叔文终于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想起多年来的苦苦煎熬,加上顺宗的支持,他决定甩开膀子大干一把。为了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他和王沟通后,决定成立改革小组,目的是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之后,他们又秘密结识了刘禹锡、柳宗元等一些有才能的官员,总算把朝政大权抓了过来。
王叔文首先惩办了大贵族、大贪官李实。李实是唐朝皇族,袭封道王,专横残暴。贞元年间,关中大旱,粮田大面积颗粒无收,他却大肆虚报产量,强迫农民照常纳税,百姓对其恨之入骨。王叔文毫不留情,杀一儆百,拔了这颗钉子。消息传开,民心大快。
小试牛刀后,王叔文又连办了不少好事,主要有五点:废除宫市,废除五坊小儿(对五坊人员的蔑称),禁征宫中乳母,废除常贡以外的进奉,释放宫女和教坊女乐。
紧接着,王叔文又把财政权拿了过来,进行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