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结膜病 (3)
诊断:少阳经目病。
治则:枢转气机,和解表里。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g,南沙参10g,法半夏10g,青皮12g,白芍10g,薄荷6g,防风10g,红花10g,甘草6g。
守方连服12剂,诸症悉愈。
【解析】八廓的经脉,在一般情况下,是隐伏不显的。只有当相应的脏腑病变反应到廓上时,其经脉才显露征象。辨八廓病变是以白睛血丝为凭,一是血丝正居廓位;二是从白睛周边部伸向风轮;三是特别粗大,或者独显一二缕。若见满目血丝,而某廓血丝特甚者,多属表证;若某廓血丝一二缕者,则属里证,或属虚证。凡廓上血丝深红紫赤,或紫黑者,皆是相应脏腑中的热甚伤血,血热成瘀的表观。本病辨证为胆经气滞不通,故以小柴胡汤加减枢转气机,和解表里而愈。
(三)姚和清治疗慢性结膜炎验案(《眼科名家姚和清学术经验集》)医案1张某,女,53岁。
一诊:双目赤脉纠缠,干涩眊矂,数月于兹。症属赤眼后遗,病名赤丝虬脉。舌质红绛,脉来细弦而数。症由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
【处方】生地黄24g,熟地黄24g,黄连3g,黄芩6g,当归9g,地骨皮9g,柴胡6g,天冬9g,炒枳壳4.5g,炙甘草3g,五味子3g,7剂。
外治:黄连西瓜霜眼药水滴眼。
二诊:双目赤丝虬脉,数月于茲。经治,赤脉已退,但尚感头目眩晕,时而面部升火,再宗上法以治。
【处方】生地黄24g,山药12g,茯苓9g,泽泻9g,山茱萸9g,牡丹皮9g,知母9g,黄柏9g,7剂。
【解析】本病中医属赤丝虬脉,认为多系虚火上扰,此病好发于老年及体力衰弱之人,平时多伴有头晕耳鸣等症,可予滋阴降火之剂治疗。药选生地黄、熟地黄、当归、五味子滋阴养血,天冬养阴生津,地骨皮凉血清热,炙甘草补中益气,枳壳行气宽中,黄连、黄芩清热降火。诸药配合,更具滋阴降火之效。之后,再以知柏地黄汤以清余热而扶正。本案由于从根本上去除病因,所以发病时间虽久,却能在短期间内治愈且不复发。
医案2张某,男,42岁。
一诊:数月前得红眼,经治红退,但眼仍感沙涩,舌红少津,脉细数。病名白涩症,是因邪热未清,肺气郁闭。治以宣肺清金,养阴退热。
【处方】桑白皮9g,地骨皮9g,黄芩9g,玄参9g,麦冬12g,旋覆花9g(包),菊花9g,桔梗4.5g,甘草3g,茯苓9g,泽泻9g,7剂。
外治:黄连西瓜霜眼药水滴眼。
二诊:数治,干涩已愈,口干尚著,再予益气养阴继后。
【处方】北沙参9g,麦冬12g,五味子3g,7剂。
外治:黄连西瓜霜眼药水滴眼。
【解析】本案为发病时间较久的慢性眼病,亦采取病因治疗而获得较好疗效。该案病因是余热未清而导致肺气郁闭,所以用黄芩、菊花、甘草、桑白皮、地骨皮以清余热,玄参、麦冬以养肺阴,桔梗、旋覆花以调肺气,茯苓、泽泻以利水湿,导热下行。待疾愈,而以生脉散善后,是因该方具有益气养阴之效。本案主要是因肺阴不足,所以以北沙参易党参,是利用其具有益肺气与养肺阴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春季结膜炎
春季结膜炎是一种季节性过敏性的结膜慢性增殖性炎症。以睑结膜红色充血肥厚,****之间呈淡蓝色,状如卵圆石,表面呈浅灰色,球结膜呈褐黄色或污红色为主要特征。多双眼受犯,常于春夏季发病,秋冬季症状缓解或消失。多发于儿童与青少年,男多于女,农村多于城市。轻者3~4年后可完全消失,重者可连续复发10~20年之久,25岁以后减少。大多预后较好,不留任何后遗症。视力不受影响。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目痒症”、“痒若虫行症”、“鱼子石榴症”、“时复症”、“时复目痒”等,认为其发病乃感风热时邪,内蕴脾肺湿热,风湿热相搏,上犯于目,客留白睛胞睑所致。
一、辨 证 论 治
(一)风邪外侵证
【证候】睑内遍生颗粒,目痒难忍,流泪,迎风痒甚,常欲揉眼;舌质淡,苔薄白,脉浮。
【分析】风邪外侵,滞留不散,往来流行于眼睑结膜之间;风胜则痒,故目痒不休,迎风痒甚;风引泪出而常流泪;风邪阻络,气血瘀滞而****增生;脉浮为风邪之征。
【治法】祛风止痒。
【方药】驱风一字散(《审视瑶函》)加减。痒甚者,加乌梢蛇、僵蚕、白鲜皮以祛风止痒;若偏于热者加黄芩、生地黄、苦参以清热止痒;若体虚不胜祛风重剂,酌加黄芪、党参扶正之品。
(二)湿热上犯证
【证候】自觉奇痒难忍,泪多眵稠,睑肿沉重,白睛微黄,色污浊,角膜缘处有胶样结节;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湿热内蕴,兼受风邪,内外合邪,上壅于胞睑,故眼奇痒尤甚;湿热壅遏于目,则泪多眵稠,睑肿沉重,白睛黄色污秽;湿热郁遏,肺气不宣,气血受阻,故白睛变生胶样结节,或兼睑内颗粒遍生,舌红苔黄腻,脉数,为湿热内蕴之征。
【治法】清热除湿止痒。
【方药】消风除热汤(《眼科集成》)加减。
若胶样结节大,加牡丹皮、赤芍、夏枯草以活血散结;分泌物多而痒为湿盛,加苦参、地肤子以除湿止痒;充血明显,有灼热感者为热盛,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
(三)脾肺湿热,复受风邪证
【证候】睑结膜见巨大****增生,角膜缘有胶状颗粒,球结膜充血、色黄浊;双眼奇痒难忍,有烧灼感,眼眵胶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脾经湿热上攻,阻滞脉络,而见睑结膜巨大****增生;肺经湿热上攻,阻滞脉络,而见角膜缘处颗粒增生,球结膜充血色黄浊;眼痒为湿热,复受风邪引动,则奇痒难忍;眼眵胶黏,眼有烧灼感为湿热而偏热盛;舌脉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除湿,祛风止痒。
【方药】除湿汤(《眼科纂要》)加减。角膜缘出现胶样结节,为肝经湿热,加龙胆草以清泻肝胆湿热。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一)姚和清治春季结膜炎验案(《眼科名家姚和清学术经验集》)医案1张某,男,21岁。
一诊:两眼内睑高低疙瘩,状如椒栗,沙涩,奇痒难忍,得病五载,逢春必发,舌淡苔白,脉浮有力。症由风邪阻络,气血瘀滞。治以祛风散邪,活血行滞。
【处方】制川乌6g,川芎5g,炒荆芥9g,羌活9g,防风6g,赤芍9g,牡丹皮9g,蝉蜕3g,浮萍6g,7剂。
外治:重明眼药水滴眼,每日3次。
五诊:数治,奇痒消失,眼内睑疙瘩也大有好转,病患年久,根治当需时间。
【处方】生地黄24g,赤、白芍各12g,当归12g,川芎3g,防风6g,羌活9g,蝉蜕3g,牡丹皮9g,7剂。
外治:同前。
【解析】本案是由于外感风邪,邪阻脉络而引起。风为阳邪,阳气开泄,外邪蠢动,所以一到春天而发病。治以祛风逐邪,方用驱风一字散加味。方中川乌、荆芥、羌活、防风发散外风;加蝉蜕、浮萍以增强祛风止痒作用;再加赤芍、牡丹皮、川芎凉血活血行气,消退局部瘀滞。由于用药针对病因,所以多年痼疾,仅1个月而愈。
医案2陈某,男,23岁。
一诊:两眼奇痒、黑白睛间抱轮灰黄隆起,得病数年,退之不易,舌赤苔黄腻,脉数。症由湿热上窜,治当清利湿热。
【处方】龙胆草9g,炒栀子9g,黄芩9g,茯苓9g,泽泻9g,地肤子9g,白鲜皮9g,防风6g,防己6g,川芎6g,赤芍9g,蝉蜕3g,7剂。
外治:重明眼药水滴眼,每日3次。
四诊:经治,抱轮灰黄隆起减退,奇痒亦瘥。再予上法。
【处方】赤芍9g,当归9g,川芎3g,黄芩9g,炒栀子9g,薏苡仁24g,防己24g,白鲜皮9g,地肤子9g,7剂。
外治:同前。
【解析】本案是因湿热上窜,复感风邪,所以用龙胆草、栀子、黄芩、地肤子、白鲜皮清利湿热,茯苓、泽泻渗湿泄热,防风、防己、蝉蜕祛风燥湿,赤芍、川芎活血行气。诸药配合,共奏祛风燥湿清热的作用。
医案3王某,男,22岁。
一诊:双眼抱轮灰黄微隆,奇痒难忍,得病五载,逢春必发,舌淡,脉虚,形体消瘦,倦怠乏力。证由气虚邪乘,治当益气祛邪。
【处方】黄芪24g,炒白术9g,防风6g,蝉蜕3g,防己6g,7剂。
外治:重明眼药水滴眼,每日3次。
五诊:眼内奇痒消失,白睛灰黄隆起亦淡,病久根深,还需继续调治。
【处方】黄芪30g,炒白术9g,防风6g,7剂。
外治:同前。
【解析】本案因有气虚证候,根据“诸痒为虚”,“肺主气,司皮毛”,外邪侵袭,肺气不利,失其所司,所以发生本病。且以春夏阳气开泄,外邪蠢动,是以时复,逢春而发,为此选用玉屏风散与黄芪防己汤加减治疗。此方既有补气固表,又有祛风燥湿的作用,补中寓散,对本病发病年久不愈,且有气虚证候的用之,效果明显,如果有血虚证候,则佐以补血。
(二)姚和清治春季结膜炎验案(《眼科证治经验》)
医案1丁某,男,18岁。
初诊于1951年4月5日:两眼奇痒,如虫爬行,逢春必发,将近四载。病在内睑,高低疙瘩,状如椒栗。舌红,脉实。证属风火上扰,局部气血瘀滞。治以疏风清热,佐以活血行滞。
【处方】加减广大重明汤:防风、龙胆草、甘草、细辛、蝉蜕、黄芩、赤芍、牡丹皮、浮萍,加地肤子,5剂(以后又服10剂)。
四诊:眼内奇痒消失,内睑疙瘩亦有好转,舌红,脉细数。病患年久,根深蒂固,邪虽去而正不足,当顾正去邪。
【处方】当归养荣汤:生地黄、炒白芍、当归、川芎、白芷、羌活、防风,加黄芩、黄柏、地肤子、赤芍,连服7剂。
【解析】急则治标,用疏风清热、活血行滞之剂祛其邪;缓则治本,用当归养荣汤加减,扶正祛邪,如此本固邪去,方不困于痼疾。
医案2张某,男,23岁。
初诊于1943年3月14日,两眼赤脉纠缠,二眦部黑白睛间抱轮灰黄微隆,奇痒难忍,逢春必发,五年于茲。面色苍白,肌腠干涩,倦怠,舌淡,脉虚软。此为气虚之证。治宜补气实表,佐以怯邪。
【处方】玉屏风散加浮萍,5剂(以后连服20剂)。
五诊:眼内奇痒消失,白睛灰黄色淡。续用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连服20剂。
【解析】本案患者素体虚弱,卫表不固,故以玉屏风散为主方,取其益气祛风解表,固正祛邪之功;加浮萍既能解表,又能祛风止痒。故连服数十剂后眼内奇痒消失,表证减轻。五诊时继以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以巩固疗效。
(三)张皆春治春季结膜炎验案(《张皆春眼科证治》)
医案刘某,男,23岁,汽车司机。
1976年6月初诊:双眼红赤3年。前年春节发病,入秋渐渐好转,去年亦然,今春又发。病后极痒,虽频频揉擦,痒亦不止,流泪羞明,眵如黏丝。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给可的松眼药水滴眼,药后症减,停药即发,至今不愈。
检查:双目上睑内面有灰黄色扁平颗粒,排列致密,其间隙呈紫蓝色,白睛红赤,风轮周边有灰黄色胶样隆起。此为粟疮,邪侵气、风二轮所致,非单是脾胃受邪,乃系肺经亦有湿热,外受寒风侵袭。
【处方】散风止痒汤去乌头,加桑皮9g,桔梗、木贼各6g,赤芍9g。服药3剂。
6月10日复诊:目痒稍轻,睑内粟粒变化不大,白睛红赤大减,风轮周边污秽胶样物较前稍低,以前方连服68剂。
8月19日三诊:眼部稍有痒感,睑内已无粟粒,白睛呈黄白色,青睛两侧边缘各留有粟米大黄白色胶样物一块,已不像以前那样污秽。又给上方15剂。
1977年4月随访,病已痊愈,未再复发。
【解析】从本例病人的病情来看,与现代医学的球、睑结膜混合型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相似。白睛属肺,白睛红赤为肺中有热;青睛边缘的污秽黄白色胶样隆起,乃是肺经湿热积聚,外受寒风侵袭,肺气不宣所致。所以张老医生以散风止痒汤疏风散寒,清热利湿。去乌头者,恐其大热以助肺火;加桑白皮泻肺利水,桔梗宣肺利气,木贼疏风退翳而兼入肝胆血分,以清理青睛边缘秽浊之物,赤芍凉血活血、退赤明目。
(四)陈达夫治春季结膜炎验案(《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验》)
医案彭某,男,15岁。
主症:双眼发痒,发红,干涩,畏光,历时已有7~8年,每至春夏二季症状即加重,秋季之后,症状缓解,但未痊愈。初用可的松液滴眼效果很好,但久而久之,已无效果,故来院要求中药冶疗。检查:双眼视力1.5,双眼白睛污秽呈灰红色调,在黑睛周围呈灰白色胶状隆起,翻转上睑见其内表面如石子样肥大****累累,呈蓝灰色,其上附有透明黏丝状眼眵。
诊断:太阴湿热,夹风感虫。
治则:分解湿热,祛风杀虫。
【处方】三仁汤加味:薏苡仁30g,杏仁10g,蔻仁10g,法半夏10g,厚朴10g,滑石15g,竹叶10g,通草6g,蛇蜕6g,鹤虱15g,百部10g,芜荑6g,蒲公英25g。
病人服17剂而愈。次年春天,有小发作,照原方眼4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