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12178900000068

第68章 麻痹性斜视(3)

第十一章 麻痹性斜视(3)

医案2邱某,女,21岁。

初诊日期:1956年6月26日。门诊号:053017。左侧偏头痛已1月,近1周来胀痛加剧,并感胸闷、腹泻呕恶、四肢乏力,9天来且发现视物模糊,一物变两物。平素体质较差,经常有腰酸背痛、头晕目眩等症状。月经于今年才首次来潮。身体瘦弱,营养较差,心肺听、叩诊及X线透视无病变发现。一般神经反射正常,血液检验华康反应阴性,血压正常。眼部检查:视力:右远1.5,近1.0;左远0.8,近1.0。矫正:两眼各+1.50D=1.5。眼球检查:眼球位置在正前方观察,以及用遮眼试验,无偏斜现象,光反射测验显示光反射于角膜正中部位。眼球活动性:右眼向九个方向转动灵活:左眼在正中及右方六个方向转动灵活,但向左侧运动则中度障碍,如该眼极度向左侧外旋,则其角膜外缘与外眦的距离为5mm。复视检查:两像并立于同一水平线上,假像在真像外侧。两像距离:向右侧注视无复视,在正中、中上,其距离为13cm,中下为16cm,左上、左中为23cm,左下为33cm。脸部姿势:习惯地将头趋向左侧,其视线向左边方向注视目标。

初步诊断:左眼外展神经麻痹,双眼远视。

治疗经过:初诊时,因其脉象濡细,舌苔厚腻,体温37.3℃,处以藿朴四苓散。

【处方】藿香9g,厚朴3g,猪苓9g,茯苓9g,苍术9g,泽泻9g。

2剂后,大小便正常。胸口舒适,但头胀,头晕以及四肢乏力等症状皆未好转,眼部症状同前。因其舌苔腻浊已化,脉按之细弱无力,体温正常,乃改方六味地黄汤。

【处方】生地黄24g,山药12g,茯苓9g,泽泻9g,山茱萸9g,牡丹皮9g。

6月30日复诊,说眼痛已愈,头晕亦好。眼球检查:左眼向外转动显著好转,嘱其极度外转,其角膜外缘与外眦距离仅为2mm。复视检查:正中、中上、中下复视消失;左中、左上、左下,两像距离只有3cm左右。于是原方连服1周,复视完全消失,眼球活动亦与正常人无异,头晕头痛等现象亦告霍然。视力检查:右眼1.5,左眼1.2。

【解析】患者身体瘦弱,精神萎靡,经常头晕目眩,腰酸背痛,年21岁而月经首次来潮,说明肝肾亏损已极,但初诊时胸闷,呕恶,舌苔厚腻,说明内有湿邪,即当治标,故以藿朴四苓散先祛其湿,后以六味地黄汤补肝肾之精,使血气充盛,筋脉强壮,眼珠运动自如。

医案3王某,女,19岁,门诊号:053791。

初诊日期:1956年7月11日。1周前突然发高热头痛,次日右眼偏斜,转动不灵。并有复视及恶心等症状。经治疗热退,但头痛与眼病依然。前年患过同样疾病,经服药而愈。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1.5。除右眼眼球运动障碍及角膜中央有薄翳外,余皆阴性。右眼向正中及左侧三个方向注视正常,向右侧三个方向运动则略有障碍,如嘱极度向右,其角膜外缘与外眦的距离为4mm。复视检查:同侧性复视,两像平行直立。其距离:向右侧三个方向皆为40cm,向中央方向皆为26cm,向左侧注视则没有复视。

初步诊断:右眼角膜薄翳,右眼外展神经麻痹。

治疗经过:初诊时观察其舌苔薄白,脉象浮滑,体温37.5℃。处以豆豉温胆汤。

【处方】淡豆豉9g,制半夏9g,陈皮3g,茯苓9g,甘草3g,竹茹12g,炒枳壳4.5g。

2剂后,寒热退去,疼痛、恶心亦减少,但眼球转动仍不灵活。检查:其偏斜情况反较前日为甚,右眼眼球已不能向外旋转,其角膜外缘与外眦部之距离为7mm。复视现象:两像距离在右侧三个方向各为50cm,在中央方向则为33cm。于是改用六味地黄汤。

2剂后,头痛愈,眼病无明显进步。7月16日左眼结膜发炎,仍用原方加知母、黄柏,服后红退,改用补中益气汤。2剂后,眼痛完全消失,右眼转动亦大为灵活,复视减轻。检查右眼极度外转,其角膜外缘与外眦部之距离仅为2mm。复视方面,向右26cm,中央17cm。又2剂,眼球外转趋向正常。复视未尽除。以后改用补中益气丸,约服半个月而痊愈。

【解析】本案因突发高热而发病,舌苔薄白,脉象浮滑,证属风湿热邪外侵,故以豆豉温胆汤先治其标,而患者多次发病,说明正气已虚,故邪退后先后以六味地黄丸及补中益气汤补肝脾肾三脏,使气血充盛,眼络通畅,目珠自正。

医案4张某,男,45岁。门诊号:053530。

初诊日期:1956年7月6日。半个月来,发觉看1.7m以外距离的物体很模糊,一物变为数物。于最近1周来,看1.7m以内的物体也有这种现象,所以目下无论在工作或者在街路上行走总感觉眼前一片混乱,无法分清人物,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梅毒史,以前曾经治疗。华康氏反应强阳性,心肺透视正常。眼部检查:两眼视力皆为1.0。外眼及内眼检查无特殊,眼球运动良好,位置亦正常,并无偏斜症状。复视检查:同侧性复视,两像平立,假像在真物外侧。眼球向右无复视,向正中与向左旋转则皆发生复视,而且越向左侧,复视越显。两像距离,在正中三个方向,其距离为7cm。向左侧三个方向注视,则为17cm。

初步诊断:右眼外展神经不完全麻痹。

治疗经过:初诊给予解毒活血汤。

【处方】生地黄24g,赤芍9g,归尾9g,川芎3g,红花3g,桃仁9g,金银花12g,紫花地丁12g,甘草3g,黄连3g,黄芩6g,茯苓30g。每日1剂。

内服7剂后,复视现象减轻。2周后,眼球向正中三个方向注视,复视消失,如向左侧注视则仍显复视,两像之距离为7cm左右,而且这种现象是在66cm以外,1.7m以内的距离时才发觉,如超越这个距离则不发生复视。以后又继续内服1周,病人感觉在66cm地点眼向左侧注视还要发生复视。之后,再继续内服1周,以上病态完全消失。

【解析】患者有梅毒史,华康氏反应强阳性,乃因为梅毒侵犯神经所致,梅毒为外来之毒邪,故用金银花、紫花地丁、甘草、黄连、黄芩、茯苓清热解毒,毒壅血滞,筋肉失养,故当活血行滞,以生地黄、赤芍、归尾、川芎、红花、桃仁活血化瘀,驱毒外出。

(四)陈达夫治眼外肌麻痹验案(《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验》)医案1陈某,女,42岁。

主症:突然发生复视5天。7天前,先有头昏头痛、鼻塞、咽痛,2天后痊愈,次日突然感视一为二,右眼转动不灵。检查:视力双眼1.5,右眼珠向内偏斜,向外转动时,不能超过正中线,其他各方向转动自如。左眼固视时右眼内斜25°,右眼固视时,内斜30°。复视图为水平同侧复视,向右方注视时,复象距离加大。

诊断:风痰阻闭阳明厥阴经络。

治则:祛风化痰,舒筋通络。

【处方】正容汤加减:炒白附子10g(先熬),胆南星3g,羌活6g,防风10g,僵蚕12g,法半夏10g,木瓜10g,赤芍15g,松节25g,钩藤10g,全蝎2个。

服6剂后,右眼外直肌功能开始恢复,复象距离缩小,但右眼结膜轻充血。考虑有热象,故于原方中加竹茹15g,枳实10g,以清热化痰。服6剂后,右眼球能充分外转,角膜缘可达外眦角,仍有轻度复视。再于首次方中加防风10g,再服6剂,眼球运动恢复正常,复视消失。

【解析】本案患者外感风邪,内有痰湿,风痰互结,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失养不用,致目珠偏视,故用炒白附子、全蝎、羌活、防风、僵蚕、钩藤祛风,胆南星、法半夏祛风化痰,木瓜、松节舒筋通络,赤芍活血清血,使风痰去,筋肉舒缩自如,目珠自正。

医案2刘某,女,25岁。

主症:左眼疼痛1个月,伴复视,视力下降。1个月前感头昏,不思饮食,当天夜晚3点钟左右,左眼胀痛,伴同侧偏头痛,痛甚时恶心,呕吐,6天后出现复视,视物模糊。

检查:视力右眼―2.50DS→0.8。左眼上睑下垂,睑裂3mm,眼球轻度前突,突眼计测量右眼14.5mm,左眼15.5mm,眶距95mm,左眼瞳孔散大,直径约5mm,对光反射减弱,眼球向各方运动受眼。眼底检查:左眼视盘色红,生理凹陷不明显,静脉充盈,黄斑区无病理变化。右眼正常。鼻咽部检查,已排除肿瘤。眼眶视神经孔、蝶鞍摄片,无异常发现。超声波检查,中线波无移位。血象:白细胞总数:10800/ mm3。康氏反应阴性。

诊断:风痰阻闭阳明厥阴经络。

治则:祛风化痰,舒筋活络。

【处方】正容汤加减:炒白附子10g(先熬),胆南星6g,松节30g,赤芍15g,钩藤15g,僵蚕10g,木瓜10g,五味子6g,全蝎2个,升麻6g,藿香6g,葛根30g,石膏15g,草豆蔻6g。

病人服上方后,头痛逐渐减轻,呕吐停止,眼肌动能逐渐恢复。20天后,眼能睁开,但睑裂小于对侧眼,眼球可以转动,角膜缘尚不能达眦部,仍有复视。1个月后,双眼视力―2.50DS→1.5,双眼睑裂等大,左眼上下转动时力量稍差,有轻度复视(上、下方),左侧瞳孔略大于右侧,对光反射恢复,眼底正常。

【解析】患者脾虚失运,聚湿生痰,痰浊内生,复感风邪,风痰阻络,眼带失养,弛缓不用,故以正容汤祛风化痰,舒筋活络;藿香、草豆蔻温胃行气止呕。本例伴有上睑下垂,瞳孔散大,且病在头目,故加升麻升提上睑,并载诸药上行,五味子缩瞳;风痰阻滞阳明,故加葛根、石膏清阳明之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