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视神经疾病 (6)
治疗经过:服药1周,自觉头胀、口苦等症状消失,眼底****充血、水肿减退,原方去羚羊角(代)又服2周,水肿全退,视力恢复正常。
【解析】本案通过审证求因,辨证为肝阳偏亢,气火上逆,致目系气血津液升降失常,目络瘀滞。故治疗以平肝清热潜阳为主,配合活血利水行滞之品,切合病因,标本兼治,视盘水肿消退,视力恢复。
(二)庞万敏治视盘血管炎验案(《眼病妙方精选》)
医案王某,女,33岁。
曾有妊娠中毒症病史。于1978年6月28日,右眼视物不清,当时视力0.05,经治10余天,视力恢复至0.2。诊见:右眼视盘略充血,下半水肿,边界不清,颞下支静脉高度曲张,沿颞下支视网膜有出血,呈放射状,并伴有水肿,黄斑区受累,并见星芒状斑,血尿常规化验及血压均正常。伴有头痛,失眠,口苦,口干,舌红,苔薄黄燥,脉弦数。证系血热妄行,伤津耗阴所致。方用养阴清热汤加减。
【处方】石膏、生地黄、金银花、芦根各30g,天花粉、知母、黄芩、龙胆草各10g,白茅根、牡丹皮、赤芍、决明子。
15天后视力增至0.6,视网膜出血大部吸收,黄斑部星芒状斑更加明显,前方去茅根,加木贼、蝉蜕。服30剂后,检查眼底:视网膜静脉略显纡曲,黄斑区星芒状斑明显吸收,视力恢复至0.9。改为滋阴养血法,继续治疗20天,视力0.9,黄斑区遗留少量渗出及色素斑。
【解析】火为阳邪,主升、主动,伤津耗液。火热升腾炎上,热壅目系,灼伤目络,迫血妄行,视衣出血,视力骤降。故方中用了大剂量的清热降火之品以清脏腑之热,并用生地黄、芦根、天花粉养阴生津,白茅根凉血止血,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使清热而不伤阴,止血而不留瘀。
(三)姚亦群治视盘血管炎验案(《眼病妙方精选》)
医案陈某,女,44岁。
初诊日期:1979年12月7日。主诉:右眼患病2周,因检查前房角压迫眼球而致视物模糊。全身症见:头胀,口苦,舌质偏红,脉弦数。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2,加片+4DS=0.9。右外眼正常,角膜后壁色素沉着物少许,前房正常,瞳孔不圆正,对光反应部分存在。眼底:视盘水肿约2D,边缘境界模糊,四周网膜轻度水肿,在其上方见少许火焰状出血,静脉怒张,动脉无异常,黄斑部中心凹反射弥散。
诊断:右眼视盘血管炎(****水肿型)。
治疗经过:根据体征诊断其病起自肝阳上亢,治疗以平肝潜阳、凉血清热为主,同时佐以活血利水药。
【处方】石决明、菊花、赤芍、牡丹皮、生地黄、知母、甘草、茯苓、泽泻、三七、蒲黄,每日1剂。
7剂后,头胀口苦减退。眼底检查:视盘水肿及出血仍明显存在。继原方7剂,头胀等消失,眼底网膜出血吸收,视盘及其周围水肿亦有好转。继原方去三七、蒲黄,加车前子,又服2周,水肿消退,黄斑中心凹反射尚弥漫,改六味地黄汤加当归、赤芍、白芍,又服2周,黄斑中心凹反射正常,停止治疗。
【解析】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阴不足,阴不制阳,阳亢于上,气血失和,目系壅滞,局部水肿出血,血水互结。治当滋阴平肝,使浮越之肝阳下潜。故以石决明、菊花平肝潜阳,生地黄、知母滋阴清热,益肾治本;加牡丹皮、赤芍、三七、蒲黄凉血化瘀,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以针对局部病理变化而治其标。
(四)赵庭富治视盘血管炎验案(《眼病妙方精选》)
医案于某,女,29岁,河北省医科院职工。
于1981年3月6日初诊。主诉:双眼视物不清1月。现病史:1月前双眼视物模糊,曾在某医院治疗无效而来我科就诊。现双眼视物不清,纳佳,二便正常。望诊:面色红润有泽,舌质红,苔薄白。闻诊:呼吸平稳,语言清晰。切诊:脉弦。视力:远右0.7,左0.4;近右0.7,左0.6,外眼未见异常改变。眼底:双眼视盘边界不清而充血,网膜中央血管纡曲,静脉怒张,周围呈放射状出血,以颞上侧为多,后极部网膜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射不清。中医诊断:双眼视瞻昏渺。西医诊断:视盘血管炎(双)。辨证:系肝经郁热化火上炎,血溢络外所致。
治则:清肝解郁,疏通脉络。
方药: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加丹栀逍遥散。
【处方】菊花、蝉蜕、木贼、赤芍、银柴胡、羌活、白术、防风、当归、白芍、茯苓、牡丹皮、炒栀子、丹参、黄芩各9g,15剂。
1981年3月21日二诊:视物较前清晰,头痛,脉弦。查:视力右1.0,左0.6+4, 眼底出血较前有所吸收,黄斑中心凹反射隐约可见。原方加川芎5g。
1981年4月7日复查:视力右1.5,左0.9+4, 眼底出血基本吸收,黄斑中心凹反射可见。
【解析】本病究其所因,一是产后哺乳期体弱,外感风热,毒邪内陷;二是女性内有肝经郁滞,脉络不畅,气血瘀阻。肝经郁滞,血热妄行,故以清肝疏通为善,外邪以疏散为宜。若用寒凉之品,贪图一时爽快,则后患无穷,寒凉则凝滞,外邪不易疏散。热邪内因不解,气血不得流行,病因难除。以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加丹栀逍遥散,以进一步加大清肝解郁之力,并加丹参、黄芩,使血热清,经脉通,其病乃愈。故治本病当以祛客邪为要,万不可泻脏之本。
第五节视 盘 水 肿
视盘水肿是一种非炎症性的视神经****的被动性水肿,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多病因的体征,常由视盘本身、眼内、眶内、颅内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的肿瘤、炎症、外伤及先天畸形等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其他原因则有恶性高血压、肺心病、眼眶占位病变、葡萄膜炎、低眼压等。
中医认为视盘水肿早期,视力损害较轻,表现为阵发性视力障碍或视物模糊,属“视瞻昏渺”的范畴;视力逐渐丧失的,发展至视神经萎缩时,则属“青盲”证的范畴。多因肝胆湿热,上蒙清窍;或肝阳上亢,气血上逆;或情志不舒,肝郁犯脾;或脾肾阳虚,运化失职,浊邪不降,上扰清窍,皆可致目系壅滞,气血津液流行不畅而肿胀。
一、辨 证 论 治
(一)肝胆湿热证
【证候】视物模糊或阵发性视朦,眼底视盘水肿充血,边界模糊,视网膜静脉怒张纡曲;伴有胁肋胀痛,厌食腹胀,头痛泛恶,口苦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分析】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偏嗜,酿湿生热,湿热蕴结肝胆,循经上犯,蒙蔽清窍,则头痛,致目系经气不利,气血津液升降失常,目系瘀滞肿胀,边界模糊,视网膜静脉怒张纡曲;湿困中焦,则厌食腹胀,泛恶;胁肋胀痛,口苦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皆为肝胆经有湿热之象。
【治法】清肝利湿,活血化瘀。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常加茺蔚子、地龙、桃仁等以活血利水。
(二)肝阳上亢证
【证候】起病较急,阵发视朦,眼底同前;头痛目胀,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重脚轻,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细。
【分析】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亢逆于上,气血上冲,清窍壅滞,目系经气不利,气血津液升降失常,视盘水肿,边界模糊,视网膜静脉怒张纡曲;阳亢于上,故头晕耳鸣,步态不稳;****不足,神无所养,故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细等为阴虚阳亢之象。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利水。
【方药】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常加车前子、猪苓、桃仁、地龙等以活血利水。
(三)肝郁脾虚证
【证候】眼症同前;伴头晕耳鸣,胸胁胀满疼痛,纳差,二便自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分析】肝主疏泄,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机不畅,目内津液输布代谢失常而成水肿;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胸胁胀满疼痛;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则纳呆,脾不升清,故头晕耳鸣;脉弦细为肝郁脾虚的征象。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和剂局方》)加减。常加车前子、猪苓、桃仁、地龙等以活血利水。
(四)脾肾阳虚证
【证候】视盘水肿,视物模糊,视力渐降,甚或失明;兼见面色白,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浮肢肿,尿频或小便清长,便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分析】病久体弱,耗伤阳气,或禀赋不足,脾肾阳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上泛清窍,湿浊阻滞目系,蒙蔽清阳,故见视****水肿明显,视力渐降,甚或失明;精阳之气不能温养头面四肢及充养血脉,则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浮肢肿;肾阳虚衰,气化无力,则尿频或小便清长;阳虚内寒,不能腐熟运化水谷,则便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均为脾肾阳虚之象。
【治法】温补脾肾,利水化浊。
【方药】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一)庞赞襄治视盘水肿验案(《庞赞襄中医眼科经验》)
医案1代某,女,48岁,干部。
1985年1月16日初诊。主诉:双眼视物不清,有时一过性视力丧失20天,伴头晕,耳鸣,腰痛。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眼底:双眼视盘充血,边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向前隆起,视网膜水肿,静脉纡曲怒张,黄斑污秽,中心凹反射欠清;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数。头颅CT扫描报告:头颅未见异常。神经科检查发现颅压高。
诊断:双眼视瞻昏渺症(双眼视盘水肿)。
【处方】当归、白芍、茯苓、白术、丹参、赤芍、柴胡、熟地黄、山药、生地黄、枸杞子、神曲、磁石、栀子各10g,升麻、五味子、甘草各3g,车前子15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服药7剂,视物较前清楚,头晕好转,前方继服。2月26日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双眼视盘边界欠清,充血减轻,隆起较前减低,前方去磁石,加蝉蜕、木贼各10g。3月9日,头晕基本消失,耳鸣好转,腰痛,前方加牛膝10g,珍珠母15g,牡蛎15g。4月26日检查:双眼视力1.0,双眼视盘边界清,色泽稍淡,静脉纡曲,视网膜水肿消失,黄斑区发暗,中心凹反射可见。神经科检查颅压在正常范围,嘱其停药,观察6年,视力巩固。
【解析】本病应用舒肝解郁益阴汤加减治疗,以逍遥散为基础,舒肝解郁,开通玄府,发散郁结,酌加破瘀通脉疏络之品;并根据病情,加入散结之药;后又用大养肝阴,补肾明目之品,改善全身症状,控制眼底病情发展。
医案2房某,男,55岁,干部。
1987年9月19日住院。主诉:双眼视物不清,头痛4个月。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0.8;双眼视盘边界消失,轻度隆起,视盘充血,视网膜静脉纡曲怒张,黄斑区污秽,中心凹反射不见;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数。
诊断:双眼视瞻昏渺症(双眼视盘水肿)。
【处方】柴胡、黄芩、蝉蜕、菊花、木贼、蒺藜、桔梗、栀子、枳壳、赤芍各10g;夏枯草15g;木通、牡丹皮、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前方服至1987年10月8日,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1.2,双眼视盘边界欠清,隆起基本消失,充血减轻,视网膜静脉纡曲,黄斑区发暗,中心凹反射不清。前方继服,于1987年11月17日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1.5,左眼视野较小,双眼视盘边界清,色泽淡,静脉纡曲,黄斑区发暗,中心凹反射隐约可见。带药15剂出院,观察4年未再复发。
【解析】本案所用清肝解郁汤,是庞赞襄治疗视盘水肿的经验方剂。方中以柴胡、夏枯草、菊花、木贼、蝉蜕、蒺藜、桔梗清散郁热,疏通玄府为君;黄芩、栀子、木通清肝经郁热为臣;牡丹皮、赤芍活血清热而助君解郁,助臣清热;枳壳、甘草调护中州。特别强调君药清散而通玄府的作用。此方还可用来治疗眼底出血,酌情去栀子、木通,效果较佳。
(二)陆南山治视盘水肿验案(《眼科临证录》)
医案丁某,女,29岁,门诊号75449。
病史:1975年1月14日初诊。2个月前开始右后半部头痛,1星期后整个头部疼痛,伴恶心感,无呕吐,自觉两眼视物模糊,神经科检查:脑电图提示,有轻度不正常。超声波检查:中线无明显偏移。右鼻唇沟较浅。血压120/80mmHg。当时曾服氨苯蝶啶、强力霉素、维生素B1、维生素B6、三磷腺苷,肌注青霉素等。经治疗2个月,疗效不明显,转中医眼科治疗。
检查:双眼视力均为1.2。双眼角膜透明,瞳孔对光反应及眼球转动均无异常;双眼视盘充血明显,兼有水肿,高达+4个屈光度,生理凹陷消失,视盘边缘模糊、周围视网膜有浅层出血及少量渗出,视网膜静脉怒张,黄斑中心凹反射存在;视野:双眼生理盲点扩大。
诊断:两眼视盘水肿(原因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