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12178900000060

第60章 视神经疾病 (5)

第十章 视神经疾病 (5)

初诊日期:1989年12月21日。主诉:右眼突然视物模糊1个半月。病史:患者于1个半月前清晨起床后突感右眼视力模糊,眼前偏外下方有一片抹不去的阴影,某医院按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用过妥拉苏林、激素等药球后注射,视力无进步。平日体健,但情绪易激动。检查:视力右0.1,矫正0.2,近视力耶格7;左视力0.3,矫正0.6,近视力耶格2。右眼前节正常,眼底视盘色淡红模糊,筛板饱满,视盘边缘不清,静脉纡曲,动脉细,黄斑中心凹反射隐见。左眼前后节正常。右眼视野显示连接生理盲点的下方扇形缺损,但未超过水平中线。舌质黯红而嫩,舌边有齿痕,脉细涩。

诊断:右视瞻昏渺(右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辨证:气滞血瘀,脉络失充,目窍失养。

治则:舒肝理气,滋阴开窍明目。

【处方】柴胡6g,当归、牡丹皮、茯苓、炒白术、白芍、菊花、石菖蒲、甘草各10g,枸杞子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1989年12月28日二诊:右视力无明显进步,舌质淡嫩,苔薄白腻,脉细。余如前,因服汤药不方便,改用明目逍遥冲剂,60包,每次2包(18g)温水冲服,每日2次。

1990年1月6日三诊:右矫正视力增至0.5,要求继续服药,现情绪稳定,纳眠均好,二便调。

1990年1月25日末诊:自感眼前发亮,视力恢复,检查右视力矫正1.2。视野下方仍有类神经束状狭窄缺损。

【解析】患者平时情绪易激动,情志不调,日久肝失条达疏泄,肝气郁滞,突发目病,故以逍遥散疏肝理气,加用石菖蒲开窍活血通络;瞳神属肾,更加用枸杞子、菊花益肾明目。服用后情绪稳定,饮食及二便正常,睡眠好,视力恢复而痊愈。

(二)姚芳蔚治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验案(《眼底病的中医治疗》)

医案1张某,男,58岁。

左眼视物模糊2周,有原发性高血压已多年;头晕,耳鸣,失眠;舌红,脉弦细数。检查:左眼视力0.4,外眼(一);瞳孔反应良,眼底可见视盘色泽偏淡,边界不清,水肿约2PD,视盘周围网膜之色泽亦较淡,且伴少量出血点;视网膜动脉细,反光强,动静脉比例为1∶3,交叉压迹明显,黄斑反射见,但较暗;视野检查:鼻下方出现一片避开注视区而与生理盲点相连接,并直至周边部的视野缺损。右眼视力1.2,外眼(-),眼底视网膜动脉较细,反光强,动静脉比例为1∶3,交叉压迹较明显。血压(160/110mmHg)。

诊断:双眼视网膜动脉硬化,左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辨证:肝阳上亢。

治则:平肝潜阳。

【处方】珍珠母30g,钩藤10g(后下),菊花10g,川芎6g,黄芩10g,蒺藜10g,茯苓12g,泽泻12g,丹参15g,赤芍10g,白芍10g,夜交藤30g。7剂。

治疗经过:上方服后,自觉头晕失眠等症状减轻,眼亦较舒适,检查视力(左)0.5,眼底视盘水肿略减。嘱续服14剂后再诊,检视力增至0.8。

【处方】珍珠母30g,钩藤10g(后下),天麻6g,川芎6g,黄芩6g,赤芍10g,丹参15g,蒲黄15g(包),白芍10g。

又服14剂,眼底出血吸收,视力增至0.9,嘱原方去蒲黄加枸杞子12g。又服14剂,诸恙消失,视力恢复1.0。血压140/90mmHg。眼底:视盘色泽偏淡。继续服药2周,因视力未再进步,乃终止治疗。

【解析】本案主要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故以珍珠母、钩藤、菊花、黄芩、蒺藜、白芍平肝潜阳,使阴阳平衡;又以茯苓、泽泻、丹参、川芎、赤芍针对局部的水肿瘀滞,活血利水。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使阴平阳秘,目中玄府畅利,目病乃愈。

医案2戴某,男,57岁。

3个月前因车祸,头部外伤,硬脑膜血肿,昏迷,抢救苏醒,但双眼视物不清,经眼底荧光造影等检查,诊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无效。面色萎黄,头晕,脉细弱,舌淡。检查:视力右0.04,左0.03,外眼(一)。眼底:视盘明显苍白,无水肿,视网膜血管较细,黄斑中心凹反射不见。视野检查:双眼避开注视区颞下方象限偏盲。

诊断:双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辨证:气血两亏。

治则:益气养血。

【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熟地黄24g,炒白芍12g,当归12g,黄芪30g,丹参20g,川芎10g。

治疗经过:上方服1月,头晕症状消失,查视力:右0.1,左0.1。继续原方加阿胶,又服1月,查视力:双眼皆为0.2。

【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熟地黄24g,炒白芍12g,当归12g,川芎6g,黄芪30g,陈皮6g,阿胶10g(烊冲),丹参24g。

并以此方加减,共服5月,视力检查:右0.7,左0.3。加镜片:右-1.5DS=0.9,左一1.5DS=0.5。视野:颞下侧偏盲消失。眼底:视盘色泽仍白,黄斑中心凹反射仍未出现,伴有色素。以后继续调治1月,因视力未见进步,乃终止治疗。

【解析】肝受血而能视,气脱者目不明。患者突遭外伤,气血受损,气血两亏,目失濡养,神光涣散,故以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健脾益气培土,使气血生化有源;四物汤养血补血;加丹参配川芎,活血行血,引精上行。共使气血旺盛,目得濡养,目视精明。

(三)赵庭富治缺血性视****病变验案(《中医眼科五色复明新论》)医案赵某,女,40岁,河北省平山县农贸市场会计。

于1988年9月5日初诊。主诉:右眼突然视物不清半月,伴有头痛,眼眶发酸,下方看不见。检查:舌质稍红苔薄,脉弦。视力:远右0.5,左0.9,近右0.9,左1.0,矫不正。右眼底视盘边界不清,呈淡红色,黄斑区发暗,中心凹反射隐见;左眼底视盘边界不清,色泽正常,视盘下缘有乳白色渗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结果:右眼视盘颞侧早期弱荧光,晚期盘面荧光增强;左眼视盘荧光增强。周边视野:右上400、下100、右500,左眼正常。视神经诱发电位:除左眼16格各波正常外,其余各格各波均显示不良。

诊断:双眼视神经前段缺血性视****病变。

辨证:肝阴亏损,络脉空虚,血不荣目。

治则:养血柔肝,益气生津。

方药:养血生津汤。

【处方】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红花10g,鸡血藤10g,地龙15g,青皮10g,青葙子10g,牡丹皮10g,太子参10g,日1剂。

1988年9月7日复查:双眼视物较前清晰,头痛大减。视力右0.6,左0.7,近右0.9,左1.2。前方加续断15g继服。

1988年9月17日复查:双眼视物清,头痛消失,内外侧黑影变薄。视力,远右0.8,左1.0,近双0.9。双眼底无变化。

1988年10月6日复查:视力,右1.0,左1.2。近右1.0,左1.2。双眼视盘边界清,色青红色,黄斑中心凹反射可见,查右眼周边视野正常。双眼视神经诱发电位各波均正常。

【解析】视盘血管为心所主,视神经为肝所主。当先天不足,肾精亏损,精血不能复生,脾虚不能生化气血以荣目,视神经****呈淡红色,久之呈苍白色。是以白芍、青皮、太子参青色,入肝、脾、肺经,养血益气敛阴,健脾生津;当归、川芎、青葙子灰黑色,入肝、肾、脾经,补血鼓舞胃气,以达气血清阳上升;红花、鸡血藤、地龙、牡丹皮红色入心,以促气化血生,通络荣目,使正气渐复,气血得充而愈。

第四节视盘血管炎

视盘血管炎是视****血管的非特异性炎症。视盘内的血管主要包括视网膜中央动静脉与睫状动脉小分支,故视盘血管炎包括视网膜中央血管炎(多为静脉炎,表现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眼底像、Ⅱ型)及睫状动脉炎(表现为缺血性视盘病变的眼底像、Ⅰ型)。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较多,多为单眼发病,病情经过缓慢,病程可数周、数月或更长,但预后一般良好。

本病常表现为患眼视物模糊,或间隙性视物不清,检查视力可为正常或轻度下降,属中医眼科“视瞻昏渺”范畴;但视力下降明显者,属中医眼科“暴盲”的范畴。多因情志内伤,肝郁气滞,郁而化热,热入血分;或肝火上炎;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均可导致目中气血运行不畅,目系脉络瘀滞而发病。

一、辨 证 论 治

(一)肝火亢盛证

【证候】突然视物模糊,眼底视盘充血肿胀,****及周围有较多的出血,视网膜静脉扩张纡曲;头痛目胀,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五志化火或外邪化火,肝经火盛,火邪循经上炎,则头胀眼痛;灼伤目系,入于营血,故见视盘充血肿胀,肝火迫血妄行,血溢脉外,故有出血;热气怫郁,神光滞涩,则视物模糊;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火内盛之象。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化瘀。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常加凉血化瘀之品,如赤芍、牡丹皮、玄参、茺蔚子等;出血量多,加三七、茜草化瘀止血。

(二)肝郁血热证

【证候】视物模糊不清,眼底出现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全身兼有情志不舒,或因情志因素而发病,胸胁胀满疼痛,口苦咽干,或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分析】情志内伤,肝气不和,玄府不利,神光发越不通利,故视物模糊;肝之经脉不利,目窍不和,目系精气郁滞而致血脉瘀滞,故视盘充血水肿;肝郁化热,热入血分,灼伤目络,故见视网膜出血;郁热阻络,津液不行,则网膜水肿渗出;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故胸胁胀满疼痛,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为肝经郁热之征。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

【方药】丹栀逍遥散(《和剂局方》)加减。

(三)阴虚火旺证

【证候】眼症同前;症见头昏眼花,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分析】阴虚火旺,虚火上炎,灼伤视盘脉络,故眼底见充血水肿、出血;肝肾阴虚,清窍失养,则头昏眼花,视物模糊不清;阴虚津液亏乏,则口干咽燥,阴虚火旺,水不制火,故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滋阴降火汤(《审视瑶函》)加减。出血多者,加牡丹皮、白茅根、旱莲草凉血止血。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一)姚芳蔚治视盘血管炎验案(《眼底病的中医治疗》)

医案1崔某,女,23岁。

近半月来发现右眼视力模糊,发病前曾因细碎小事与邻居争吵过。右侧偏头痛,神疲纳少,舌质红,脉弦细数。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1.2。右眼外眼阴性,屈光间质清晰。眼底:视盘充血微隆,边缘较模糊,在颞下方****内外处有片状出血,视网膜静脉纡曲,在颞下、鼻下血管旁亦见较多之点状及片状出血,黄斑部中心凹反射存在,未见明显出血与水肿。左眼外眼阴性,眼底未发现有明显病变。

诊断:右眼视盘血管炎(Ⅱ型)。

辨证:肝郁火旺。

治则:疏肝清热,凉血散瘀。

【处方】赤芍12g,白芍12g,茯苓12g,当归12g,柴胡10g,炒白术12g,生地黄24g,牡丹皮12g,炒栀子10g,川芎6g,蒲黄15g(包),三七15g,7剂。

治疗经过:服上方7剂,头痛消失,精神好转,眼底网膜出血及****充血等减退,视力增至0.9。

【处方】生地黄24g,赤芍12g,当归12g,川芎6g,牡丹皮12g,茯苓12g,泽泻12g,三七15g。

此方又服1周后再诊,检查视力已达1.0,眼底视盘充血、水肿退,边缘清晰,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于是原方去茯苓、泽泻,又服2周,右眼眼底出血吸收,视力增至1.2而终止治疗。

【解析】本案因情志而发病,怒伤肝,肝郁化火,上攻于目,热壅目系,迫血妄行,致视衣目系水肿、出血。故以柴胡、白芍、牡丹皮、栀子疏肝清热,使肝气调达;以赤芍、白芍、生地黄、牡丹皮、川芎、蒲黄、三七凉血活血散瘀;茯苓、白术既能针对水肿利水渗湿,又能健脾,防止肝病传脾。

医案2忻某,女,32岁。

右眼视物模糊3周,曾经X线头颅摄片检查无异常。全身症见头胀,口苦,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1.0。右眼外眼阴性。眼底:视盘充血水肿约3D,边缘境界模糊,视网膜静脉轻度扩张,动脉无异常。左眼阴性。

诊断:右眼视盘血管炎(Ⅰ型)。

辨证:肝阳偏亢,气火上逆。

治则:平肝潜阳,凉血清热,利水行滞。

【处方】生地黄24g,赤芍12g,牡丹皮12g,石决明24g(先煎),炒栀子10g,黄芩10g,茯苓12g,泽泻12g,羚羊角粉(代)0.6g(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