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12178900000005

第5章 泪器病 (2)

第二章 泪器病 (2)

【处方】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12g,炙甘草3g,附子3g,肉桂3g(后下)。7剂。

【解析】本案辨证为心肝两虚,所以用四物汤补血和血,加党参、黄芪壮心气,酸枣仁、茯神宁心神。姚老认为泪为肝液,但为心之所使,心气虚则动,而宗脉虚,上液道开放,所以泪出不止。本案经服药,诸恙好转,但按尺脉微弱,诊为肾阳不足,所以用右归饮温补肾阳以收功。

第二节急性泪囊炎

泪囊炎是泪囊的感染性炎症。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滞留于泪囊中,伴发细菌感染引起;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以单眼发病为多。急性泪囊炎多数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发生,与侵入细菌毒力强大伴机体抵抗力减低有关;以泪囊区皮肤突然红肿热痛,继则脓成自溃为主要特征。

急性泪囊炎属中医学“漏睛疮”范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谓:“漏睛疮在大眦生,肝经风湿病睛明”。多因心火炽盛或因外感风热,引动心火,内外合邪;或脾胃积热,热毒上攻,致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结聚成疮,血腐肉败。

一、辨 证 论 治

(一)风热上攻证

【证候】内眦睛明穴处红肿疼痛,可扪及肿核,胞睑微肿,热泪频多;头痛,恶寒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分析】风热外袭,客于睑眦,邪毒稽留,气血凝滞,络脉失和,而酿发痈疖,故红肿热痛,可扪及肿核;泪窍闭塞,泪液不能下渗而外溢,故热泪频多;风热袭表,故恶寒发热,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而数。

【治法】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方药】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加减。若热毒较盛者,加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

(二)热毒炽盛证

【证候】患处红肿焮热,疼痛拒按,红肿漫及胞睑面颊;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

【分析】心脾蕴热,火毒上攻,热壅血滞,故红肿焮热,疼痛拒按;阳明热盛,心火内扰,故身热心烦;热灼津液,故口渴思饮,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为火热炽盛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消瘀散结。

【方药】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加减。热毒壅滞,疼痛剧烈者,加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止痛;欲成脓而未溃,加皂角刺、穿山甲、白芷托里消毒,促使脓成溃破。

(三)正虚邪留证

【证候】患处疼痛隐隐,微红微肿,扪之稍硬,略有压痛,但不溃破;或溃后漏口不收,脓汁稀少,绵绵不绝;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分析】久延不愈,邪热已减,故患处疼痛隐隐,微红微肿,扪之稍硬;损伤气血,邪毒留恋,正虚不能托毒外出,故肿核久不溃破,或溃后漏口不敛,脓汁稀少,绵绵不绝;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等,均为气血两亏之全身表现。

【治法】益气养血,托里排毒。

【方药】托里消毒散(《医学金鉴》)加减。若兼口干咽燥,舌红少津,可加知母、南沙参、麦冬养阴清热。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一)张皆春治急性泪囊炎验案(《张皆春眼科证治》)

医案张某,男,58岁。

1966年1月15日初诊:左目常流浊泪1年之久。3天前大眦突然肿起,羞明、流泪、胀痛,身兼寒热头痛。检查:左眼大眦红肿高起,风轮内侧边缘有米粒大凝脂2点,视物尚清。此为心肺积热上攻,外兼风热侵入所致大眦漏合并凝脂翳症。治以疏风解热,清心泻肺,平肝退翳。方用清心泻火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木通、竹叶、金银花、连翘、赤芍、薄荷、木贼、酒黄芩,服药3剂。

1月18日复诊:羞明、流泪、寒热头痛已愈,眦部稍有胀痛,鼻部肿胀全消,眦部尚有扁豆大肿核未尽,白晴淡赤,青睛凝脂已退,以清心解毒汤。

【处方】黄连、生地黄、木通、金银花、蒲公英、天花粉、连翘、赤芍,又进3剂。

1月21日三诊:他症皆愈,眦部皮色已恢复如常,但稍有隆起,有时胀痛,轻压内眦下部,黄白色稠厚脓汁从泪窍溢出。治以清心排脓汤加黄芪。

【处方】生地黄、木通、白芷、天花粉、薏苡仁、茯苓、黄芪、甘草,又服15剂。

12月10日四诊:眦漏已愈,亦不流泪。随访1年未再复发。

【解析】本病初起,属实证者易解,日久变为虚证者难除;脓汁黄稠者为顺,浊水清稀者为逆。病延数年有经屡次冲洗、探通而不通者,还是手术治疗为宜,服中药则难以取效。本例患者的发病以心肺积热上攻为主,先后用清心泻火汤、清心解毒汤和清心排脓汤治疗,以清心泻肺贯穿其治疗始终,药中病愈。

(二)庞赞襄治急性泪囊炎验案(《庞赞襄中医眼科经验》)

医案1魏某,男,8岁,学生。

1990年11月26日初诊。主诉:右眼大眦部红肿疼痛5天。检查:右眼视力1.0,右眼内眦下睑部泪囊区红肿,局限性隆起如枣大的范围,按之剧痛,球结膜充血。

诊断:右眼漏睛疮(右眼急性泪囊炎)。

【处方】金银花30g,蒲公英30g,天花粉、黄芩、赤芍、白芷、白术、枳壳、全蝎各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1990年12月1日复诊:服药5剂后,右眼内眦部泪囊区红肿大减,疼痛明显减轻,前方去全蝎,继服4剂痊愈。观察2年未再复发。

【解析】本病以清热解毒,散风排脓为法。方中以金银花、蒲公英、天花粉、黄芩清热解毒;赤芍、生地黄清热凉血;荆芥、防风、全蝎散风驱邪,开通玄府,发散郁结;白芷、陈皮破瘀散结;大黄、黄连解毒排脓;枳壳、甘草调和诸药。

医案2刘某,女,57岁,农民。

1989年6月5日初诊。主诉:左眼流泪,内侧眼角疼痛红肿10天。检查:左眼视力0.6,左眼内眦、下睑部、泪囊部水肿充血,按压有黄色脓液溢出,局部隆起,有压痛感。舌质淡红苔黄,脉弦数。

诊断:左眼漏睛疮(左眼急性泪囊炎)。

【处方】金银花、蒲公英各15g;全蝎、天花粉、赤芍、防风、白芷、陈皮、当归、乳香、没药、荆芥、羌活各10g,黄连、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6剂,左眼流泪、疼痛好转,左眼泪囊部局部水肿、充血减轻,按压泪囊部仍有脓液溢出,前方乳香、没药、羌活改为6g。

6月28日复查:左眼视力0.8,左眼流泪、疼痛症状消失,左眼内眦、下睑部、泪囊部已不充血水肿,按压已无脓液外溢,嘱其停药。

【解析】本例患者流泪,泪囊部有脓液溢出,说明热毒壅盛,积伏成脓。故以解毒排脓为主,佐以散风止痛。方中以赤芍、当归、乳香、没药活血清热,止痛排脓消肿;白芷、陈皮、甘草解毒排脓;金银花、蒲公英、天花粉、黄连清热解毒;全蝎、防风、荆芥、羌活散风止痛,解郁疏络。

(三)姚和清治急性泪囊炎验案(《眼科名家姚和清学术经验集》)

医案1吕某,女,34岁。

一诊:左眼漏睛疮,红肿疼痛,面颊亦肿,肤热口干,身体违和,得病五日,疮成而脓未熟,舌赤苔黄,脉浮数有力。症由邪风热毒稽留,治宜清热解毒,祛风逐邪。

【处方】金银花30g,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白芷10g,野菊花30g,连翘12g,全蝎3g,2剂。

外治用九一丹敷肿处,每日换药1次。

三诊:红肿消散,痛止目张,惟指压睛明穴,则脓自泪窍溢出。此病原由漏睛流脓,因受邪毒,故而成疮,症属慢性,云得病五载,是为难治,再予清降。

【处方】金银花15g,连翘9g,蒲公英15g,白芷10g,赤芍9g,川芎3g,甘草3g,黄连2g,竹叶9g,7剂。

五诊:指压睛明穴,尚见黏性分泌物自泪窍溢出,舌赤,脉数。余热未清,再予清降,并佐外治,庶几奏效。

【处方】生地黄24g,木通6g,甘草6g,竹叶9g,黄连2g,黄柏9g,7剂。

外治:每日冲洗泪道,注入三黄眼药水,待脓性分泌消失,则予探通。

【解析】本案选用清热解毒祛风作用较强的三花清毒饮治疗,并为加强解毒的作用而加入全蝎一味,是利用全蝎具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的功能。待红肿消退,由急性变为慢性,应考虑邪热稽留,继以凉血清热解毒之剂,方选导赤散加黄连、黄柏,乃根据内眦属心,疮疡属热而用药。

医案2陈某,女,32岁。

一诊:风湿热邪上窜,左眼胞睑红肿,焮热疼痛,指压睛明穴则痛尤剧,头痛,口干,便难,壮热烦躁。得病二日,来势非轻,舌赤苔黄腻,脉数。治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处方】决明子9g,泽泻9g,羌活6g,甘草3g,升麻6g,柴胡6g,炒栀子9g,赤芍9g,黄芩9g,黄连3g,车前子9g(包),大黄9g(后下),玄明粉6g(冲),竹叶9g。

外治:九一丹敷肿处,每日换药1次。

三诊:痛止,红肿清退,防疾之复起,再予清降。

【处方】黄连3g,黄芩9g,黄柏9g,炒栀子9g,5剂。

【解析】本案因风湿热邪上窜,所以用柴胡、决明子祛风清热,羌活祛风除湿,茯苓、泽泻、车前子渗湿利水,栀子、黄连、升麻、甘草清热泻火,赤芍清热散瘀,并以大黄、玄明粉、竹叶导热于大、小便之中,则是热退邪除,所以眼部红肿消退,最后以黄连解毒汤除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