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视网膜病 (10)
(二)陆南山治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验案(《眼科名家陆南山学术经验集》)医案1管某,男,64岁。
初诊:1973年1月20日。自1972年春起有原发性高血压史,血压最高时达200/110mmHg,曾患口眼斜,经治疗后痊愈,最近右眼视力下降。检查:右眼视力0.2,左眼0.4,两眼底视网膜动脉变细呈铜丝状,动静脉比例为1∶2,动脉反光增强,动静脉有交叉压迫,右眼在黄斑附近出血较多。脉象弦而兼革,搏指有力,体丰,精神萎糜。辨证施治:体丰气虚,气虚则不能摄血归经,故眼底出血斑。先拟补气消瘀,然后再图其本,治以补阳还五汤。
【处方】炙黄芪18g,赤芍9g,当归9g,地龙3g,川芎3g,桃仁1.5g,红花3g。
上方开始服5剂后,眼底出血即见好转,因此原方加茜草、小蓟,连续又服50剂后,左眼底出血完全吸收,视力亦已进步至右眼0.4,左眼0.5,矫正视力未查,以后调理高血压。随访至1975年1月(已2年),复查眼底未见出血。
【解析】本例为典型的高血压眼底出血症,陆南山采用“从症不从脉”之法治疗。依患者脉象弦而兼革,可用镇肝养阴等药,以求治本,但陆南山观察患者眼底黄斑附近出血较多,且出血时间尚短,因而采用补气消瘀之法。仅服药5剂,病情即见好转,故以原方继服,直至眼底出血完全痊愈。
医案2程某,男,68岁。
初诊:1974年1月28日。右眼底出血已有半年之久,在其他医院眼科用西药治疗。过去有原发性高血压史,经常血压达140/110mmHg。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2。眼底检查:右眼视盘色泽正常,边缘清楚,颞下方有弧形斑。视网膜动脉反光增强,动脉较细,动静脉比例1∶3,有交叉压迫。黄斑区域有小片状出血,其颞上方亦有陈旧性出血(左眼从略)。诊断:高血压眼底出血。辨证施治:全身症状有失眠、心悸、头晕头痛、口干、轻度气逆及咳嗽,舌质红,苔薄,脉象弦数。因心阴亏损、心阳上亢,阴亏于内故心悸失眠相继而起,阳亢于上则眼底视网膜出血。兼有咳嗽喘息有痰,宜养阴安神,祛瘀降逆,治以橘麦代赭汤。
【处方】陈皮6g,麦冬6g,代赭石9g,蒲黄炭(包煎)9g,牡丹皮6g,玄参12g,炒远志4.5g,茯神12g,钩藤9g,茜草炭9g。
上方连服7日后,眼底出血已见减少,上方除去陈皮加入橘红,又连续服1个月。3月2日复查,右眼底视神经****及静脉情况稳定,黄斑区及颞上方出血范围已见明显缩小,全身症状仍有明显的头晕头痛等症状,而口干咳嗽等症状已较初诊时改善甚多。因此处方改为平肝安神为主。
【处方】钩藤9g,炒远志4.5g,牡丹皮6g,茯神12g,石决明15g,煅牡蛎18g,桑寄生9g,黄芩3g。
上方连服1月余,至4月17日及5月3日两次复查,眼底视网膜出血均已全部吸收,亦未见复发,全身症状亦见改善。
【解析】本例为高血压眼底出血,兼见心悸失眠及咳嗽和轻度喘息。故初诊处方以养阴祛瘀为主,但使用养阴生津药须防痰湿内阻,因麦冬、玄参滋腻,故加入燥湿化痰的陈皮作为相互制约,从而取得生津而不腻的效果。方中代赭石既能降逆,又能止血,诚为一举两得之药,故初诊服药7日后,眼底出血即见减少,疗效显现。
(三)姚芳蔚治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验案(《眼底病的中医治疗》)医案1张某,男,65岁。
主诉:患原发性高血压15年,血压持续偏高,近2周来,右眼突然视物不清,眼前黑影遮住。检查:右眼视力0.04,外眼阴性,晶状体皮质放射状混浊,玻璃体高度混浊,眼底较模糊,可见视网膜动脉细如铜丝,静脉充盈、纡曲,动静脉交叉压迫,在颞上与颞下支血管旁可见大片火焰状出血,波及黄斑,黄斑部中心反光消失,四周见星芒状渗出。左眼视力0.7,外眼阴性,晶状体皮质亦呈放射状混浊。眼底: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强,静脉充盈,动静脉交叉压迫明显,未见出血及渗出,黄斑部反光存在。伴头痛,眩晕,口苦,失眠,舌红苔黄,脉弦数;血压为190/120mmHg。
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右眼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左眼视网膜动脉硬化症Ⅱ级。
辨证:肝阳上亢。
治则:平肝潜阳,凉血止血。
【处方】珍珠母30g,钩藤10g(后下),菊花10g,川芎3g,牡蛎30g(先煎),黄芩10g,蒺藜10g,白芍10g,夜交藤30g,蒲黄15g(包),槐花15g,牡丹皮12g。
治疗经过:上方服后,自觉头痛、失眠等症状好转,眼底出血仍旧,血压170/110mmHg。继续原方加赤芍12g,另吞三七粉2g,又服7剂。眼底出血与渗出略见吸收,视力0.1,血压160/110mmHg。上方加减继续服1月,眼底出血与渗出全部吸收。视力0.5,血压140/90mmHg。为巩固疗效,予补益肝肾之剂,以后并嘱常服杞菊地黄丸,以防复发。
【解析】姚芳蔚认为,本症以肾水虚损为根本原因,所见风、火、痰等体征为标,在辨治上,标本缓急,本末先后,必须分清主次。故本例先予平肝潜阳,凉血止血,方用菊花钩藤饮加减以治标,继予补益肝肾之剂,嘱常服杞菊地黄丸以治本,以防复发。
医案2朱某,男,72岁。
主诉:曾患中风,愈后,左侧半身不遂,近则左眼视物不明已3月。检查:视力,右0.04,左眼前数指;双眼外眼阴性,晶状体前后皮质混浊;右眼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Ⅱ级,左眼玻璃体高度混浊,眼底模糊,见到视网膜静脉充盈,动脉细如银丝,动静脉比例失调,交叉压迫严重,在颞下支见火焰状出血,黄斑反光消失,四周伴有星状硬性渗出;口干,言语蹇涩,神疲乏力,左侧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红,脉细。血压140/95mmHg。
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右眼视网膜动脉硬化,左眼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辨证:气阴两虚,血瘀络阻。
治则: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化瘀。
【处方】地龙12g,赤芍12g,当归12g,川芎6g,红花6g,桃仁10g,黄芪30g,玄参15g,麦冬18g,花蕊石15g,三七15g。
治疗经过:上方服后,自觉口干减,精神略为好转。继续原方加党参12g,石斛12g。又服14剂,各种症状较好转,视力0.05,眼底出血渗出略减。原方又服14剂,眼底出血与渗出又较好转,视力增至0.1。以后原方加减共服2月,玻璃体混浊明显减退,眼底清晰,可见网膜出血全退,渗出少许,黄斑反光出现,视力0.5。乃终止治疗。
【解析】本例患者年老体衰且已病久,证属气阴两虚,气虚则推动乏力,血行滞缓,而致血脉淤塞,故以补气活血之补阳还五汤为主方,酌加玄参、麦冬等养阴之品,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效。
(四)张怀安治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验案(《现代名中医五官科诊治绝技》)医案李某,女,61岁。
1977年4月12日就诊。右眼突然失明4天。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2。双眼外观正常。右眼玻璃体积血,眼底窥不进。左眼视网膜动脉显著变细,呈铜丝样,动、静脉比例1∶2,交叉压迹明显,黄斑部较暗,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血压180/105mmHg。患者原发性高血压已10余年,素有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夜寐盗汗,口苦咽干。舌绛少苔,脉弦数。证属阴虚阳亢,血不归经。治宜平肝潜阳。方用地龙煎(自拟方)。
【处方】地龙10g,生地黄30g,山药20g,白芍10g,泽泻10g,牡丹皮10g,酸枣仁10g,栀子10g,龙骨20g,石决明20g,桑椹30g,知母10g,黄柏10g,女贞子30g,墨旱莲10g。
并配合口服复方降压胶丸,每次1粒,每日3次。
服药10剂,睡眠佳,盗汗止。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5。右眼玻璃体积血部分吸收,眼底图像模糊可见。原方去龙骨、石决明、墨旱莲,加丹参15g,再进16剂,头晕减轻。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6。右眼底出血已完全吸收。血压142/82mmHg。嘱服知柏地黄丸2个月,调理巩固。
【解析】《临证指南医案》云:“凡肝阳有余,必须介类以潜之,柔静又摄之,味取酸收,或佐咸降,务清其营络之热,则升者伏矣。”本例证属肝阳上亢,血不归经,张怀安自拟地龙煎,以介类、酸收、咸降之品为主药,以达抑肝、镇肝、平肝潜阳之目的。
第七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病变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晚期因血压升高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由于血压的急剧增高,有50%~80%的患者可出现眼底改变。妊高征的眼底改变一般分为动脉痉挛、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三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为眼底出现水肿、出血和棉絮状斑,严重者可引起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黄斑星芒状渗出、视盘水肿。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孕妇目昏”或“兼胎症”范畴。《审视瑶函》谓“孕妇将临月,两目忽然不明,灯火不见,头痛目昏”,可能指本病而言。本病多因素体阳盛,或过食燥热温补之品,助阳升火,胎火上攻;或素体阴虚,肝阳亢逆,上扰目窍;或产后大伤气血,气血两虚,目失所养而致。
一、辨 证 论 治
(一)胎火上扰证
【证候】妊娠后期,视物昏花,或视力骤减,眼睑水肿,眼底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头目胀痛,烦躁不安,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素体阳盛,过食燥热温补之品,助阳升火,胎火妄动,上攻于目,致视物昏花,或视力骤减,眼睑水肿,眼底动脉变细,反光增强;火热上扰,清窍不利,则头目胀痛;火扰心神,则见烦躁不安;热已伤津,故见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胎火上扰之征。
【治法】清热明目,泻火安胎。
【方药】保胎清火汤(《审视瑶函》)加减。临证去川芎,加夏枯草、菊花以清肝明目;头痛头晕加石决明、天麻、钩藤以降火熄风;下肢浮肿及视网膜水肿,酌加薏苡仁、泽泻、猪苓、大腹皮以利水消肿。
(二)肝阳上亢证
【证候】视物不清,眼底动脉细狭,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头痛眩晕,急躁易怒,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弦数。
【分析】素体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亢逆,上扰目窍,故见视物不清,眼底动脉细狭,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上冒巅顶,则发头痛眩晕;阳升则急躁易怒,面赤潮红;舌红,少苔,脉弦数为肝阳上亢之象。
【治法】滋阴潜阳,凉肝熄风。
【方药】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心烦者,加栀子、黄连清心除烦;下肢浮肿者,加泽泻、防己利水消肿;若出现昏迷抽搐,加服至宝丹(市售成药)以熄风开窍。
(三)气血两虚证
【证候】产后仍视物不清,眼底动脉变细,并可见较陈旧的渗出及出血斑;面白唇淡,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分析】产后气血双亏,故仍视物不清,眼底动脉变细,并可见较陈旧的渗出及出血斑;气血虚弱,不荣肌肤,故面白唇淡;心神失养,则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皆为气血虚弱之征。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明目。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血压偏高者,加夏枯草、珍珠母;气虚重者,加黄芪、山药益气;血虚甚加鸡血藤、阿胶养血;兼有阴虚者,加地骨皮、鳖甲滋阴;眼底仍有出血加赤芍、丹参、三七粉活血;有硬性渗出加浙贝母、鸡内金软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