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12178900000045

第45章 视网膜病 (8)

第九章 视网膜病 (8)

第四节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即Coats病,又称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好发于男性儿童,青少年及成人也有发生,约95%单眼发病,女性及双眼发病者比较少见。本病的临床特点为视力障碍,眼底有大块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和出血,晚期发生大面积视网膜脱离。

本病归属中医学“视瞻昏渺”的范畴,若发生视网膜脱离又属“暴盲”。本病的主要病机为心脾肾功能失调,而致局部痰瘀湿浊凝聚。多因肾元不充,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神光乏源;或水火不济,虚火上扰,灼伤血络,血溢目内;或后天失养,肾虚而脾弱,运化失司,湿浊内生,上犯清窍所致。

一、辨 证 论 治

(一)肾精亏虚证

【证候】幼儿发病,眼目少神,目光呆滞,眼底大块渗出;毛发枯黄,行迟齿迟;舌红,少苔,脉细。

【分析】肾乃先天之本,今禀赋不足,肾元亏虚,目失所养,故眼目少神,目光呆滞;肾元亏虚,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泛清窍,故眼底大片渗出物;肾精亏虚,毛发失养,则质枯色黄;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精亏虚,则行迟齿迟;舌红,少苔,脉细均为肾精亏虚之征。

【治法】补肾益精,化痰祛湿。

【方药】四物五子丸(《医宗金鉴》)加减。临床应用时,酌加陈皮、浙贝母、昆布、山楂等化痰祛湿之品;若眼底有出血,加三七、茜草以止血;纳差便溏者,加白术、神曲健脾。

(二)阴虚火旺证

【证候】视物模糊,眼底出血较多,伴渗出或视网膜脱离;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多梦盗汗,小便短赤;舌尖红或舌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先天禀赋不足,****亏虚而生内热,虚火灼络,视物模糊,眼底出血;虚火上炎,则口舌生疮;虚火内扰心神,则烦躁失眠,多梦;虚火灼伤津液,则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皆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散瘀。

【方药】清营汤(《温病条辨》)加减。渗出多者加大黄豆卷,茯苓、猪苓、泽泻以渗湿利水。

(三)脾虚湿泛证

【证候】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眼底渗出多或视网膜脱离;体倦懒言,面色萎黄,食少腹胀,小便混浊,大便溏稀;舌质淡胖,苔白,脉滑。

【分析】脾主运化水湿,脾气亏虚,水湿上泛,则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眼底渗出多或视网膜脱离;脾主四肢,脾失健运,清阳不布,则体倦懒言;脾主黄色,脾虚而致水谷精微失运,则面色萎黄;脾虚湿困,则食少腹胀,小便混浊,大便溏稀;舌质淡胖,苔白,脉滑皆为脾虚湿泛之象。

【治法】健脾祛湿,化痰散瘀。

【方药】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加减。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一)陈达夫治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验案(《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验》)医案何某,男,20岁。

左眼视力突然减退,10天后就诊。视力右眼1.2,左眼0.3,左眼前部正常,眼底黄斑区水肿,色暗红,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有细小渗出。右眼正常。诊断为左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按诊断给予治疗,8天后水肿消,但黄斑区有许多白色发亮的渗出斑点,视力左眼0.6。又过20天,左眼颞侧赤道附近有散在细小浅出血小点,后极部网膜水肿,可见片状黄白色渗出和散在白色斑点,视力0.3。2个月后检查,视****边界较模糊,静脉充盈,纡曲,鼻下支动脉血管鞘,颞下方多数念珠状、棱状微动脉瘤,颞侧和鼻上有渗出性网膜脱离,及深层视网膜出血,黄斑区网膜下白色机化物,视力0.2。西医诊断为柯滋氏病。

诊断:少阴厥阴内障目病。

治则:补水涵木,活血化瘀,淡渗利湿。

方药:驻景丸加减方

【处方】楮实子25g,菟丝子25g,茺蔚子18g,枸杞子15g,木瓜15g,三七粉3g,薏苡仁25g,茯苓15g,丹参25g,郁金15g,墨旱莲25g。

服10剂后,视力0.3,水肿有减轻;服25剂后,水肿明显减轻,脱离区网膜较前平复,出血开始吸收;服40剂后,出血基本吸收,网膜平复,黄斑区、颞侧及鼻上网膜机化斑,血管改变同前,视力0.4。此时患者中断治疗,视力保持不变。

5年后因工作时不慎,撞伤左眼,当即疼痛异常。检查:视力光感,中度混合性充血,玻璃体重度混浊,眼底不能窥视,手扪眼压T+2,用石决明散,加桃仁、红花、麝香(代)、羚羊角粉(代),以平肝清热,活血化瘀。服6剂后,疼痛减轻基本不充血,眼压下降,但玻璃体混浊仍浓厚,呈黄红色反光,改用血府逐瘀汤,加麝香(代)、羚羊角粉(代),服6剂后,眼已不痛,眼压正常,唯玻璃体混浊如故。再用血府逐瘀汤,加麝香(代),服45剂后,仍无明显好转,而停止治疗。

【解析】陈达夫认为,本病是由于少阴厥阴里虚,真元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治宜滋水涵木。方中楮实子、菟丝子、茺蔚子、枸杞子生肾水;墨旱莲凉血止血;三七粉、郁金、丹参化瘀生新;木瓜调肝;薏苡仁、茯苓健脾利湿。全方滋而不腻,补而不燥,平淡收功。

(二)庞赞襄治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验案(《庞赞襄中医眼科经验》)医案刘某,男,10岁,学生。

1985年4月16日初诊。主诉:左眼视物不清,视力下降6个月。现病史:缘于半年前,左眼视物不清,曾在省某三家医院检查,均诊断为“大块渗出性视网膜炎”,并在某院住院治疗,不见效果。出院后,经他院医生介绍来我科检查诊治。检查:远视力右眼1.2,左眼0.1,近视力右眼1.5,左眼0.2。左眼视力不能矫正。裂隙灯检查:右眼前段未见异常,左眼睑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虹膜纹理清,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瞳孔缘内有散在蚕丝样棕色色素,晶状体前囊有点状混浊,玻璃体未见混浊。眼底:左眼视盘边界不清,色泽略淡,动脉细,静脉纡曲,黄斑区污秽,中心凹反射不见。视网膜污秽,后极部视网膜有大量云雾状隆起渗出物,周边部伴有星点状渗出。全身体格检查正常,舌淡苔白,脉弦数。

诊断:左眼云雾移晴(左眼大块渗出性视网膜炎)。

【处方】银柴胡、菊花、蝉蜕、木贼、白术、苍术、赤芍、生地黄、菟丝子、荆芥、防风、黄芩、枳壳、龙胆草各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1985年4月22日,视力右眼1.5,左眼0.4,近视力右眼1.5,左眼0.4,舌质淡,苔白,脉弦数,前方去龙胆草,加夏枯草、珍珠母各15g。4月27日,左眼远视力0.7,近视力0.8,前方继服。5月3日,远视力左眼1.2,近视力1.2。5月18日,双眼远近视力均1.5,阿托品散瞳检查:左眼视盘边界不清,色泽淡,动脉细,静脉纡曲,视网膜后极部大量渗出,表面隆起,黄斑区污秽,隐约可见中心凹反射,8月31日复查,双眼视力1.2,眼底情况大致同前。治疗1年后视力仍然1.2,观察5年左眼视力在1.0~1.2之间。1991年暑假因意外伤害,左眼失明。

【解析】本例患者为儿童,为肝经郁热,脾虚湿盛,运化失常所致,治宜清肝解郁,健脾渗湿,方用庞赞襄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加味。方中银柴胡、菊花、蝉蜕、木贼清肝解郁;白术、苍术健脾燥湿;荆芥、防风祛风胜湿;生地黄、赤芍清热凉血;枳壳行气;菟丝子养阴柔肝,防燥药伤阴;甘草调和诸药。由于湿邪较盛,先加黄芩、龙胆草,意在加重清热利湿的作用;继用夏枯草、珍珠母清肝散结。本病治疗难度较大,应用中药治疗,可以改善眼底状况,提高视力,使患者延缓失明的时间,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第五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是糖尿病的严重而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致盲病。国外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病史10年以内者DRP发病率为7%,10~14年者为26%,15年以上者为63%,而30年以上者发病率高达95%;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为4%,糖尿病病史8年以上者DRP的发病率为50%。肥胖、吸烟、高血脂、原发性高血压、妊娠、肾病等可加重DRP。本病的临床特点为眼底的微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循环异常,以及黄斑水肿,广泛缺血会引起视网膜或视盘的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有严重的视力障碍。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则属于中医眼科的“消渴目病”、“视瞻昏渺”、“暴盲”等范畴。其根本病因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多因久病伤阴,虚火内生,上扰目窍,灼伤目络;或因阴血亏虚,气无所化,气阴两虚,血失气帅,溢于脉外;或因脾肾两虚,目失所养,水湿内生,上扰清窍所致。

一、辨 证 论 治

(一)阴虚燥热证

【证候】眼底查见微动脉瘤、出血、渗出等;兼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或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心烦失眠;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分析】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燥热或肥甘之物,积热于胃,阴津耗伤,燥热更盛,上炎于目,入于血分,血络被灼,故有血管瘤;血受煎炼,溢于目内,则有出血;火炼津液,则见硬性渗出;津伤而欲饮水自救,故烦渴引饮,胃有燥热,故消谷善饥。舌红苔薄白,脉细数为阴伤燥热之象。

【治法】滋阴润燥,凉血化瘀。

【方药】玉泉丸(《中国中成药优选》)合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加减。口渴甚者加天冬、麦冬、石斛以润燥生津;眼底出血新鲜者加白茅根、槐花、大蓟、小蓟凉血止血;眼底出血陈旧加丹参、三七;有机化条索形成者加牡蛎、昆布、海藻。

(二)气阴两虚证

【证候】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飘动,黄斑水肿,视网膜渗出、出血;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咽干,五心烦热;舌淡,脉虚无力。

【分析】久病耗气伤阴,气不运津,浊邪上泛清窍,致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飘动;气虚则无以运血,水停血瘀而致视网膜、黄斑水肿;血溢脉外则视网膜渗出、出血;气虚不能推动肢体,则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阴虚不荣头面则面色少华,咽干;阴虚生内热,上扰心神则五心烦热;舌淡,脉虚无力皆气阴两伤之象。

【治法】益气养阴,利水化瘀。

【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玉女煎(《景岳全书》)加减。若出血较多,加三七、墨旱莲、侧柏叶以止血;水肿、渗出多者,加泽泻、车前子、益母草利水活血;机化多者,加牡蛎、鳖甲、鸡内金软坚散结。

(三)脾肾两虚证

【证候】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水肿、棉绒斑、出血;头晕耳鸣,形寒肢冷,面色萎黄或水肿,阳痿,夜尿频、量多清长或混如脂膏;舌淡胖,脉沉弱。

【分析】肾主藏精,精亏则目失所养,故见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飘动;肾主水,脾主运化,脾肾两虚,水湿停聚,则视网膜水肿、棉绒斑、出血;精亏于下,清窍失养,则头晕耳鸣,面色萎黄或水肿;阳虚不能温煦形体,则形寒肢冷;精气亏虚,命门火衰则阳痿;肾之固摄失常,津液下趋,故夜尿频、量多清长或混如脂膏;舌淡胖,脉沉弱为脾肾两虚之象。

【治法】温阳益气,利水消肿。

【方药】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视网膜水肿明显者加车前子、泽兰以利水渗湿;棉绒斑多者,加法半夏、浙贝母、苍术以化痰散结;夜尿频、量多清长者加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等以温补肾阳。